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0685发布日期:2019-05-11 00:38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板材取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取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从一机壳内取放一板材,例如印刷电路板的板材取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装置,例如云端服务器的机壳内均设有将电子零元件连接在一起的印刷电路板,并通过该印刷电路板的电气布线,使所述电子零元件能够发挥整体功能。当该印刷电路板欲组装在该机壳内时,若该机壳内的余裕空间不足,而无法让安装人员的手指深入;或者该印刷电路板为大尺寸规格,则不利于安装人员的握持与安装。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即研发出一可结合于该印刷电路板的板材取放装置,该板材取放装置方便安装人员手部的握持,因此有利于该引刷电路板在该机壳内的取放作业。

请参阅图1,其显示现有技术的一板材取放装置1与一板材2,例如引刷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该板材取放装置1包括一连接柱11,以及从该连接柱顶部径向延伸的一手把12,且该连接柱11底面纵向开设有一螺接孔13。而该板材2的适当位置则开设一通孔21。组装时,将该螺接孔13 与该通孔21对齐后,以一螺丝14穿过一弹簧片15、一垫片16和该通孔 21,并锁固于该螺接孔13内,使该板材取放装置1固设于该板材2的顶面。

因此,安装人员握住该手把12即能携运该板材2,或者在一机壳(现有技术未予图式)内对该板材2进行取放作业。如图2所示,该板材取放装置1的该手把12和该螺丝14与螺接孔13的一螺接位置是对向设置,并以该板材2彼此隔开,以致该螺丝14进行锁附时,若该手把12未予以握住固定,则将导致该连接柱11及该手把12会跟着该螺丝14一同旋转,而无法达到完全锁紧的目的,使得该板材2上的所述电子零元件,例如散热风扇运转时容易造成该板材取放装置1的松脱或晃动等严重问题,而亟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取放装置,其在一板材,例如印刷电路板上方直接进行安装,以提供牢固的固定功能,并能克服现有技术以螺丝锁附所造成的松脱或晃动严重问题。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板材取放装置,其包括一连接柱,该连接柱顶部设有一手把,而底部的外周面径向延伸供插入一板材的一插孔内的一对固定板片,且该连接柱在该对固定板片上方间隔地另径向延伸能抵接该板材的一对弧形弹性翼片,以及该对弹性翼片的各该活动端底面突设能扣入该插孔内的一扣榫,以形成稳固的锁定型态。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为一种板材取放装置,其包括一连接柱,该连接柱顶部设有一手把,而底部的外周面径向延伸供插入一板材的一插孔内的一对固定板片,且该连接柱在该对固定板片上方间隔地另径向延伸能抵接该板材的一对弧形弹性翼片,其中该对弹性翼片的各该活动端底面突设能扣入该插孔内的一扣榫,以形成稳固的锁定型态;以及该对弹性翼片的各该活动端顶面突设一压榫;当各该压榫被按压时,将促使该对弹性翼片两侧的活动端受力变形,使各该扣榫从该插孔内脱离,以形成解锁型态。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板材取放装置与板材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组立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板材取放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板材取放装置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板材取放装置第一实施例结合于板材的组装流程图;

图8为图7沿着线A-A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9为图7沿着线B-B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板材取放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板材取放装置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图;以及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板材取放装置第四实施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至图4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板材取放装置3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和主视图,该板材取放装置3由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射出成型的固型物。

该板材取放装置3包括一几何造形,例如圆形的连接柱31,该连接柱 31顶部径向延伸的一长条形的手把32。该手把32为方便取放,其底面突设多个止滑凸肋321,所述止滑凸肋321能增加手指与该手把32的摩擦力,以提供取放作业的施力和止滑效果。

该连接柱31底部的外周面径向延伸一对固定板片33,该连接柱31 与该对固定板片33插入一板材2(显示于图5),例如印刷电路板、安装板或显示面板默认的一插孔22内,并旋转一预设角度,例如90度后,使该对固定板片33抵接于该插孔22底面周围的底壁,使该板材取放装置3不致由该板材2轴向脱出。

再者,该连接柱31在该对固定板片33上方间隔地以一错位角度,例如90度另径向延伸一对弧形的弹性翼片34,该对弹性翼片34的各活动端弹性抵接于该板材2的顶面,以因应不同的板材2厚度。因此,若该板材 2的厚度较厚,会使得该对弹性翼片34产生较大的变形量;反之,若该板材2的厚度较薄,则该对弹性翼片34会产生较小的变形量。因此,通过该对固定板片33与该对弹性翼片34的设置能稳固地共同夹持该板材2。惟该对固定板片33和该对弹性翼片34的设置不以前述错位设置为限,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对固定板片33和该对弹性翼片34为同向设置。

为提供该板材取放装置3与该板材2的卡扣定位效果,因此,该对弹性翼片34的各该活动端底面突设能扣入该插孔22内的一扣榫341,即可形成稳固的锁定型态。

再者,为提供该板材取放装置3能从该板材2的该插孔22内分离与取出的功能,因此该对弹性翼片34的各该活动端顶面突设能供手指按压的一压榫342。所以,当该对弹性翼片34的各该压榫342被安装人员的两只手指同时按压时,将促使该对弹性翼片34两侧的活动端受力并向上变形,以便将各该扣榫341从该插孔22内脱离,以形成解锁型态。接着,再转动该手把32,使所述压榫342搭接于该板材2的顶面,直到该对固定板片33移至该插孔22位置,即能将该板材取放装置3从该插孔22内分离与取出,使得该板材取放装置3无须恒常地接装于该板材2上。

更进一步地,该连接柱31与该对弹性翼片34的交接位置设有一对楔形挡榫35,该对挡榫35设置的目的在于,其在该板材取放装置3过度下压时,能阻止该对弹性翼片34过度地弹性变形,而具有过度下压的停止功能。

请参阅图5至图9,如欲将该板材取放装置3接装于该板材2,例如印刷电路板上,首先安装人员握住该手把32,并将该板材取放装置3底部的该连接柱31及该对固定板片33对准该板材2的该插孔22下压与插入,使该对弹性翼片34抵接于该板材2的顶面后(显示于图6)。

接着,再握住该手把32旋转一预设角度,例如90度,使该对固定板片33移至并抵接于该插孔22底面周围的底壁(显示于图7和图9),使该板材取放装置3不致由该板材2轴向脱出外,且该对固定板片33能够支承该板材2,以利于该板材2取放作业的进行;同时,该对弹性翼片34 的活动端弹性抵接于该板材2的顶面,而底部的各该扣榫341则扣入该插孔22内(显示于图7和图8),以形成上锁型态,使得该对固定板片33和该对弹性翼片34能稳固地共同夹持该板材2。

若该板材2在一机壳(现有技术未予图式)装妥后,若该机壳的内部空间不足,则该板材取放装置3可依具前述分离与取出工序,而与该板材2 分离,而不占用该机壳的内部空间。

如图10至图12所示,其揭示该板材取放装置3的第二、第三及第四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标号(符号)用以表示相同的构件,由于所述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分享许多共享的构件,因而仅将两者的差异处详予说明于后。

在该板材取放装置3的第二实施例中,该手把32亦为长条形,且顶面中央设有一弧凹部322,且与该连接柱31的交接位置具有一锥形补强部 323。

在该板材取放装置3的第三实施例中,该手把32为圆盘型,且与该连接柱31的交接位置亦设有一锥形补强部323。

在该板材取放装置3的第四实施例中,该手把32为环形。

所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有益效果在于,该板材取放装置在该板材,例如印刷电路板或安装板的上方直接进行安装,并通过该对固定板片支承该板材,以及利用该对弹性翼片共同包夹该板材,使所述扣榫进一步卡扣于该板材,从而提供牢固的固定功能,因此能克服现有技术以螺丝锁附所造成的松脱或晃动严重问题。再者,通过该对弹性翼片的所述压榫的设置,使该板材取放装置能从该板材上分离与取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