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器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8624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滤波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波器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Active power filter)是一种用于动态抑制谐波、补偿无功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它能够对不同大小和频率的谐波进行快速跟踪补偿,之所以称为有源,是相对于无源LC滤波器,只能被动吸收固定频率与大小的谐波而言,APF可以通过采样负载电流并进行各次谐波和无功的分离,控制并主动输出电流的大小、频率和相位,并且快速响应,抵消负载中相应电流,实现了动态跟踪补偿,而且可以既补谐波又补无功和不平衡。

目前,滤波器其主要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器元件、以及散热装置,其中在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散热装置包括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散热片、位于出风口处的风扇,其中由风扇的设置,使得气体快速流动,进而快速散热。

然而,在气流进入散热片形成的区域内时,散热片接触端面会对气流产生一定的阻碍,导致气流无法顺畅的流动,同时,空气中的粉尘也容易在进气端部堆积,造成清理困难,此外,大多数散热片形成的散热通道是直的,因此,气体流速太快,冷热接触面积和时间过短,致使换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滤波器的散热装置,其在确保气体顺畅流通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使得冷热气流充分交换,而且减小散热区域进气端面对气流的阻碍,防止积灰,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滤波器的散热装置,其包括设置在电器元件上的散热片、风扇,其中散热片位于滤波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且包括多片间隔设置的片本体,其中片本体自进风口向出风口连续弯折设置,每相邻的两个片本体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呈蛇形,散热装置还包括自片本体形成气流通道的两侧向中部逐渐靠拢、并设置在片本体靠近进风口的端部的分流模块。

优选地,分流模块向下的正投影呈梯形或三角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分流模块向下的正投影呈三角形,且三角形靠近进风口端部的顶角为10~60°。

优选地,三角形靠近进风口端部的顶角为30°。角度过大起不到减阻效果,角度过小,自身强度低,易变形。

优选地,多个分流模块靠进风口的端部齐平设置。

优选地,多片片本体靠近出风口的端部齐平设置。

优选地,多片片本体的顶部齐平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风扇包括分别设置在气流通道进口处和出口处的吸风扇和排风扇。通过一吸一排的方式,促进气体顺畅的流动。

优选地,在吸风扇与进风口之间还有能够将空气中粉尘去除的滤网。防止粉尘进入,造成积灰。

此外,每相邻的两片片本体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流量相对均匀的自气流通道内流动。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确保气体顺畅流通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使得冷热气流充分交换,而且减小散热区域进气端面对气流的阻碍,防止积灰,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滤波器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箭头代表气体流动方向);

其中:1、散热片;10、片本体;2、风扇;20、吸风扇;21、排风扇;3、分流模块;4、滤网;a、进风口;b、出风口;c、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滤波器的散热装置,其包括设置在电器元件上的散热片1、风扇2,其中散热片1位于滤波器的进风口a和出风口b之间,且包括多片间隔设置的片本体10,其中片本体10自进风口a向出风口b连续弯折设置,每相邻的两个片本体10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c呈蛇形,散热装置还包括自片本体10形成气流通道的两侧向中部逐渐靠拢、并设置在片本体10靠近进风口的端部的分流模块3。

分流模块3向下的正投影呈梯形或三角形。本例中,为三角形,因此,此时的风阻最小,且不会积灰。

具体的,三角形靠近进风口端部的顶角为10~60°。

本例中,三角形靠近进风口端部的顶角为30°。角度过大起不到减阻效果,角度过小,自身强度低,易变形。

多个分流模块3靠进风口a的端部齐平设置。

同时,多片片本体10靠近出风口b的端部齐平设置。多片片本体10的顶部也齐平设置。

风扇2包括分别设置在气流通道c进口处和出口处的吸风扇20和排风扇21。通过一吸一排的方式,促进气体顺畅的流动。

在吸风扇20与进风口a之间还有能够将空气中粉尘去除的滤网4。防止粉尘进入,造成积灰。

此外,本例中,每相邻的两片片本体10之间的间距相等。使得流量相对均匀的自气流通道内流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能够减小散热区域进气端面对气流的阻碍,使得气体流动更加的顺畅,也防止在进气端部处积灰;

2、通过蛇形气流通道的设置,使得冷热充分交换和接触,并在一吸一排的作用下,确保换热效率和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