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4582发布日期:2021-05-04 10:3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组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治具。



背景技术:

目前,产品在组装时存在需要批量组装微小零件的情况,例如向电子设备的槽孔内安装充电插针等。这些零件由于体积较小,组装人员在拾取操作上较为困难;同时,现在通常是对这些微小零件单个依次组装,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装治具,以提升微小零件的组装效率,并简化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装治具,适用于对产品批量组装零件,所述组装治具包括支架和推送部,在所述支架的高度方向上,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导引部和安装空间,所述导引部设置有多个供所述零件落下的通孔,以及多个沿所述导引部的上表面开设并延伸的导引槽,且所述导引槽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推送部用于将所述零件沿所述导引槽推送至所述通孔;

当所述产品位于所述安装空间时,所述产品的安装槽孔与所述通孔相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组装治具中,导引部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导引槽,且导引槽均匀通孔相连通,将产品放置于安装空间时,产品的安装槽孔与通孔正好相对;如此设置下,在使用该组装治具时,可以同时将多个零件放入导引槽中,并通过推送部推动零件外露于导引槽外的部分,就可沿着导引槽将零件推送至通孔,最终通过通孔落入到产品的安装槽孔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组装治具在使用时,不需要拾取零件,且能够实现零件的批量组装,无疑简化了组装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组装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关于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组装治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组装治具的侧视图;

图5为关于图4中b-b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安装基部和产品的配合关系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导引部和整列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整列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产品、110-零件、

200-支架、210-导引部、211-通孔、212-导引槽、212a-进料段、212b-导引段、213-工作区、214-外延悬臂、215-第一安装孔、220-安装基部、221-承台、222-安装空间、223-限位结构、224-第二安装孔、

300-整列盘、310-整列槽、320-盘本体、321-容纳槽、321a-定位凹陷、322-避让槽、330-整列元件、331-定位凸起、340-整列区、

400-推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组装治具,适用于对产品100批量组装零件110。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组装治具尤其适用于对微小零件110的批量组装。当然,本实施例未限制产品100和零件110的具体类型,例如产品100可以包括电子连接器、充电座等,零件110可以包括充电插针、天线探针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组装治具包括支架200和推送部400。

其中,支架200是该组装治具的主体构件,其具体包括导引部210和安装空间222,且导引部210和安装空间222是在支架200的高度方向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导引部210用于引导零件110的移动路径并送入到产品100的安装槽孔中,安装空间222用于容置产品100。

推送部400为该组装治具的功能构件,如后文所述,零件110需要在导引部210上沿预设路径移动才能落入到产品100的安装槽孔中,而在具体操作时,相关人员是通过推送部400对零件110进行批量推动而使得这些零件110一起在预设路径上移动。

导引部210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导引槽212,导引槽212在导引部210内延伸,零件110可部分放置在导引槽212内,以充电插针为例,充电插针的针体可嵌入到导引槽212中,而充电插针的针帽由于尺寸大于导引槽212的宽度,因此难以嵌入到导引槽212内,在如此情况下,通过推送部400推动零件110外露于导引槽212的部分即可沿导引槽212批量这些零件110。

同时,导引部210还设置有多个供零件110落下的通孔211,导引槽212与通孔211连通,推送部400用于将零件110沿导引槽212推送至通孔211;当产品100位于安装空间222时,产品100的安装槽孔与通孔211相对。应理解的是,由于产品100的安装槽孔与通孔211相对,在零件110由导引槽212被推送至通孔211后,零件110会通过通孔211落入到产品100的安装槽孔内,如此便快捷地实现了零件110在产品100上的批量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产品100的安装槽孔的位置各异,而通孔211需要与安装槽孔相对应,因此导引槽212可根据实际工况来设置其构型,以满足零件110在预设路径上移动并顺利被推送至通孔211。

本实施例未限制推送部400的具体类型,通常其可以包括推抵主体和把手,推抵主体可在导引部210的上表面滑动,且可覆盖全部的导引槽212,如此就能够同时推送全部导引槽212内的零件110;把手的作用在于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推送部400,把手通常可设置为符合人体工学。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组装治具中,导引部210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导引槽212,且导引槽212均匀通孔211相连通,将产品100放置于安装空间222时,产品100的安装槽孔与通孔211正好相对;如此设置下,在使用该组装治具时,可以同时将多个零件110放入导引槽212中,并通过推送部400推动零件110外露于导引槽212外的部分,就可沿着导引槽212将零件110推送至通孔211,最终通过通孔211落入到产品100的安装槽孔中。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组装治具在使用时,不需要拾取零件110,且能够实现零件110的批量组装,无疑简化了组装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组装效率。

为了使得该组装治具在使用时,具体为放置零件110、推送零件110时更为方便,本实施例的导引部210可以设置有工作区213,工作区213为开槽区域,通孔211和导引槽212均开设于工作区213的槽底面。应理解的是,由于工作区213为开槽区域,工作区213的侧壁会高于工作区213的槽底面,当批量将零件110放置于工作区213内时,即便零件110与槽底面出现磕碰零件110其也会被工作区213的侧壁所阻挡、而难以从工作区213弹出或掉落,换言之,工作区213的侧壁会对零件110起到约束限位作用,而将零件110限制在特定的小范围工作空间内;同时,在使用推送部400推送零件110时,工作区213的侧壁也会对推送部400起到约束限位作用,避免推送部400脱离预设路径而未作用于部分零件110。如此设置下,无疑能够减少操作失误,提高操作效率而使得组装过程更为便捷。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5所示,为了拉近通孔211底部与安装槽孔的距离,以便于零件110更容易落入到安装槽孔内,本实施例的导引部210具有相对的进料侧和落料侧,需要说明的是,进料侧即是指导引部210用于放置零件110的一侧,落料侧即是指导引部210用于将零件110落入到安装槽孔的一侧,具体地,通孔211设置于落料侧,推送部400沿进料侧至落料侧的方向推送零件110;沿进料侧至落料侧的方向,本实施例的工作区213的槽底面可以倾斜设置,如此设置下,在通过推送部400推送零件110时,由于在倾斜移动路径零件110在导引槽212内与导引部210的摩擦阻力比在水平移动路径更小,因此能够提升推送零件110的工作效果,同时,基于槽底面倾斜设置,落料侧的位置无疑比进料侧的位置更低,也即位于通孔211时的零件110比其刚放置于导引槽212时处于更低的位置,进而可使得零件110在通孔211时与安装槽孔的距离更为接近,当零件110的底部朝向安装槽孔落入时无疑更容易对准插接。

结合前述,本实施例未限制导引槽212的具体构型,只要其能够满足零件110在预设路径上移动并顺利被推送至通孔211即可,例如导引槽212为弧形构型。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导引槽212可以包括进料段212a和导引段212b,进料段212a即是指导引槽212上用于放置零件110的一段,导引段212b即是指导引槽212上用于引导零件110沿预设路孔移动的一段;进料段212a的第一端位于进料侧,进料段212a的第二端与导引段212b的第一端相连,导引段212b的第二端延伸至落料侧而与通孔211连通,具体地,在推送零件110时,零件110依次通过进料段212a和导引段212b,并最终由导引段212b进入通孔211中。

同时,相邻两个进料段212a以预设间距平行布设,如此,进料段212a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更便于调整零件110的姿态使零件110部分落入到导引槽212中;且每个进料段212a与相连的导引段212b之间呈预设夹角,由于产品100的安装槽孔的位置布局各异,通常这些安装槽孔会紧密布设,而通孔211与安装槽孔对应布设,如此导引段212b与进料段212a的延伸方向存在偏差,导引段212b能够将进料段212a中的零件110顺利引导至与通孔211中,以达到使得零件110在预设路径上移动的作用。

当然,在安装槽孔为紧密布设的情况下,导引段212b相应为聚合构型,在安装槽孔为间距较大布设的情况下,导引段212b应相应为发散构型。

在本实施例中,未限制支架200的具体构型,例如可以包括导引部210和形成导引部210底部的多个支脚,多个支脚之间形成安装空间222,当然支架200通过支脚放置于支撑面上时,产品100可直接放置于安装空间222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200可以包括安装基部220,安装基部220设置有承台221,安装基部220通过承台221支撑导引部210,并在安装基部220与导引部210的落料侧之间形成安装空间222;安装空间222内设置有限位结构223,限位结构223用于对产品100进行限位。

具体而言,基于承台221,其能够与导引部210底部具有更大的支撑面积,可使得导引部210的安装稳定性更佳;同时,安装基部220底面与支撑面也具有更大的支撑面积,无疑可使得支架200整体在安置时获得更优的稳定性。与例举方案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安装空间222形成于安装基部220上,因此可避免产品100直接放置于支撑面上;进一步地,如此情况下,安装基部220上便于在安装空间222设置限位结构223,可通过限位结构223对产品100进行限位,以便于产品100直接安装到位,使得其安装槽孔与通孔211相对,事实上,限位结构223即是一种防呆措施。

如图3和图6所示,限位结构223可以包括设置于安装空间222内的多个凸块,产品100可部分卡持于凸块之间,当然,本实施例未限制限位结构223的具体类型,例如限位结构223也可以为压合组件等。通常,安装基部220可选为安装基板。

在本实施例中,导引部210可以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15,安装基部220可以开设有述第一安装孔215对应设置的第二安装孔224,第一安装孔215和第二安装孔224可通过紧固件而实现固定配合,如此无疑能够实现导引部210在安装基部220上的固定装配。紧固件通常包括螺钉、销钉等。当然,本实施例未限制导引部210与安装基部220的具体固连关系,二者也可以通过诸如粘结、卡接等方式来实现固定配合。

在组装微小零件110时,由于其体积较小、不便于拾取,而为了便于将零件110放置于导引槽212中,本实施例的组装治具还可以包括整列盘300,整列盘300在其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整列槽310,整列盘300具有配合侧,并可在配合侧与导引部210的进料侧相配合,整列槽310延伸至配合侧,并可与导引槽212的第一端连通。

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将多个零件110直接放置于整列盘300上,然后可通过摇晃整列盘300使得零件110落入到整列槽310中,根据实际零件110的数量,可增加摇晃的次数,以确保绝大多数零件110正确落入到整列槽310中,对于个别未落入到整列槽310的零件110,可通过手指拨动来完善;最后,可将整列盘300通过配合侧与导引部210的进料侧配合在一起,此时就可以通过推送部400推动零件110,使得零件110由整列槽310移动至导引槽212中,继续推送即可使得零件110移动至通孔211而落入到安装槽孔中。通常,整列盘300的面积相对于导引部210的进料侧更大,提供给零件110的整列区域无疑更大,因此可通过摇晃等动作来快速使得零件110批量落入到整列槽310中,进而可间接地提升零件110的组装效率。

为了方便地实现整列盘300与导引部210的配合,本实施例的导引部210在其进料侧可以设置有外延悬臂214,整列盘300在其配合侧的侧面设置有避让槽322,在外延悬臂214伸入避让槽322内时,整列盘300可通过避让槽322的槽底面搭接于外延悬臂214而与导引部210相配合。应理解的是,避让槽322的开口尺寸应与外延悬臂214相适配,以使得外延悬臂214能够顺利伸入到避让槽322内;外延悬臂214可具有较大的宽度尺寸,如此可与避让槽322的槽底面存在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使得整列盘300能够稳定搭接于外延悬臂214上;在整列盘300搭接于外延悬臂214上时,整列盘300的底面可获得支撑以确保整列盘300被稳定安置,通常,整列盘300的底面可直接与支撑面相抵接,或者,在支架200具有安装基部220的情况下,安装基部220可外延至整列盘300下侧而制成安装基部220。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外延悬臂214伸入到避让槽322内,避让槽322在整列盘300的底面一侧呈开口状,在组配整列盘300与导引部210时,由于外延悬臂214可从避让槽322在整列盘300底面一侧的开口进入,因此可从上朝向将整列盘300靠近导引部210,且整列盘300能通过避让槽322直接套在外延悬臂214上,而不需要将避让槽322与外延悬臂214对准插接才能实现配合,如此无疑简化了组配难度。

由于整列盘300通常需要摇晃来使得零件110落入到整列槽310中,而在摇晃整列盘300的过程中可能会使得杂物掉落进整列槽310,这样势必会影响零件110在整列槽310中移动的顺畅性,基于此,本实施例的整列盘300可以包括盘本体320和多个整列元件330,盘本体320开设有容纳槽321,容纳槽321延伸至配合侧,多个整列元件330均为条形结构件,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可拆卸排布于容纳槽321内并与盘本体320定位配合,相邻两个整列元件330之间以及整列元件330与容纳槽321的槽壁之间形成整列槽310。

具体而言,容纳槽321是整列元件330的容置空间,由于容纳槽321延伸至整列盘300的配合侧,因此由整列元件330相互之间或者整列元件330与容纳槽321的槽壁之间形成的整列槽310也延伸至整列盘300的配合侧,进而可在整列盘300的配合侧将整列槽310与导引槽212接通,零件110在被推送时就可以顺利进入到导引槽212内。通常,在安装整列元件330之前,可对容纳槽321进行清理,然后再将整列元件330组装到容纳槽321内以形成整列槽310;在整列盘300使用较长时间后,可将整列元件330从容纳槽321内拆卸下来,并对容纳槽321内积存的杂物和整列元件330侧壁粘附的杂物进行清理,然后再将整列元件330组装容纳槽321内后,由于整列槽310内没有杂物的存在,无疑能够使得零件110在其中顺畅移动。

本实施例的整列元件330可延伸至盘本体320之外,且导引部210可在其进料侧开设缺口,在整列盘300与导引部210配合时,整列元件330可伸入到缺口中,此时整列元件330就搭接在导引部210上,可进一步地增大整列盘300整体与导引部210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整列盘300与导引部210的配合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未限制整列元件330的具体数量,在图8的实施方式中,整列元件330为三个,当然其也可以为四个、五个等。

当然,本实施例未限制整列元件330在容纳槽321内的具体可拆卸方式,其还可以通过粘接、螺纹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整列元件330和容纳槽321的槽底面中,其中一者可以设置有定位凸起331,另一者可以设置有定位凸起331相匹配的定位凹陷321a,定位凸起331可卡合于定位凹陷321a内而实现定位。当整列元件330通过定位凸起331和定位凹陷321a的配合而定位配合于容纳槽321内时,即便摇晃整列盘300,整列元件330也被稳定安置于容纳槽321内,而当需要拆卸整列元件330时,通过拾取整列元件330解除定位凸起331与定位凹陷321a的卡合关系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本实施例未限制定位凸起331和定位凹陷321a的具体类型,如图8所示,定位凸起331可为设置于整列元件330底部的凸块,定位凹陷321a可以为开设于容纳槽321的槽底面上的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综合而言,定位凹陷321a可根据定位凸起331的类型来适应性调整;当然,定位凸起331也可设置于容纳槽321的槽底面上,而定位凹陷321a可设置于整列元件330的底部;同时,本实施例未限制定位凸起331和定位凹陷321a的布设形式,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三个整列元件330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排定位凸起331,每排三个,当然其也可以其他布设方式,例如三个整列元件330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三排定位凸起331,每排六个,每个整列元件330上具有两排四个定位凸起331;定位凹陷321a的布设形式与定位凸起331相匹配即可。

为了避免整列盘300在摇晃时,零件110从整列盘300上跑出,本实施例的整列盘300可以设置有整列区,整列区为开槽区域,整列槽310至少部分设置于整列区的槽底面。如此设置下,由于整列区为开槽区域,整列区的侧壁会高于整列区的槽底面,当批量将零件110放置于整列区内进行摇晃操作时,即便零件110在整列区的槽底面跳动,零件110也会被整列区的侧壁所阻挡、而难以从整列区弹出或掉落,换言之,整列区的侧壁会对零件110起到约束限位作用,而将零件110限制在整列区的空间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