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441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线圈盘是电磁加热装置中的重要组件之一,线圈盘包括线圈盘座、及绕制在线圈盘座上盘面的绕组线圈、安装在线圈盘座下盘面的磁条,线圈盘所产生的高频交变电磁场在被加热体中产生涡流,以实现电磁加热。现有的线圈盘采用平面结构,即线圈表面到锅底的距离是定值,线圈盘工作时,因磁场分布的固有特性,导致线圈盘中心加热集中,外围加热弱,加热均匀性差,影响烹饪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盘,旨在解决现有线圈盘加热不均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用于电磁烹饪器具,所述线圈盘包括线圈盘座及绕制在所述线圈盘座上的第一环形线圈、第二环形线圈,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环设在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外侧,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环形线圈在所述线圈盘座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在所述线圈盘座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优选地,所述线圈盘还包括绕制在所述线圈盘座上的第三环形线圈,所述第三环形线圈环设在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外侧,所述第三环形线圈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三环形线圈在所述线圈盘座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环形线圈在所述线圈盘座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优选地,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径向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径向宽度。优选地,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1毫米。优选地,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30毫米。优选地,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10毫米。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绕线高度等于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绕线高度,或者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绕线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绕线高度。优选地,所述线圈盘座的上盘面成形有第一环形线槽、及环设于所述第一环形线槽外侧的第二环形线槽,所述第二环形线槽的槽口所在的平面高于所述第一环形线槽的槽口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第二环形线圈对应绕制在所述第一环形线槽、第二环形线槽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包括线圈盘座及绕制在所述线圈盘座上的第一环形线圈、第二环形线圈,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环设在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外侧,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环形线圈在所述线圈盘座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在所述线圈盘座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优选地,所述电磁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本实用新型线圈盘,通过使第二环形线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一环形线圈的上表面,使第二环形线圈更接近烹饪锅具,从而增加了第二环形线圈作用在烹饪锅具上的磁力线的数量,即提高了线圈盘外侧的磁感应强度;同时,通过使第二环形线圈在线圈盘座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S2大于第一环形线圈在线圈盘座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S1,使得第二环形线圈产生的磁力线的数量更多,进一步地提高线圈盘外侧的磁感应强度;从而改善了现有线圈盘内侧磁场强而外侧磁场弱的不足,使线圈盘内外侧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大大提升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的加热均匀性,以改善烹饪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盘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线圈盘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线圈盘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盘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线圈盘10线圈盘座11第一环形线槽12第二环形线槽15绕线隔筋16绕线槽20第一环形线圈30第二环形线圈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用于电磁烹饪器具。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可以为电磁炉、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烹饪器具为电磁炉。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线圈盘100包括线圈盘座10及绕制在线圈盘座10上的第一环形线圈20、第二环形线圈30,所述第二环形线圈30环设在第一环形线圈20的外侧,所述第二环形线圈30的上表面高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环形线圈30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S2大于第一环形线圈20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S1。电磁烹饪器具工作时,烹饪锅具放置在线圈盘100的上方,所述线圈盘100会产生一个从线圈盘100的中心向线圈盘100的外缘辐射的高频交变磁场。本实用新型线圈盘100,通过使第二环形线圈30的上表面高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上表面,使第二环形线圈30更接近烹饪锅具,从而增加了第二环形线圈30作用在烹饪锅具上的磁力线的数量,即提高了线圈盘100外侧的磁感应强度;同时,通过使第二环形线圈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S2大于第一环形线圈20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S1,使得第二环形线圈30产生的磁力线的数量更多,进一步地提高线圈盘100外侧的磁感应强度;从而改善了现有线圈盘内侧磁场强而外侧磁场弱的不足,使线圈盘100内外侧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大大提升线圈盘100和电磁烹饪器具的加热均匀性,以改善烹饪效果。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地提高第二环形线圈30产生的磁力线的数量,所述第二环形线圈30的径向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径向宽度。因为第二环形线圈30环设在第一环形线圈20的外侧,若第二环形线圈30的径向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径向宽度,则第二环形线圈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S2必将大于第一环形线圈20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S1,从而使第二环形线圈30产生的磁力线的数量更多,以进一步地提高线圈盘100外侧的磁感应强度。此外,只需使第二环形线圈30的径向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径向宽度,即可确保S2大于S1,从而便于绕制第一环形线圈20和第二环形线圈30,从而使线圈盘座10和线圈盘100的制作简单、方便。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环形线圈30的上表面与第一环形线圈20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所述第一距离L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30毫米。可以理解,若第一距离L1过小,则其对线圈盘100的磁感应强度的影响极其有限,不能达到本实用新型预期的技术效果;若第一距离L1过大,则会使第一环形线圈20在烹饪锅具处的磁感应强度过小,会影响线圈盘100的整体的磁感应强度,而且还会使线圈盘座10、线圈盘100以及电磁烹饪器具的过厚,造成浪费。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为了既能保证第一环形线圈20在烹饪锅具处具有足够的磁感应强度,又能最大限度的增强线圈盘100外侧的磁感应强度,以使线圈盘100内外侧的磁感应强度更加接近,则使第一距离L1大于或等于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0毫米。进一步地,如图1、图2及图5所示,为了使第二环形线圈30产生的磁力线的数量不少于第一环形线圈20产生的磁力线的数量,所述第二环形线圈30的绕线高度应该不小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绕线高度,即第二环形线圈30的绕线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绕线高度,从而适应不同规格、不同要求的线圈盘100及电磁烹饪器具。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环形线圈30的绕线高度等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绕线高度,以使确保第二环形线圈30产生的磁力线的数量不少于第一环形线圈20产生的磁力线的数量。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二环形线圈30的绕线高度大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绕线高度,以进一步增加第二环形线圈30产生的磁力线的数量,从而提高线圈盘100外侧的磁感应强度,使线圈盘100内外侧的磁感应强度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大大提升线圈盘100和电磁烹饪器具的加热均匀性,以改善烹饪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相对减小线圈盘100内侧的磁感应强度,以使线圈盘100内外侧的磁场分布更加平衡,所述第一环形线圈20与第二环形线圈30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线圈盘座10的上盘面成形有第一环形线槽11、及环设于第一环形线槽11外侧的第二环形线槽12,所述第二环形线槽30的槽口所在的平面高于第一环形线槽20的槽口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一环形线圈20、第二环形线圈30对应绕制在第一环形线槽11、第二环形线槽12内。可以理解,所述第一环形线圈20是从第一环形线槽11的槽底处绕至第一环形线槽11的槽口处,以将第一环形线槽11绕满;同样的,所述第二环形线圈30是从第二环形线槽12的槽底处绕至第二环形线槽12的槽口处,以将第二环形线槽12绕满。所以,将第二环形线槽30的槽口所在的平面设置为高于第一环形线槽20的槽口所在的平面,以使第二环形线圈30的上表面高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环形线槽11具有第一深度,所述第二环形线槽12具有第二深度,可以理解,应使第二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深度,以使第二环形线圈30的绕线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绕线高度。可以理解,应使所述第二环形线槽12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环形线槽11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以使第二环形线圈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S2大于第一环形线圈20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S1。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使第二环形线圈30的上表面高于第一环形线圈20的上表面。此外,通过在线圈盘座10的上盘面上成形环形线槽,以绕制环形线圈,可限位环形线圈、并便于使环形线圈固定。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环形线槽。进一步地,如图1、图2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环形线槽11和第二环形线槽12中的每一环形线槽的槽底均凸设有多个沿线圈盘座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绕线隔筋15,以在环形线槽内限定出多个沿线圈盘座10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绕线槽16。通过在第一环形线槽11和第二环形线槽12的槽底成形绕线隔筋15以限定出绕线槽16的结构,可以保证绕制在第一环形线槽11和第二环形线槽12内的第一环形线圈20和第二环形线圈30的结构稳定性,避免绕组线圈发生变形。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线圈盘座10呈圆盘形状,所述多个绕线隔筋15呈与线圈盘座10同心且半径逐渐增大的圆环状。由此,可以便于线圈座10的成形,提高线圈盘座10的成型效率。其次,还使得线圈盘座10上的应力分布均匀。此外,还方便绕制线圈盘100,提高线圈盘100的生产效率。基于与本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100还包括绕制在线圈盘座10上的第三环形线圈(图未示),所述第三环形线圈环设在第二环形线圈30的外侧,所述第三环形线圈的上表面高于第二环形线圈30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三环形线圈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二环形线圈30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S2。该实施例中,各环形线圈的上表面由内而外依次增高,且各环形线圈在线圈盘座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由内而外依次增大,电磁烹饪器具工作时,各环形线圈的上表面与烹饪锅具之间的距离由内而外依次减小,各环形线圈产生的磁力线的数量由内而外依次增多,使得各环形线圈在烹饪锅具处的磁感应强度由内而外依次相对增大,从而使线圈盘100上方的各个区域的磁场分布更加平衡,从而使线圈盘100和电磁烹饪器具的加热更加均匀。可以理解,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100还包括依次环设在第三环形线圈外侧的第四、五、六……环形线圈,各环形线圈的上表面由内而外依次增高,且各环形线圈在线圈盘座10的下盘面上的投影面积由内而外依次增大,从而适应不同规格、不同要求的线圈盘100及电磁烹饪器具。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如上所述的线圈盘。所述线圈盘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电磁烹饪器具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电磁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饭煲或电压力锅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