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挠结合板及用于制造刚挠结合板的刚挠结合芯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7181发布日期:2018-07-07 13:3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制线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刚挠结合板及用于制造刚挠结合板的刚挠结合芯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具有优秀立体组装功能的刚挠结合板随之快速发展。刚挠结合板是将薄层状的挠性底层和刚性底层结合,再层压入一个单一组件中形成的电路板,它具有可弯曲、可折叠的特点,因此可用于制作定制电路,最大化的利用可用空间,降低整个系统的空间占用。

但是由于电子产品功能的需求,刚挠结合板存在卡槽的设计,卡槽的设计在压合时半固化的树脂容易形成溢胶,影响刚挠结合板弯曲时的可挠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刚挠结合板压合时的卡槽处容易溢胶,影响影响刚挠结合板弯曲时的可挠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阻隔树脂流向卡槽处挠性区域的用于制造刚挠结合板的刚挠结合芯板结构。

一种用于制造刚挠结合板的刚挠结合芯板结构,包括挠性区域、刚性区域及预设废料区域,位于所述挠性区域相对两侧的边缘处沿所述刚性区域还开设有用于连接电子元件的卡槽,所述刚挠结合芯板结构还包括相邻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预设废料区域的阻胶部,以在层压过程中阻隔半固化的树脂流向所述挠性区域,所述阻胶部沿所述挠性区域的相对两侧边缘延伸。

通过设置上述的用于制造刚挠结合板的刚挠结合芯板结构,刚挠结合板在压合的时候,半固化的树脂在卡槽处由于有阻胶部的阻挡,很难流入到柔性区域,有效的控制了压合过程中卡槽处溢胶的问题,保证了刚挠结合板弯曲时的可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刚性区域位于所述挠性区域的相对两端,所述预设废料区域位于所述挠性区域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胶部包括沿所述挠性区域的相对两侧边缘延伸的若干阻胶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胶条呈弧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胶条的宽度为0.5mm-2.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挠性区域两侧边缘的所述阻胶条以所述挠性区域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挠性区域相对两侧的所述阻胶条均包括三条,每侧的三条所述阻胶条中位于内侧的两条所述阻胶条距所述挠性区域0.5mm~5.0mm,且相互间隔0.25mm,每侧的三条所述阻胶条中位于外侧的一条所述阻胶条距离所述挠性区域的边缘5.0~8.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胶条包括蚀刻铜层及选择性电镀于所述蚀刻铜层的增厚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厚铜层的厚度为5μm-15μm。

一种刚挠结合板,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制造刚挠结合板的刚挠结合芯板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造刚挠结合板的刚挠结合芯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的用于制造刚挠结合板的刚挠结合芯板结构10,包括挠性区域12、刚性区域14及预设废料区域16,位于挠性区域12相对于两侧的边缘处沿刚性区域14还开设有用于连接电子元件的卡槽18,刚挠结合芯板结构还包括相邻卡槽18设置与废料区域的阻胶部(图未示),以在层压过程中阻隔半固化的树脂流向挠性区域12,阻胶部沿挠性区域12的相对两侧边缘延伸。

通过设置上述的用于制造刚挠结合板的刚挠结合芯板结构10,刚挠结合板(图未示)在压合的时候,半固化的树脂在卡槽18处由于有阻胶部的阻挡,很难流入到柔性区域12,有效的控制了压合过程中卡槽18处溢胶的问题,保证了刚挠结合板弯曲时的可挠性。

进一步地,刚性区域14位于挠性区域12的相对的两端,预设废料区域16位于挠性区域12的相对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刚性区域14为刚挠结合板的刚性板(图未示)所在区域,挠性区域12为刚挠结合板的柔性板(图未示)刻画电路的区域,预设废料区域16为柔性板的废料区域,由于刚挠结合板中刚性板和柔性板压合处的是刚性板、柔性板及刚性板层叠压合的,所述柔性区域12、刚性区域14及预设废料区域16在刚挠结合板两侧面都存在,进而阻胶部也在柔性板的两侧面都有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阻胶部包括沿挠性区域的相对两侧边缘延伸的若干阻胶条11,且位于挠性区域12两侧边缘的阻胶条11以挠性区域12中线为基准对称设置。进一步地,阻胶条11呈弧状,以对半固化的树脂的流动起缓冲作用。具体到实施方式中,阻胶条11的宽度为0.5mm-2.0mm。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阻胶条11的宽度是指如图1所示的阻胶条11图形的线条宽度,而不是整体弧形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挠性区域12相对两侧的阻胶条均包括三条,每侧的三条阻胶条11与挠性区域12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为第一阻胶条112、第二阻胶条114及第三阻胶条116。位于内侧的两条阻胶条11与挠性区域12的边缘距离0.5mm-5.0mm,且相互间隔0.25mm。进一步地,第三阻胶条116距离挠性区域12的边缘5.0mm-8mm。如此,形成三条防止压合时树脂流向挠向区域12的阻胶结构。更进一步地,阻胶条11包括蚀刻铜层(图未示)及选择性电镀于蚀刻铜层的增厚铜层(图未示),增厚铜层的厚度为5μm-15μm,如此,能有效的将卡槽18位置处的溢胶控制在0.5mm以内。具体到实施方式中,第一阻胶条112与挠性区域12的边缘的距离为0.5mm,第二阻胶条114与挠性区域12的边缘的距离为0.75mm,第三阻胶条116与挠性区域12的边缘的距离为5mm。

需要说明的是,阻胶条11与挠性区域12的边缘的距离是指弧形的阻胶条11的弧线顶点与挠性区域12的边缘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制造刚挠结合板的刚挠结合芯板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有效的阻隔半固化的树脂流向挠性区域;

2)将卡槽位置的溢胶控制在0.5mm以内。

一种刚挠结合板,包括上述的用于制造刚挠结合板的刚挠结合芯板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