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防尘型户外电气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1333发布日期:2018-06-12 22:18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防尘型户外电气柜。



背景技术:

电气柜是由钢材质加工而成用来保护元器件正常工作的柜子。为了方便柜子内的电气设备散热,人们常常在柜子上的侧壁上开设散热孔,在入风口处安装灰尘滤网,使可接受的洁净空气进入电气柜内,然后通过出风口排出热气,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滤网处会积聚大量的灰尘进而妨碍空气自由进入机柜,散热效果大大降低,而且现有的电气柜在使用时灰尘容易从散热孔进入电气柜,不方便清理,而且在移动电气柜时容易产生振动,容易损坏电气柜内的电器元件,使得电气柜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增大了电气柜的维修次数和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够除尘,减震效果差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减震防尘型户外电气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减震防尘型户外电气柜,包括减振座和外柜,所述外柜安装在减振座的上部,所述外柜的底部安装有托板,所述外柜的内侧安装有内柜,且内柜的底部与托板固定连接,所述外柜与内柜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减振座的上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凹槽的底部靠近两块支撑板之间安装有三组弹簧,三组所述弹簧的上端均固定安装在托板的下部,所述托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间隙连通,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贯穿通孔活动设置在间隙内,所述支撑板靠近内柜的一侧中部由上至下等距离安装有支撑柱;

所述内柜靠近支撑板的一侧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贯穿滑槽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安装有毛刷,且毛刷与内柜的内壁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部靠近通孔的一侧开设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位于毛刷的下部,所述外柜的上部安装有顶板。

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下表面靠近外柜的上部四周均开设有通风孔,且通风孔的一端与间隙的上部连接,所述通风孔远离间隙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内柜的侧壁靠近滑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与间隙连通。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与连接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震防尘型户外电气柜,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减振座上开设凹槽,并在凹槽内安装弹簧,同时将弹簧与托板固定连接,能够提高减震效果,通过在托板上开设通孔,并将凹槽内的支撑板插设在通孔与间隙内,同时在支撑板上安装带有毛刷的支撑柱,方便清理灰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清理灰尘,散热效果较好,有效缓解电气柜的上下振动,保证了电气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震防尘型户外电气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减振座1、内柜2、外柜3、支撑板4、间隙5、通风孔6、顶板7、过滤网8、滑槽9、支撑柱10、连接块11、毛刷12、通孔13、收集槽14、托板 15、弹簧16、凹槽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减震防尘型户外电气柜,包括减振座1和外柜3,外柜3安装在减振座1的上部,外柜3的底部安装有托板15,外柜3的内侧安装有内柜 2,且内柜2的底部与托板15固定连接,外柜3与内柜2之间设置有间隙5,减振座1的上部开设有凹槽17,凹槽17的底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板4,凹槽 17的底部靠近两块支撑板4之间安装有三组弹簧16,三组弹簧16的上端均固定安装在托板15的下部,托板15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3,通孔13与间隙5连通,支撑板4的上部贯穿通孔13活动设置在间隙5内,支撑板4靠近内柜2的一侧中部由上至下等距离安装有支撑柱10,减震效果好,很好的保护了内部电气元件的安全,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内柜2靠近支撑板4的一侧中部开设有滑槽9,支撑柱10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贯穿滑槽9安装有连接块11,支撑柱10与连接块11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提高使用寿命,连接块11上安装有毛刷12,且毛刷12与内柜2的内壁连接,支撑板4的上部靠近通孔13的一侧开设有收集槽14,收集槽14位于毛刷12的下部,外柜3的上部安装有顶板7,顶板7的下表面靠近外柜3的上部四周均开设有通风孔6,且通风孔6的一端与间隙5的上部连接,内柜2的侧壁靠近滑槽 9的两侧均开设有散热孔,且散热孔与间隙5连通,通风孔6远离间隙5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8,能够提高散热效果,而在避震能够同时清理电气柜内部的灰尘。

使用时,当发生震动时,内柜2与外柜3向下移动,间隙5内的支撑板4 向上移动,连接块11上的毛刷12对内柜2的内壁进行清扫,随着外柜3的上下移动,毛刷12不断的对内柜2进行清扫,使用方便,便于清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