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5883发布日期:2020-11-25 17:5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usi自动化生产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的usi自动化生产线中,虽然已经根据现有的相关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但在tray盘上下料、pcb板扫码记录、上料,以及与原有的ict自检设备和avi检测设备的对接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tray盘无法自动上下料,和pcb板无法自动扫码记录、上料;在现今竞争较为激烈生产形势下,实现完全自动化能够大规模地提高生产效率,使生产者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我们也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解决现有的usi自动化生产线中tray盘无法自动上下料、pcb板无法自动扫码记录、上料和与原有的ict自检设备及avi检测设备的对接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包括自动上料机、ict预留工作站、ict检测箱、fct预留工站、avi检测箱、自动贴胶带及自检平台、人工下料平台、治具回流结构和回流线支撑架,所述自动上料机、ict预留工作站、ict检测箱、fct预留工站、avi检测箱、自动贴胶带及自检平台和人工下料平台依次相互连接;

所述自动上料机、ict预留工作站、ict检测箱、fct预留工站、avi检测箱、自动贴胶带及自检平台和人工下料平台通过流水线模组相互传动配合,并均与治具回流结构的位置相适应,所述治具回流结构一表面与回流线支撑架卡装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上料机包括操作面板、上料模组和下料模组,所述上料模组和下料模组均与操作面板电性连接,所述上料模组与下料模组相互配合;所述上料模组和下料模组均与流水线模组的位置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模组包括上料机构和上料转承盘,所述上料机构与上料转承盘的位置相适应,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升机构和传感器,所述上升机构与传感器电性连接,上料机构后期可根据要求升级为叉臂式agv小车自动对接上料,完成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线。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转乘盘一表面安装有tray盘、下ccd补正相机、四轴模组和吸取模组,所述tray盘、下ccd补正相机、四轴模组和吸取模组之间的位置均相适应,所述tray盘与吸取模组相互配合,所述吸取模组一表面与四轴模组卡装连接,所述吸取模组与四轴模组之间滑动配合,其中下ccd补正相机能使产品从tray盘中取出前,对产品进行扫码及接插件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上料机内部安装有pcb板上料结构,所述pcb板上料结构内部设置有定位配合装置,所述定位配合装置一表面安装有若干定位销,所述定位配合装置一表面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定位孔的位置和数量均相适应,所述定位配合装置另一表面安装有电缸。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下料平台与治具回流结构相互配合,所述治具回流结构包括回流柜、治具和治具提升机,所述回流柜内表面与治具提升机卡装连接,所述治具提升机与治具的位置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治具与流水线模组相配合,所述回流柜内表面开设有若干升降滑槽,所述升降滑槽与治具之间滑动配合。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多组设备进行组合排布,实现与原有的ict自检设备和avi检测设备的对接;其中,通过设置tray盘的上料模组和下料模组,使tray盘承载原料能够自动上下料,确保自动化生产的高效运行;通过设置下ccd补正相机,能使产品从tray盘中取出前,对产品进行扫码及接插件进行检测,并根据产品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工序。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的设备排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的上料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的上料模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的定位配合装置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的定位配合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的治具回流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剖面a-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自动上料机,2-ict预留工作站,3-ict检测箱,4-fct预留工站,5-avi检测箱,6-自动贴胶带及自检平台,7-人工下料平台,8-治具回流结构,9-回流线支撑架,101-操作面板,102-上料模组,103-下料模组,1021-上料机构,1022-上升机构,1023-传感器,1024-tray盘,1025-下ccd补正相机,1026-四轴模组,1027-吸取模组,104-定位配合装置,1041-定位销,1042-定位孔,1043-电缸,801-回流柜,802-治具,803-治具提升机,8011-升降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中”、“外”、“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发明为多站组合自动化线体。如图1所示,包括自动上料机1、ict预留工作站2、ict检测箱3、fct预留工站4、avi检测箱5、自动贴胶带及自检平台6、人工下料平台7、治具回流结构8和回流线支撑架9,自动上料机1、ict预留工作站2、ict检测箱3、fct预留工站4、avi检测箱5、自动贴胶带及自检平台6和人工下料平台7依次相互连接;

自动上料机1、ict预留工作站2、ict检测箱3、fct预留工站4、avi检测箱5、自动贴胶带及自检平台6和人工下料平台7通过流水线模组相互传动配合,并均与治具回流结构8的位置相适应,治具回流结构8一表面与回流线支撑架9卡装连接。

优选地,自动上料机1包括操作面板101、上料模组102和下料模组103,上料模组102和下料模组103均与操作面板101电性连接,上料模组102与下料模组103相互配合;上料模组102和下料模组103均与流水线模组的位置相适应。

优选地,上料模组102包括上料机构1021和上料转承盘,上料机构1021与上料转承盘的位置相适应,上料机构1021包括上升机构1022和传感器1023,上升机构1022与传感器1023电性连接,上料机构1022后期可根据要求升级为叉臂式,agv小车自动对接上料,完成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线。

优选地,上料转乘盘一表面安装有tray盘1024、下ccd补正相机1025、四轴模组1026和吸取模组1027,tray盘1024、下ccd补正相机1025、四轴模组1026和吸取模组1027之间的位置均相适应,tray盘1024与吸取模组1027相互配合,吸取模组1027一表面与四轴模组1026卡装连接,吸取模组1027与四轴模组1026之间滑动配合,其中下ccd补正相机1025能使产品从tray盘1024中取出前,对产品进行扫码及接插件进行检测。

优选地,自动上料机1内部安装有pcb板上料结构,pcb板上料结构内部设置有定位配合装置104,定位配合装置104一表面安装有若干定位销1041,定位配合装置104一表面开设有若干定位孔1042,定位销1041与定位孔1042的位置和数量均相适应,定位配合装置104另一表面安装有电缸1043。

优选地,人工下料平台7与治具回流结构8相互配合,治具回流结构8包括回流柜801、治具802和治具提升机803,回流柜801内表面与治具提升机803卡装连接,治具提升机803与治具802的位置相适应。

优选地,治具802与流水线模组相配合,回流柜801内表面开设有若干升降滑槽8011,升降滑槽8011与治具802之间滑动配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所示,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生产线中,对于tray盘1024的自动上料步骤,可根据tray盘1024的规格,手动调节内部的限宽机构,确保tray盘1024位置稳定;另外,由人工将tray盘1024放入上升机构1022,传感器1023检测到tray盘1024后,逐步提升位置;当传感器1023检测不到产品时,发出报警,人工加tray盘1024;

在本发明中的pcb板自动上料过程中,首先由传感器1023检测到空位后,让空的治具802进入空位;而当传感器1023检测到治具802到位后,控制顶升机构顶起空治具802,同时通信给搬运模组,将pcb板从tray盘1024放入到治具802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