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板、显示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461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路板、显示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板、显示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一般包括显示面板以及用于驱动显示面板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驱动装置,且显示驱动装置一般为线路板,其由多个电路板组成。而为了实现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递,在信号传递的两个电路板之间通常设置电路连接结构。

目前,在利用电路连接结构连接两个电路板时,一般在两个电路板上分别设置连接端子,并通过电路连接结构将两个电路板上的连接端子连接,从而实现两个电路板的信号传递。

但是,在运输或后期使用过程中,如果显示装置受到震动,会使得线路板中电路连接结构与连接端子出现松动,甚至脱落的问题,导致线路板中的电路板之间信号传递不良或者无法传递信号,这就使得显示装置无法进行正常显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板、显示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以在显示装置受到震动时,降低线路板中信号连接线与连接端子出现松动,脱离的机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路板,该线路板包括多个电路板,至少两个电路板通过电路连接结构信号连接;信号连接的两个所述电路板中,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配合,第二电路板上设有第二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配合;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对应端面的朝向方向为第一朝向方向,所述第一朝向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对应端面所在平面垂直;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对应端面的朝向方向为第二朝向方向,所述第二朝向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对应端面所在平面垂直;所述第一朝向方向和所述第二朝向方向的夹角大于90°,小于等于18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路板中,第一连接端子对应端面的朝向方向为第一朝向方向,第二连接端子对应端面的朝向方向为第二朝向方向,这样在线路板震动止于沿着第二朝向方向的运动时,第一连接端子对应端面沿着垂直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对应端面的方向,向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施加第一推力F1,且第一推力F1的方向与第一朝向方向相同;与此同时,第二连接端子对应端面因为自身惯性的原因,使得该惯性力沿着垂直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对应端面的方向作用与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端面,将该惯性力称为第二推力F2,且第二推力F2的方向与第二朝向方向相同。

而由于第一朝向方向和第二朝向方向的夹角大于90°,小于等于180°,使得第一推力F1和第二推力F2的夹角也是大于90°,小于等于18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路板震动止于沿着第二朝向方向的运动时,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具有脱离第二连接端子的倾向,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与第一连接端子具有插紧的倾向。此时以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对应端面为水平面,以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对应端面的垂直方向为竖直方向,对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进行受力分析,第一推力F1在竖直方向的分力方向与第二推力F2的方向相反,使得在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具有脱离第二连接端子的倾向时,通过第二推力F2和第一推力F1的相互协同配合,减小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脱离第二连接端子的倾向。

同理,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路板震动止于沿着第一朝向方向的运动时,第一推力F1和第二推力F2的夹角同样仍然也是大于90°,小于等于180°,但是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具有脱离第一连接端子的倾向。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子具有插紧的倾向。此时以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对应端面为水平面,以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对应端面的垂直方向为竖直方向,对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进行受力分析,第二推力F2在竖直方向的分力方向与第一推力F1的方向相反,使得在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具有脱离第一连接端子的倾向时,通过第一推力F1和第二推力F2的相互协同配合,减小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脱离第一连接端子的倾向。

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路板应用于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在受到震动时,能够降低线路板中信号连接线与连接端子出现松动,脱离的机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的受力分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的受力分析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路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电路板的连接端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电路板的连接端子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电路板, 10-第一连接端子;

101-第一接线扣, 102-第一限位弹片;

2-第二电路板, 20-第二连接端子;

3-电路连接结构, 301-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

31-柔性封装层, 32-电路走线;

4-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路板,该线路板包括至少两个通过电路连接结构3信号连接的电路板,信号连接的两个电路板中,定义第一电路板1上设有第一连接端子10,第二电路板2上设有第二连接端子20,第一连接端子10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配合,第二电路板2的连接端子与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配合。

为了方便下文描述,将第一连接端子10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 相对的端面定义为第一连接端子端面,将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与第一连接端子端面相对的端面定义为第一端口端面,将第二连接端子20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相对的端面定义为第二连接端子端面,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子端面相对的端面定义为第二端口端面。

另外,第一连接端子10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配合时,第一连接端子端面与第一端口端面接触,因此,第一连接端子端面与第一端口端面平行;同理,第二连接端子端面与第二端口端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震动止于沿着第二朝向方向的运动时,第一连接端子端面沿着垂直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端面的方向,向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施加第一推力F1,而由于第一连接端子端面与第一端口端面平行,因此,第一推力F1的方向与第一朝向方向相同;与此同时,第二连接端子端面因为自身惯性的原因,使得该惯性力沿着垂直于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端面的方向作用与于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端面,将该惯性力称为第二推力F2,而由于第二连接端子端面与第二端口端面平行,因此,第二推力F2的方向与第二朝向方向相同。

而上述第一朝向方向和第二朝向方向的夹角大于90°,小于等于180°,使得第一推力F1和第二推力F2的夹角也是大于90°,小于等于180°。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震动止于沿着第二朝向方向的运动时,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具有脱离第二连接端子20的倾向,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与第一连接端子10具有插紧的倾向。此时以第二端口端面为水平面,以第二端口端面的垂直方向为竖直方向,对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进行受力分析,第一推力F1在竖直方向的分力方向与第二推力F2的方向相反,使得在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具有脱离第二连接端子20的倾向时,通过第二推力F2和第一推力F1的相互协同配合,减小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脱离第二连接端子20的倾向。

同理,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震动止于沿着第一朝向方向的运动时,第一推力F1和第二推力F2的夹角同样仍然也是大于90°,小于等于 180°,但是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具有脱离第一连接端子10的倾向。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子20具有插紧的倾向。此时以第一端口端面为水平面,以第一端口端面的垂直方向为竖直方向,对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进行受力分析,第二推力F2在竖直方向的分力方向与第一推力F1的方向相反,使得在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具有脱离第一连接端子10的倾向时,通过第一推力F1和第二推力F2的相互协同配合,减小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脱离第一连接端子10的倾向。

而且,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端子10电连接在第一电路板的表面,第二连接端子20电连接在第二电路板2的表面,具体的,第一连接端子10 焊接在第一电路板1的板面,第二连接端子20焊接在第二电路板2的板面,至于第一连接端子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一电路板1的板面所在平面的夹角,以及第二连接端子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二电路板2的板面所在平面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只要保证不等于0°即可,而为了使得第一连接端子10 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的比较容易配合,可选的,第一电路板1的板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端面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90°;同理,第二电路板2的板面所在平面与第二连接端子端面所在平面的夹角等于90°。

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应用于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在受到震动时,能够降低线路板中信号连接线与连接端子出现松动,脱离的机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朝向方向和所述第二朝向方向的夹角大于90°,小于等于180°,使得在线路板受到震动后,电路连接结构3的一个端口与对应的电路板的连接端子具有脱离的趋势,电路连接结构3的另一个端口与对应的电路板的连接端子具有插紧的趋势。

下面结合附图对线路板受到震动时,电路板连接结构3的两个端口的受力进行分析。

图1示出了第一种线路板,其中的第一连接端子端面所在平面与第二连接端子端面所在平面平行,且第一朝向方向与第二朝向方向相反。此时,第一朝向方向和第二朝向方向所形成的夹角等于180°。

而考虑到现有线路板应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一般立式放置在显示装置的放置面,即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所在平面以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放置面,此时,线路板中各个电路板的板面也垂直于显示装置的放置面;因此,当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线路板应用于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立式放置在显示装置的放置面,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震动结束瞬间,虽然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均已经停止运动,但是电路连接结构3因为惯性的原因,仍然具有朝着图1上方移动的趋势或者朝着图1下方移动的趋势。

例如:如图2所示,当图1所示的第一种线路板受到震动止于沿着第一朝向方向运动的瞬间,第一电路板1不再运动,但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 301仍然具有向下(第一朝向方向)移动的惯性,该惯性可以认为是第一电路板1的第一连接端子端面在向下(第一朝向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给予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所施加的第一推力F1,使得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 301具有脱出第一连接端子10的趋势;

第二电路板2同样不再运动,但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此时仍然具有沿着第一朝向方向移动的惯性,使得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子20具有插紧的趋势。但是,由于第二电路板2的第二连接端子20的朝向方向的原因,使得第二电路板2的第二连接端子端面对电路连接结构3 的第二端口具有一反作用力,将该反作用力称为第二推力F2。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第一端口端面为水平面,以垂直于第一端口端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对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进行受力分析,第二推力F2全部的作用都在垂直于第一端口端面的竖直方向,使得第一推力F1 的作用力最大化被消减,而在第一端口端面的水平方向上并没有分力,这使得第一端口端面不会相对于第一连接端子端面移动,避免因为第一端口端面与第一连接端子端面相对移动,撕裂第一连接端子10和第一端口301。

图3示出了第二种线路板,其中的第一朝向方向和第二朝向方向所形成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

当第二种线路板应用于显示装置中,如果显示装置采用立式放置在显示装置的放置面,这种情况下,显示装置震动结束瞬间,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虽然已经停止运动,但是电路连接结构3因为惯性的原因,仍然具有朝着图3上方(第二朝向方向)移动的趋势,或者朝着图3下方(第二朝向的反方向)移动的趋势。

例如:如图4所示,当显示装置震动结束后,电路连接结构3仍然具有向下(第二朝向的反方向)运动的趋势。其中,

对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来说,由于第一连接端子10的端面朝向方向的原因,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因为惯性仍然朝着第一朝向方向的方向移动的趋势,该惯性可以认为是第一电路板1的第一连接端子端面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给予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所施加的与第一朝向方向相同的第一推力F1,使得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具有脱出第一连接端子10的趋势。

对于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来说,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因为惯性的原因仍然具有朝向第二朝向方向反方向运动的趋势,从而使得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子20之间具有插紧的趋势;但是由于第二连接端子20的端面朝向方向的原因,使得第二连接端子端面对电路连接结构 3的第二端口具有一反作用力,将该反作用力称为第二推力F2,方向与第二朝向方向一致。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如图4所示,以第一端口端面为水平面,以垂直于第一端口端面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对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进行受力分析,由于第一推力F1的方向与第一朝向方向相同,第二推力F2的方向与第二朝向方向相同,而在第一朝向方向和第二朝向方向所形成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时,第二推力F2与第一推力F1所形成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将该夹角用α2表示。这时,第二推力F2在竖直方向的分力 F21=F2cos(180°-α2),使得第一推力F1被消减,而在水平面的水平面分力F22=F2sin(180°-α2),这使得第一端口端面相对于第一连接端子端面有一定的移动,有可能撕裂第一连接端子10和第一端口。

而为了减小第二推力F2在第一端口端面的水平面分力,限定α2大于 135°,小于180°,在这个角度范围内,F21>F22,这样就使得第二推力F2 的水平面分力F21减小,从而降低第一连接端子10和第一端口的撕裂可能性。而第二推力F2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增加,以更多的消减第一推力F1。

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3所给出的线路板在震动结束瞬间,参照对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的受力分析,对于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的受力分析,其所得到的结论是: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子20插紧的趋势有所减弱;但总的来说,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子20还是具有插紧趋势,或者说,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脱离第二连接端子20的趋势比较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路板还是能够减小电路连接结构3的端口与电路板的连接端子的松动甚至脱出趋势。

另外,在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与第一连接端子10配合时,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内电路走线的走向方向垂直于位于第一连接端子10 的第一端面所在平面,而由于第一朝向方向垂直于位于第一连接端子10的第一端面所在平面,因此,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与第一连接端子10配合时,第一朝向方向与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内电路走线的走向方向平行。同理,在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子20配合时,第二朝向方向与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内电路走线的走向方向平行。

而在第一朝向方向和第二朝向方向的夹角大于90°,小于等于180°的前提下,上述第一朝向方向与第一电路板1的板面所在平面与第一朝向方向的夹角大于0°,小于等于90°,第二电路板2的板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朝向方向的夹角大于0°,小于等于90°即可。

可以知道的是,上述线路板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各个电路板一般固定在安装板4上,以保证电路板的稳定性。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与第一连接端子10之间设有第一接线扣101,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与第一连接端子10通过第一接线扣101固定在一起,以提高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与第一连接端子10的连接紧密性。而上述第一连接端子中设有用于对所述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弹片102,以使得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通过第一限位弹片102伸入第一连接端子10内,从而防止第一端口在第一连接端子10内松动或脱开。

同理,如图1和图3所示,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子 20之间设有第二接线扣,电路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子20通过第二接线扣固定在一起,以提高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301与第二连接端子20的连接紧密性。第二连接端子中设有用于对电路板连接结构3的第二端口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弹片,使得电路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通过第二限位弹片伸入第二电路板的连接端子内。以防止第二端口在第二连接端子内出现松动或脱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电路连接结构3可选的种类比较多,如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够保证第一电路板1和第二电路板2电连接,使得信号能够传输即可。

可选的,如图5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电路连接结构3包括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电路走线32,相应的,每个电路板的连接端子包括至少两个子端子,每个子端子与每根电路走线32一一对应了,以保证每根电路走线32与对应的子端子连接。其中,

相邻两根电路走线32之间的间距大于对应两根电路走线32中较宽的一根电路走线的宽度,小于较宽的一根电路走线32宽度的两倍;每根电路走线 32的宽度方向与对应电路走线32的延伸方向垂直。试验证明,这种限定下,能够保证电路走线数量最大化的同时,避免相邻两根电路走线之间产生信号干扰。

优选的,相邻两根电路走线32之间的距离相同或相近,这样在线路板3 受到震动时,电路连接结构3能够均匀传递到自身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克服因为推力传播不均匀,使得电路连接结构3的端口受到应力影响而受损。

进一步,如图5所示,电路连接结构3还包括用于封装多根电路走线32 的柔性封装层31;柔性封装层31的边缘延伸方向与至少一根所述电路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就能使得柔性封装层31能够尽可能多封装电路走线32。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