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机柜用散热组件及其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6792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通讯机柜用散热组件及其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机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讯机柜用散热组件及其机柜。



背景技术:

通讯机箱机柜是指用在通讯方面的机箱机柜,这一类的产品主要是通过钣金设备加工而成的机箱机壳,用于给电源、主机板、各种扩展板卡、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等存储设备提供空间,并通过机箱内部的支撑、支架、各种螺丝或卡子夹子等连接件将这些零配件牢固固定在机箱内部,形成一个集约型的整体。

当机柜内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若不及时散热,将会对内部设备造成损坏。现有的通讯机柜通常采用自然风冷却或者风扇冷却,然而自然风以及风扇的风通常只能从外部对设备进行降温,难以进入设备内部,散热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机柜用散热组件及其机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讯机柜用散热组件,包括:

机柜内壳,其内部用于安装电器元件,所述机柜内壳的底部通过底座固定连接于机柜外壳内,所述机柜内壳的外壁上一体化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机柜内壳的内部固定有至少一个吸风管;

所述机柜外壳的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机柜外壳与机柜内壳之间设有散热风道。

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与散热风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机柜外壳和机柜内壳的侧面均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倾斜设置,且机柜外壳和机柜内壳上相对的通风口位于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竖直分布。

优选的,所述吸风管上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沿吸风管竖直方向上间隔分布。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包括所述的通讯机柜用散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当散热风扇转动时,可以驱动散热风道内的空气进行流动,从机柜外壳上通风口处进入的气流一部分从散热风道的顶部经散热风扇直接排出,此部分气流可以通过机柜内壳外壁上的散热片加快机柜内壳的散热,另一部分气流通过机柜内壳上的通风口进入,在散热风扇的作用下,吸风管中形成负压,通过吸风口吸出机柜内壳中的热量,从内部对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柜内壳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风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风扇、2机柜外壳、3通风口、4底座、5散热片、6吸风管、7吸风口、8机柜内壳、9散热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一种通讯机柜用散热组件,包括:

机柜内壳8,其内部用于安装电器元件,所述机柜内壳8的底部通过底座4固定连接于机柜外壳2内,所述机柜内壳8的外壁上一体化设置有散热片5,所述机柜内壳8的内部固定有至少一个吸风管6;

所述机柜外壳2的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扇1,所述机柜外壳2与机柜内壳8之间设有散热风道9。

所述散热风扇1与散热风道9连通,散热风道9位于机柜外壳2与机柜内壳8的两侧、后侧以及顶部之间,当散热风扇1转动时,可以带动散热风道9内的空气进行流动,提高机柜内壳8的散热效率。

所述机柜外壳2和机柜内壳8的侧面均设置有通风口3,所述通风口3倾斜设置,且机柜外壳2和机柜内壳8上相对的通风口3位于一条直线上,其中机柜外壳2上的通风口3低于机柜内壳8上的通风口3,使得两通风口3首尾相接,一方面可以减小外部气流进入机柜内壳8的阻力,另有一方面,可以防止雨水流入机柜内壳8中,具有防雨水功能。

所述散热片5竖直分布,保持与散热风道9内气流的流动方向一致,减小气流流动阻力,有利于气流的流动,快速带出机柜内壳8中的热量。

所述吸风管6上设有吸风口7,所述吸风口7沿吸风管6竖直方向上间隔分布,吸风管6的顶端与散热风道9连通,位于散热风扇1的正下方,当散热风扇1转动时,可以利用吸风管6上的吸风口7抽出机柜内壳8中的热量,从内部对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机柜,包括所述的通讯机柜用散热组件。

具体的,使用时,当散热风扇1转动时,可以驱动散热风道9内的空气进行流动,从机柜外壳2上通风口3处进入的气流一部分从散热风道9的顶部经散热风扇1直接排出,此部分气流可以通过机柜内壳8外壁上的散热片5加快机柜内壳8的散热,另一部分气流通过机柜内壳8上的通风口3进入,在散热风扇1的作用下,吸风管6中形成负压,通过吸风口7吸出机柜内壳8中的热量,从内部对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