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线路板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4642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线路板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板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体线路板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线路板,一般是指电路板,电路板使电路迷你化、直观化,对于固定电路的批量生产和优化用电器布局起重要作用,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立体线路板应用在电子产品中,对于立体线路板制造而言,除了柔性板材要具备低损耗性能,线路需要特殊的设计以外,柔性板材也需要加工成特定形状,立体线路板存在高度落差,采用传统的制造工艺难以成型,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手工折叠的方式促使其形成特定形状,不仅制造效率低下,而且难以保证加工精度,在对立体线路板进行图形转移之前,需要在板面上贴膜,以实现曝光显影,对于平面线路板而言,在板面贴膜比较容易,但对于立体线路板来说,贴膜时外层干膜与铜面会存在粘结不牢的问题,曝光显影以后,外层干膜可能会与铜膜直接分层,影响后续的生产及产品的品质,立体线路板高度落差越大,贴膜就越不牢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体线路板成型模具,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能够实现立体电路板加工生产的功能,且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线路板成型模具,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加工位和注塑胶液箱,所述加工位上设置有长方体型的下模,所述下模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下模的顶端开放,所述下模内腔底部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所述下模顶部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导向板,所述下模的上方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左、右两端和下模内腔左、右两侧壁之间设置有等间距的空隙,所述上模的上端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端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上模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上表面和第二凹槽的下表面设置有干膜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干膜层结构与第一凹槽顶端、第二凹槽底端的形状完全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切割刀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内杆设置在外杆的内部,所述内杆外表面和外杆内表面均设置有螺纹,所述内杆和外杆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座左端下方的切割刀片右端与上模左端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安装座右端下方的切割刀片的左端与上模右端在同一竖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实现了线路板立体成型的功能,一方面,避免了手工折叠的误差,保证了加工精度;另一方面,减轻了工人的劳动负担,加快了立体线路板成型的速度;通过设置干膜层,实现了干膜与立体线路板表面贴合的功能,避免了后续贴膜时,干膜容易与立体线路板表面分离,影响线路板的工作性能,整体上来看,该立体线路板成型模具的结构比较简单,操作也比较简便,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生产立体线路板的功能,可靠性强,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上表面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加工位;3-注塑胶液箱;4-下模;5-第一凹槽;6-导向板;7-上模;8-空隙;9-液压杆;10-安装座;11-支撑杆;12-第二凹槽;13-伸缩杆;14-切割刀片;15-内杆;16-外杆;17-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中」、「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和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线路板成型模具,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设置有加工位2和注塑胶液箱3,所述加工位2上设置有长方体型的下模4,所述下模4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下模4的顶端开放,所述下模4内腔底部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5,所述下模4顶部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导向板6,导向板6的设置对上模7起到了导向的作用,所述下模4的上方设置有上模7,所述上模7左、右两端和下模4内腔左、右两侧壁之间设置有等间距的空隙8,所述上模7的上端设置有液压杆9,液压杆9在液压泵的作用下实现伸缩调节功能,所述液压杆9的顶端连接有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杆11,所述上模7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凹槽5的上表面和第二凹槽12的下表面设置有干膜层。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12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且所述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12的位置相对应。

如图1所示,所述干膜层结构与第一凹槽5顶端、第二凹槽12底端的形状完全对应,保证了干膜层与立体线路板表面贴合完全。

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座10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伸缩杆13,所述伸缩杆13的底端设置有切割刀片14,通过伸缩杆13上下高度的调节,使得切割刀片14上下移动,进而对加工成型的立体线路板边缘多余的注塑胶液实现切割的功能,保证立体线路板边缘光滑。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伸缩杆13包括内杆15和外杆16,所述内杆15设置在外杆16的内部,所述内杆15外表面和外杆16内表面均设置有螺纹17,所述内杆15和外杆16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在一起,通过旋转内杆15,即可实现伸缩杆13上下伸缩的功能,操作简单,所需的生产成本较低。

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座10左端下方的切割刀片14右端与上模7左端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安装座10右端下方的切割刀片14的左端与上模7右端在同一竖直线上,保证立体线路板的质量,避免切割太多或太少,都会对立体线路板的质量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模上设置第一凹槽,在上模上设置第二凹槽,使得加工出来的线路板具有立体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只需将注塑胶液注入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空隙中去,然后通过挤压成型即可,操作简便,所需的劳动成本较低,而且,使得立体线路板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设置干膜层,可在立体线路板的加工制造过程中即对立体线路板进行贴膜操作,一方面,避免了后续立体线路板贴膜的麻烦,提高了线路板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干膜与线路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干膜与线路板分离,影响线路板的工作性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