一种水冷刀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861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刀片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柜产品领域,特别是一种水冷刀片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机柜市场,功耗和结构密度越来越大,成为各家机柜竞争的亮点,但随着功耗密度的增加,系统散热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水冷方案的导入渐渐成为各机柜厂家解决散热问题的方向。

高密度刀片设备存在可插拔维护的需求,在水冷导入方案中很多都采取了刀片前面板进出水的方式,虽然解决了内部CPU等高功耗芯片的散热问题,但给刀片的插拔维护带来很多不便,以机柜级设备为例,假设安装5台设备,在搭配满柜刀片设备时,如果每台是10刀设备,且每个刀片至少需要一进一出两个管路接口,则每台设备需要20个管路接口,整柜需要100个管路接口,即机柜正面需要有100条管路相连,每次插拔刀片都要整理进出水管路,给维护带来很大不便,切整面100条管路本身也很难做到布局美观。

基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尚无良好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水冷刀片设备。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分集水器,所述分集水器与快接头连接,所述快接头设置在刀片服务器的后端,所述快接头通过管路与设置在刀片服务器内的水冷板连接,所述水冷板内设置有水路,所述水冷板设置在刀片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分集水器包括机柜分集水器和二级分集水器,所述二级分集水器与机柜分集水器连通,所述二级分集水器与快接头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快接头一端固定在刀片的内托盘上,所述快接接头的另一端与二级分集水器的分水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二级分集水器包括分水器和集水器,所述分水器通过快接头与水冷板的冷水管连接,所述集水器通过快接头与水冷板的热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快接接头为盲插快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施方案通过采用刀片后端快接的形式,将管路接口安置在刀片服务器设备内部,通过水冷板和二级分集水器对刀片进行水冷换热,从而免去前面板出水方案中繁杂的管路布置和水路手动导通和断开的要求,大大降低了系统维护的难度,同时减小了水冷设备的占用空间,并且实现在刀片插拔过程中水路的自动导通和断开,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水冷刀片设备的水冷导入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水冷刀片设备的二级分集水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系统电源;2、水冷板;3、热水管;4、冷水管;5、二级分集水器;51、分水器;52、集水器;6、盲插快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一种水冷刀片设备,包括分集水器,所述分集水器与快接头连接,所述快接头设置在刀片服务器的后端,所述快接头通过管路与设置在刀片服务器内的水冷板2连接,所述水冷板2内设置有水路,所述水冷板2设置在刀片上。

所述分集水器包括机柜分集水器和二级分集水器5,所述二级分集水器5与机柜分集水器连通,所述二级分集水器5与快接头连通。所述快接头一端固定在刀片的内托盘上,所述快接接头的另一端与二级分集水器5的分水口连接。所述二级分集水器5包括分水器51和集水器52,所述分水器51通过快接头与水冷板2的冷水管4连接,所述集水器52通过快接头与水冷板2的热水管3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快接接头为盲插快接头6。

实施例1:在机柜设备顶部增加一个二级分集水器,从一级分集水器机柜分集水器接收到的冷水通过二级分集水器均分到每一个刀片,如附图1为单个刀片示意图,盲插快接头部分一端固定在刀片的内托盘上与刀片结构上固定,另一端固定在二级分集水器上,盲插快接的两个端相对位置固定,实现在刀片插拔过程中水路的自动导通和断开。

实施例2:当机柜设备是一刀两片的设备时,水冷导入方案可采用镜像对称的安装方法连接盲插快接头,从而实现在刀片插拔过程中水路的自动导通和断开。

如附图2为二级分集水器结构示意图,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分别为分水器和集水器,实现冷水的均匀分配和系统热水的收集运出。

本申请方案采用盲插的形式免去了刀片每次插拔维护时对前面板管路的整理,刀片插拔维护快接方便,缩短了刀片维护的时长,使得机柜前面板不用做进出水设计,且无需添加进出水口,实现机柜正面简洁美观的效果。

且由于本申请方案采用后置盲插快接的形式实现刀片插拔维护的盲插需求,在刀片维护过程中快捷方便,并且机柜的前面板与风冷模式相同,从而增加了整机柜布局的简洁美观。

此外,本申请方案采用一级分集水器(机柜分集水器)与二级分集水器配合的方法将冷水均匀的送至每一个刀片设备,并收集系统热水统一处理,有效解决了服务器散热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