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7213发布日期:2018-08-14 18:3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机房通风及温度分布情况和网络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及使用寿命密切相关。数据中心的送风方式主要有上送上回与下送上回两种方式,无论上送上回还是下送上回的送风方式,均存在冷热不平衡的问题,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有更好的通风制冷效果,并且能够减少空调装置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数据中心,包括:多排整机柜组件,所述整机柜组件设置在所述数据中心的架空地板上,每排所述整机柜组件包括:第一排整机柜、第二排整机柜和顶部封板,所述第一排整机柜和所述第二排整机柜正面相对并在二者之间形成冷过道,相邻的两排所述整机柜组件之间形成热过道,所述顶部封板封闭在所述冷过道的上方;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具有多排送风末端,每排所述送风末端用于向对应的所述冷过道输送冷气,且所述冷气从所述第一排整机柜和所述第二排整机柜的正面进入并穿过整机柜后进入到所述热过道,所述热过道内的换热后的气体通过所述数据中心的吊顶的回风口回流至所述空调装置,所述送风末端的出风口处具有流量调节阀;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冷过道内,所述控制器与对应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且基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所述送风末端的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有更好的通风制冷效果,并且能够减少空调装置的能耗。

另外,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中心,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部封板为平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部封板的第一侧搭接在所述第一排整机柜的上表面,所述顶部封板的第二侧搭接在所述第二排整机柜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部封板为多块沿所述整机柜组件的纵向拼接的子封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部封板为隔热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部封板为玻璃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排整机柜和所述第二排整机柜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沿所述整机柜组件的纵向紧密并置的多个整机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热过道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回风口,所述吊顶的上方为回风道,所述回风道内设置有回风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排所述送风末端包括:沿所述整机柜组件的纵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子末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的结构式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中心的结构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

数据中心100,整机柜组件1,架空地板2,第一排整机柜11,第二排整机柜12,顶部封板13,冷过道3,热过道4,空调装置5,送风末端51,吊顶6,回风口61,流量调节阀52,温度传感器7,控制器8,整机柜101,回风道9,子末端511,送风通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中心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中心100可以包括:多排整机柜组件1、空调装置5、温度传感器7和控制器8。

如图1和图2所示,整机柜组件1设置在数据中心100的架空地板2上。具体地,整机柜组件1内存放着大量的处理器等网络设备,由于这些网络设备在运行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制冷散热会对这些网络设备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网络设备的损坏。

进一步,每排整机柜组件1包括:第一排整机柜11、第二排整机柜12和顶部封板13,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正面相对并在二者之间形成冷过道3,相邻的两排整机柜组件1之间形成热过道4,顶部封板13封闭在冷过道3的上方。可以知道的是,用来对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进行制冷降温的冷气先进入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之间的冷过道3内,由于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的顶部被顶部封板13所封闭,因此,冷气只能穿过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的柜体进入热通道才能完成空气循环,在此过程中,冷气带走了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内部的热量,进而降低了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的温度,达到保护网络设备的作用。

而且通过顶部封板13封闭冷过道3顶部,有效防止了冷量散失,同时强化冷热过道的分隔效果,使得换热降温效果更好,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使冷气全部用于网络设备的散热,大幅减少或避免风量和冷量的损耗,从而最终大幅的提高制冷效率。

再进一步,空调装置5独立的设置在整机柜组件1以外,用于提供制冷整机柜组件1所需的冷气,而且空调装置5具有多排送风末端51,每排送风末端51用于向对应的冷过道3输送冷气。具体地,每排送风末端51设置在每组整机柜组件1的第一排整机柜11与第二排整机柜12之间的架空地板2上,空调装置5产生的冷气通过架空地板2与地面之间的送风通道10到达每排送风末端51,并从每排送风末端51进入第一排整机柜11与第二排整机柜12之间的冷过道3中,用于对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进行制冷降温。

结合图1所示实施例,具体地,冷气进入冷过道3后,由于送风末端51源源不断的向冷过道3内排放冷气,因此,冷空气在气压的推动下从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的正面进入并穿过整机柜后进入到热过道4,进而带走了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内的热量,热过道4内的换热后的气体通过数据中心100的吊顶6的回风口61回流至空调装置5,由此,形成一个制冷循环。

进一步,送风末端51的出风口处具有流量调节阀52。流量调节阀52可调节送风末端51处的进气量,进而控制冷过道3内的冷气量,可调的控制整机柜组件1的制冷程度,避免由于制冷程度多大,造成整机柜组件1的温度过低,对整机柜组件1内的网路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中心100还具有多个温度传感器7和控制器8,并且每个温度传感器7和控制器8对应设置在一个冷过道3内,控制器8与对应的温度传感器7相连且基于温度传感器7检测的温度信息控制对应的送风末端51的流量调节阀52的开度。温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冷过道3内冷气的温度,如温度大于温度传感器7的限定阈值,温度传感器7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8,并由控制器8控制流量调节阀52的开度变大,使进冷气量变大,增强制冷效果。当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冷过道3内的温度低于限定阈值时,温度传感器7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8,并由控制器8控制流量调节阀52的开度变小,减少进冷气量,避免温度过低对整机柜组件1内的网络设备造成不良的影响。由此,实现了制冷温度的自动化控制,使数据中心100的制冷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中心100的制冷循环,先从空调装置5通过送风通道10向多个整机柜组件1输送冷气开始,然后冷气通过每排送风末端51进入第一排整机柜11与第二排整机柜12之间的冷过道3内,并由温度传感器7和控制器8的共同作用来调节每组送风末端51的开度大小,进而控制进入冷过道3内的冷气量,冷过道3内的冷气在气压的推动下从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的正面进入并穿过整机柜后进入到热过道4,进而带走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内的热量,进入热过道4内的换热后的气体通过数据中心100的吊顶6的回风口61回流至空调装置5,由此,形成一个制冷循环,无数个制冷循环持续进行,使数据中心100达到通风降温的效果。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100的送风制冷布置方式下,存在着冷热风混合问题,气流组织的不合理,而且数据中心100各送风分区内送风量不能主动调节,易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中心100的布置,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数据中心100中冷热空气混合、冷空气短路的问题,可以有效地使冷风全部用于设备散热,大幅减少或避免风量和冷量的损耗,而最终大幅的提高制冷效率。而且通过设置送风末端51实现了分区温度实时控制,避免出现远端整机柜组件1由于压降而导致冷热不均的现象;同时以送风末端51控制各分区实时送风量,能够优化空调装置5总送风量,降低空调装置5的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据中心100,该数据中心100有更好的通风制冷效果,并且能够解决传统送风系统气流组织不合理与送风量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空调装置5能耗增加的问题。

如图1所示,顶部封板13为平板。由此,便于加工制造,且能够更好的封闭冷过道3。

进一步,顶部封板13的第一侧搭接在第一排整机柜11的上表面,顶部封板13的第二侧搭接在第二排整机柜12的上表面。由此,可以很好的将冷过道3的上端开口密封住,避免冷过道3内的冷气散失和与外界热空气混合,造成制冷效果下降。

优选的,可在顶部封板13与第一排整机柜11的上表面的连接处和顶部封板13与第二排整机柜12的上表面的连接处设置密封装置,由此,可避免冷气从顶部封板13与第一排整机柜11的上表面的连接处和顶部封板13与第二排整机柜12的上表面的连接处溢出冷过道3,也可避免外界的热空气从顶部封板13与第一排整机柜11的上表面的连接处和顶部封板13与第二排整机柜12的上表面的连接处进入冷过道3,对制冷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强化冷热过道4的分隔效果,使得换热降温效果更好。

优选的,密封装置可为密封条,由此,可使密封效果更好,且造价低。

进一步,顶部封板13为多块沿整机柜组件1的纵向拼接的子封板。由此,便于顶部封板13的安装,且拆卸方便。

具体地,顶部封板13为隔热板。由此,使用隔热板更有利于阻止冷过道3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进行温度传递,避免冷过道3内冷气温度的损失,保证制冷效果。

具体地,顶部封板13为玻璃板。

如图2所示,第一排整机柜11和第二排整机柜12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沿整机柜组件1的纵向紧密并置的多个整机柜101。由此,便于安装布置。

参照图1,每个热过道4的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回风口61,吊顶6的上方为回风道9,回风道9内设置有回风风机。冷过道3内的冷气经过第一排整机柜11与第二排整机柜12到达热过道4内,并通过吊顶6上的回风口61进入回风道9内,并在回风风机的作用下回流至空调装置5。由此,促进制冷空气的循环。

进一步,每排送风末端51包括:沿整机柜组件1的纵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子末端511。由此,可更高效快速的向数据中心100内提供冷气,以达到降温通气的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