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8655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是基于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为2011年12月12日、申请号为200980159845.2 (国际申请号:PCT/JP2009/002645)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3]EL元件作为显示器装置及照明装置等显示装置中的发光元件已为人所知,其中采用了在施加电压时因电致发光(EL)现象产生自发光的物质。EL元件是薄膜状发光元件,其中在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间形成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的发光层,由上部和下部电极对发光层施加电压使其发光。
[0004]近年来开发出了共振器结构(所谓微共振腔结构)的发光元件,其通过使上部电极和下部电极中的一方为全反射镜,使另一方为透过一部分波长的半透镜,从而使发光层发出的光产生共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0005]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发光元件,其使内部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与共振部产生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相互错开,减小白色对视野角的依赖。使红色(R)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向长波长一侧(+1nm)偏移,使绿色(G)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向长波长一侧(+4nm)偏移,使蓝色(B)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向短波长一侧(_10nm)偏移,由此减小白色对视野角度的依赖。
[0006]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一种发光元件,其使内部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与共振部产生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相互错开,减小白色对视野角的依赖。但是,与专利文献I不同,其使红色(R)和蓝色(B)的多重干涉光谱的峰值波长与内部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一致。
[0007]专利文献I和2中公开的技术或许对于例如大型显示器等要求大视野角特性的显示装置有效,但是在便携式终端、个人计算机、导航系统等专属于个人使用的小型显示器的情形下,有时正面方向的亮度不均会超出容许范围。
[0008]S卩,在采用共振器结构的情形下,因其过滤特性和发光输出的强指向性,正面方向亮度增大。不需要大视野角特性的显示装置,例如个人使用的显示装置利用了该指向性,与需要大视野角的电视等情形相比,要求正面方向的亮度不均更小。但是,共振器结构的薄膜发光元件,其过滤特性对镜间距离(共振器光路长)敏感,如果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误差使共振器光路长不均匀,则有时正面方向的色坐标(色纯度)和亮度变化会超出容许范围。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2-367770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7-3166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以上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的一个例子。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共振结构的发光元件及显示装置,即使膜厚相对设计值发生偏离,共振器光路长度发生变化,也能够抑制亮度变动。
[0014]本发明的发光元件的特征是,具有共振器结构,该共振器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部件、第二反射部件、和配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第二反射部件之间的发光层;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发生共振的光的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所述第二反射部件透过,所述共振器结构的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位于所述发光层的内部发光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与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之间。
[0015]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是,具有多个共振器结构,该共振器结构包括第一反射部件、第二反射部件、和配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与第二反射部件之间的发光层;在所述第一反射部件和所述第二反射部件之间共振的光的一部分经所述第一反射部件或所述第二反射部件透过,从所述共振器结构射出的共振器输出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位于所述发光层的内部发光光谱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与光视效函数达到最大值的波长之间。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纵截面图。
[0017]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俯视图。
[0018]图3是表示以蓝色(B)为对象时的光谱的图。
[0019]图4是表示以蓝色(B)为对象时的发光强度的变化率^与亮度变化率的关系的图。
[0020]图5是表示以蓝色(B)为对象时的膜厚变化与正面亮度值的关系的图。
[0021]图6是表示以蓝色(B)为对象时的光谱的图。
[0022]图7是表示以红色(R)为对象时的光谱的图。
[0023]图8是表示以红色(R)为对象时的光谱的图。
[0024]图9是表示以红色(R)为对象时的膜厚变化与正面亮度值的关系的图。
[0025]图1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纵截面图。
[0026]图1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的纵截面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I 基板
[0029]2 阳极
[0030]3 有机层
[0031]31 空穴注入层
[0032]32 空穴输送层
[0033]33 发光层
[0034]34 电子输送层
[0035]4 阴极
[0036]5 隔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和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具有分别发出红色(R)、绿色(G)、蓝色(B)光的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不构成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限定。
[0038](第一实施方式)
[0039]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公共的基板I配置发出红色(R)、绿色(G)、蓝色(B)光的3个发光元件(R、G、B),形成RGB单元。图1是发光元件(R、G、B)的纵截面图,图2是俯视图。实际的显示装置中,在基板I上排列多个发光元件(R、G、B)形成显示区域,利用未图示的配置于显示区域外的驱动电路进行被动驱动,或者对每个元件配置驱动电路进行主动驱动。
[0040]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光元件(R、G、B),如图1所示,在基板上层叠作为第一反射部件的阳极2、有机层3和作为第二反射部件的阴极4,光从形成有薄膜的表面一侧射出,即所谓顶部发光(top emiss1n)结构。这些RGB发光元件由被称为堤(bank)的隔壁部5隔开。也可以在阴极4上层叠密封膜等有机层或无机层。尽管图中没有显示,也可以进一步层叠用于防止外部光反射的薄膜或基板。
[0041]阳极2为两层结构,包括反射电极21和透明电极22。阳极2与空穴注入层31相接的材料使用逸出功高的材料。具体地,反射电极21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Al、Cr、Mo、N1、Pt、Au、Ag等金属,或含有这些金属的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等。反射电极21的厚度例如为lOOnm。反射电极21对于400?700nm波长光的反射率的平均值在80%以上,优选高反射率。另外,透明电极22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ITO(Indium Tin Oxide)或IZO(Indium ZincOxide)等金属氧化物等。透明电极22的厚度例如为75nm。虽然在图1和图2中省略了图示,阳极2连接有引出电极(配线电极)。阳极2也可以为具有反射电极21的单层电极。
[0042]有机层3中,一部分的层可以由无机材料构成。也可以进一步分割而具有更多层,或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