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无触点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35297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压无触点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含有双向可控硅的耐高压开关。
目前,家用电器中广泛采用继电器来作为开关元件,如空调、冰箱以及洗衣机。众所周知继电器的缺点在于寿命短、可靠性差,特别是工作时伴随有吸合噪声。
多年来,家用电器工业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以消除由于采用继电器而产生吸合噪声对人们睡眠的影响,但至今仍未能寻找到另一种更合适的器件。
现有市场上出售的双向可控硅工作时虽不会产生噪音,但其耐压都极限于800伏以下,仍不能满足于使用在电感量大的小功率感性元件的开关电路中对耐压的要求。
根据试验实测的结果证明,工作在交流电压有效值为130V的小型电动机中,在断开电源时,电动机二端的高反峰脉冲电压值达2100Vp-p(用SBR-1双线示波器测得),所以采用耐压为800V的双向可控硅是远不能胜任的,这也是现有产品都采用继电器而不是采用双向可控硅作为开关元件的原因。
目前重要的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制造的开关,它具有耐高压无触点的特点,不仅可承受较高的电压,而且工作时可靠性好、不会产生噪音的现象。
因而,采用这种开关的电器产品可消除工作时继电器的吸合噪音。
这种开关是包含有双向可控硅的电路。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含有双向可控硅的开关电路,正如上面所称它不仅可承受较高电压,而且工作时可靠性好、不会产生噪音。
其目的这样实现它包括二只双向可控硅的串联支路以及一个π型滤波电路,该双向可控硅的串联支路二端分别与π型滤波电路一电容的二端电连接,此二电路藏于一个外壳内,并将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π型滤波电路另一电容的二端均通过外壳引出引出线。这样,当从电容的二端引出线接受到交流电的高反峰脉冲电压时,先经π型滤波电路衰减,在双向可控硅的串联支路二端仅有数百伏的电压,而二只双向可控硅由于串接关系,可使该支路的耐压达到一千多伏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由于能承受较高的电压,可代替继电器使用在大电感的小功率的电动机中作为开关元件,从而可消除产品由于采用继电器作为开关元件而产生的吸合噪音。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电路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参照图1所示,该开关包括由电容C1、电阻R2、电容C2组成的π型滤波电路以及由双向可控硅BG2、BG3串接而成的电路,电容C1、C2的容量、耐压值以及电阻R2的阻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附表1来选取,考虑到使用方便的问题,二只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与一中功率晶体管BG1、电阻R1组成的放大电路中晶体管BG1发射极连接,该晶体管可起到对触发信号进行放大及驱动可控硅的作用,引出线则需另作改动,其中,晶体管基极代替双向可控硅控制极通过外壳引出引出线,放大电路的加电端也通过外壳引出引出线,这样,当使用在产品的电子电路中,用户无须另加晶体管来进行放大,使用上更为方便。
显然,上述方案中π型滤波电路的电阻可由一扼流线圈代替,其效果也一样。
附 表 11、C1、C2的耐压值当交流电压≤100V时,耐压≥200VDC或100VAC当交流电压为100V~200V时,耐压≥250VPC或160VAC
当交流电压为200V以上时,耐压≥400VPC或250VAC2、C1、C2的电容量当负载电流≤10mA时,C1、C2的电容量为0.01~1.0uF当负载电流为11mA-1A时,C1、C2的电容量为0.01~3uF当负载电流≥1A时,C1、C2的电容量为≥0.02uF3、R2的电阻值当负载电流≤10mA时,R2的阻值≥10Ω当负载电流为10mA~100mA时,R2的阻值为4.7Ω-100Ω当负载电流为>100mA时,R2的阻值≤100Ω
权利要求1.一种高压无触点开关,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二只双向可控硅的串联支路以及一个π型滤波电路,该双向可控硅的串联支路二端分别与π型滤波电路一电容的二端电连接,此二电路藏于一个外壳内,并将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π型滤波电路另一电容的二端通过外壳引出引出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压无触点开关,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有由中功率晶体管以及电阻组成的放大电路,其中,晶体管的发射极与上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电连接,晶体管基极代替双向可控硅控制极通过外壳引出引出线,放大电路的加电端也通过外壳引出引出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高压无触点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π型滤波电路中的电阻可由扼流线圈代替。
专利摘要一种高压无触点开关,其主要特点在于它包含有二只双向可控硅的串联支路以及一个π型滤波电路,其中,该双向可控硅的串联支路与π型滤波电路—电容两端电连接。该开关能承受较高的电压,可代替继电器使用在大电感的小功率的电动机中作为开关元件,从而可消除产品由于采用继电器作为开关元件而产生的吸合噪音。
文档编号H03K17/72GK2119047SQ9220742
公开日1992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2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14日
发明者魏国强 申请人:魏国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