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挠结合线路板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601317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刚挠结合线路板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刚挠结合线路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由挠性部和至少两个刚性部组成,相邻两个所述刚性部中间为挠性部,所述刚性部由刚性基板与至少两个挠性基板的刚性区层叠而成;所述挠性部由至少两个挠性基板的挠性区层叠而成;多层所述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长度从所述挠性部的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所述挠性部的第二层至最上层的所述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用于弯折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多层所述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从所述挠性部的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本发明刚挠结合线路板不增加体积就能有很好的弯折度效果。
【专利说明】
刚挠结合线路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PCB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刚挠结合线路板及其制备方法。【背景技术】
[0002]随着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向体积小、重量轻、立体安装以及高连接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刚性印制电路板和挠性印制电路板开始向刚挠结合板方向发展,刚挠结合板是PCB产业未来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刚挠结合板由刚性板材和挠性板材压合而成,挠性板材上设置有挠性区、刚性区(或称为挠板刚性区)以及废料区(或称为挠板废料区),刚性板材上设置有盲槽区、刚性区(或称为刚板刚性区)以及废料区(或称为刚板废料区),挠性板材上的挠性区对应刚性板材上的盲槽区,挠性板材上的刚性区为与刚性板材上的刚性区压合的部分,压合后,挠性板材上的废料区去除形成挠性基板,刚性板材上的盲槽区、废料区去除,形成刚性基板,烧性板材的刚性区与刚性基板层叠形成刚性部,烧性板材的挠性区层叠形成挠性部,传统的刚挠结合板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30为挠性部,40为刚性部,各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长度一致,并形成挠性部30。刚挠结合板的特点在于挠性区可以弯折,以实现后续组装时的立体安装。
[0003]但是普通的刚挠结合板弯折时各层挠性板由于长度一致,在弯折时会相互挤压, 达不到很好的弯折效果(如图2所示),这是由刚挠结合板的结构特点决定的,各层挠性板由于存在一定的距离,弯折半径是不一致的,如图3?4所示,当需要挠性区90°弯折时,从最底至上第2张挠性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挠性板的挠性区长度之差为23t(R+T)/4-23tR/4 = 3t*T/ 2,其中T为最底至上第2张挠性板与最底层挠性板之间的距离,R为最底层挠性板的弯折半径;由此类推,则最底至上第N张挠性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挠性板的挠性区长度之差为2ji(R +Tn)/4-2jtR/4 = 3t*Tn/2,其中Tn为第N张挠性板与最底层挠性板之间的距离;而当需要挠性区180°弯折时,从最底至上第2张挠性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挠性板的挠性区长度之差为:2JI (R+T)/2-2jtR/2 = 3t*T,其中T为从最底至上第2张挠性板与最底层挠性板之间的距离,由此类推,则从最底至上第N张挠性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挠性板的挠性区的长度之差为2ji(R+ Tn)/2-2jtR/2 = 3t*Tn,其中Tn为第N张挠性板与最底层挠性板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见,如果各层挠性板长度一致,必然会出现相互挤压的现象。
[0004]如需要达到很好的弯折效果,如弯折至90°?180°,则需要加长挠性区的长度,使刚挠结合板的长度增长,体积增大,这与目前电子产品对线路板体积越来越小的要求背道而驰。
【发明内容】

[000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很好的弯折效果,同时不增大体积的刚挠结合线路板及其制备方法。
[0006]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刚挠结合线路板,由挠性部和至少两个刚性部组成,相邻两个所述刚性部中间为挠性部,所述刚性部由刚性基板与至少两个挠性基板的刚性区层叠而成;所述挠性部由至少两个挠性基板的挠性区层叠而成;多层所述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长度从所述挠性部的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所述挠性部的第二层至最上层的所述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用于弯折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多层所述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从所述挠性部的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
[0008]上述第二层挠性基板紧靠最底层挠性基板。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等于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大于或等于#Tn/2,其中Tn为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与最底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之间的最短距离。
[00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等于#Tn/2。
[00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大于或等于#TN,其中Tn为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之间的最短距离。
[00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等于#TN。
[0014]本发明刚挠结合线路板相较现有技术的优点以及有益效果为:
[0015]本发明为解决传统刚挠结合板弯折时各层挠性板相互积压,影响弯折效果的问题,设计了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长度按照从所述挠性部的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且当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挠性部的第二层至最上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用于弯折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多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从挠性部的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本发明的上述设计可以满足各层挠性板的弯曲半径不一致的需求,且通过设置凸起,不增加所得刚挠结合线路板的尺寸,本发明刚挠结合线路板不增加体积就能有很好的弯折度效果。
[0016]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上述刚挠结合线路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1)提供或制备开料尺寸一致的至少两个刚性板材和至少两个挠性板材;
[0018](2a)在每个所述挠性板材和每个所述刚性板材上分别加工图形;其中,
[0019]所述挠性板材上的图形分为挠板刚性区、挠性区和挠板废料区,相邻两个所述挠板刚性区的中间为挠性区和部分所述挠板废料区,根据所述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按照所述挠性板材上的挠性区长度从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的原则设置各层所述挠性板材的挠性区的长度,其中挠性区的长度最短的挠性板材作为基准板材;
[0020]所述刚性板材上的图形分为刚板刚性区、盲槽区和刚板废料区,相邻两个所述刚板刚性区的中间为盲槽区和部分所述刚板废料区,所述刚性板材上的刚板刚性区与所述挠性板材上的挠板刚性区大小相同,所述刚性板材上的盲槽区与所述基准板材上的挠性区对应设置;
[0021](2b)在除基准板材外的其他所述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上用于弯折的位置附近设置垂直于所述挠性区的第一弯折对位线和第二弯折对位线,所述第一弯折对位线和第二弯折对位线关于挠性区中用于弯折的位置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弯折对位线和第二弯折对位线之间形成弯折区,根据所述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按照所述挠性板材上的弯折区长度从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的原则设置各层所述挠性板材的弯折区的长度;
[0022](2c)加工图形后在每个所述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上贴覆盖膜;
[0023](2d)以所述基准板材上的对应其余挠性板材弯折区中线的位置为基准线,在所述基准线的附近开设多个定位孔构成第一组定位孔,并围绕所述基准板材的边缘开设多个定位孔构成第二组定位孔;
[0024]在其余所述挠性板材上根据所述其余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按照从最底层至最上层的挠性板材上的位于弯折区两侧的并且靠近所述弯折区的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加的原则开设各定位孔;
[0025]相应地,在所述刚性板材上对应上述基准板材上的所述第一组定位孔以及第二组定位孔的位置上也分别开设定位孔;
[0026](3)将相应的所述挠性板材的挠性区沿着所述第一弯折对位线与所述第二弯折对位线弯折起来使所述第一弯折对位线与所述第二弯折对位线重合,然后将所述刚性板材和挠性板材层叠,使各层板材上对应的定位孔相互重合,其中最上层和最底层均为刚性板材, 所述挠性板材从最底层至最上层按照挠性区的长度依次递增的顺序排列;各层板材之间利用粘接片粘合,所述粘接片经过铣孔处理,铣孔的大小与所述刚性板材的盲槽区大小相同;
[0027]用固定件通过各层板材上的定位孔将所述刚性板材和挠性板材以及所述粘接片固定在一起,进行层压;[〇〇28](4)层压后,去除各层刚性板材上的盲槽区、刚板废料区以及各层挠性板材上的挠板废料区后,得刚挠结合线路板,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的挠性板材的弯折区舒展形成凸起。
[002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N层挠性板材的弯折区的宽度等于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〇〇3〇]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2a)中,各层挠性板材上的挠性区的长度设置方法为:根据所述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确定第N层挠性板材到设置在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距离Tn,设置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彡3i*Tn/2 ;
[0031]或设置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多JI*Tn〇
[003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除所述基准板材外的其余挠性板材上的定位孔的具体设置方法为:
[0033]所述其余挠性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弯折区左侧的定位孔开设在相对于所述基准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基准线左侧的定位孔向左平移Dn/2的位置上;所述其余挠性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弯折区右侧的定位孔开设在相对于所述基准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基准线右侧的定位孔向右平移Dn/2的位置上,所述Dn为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所述基准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
[0034]本发明刚挠结合线路板的制备方法相较现有技术的优点以及有益效果为:
[0035]本发明制备方法对各层刚性基板和挠性基板分别进行优选的图形加工设计,根据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按照挠性板材上的挠性区长度从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的原则设置各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的长度,并配合在挠性板材上设置第一弯折对位线、第二弯折对位线来准确定位各层挠性板材的弯折区,并通过设置第一组定位孔和第二组定位孔保证层压时的对位准确,所得刚挠结合线路板不增加体积就能有很好的弯折度效果。【附图说明】
[0036]图1为传统刚挠结合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传统刚挠结合线路板的实物图;
[0038]图3为在刚挠结合线路板弯折90°时,各层挠性板材所需要的挠性区长度示意图;
[0039]图4为在刚挠结合线路板弯折180°时,各层挠性板材所需要的挠性区长度示意图;
[0040]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刚挠结合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0041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基准板材的俯视示意图;
[0042]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紧靠基准板材的挠性板材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〇〇43]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〇〇4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4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6]如图5所示的一种刚挠结合线路板,由挠性部10和两个刚性部20组成,两个刚性部 20中间为挠性部1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刚性部20的最上层和最底层均为刚性基板210,中间层由5个挠性基板的刚性区以及6个粘接片220层叠而成,粘接片220设置在各层基板之间。挠性部10由5个挠性基板的挠性区层叠而成,5个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从底至上分别为第一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10、第二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20、第三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30、第四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40和第五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50,第一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10为位于最底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在本实施例中,粘接片220为PP片,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刚挠结合线路板可以由挠性部和至少两个刚性部组成,只要满足相邻两个刚性部之间为挠性部即可。挠性部可以由至少两个挠性基板的挠性区层叠而成。刚性部可以由刚性基板与至少两个挠性基板的刚性区层叠而成,而刚性部的中间层也可以由刚性基板的刚性区、挠性基板的刚性区以及粘接片层叠而成,粘接片设置在各层基板之间起粘接作用。
[0047]多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长度从挠性部10的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当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从挠性部10的第二层(即紧靠最底层的一层)至最上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上用于弯折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多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凸起的长度从挠性部10的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
[004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10、第二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20、第三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30、第四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40和第五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50的长度依次增加,第一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10的长度最短。当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第二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20、第三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30、第四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40和第五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50上均设置有凸起,且第二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20、第三挠性基板的挠性区 130、第四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40和第五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50上凸起的长度依次增加。
[0049]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二挠性基板为例,当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第二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20的凸起121的长度等于第二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20与第一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10之间的长度差。而第二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20的凸起121的长度多jt*T/2,其中T 为第二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20与第一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10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二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20与第一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10之间的长度差为多jt*T/2。
[0050]其他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凸起的长度以及该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即第一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10)之间的长度差的设定按照以下规律: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凸起的长度等于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凸起的长度多mTn/2,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多#Tn/2,其中Tn为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之间的最短距离,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0051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凸起的长度多3t*Tn,第N 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多#Tn,其中Tn为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之间的最短距离,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0052]当上述挠性区的凸起的长度过大时会造成板材的浪费,因此当需要所得刚挠结合板的弯折角度达到90°时,则设置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凸起的长度等于3i*TN/2即可达到相应的弯折效果。当需要所得刚挠结合板的弯折角度达到180°时,则设置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凸起的长度等于#Tn即可达到相应的弯折效果。[〇〇53]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多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长度从底至上依次增加,且多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凸起的长度从底至上依次增加,即可以实现比现有技术更优的弯折效果。[〇〇54]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加工难度、弯折角度等设计最佳的挠性区的凸起的长度。
[0055]上述刚挠结合线路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6](1)提供或制备开料尺寸一致的至少两个刚性板材和至少两个挠性板材。在本实施例中,刚性板材为2个,挠性板材为5个。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刚性板材和挠性板材可以为至少两个的其他数量。
[0057](2a)在每个挠性板材上和每个刚性板材上分别加工图形。其中,[〇〇58]挠性板材上的图形分为挠板刚性区、挠性区和挠板废料区。相邻两个挠板刚性区的中间为挠性区和部分挠板废料区。根据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按照挠性板材上的挠性区长度从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的原则设置各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的长度,其中挠性区的长度最短的挠性板材作为基准板材。
[0059]刚性板材上的图形分为刚板刚性区、盲槽区和刚板废料区。相邻两个刚板刚性区的中间为盲槽区和部分刚板废料区。刚性板材上的刚板刚性区与挠性板材上的挠板刚性区大小相同。刚性板材上的盲槽区与基准板材上的挠性区对应设置。
[006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挠性板材上的图形分为两个挠板刚性区、挠性区和挠板废料区。两个挠板刚性区的中间为挠性区和部分挠板废料区。以图6基准板材(即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第一挠性基板)上的图形为例,分为挠性区(即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第一挠性基板的挠性区)110、第一挠板刚性区111、第二挠板刚性区112和挠板废料区113, 第一挠板刚性区111和第二挠板刚性区112的中间为挠性区110以及部分挠板废料区113,根据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按照挠性板材上的挠性区长度从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的原则设置各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的长度。各挠性板材的挠板刚性区的大小相同。
[0061]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先根据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确定第N层挠性板材到设置在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距离T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然后设置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多mTn/2;
[006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彡3i*TN;
[0063]当上述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过大时会造成板材的浪费,因此当需要所得刚挠结合板的弯折角度达到90°时,则设置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等于#Tn/2即可达到相应的弯折效果。当需要所得刚挠结合板的弯折角度达到 180°时,则设置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等于 Jt*Tn即可达到相应的弯折效果。
[0064]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按照挠性板材的所在层数,从底至上设置挠性板材上的挠性区长度依次增加,即可以实现比现有技术更优的弯折效果。[〇〇65]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刚性板材上的图形分为两个与挠性板材上的挠板刚性区相对应的刚板刚性区以及一个与基准板材上的挠性区110相对应设置的盲槽区,其余为刚板废料区。
[0066](2b)在除基准板材外的每个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上用于弯折的位置附近设置垂直于挠性区的第一弯折对位线和第二弯折对位线,第一弯折对位线和第二弯折对位线关于挠性区中用于弯折的位置对称设置,第一弯折对位线和第二弯折对位线之间形成弯折区,根据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按照挠性板材上的弯折区长度从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的原则设置各层挠性板材的弯折区的长度。
[0067]在本实施例中,以图7中紧靠基准板材的挠性板材为例,第二挠性板材上的挠性区上用于弯折的位置附近设置垂直与挠性区的第一弯折对位线2131和第二弯折对位线2132, 第一弯折对位线2131和第二弯折对位线2132关于挠性区中用于弯折的位置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弯折的位置是指位于挠性区的中间位置并垂直于挠性区的直线,在挠板废料区上进行对称设置在该直线两侧的第一弯折对位线2131和第二弯折对位线2132的画线。第一弯折对位线2131和第二弯折对位线2132之间形成弯折区。各层挠性板材上的弯折区的宽度根据该层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的层数从底至上依次增加,在本实施例中,第N层挠性板材的弯折区的宽度等于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0068](2c)加工图形后在每个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上贴覆盖膜。[〇〇69]在本实施例中,覆盖膜为聚酰亚胺覆盖膜(PI)。
[0070](2d)以基准板材上的对应其余挠性板材弯折区中线的位置为基准线,在基准线的附近开设多个定位孔构成第一组定位孔,并围绕基准板材的边缘开设多个定位孔构成第二组定位孔。
[0071]在其余挠性板材上根据其余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 按照从最底层至最上层的挠性板材上的位于弯折区两侧的并且靠近弯折区的定位孔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加的原则开设各定位孔。
[0072]相应地,在刚性板材上对应上述基准板材上的第一组定位孔以及第二组定位孔的位置上也分别开设定位孔。
[0073]基准板材上的第一组定位孔的位置进一步优选为在基准板材上基准线的两侧且靠近基准线并靠近挠性区的位置、以及在基准板材的挠板废料区上对应基准板材的挠板刚性区且靠近挠性区的位置。[〇〇7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基准线1130即为基准板材的挠性区110的中线,基准板材上的第一组定位孔的具体设置方法如下:[〇〇75]在基准板材上的基准线1130的其中一侧开设第一定位孔1131、第三定位孔1133, 另外一侧开设第二定位孔1132、第四定位孔1134,第一定位孔1131和第二定位孔1132开设在挠性区110的一侧,第三定位孔1133和第四定位孔1134开设在挠性区110的另一侧。[〇〇76]第一定位孔1131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为5?6mm,第一定位孔1131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为5?6mm,第二定位孔1132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为5?6mm,第二定位孔113 2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为5?6mm;第三定位孔113 3的圆心到基准线 1130的距离为5?6mm,第三定位孔1133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为5?6mm,第四定位孔1134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为5?6mm,第四定位孔1134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为5?6mm。[〇〇77]第一定位孔1131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与第二定位孔1132的圆心到基准线 1130的距离不相等,或第一定位孔1131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与第二定位孔1132 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不相等。[〇〇78]第二定位孔1132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与第四定位孔1134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不相等,或第二定位孔1132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与第四定位孔 1134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不相等。[〇〇79]第四定位孔1134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与第三定位孔1133的圆心到基准线 1130的距离不相等,或第四定位孔1134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与第三定位孔1133 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不相等。
[0080]第三定位孔1133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与第一定位孔1131的圆心到挠性区110边缘的距离不相等,或第三定位孔1133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与第一定位孔1131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不相等。
[0081]在基准板材上的挠板刚性区的周围开设第五定位孔1135、第六定位孔1136、第七定位孔1137、第八定位孔1138,第五定位孔1135开设在第一挠板刚性区111的一侧,且第五定位孔1135的圆心与第一烧板刚性区111的距离为5?6mm,第五定位孔1135的圆心与基准线1130的距离为5?6mm+挠性区长度的一半;第六定位孔1136开设在第一挠板刚性区111的另一侧,且第六定位孔1136的圆心与第一烧板刚性区111的距离为5?6mm,第六定位孔1136 的圆心与基准线1130的距离为5?6mm+烧性区长度的一半。
[0082]第七定位孔1137开设在第二挠板刚性区112的一侧,且第七定位孔1137的圆心与第二挠板刚性区112的距离为5?6mm,第七定位孔1137的圆心与基准线1130的距离为5? 6mm+挠性区长度的一半;第八定位孔1138开设在第二挠板刚性区112的另一侧,且第八定位孔1138的圆心与第二烧板刚性区112的距离为5?6mm,第八定位孔1138的圆心与基准线 1130的距离为5?6mm+挠性区长度的一半。[〇〇83] 第五定位孔1135的圆心到第一挠板刚性区111的距离与第六定位孔1136的圆心到第一挠板刚性区111的距离不相等,或第五定位孔1135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与第六定位孔1136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不相等。[〇〇84] 第五定位孔1135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与第七定位孔1137的圆心到基准线 1130的距离不相等,或第五定位孔1135的圆心到第一挠板刚性区111的距离与第七定位孔 1137的圆心到第二挠板刚性区112的距离不相等。[〇〇85] 第七定位孔1137的圆心到第二挠板刚性区112的距离与第八定位孔1138的圆心到第二挠板刚性区112的距离不相等,或第七定位孔1137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与第八定位孔1138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不相等。[〇〇86] 第六定位孔1136的圆心到基准线1130的距离与第八定位孔1138的圆心到基准线 1130的距离不相等,或第六定位孔1136的圆心到第一挠板刚性区111的距离与第八定位孔 1138的圆心到第二挠板刚性区112的距离不相等。[〇〇87]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能起到对应固定各层挠性板材上挠性区以及挠板刚性区位置的作用,并避开挠性区以及挠板刚性区、刚板刚性区的位置,可以在其他位置设置定位孔。
[0088]在本实施例中,除基准板材外的其余挠性板材上的定位孔的具体设置方法为: [〇〇89]其余挠性板材上的位于弯折区左侧的定位孔开设在相对于基准板材上的位于基准线左侧的定位孔向左平移Dn/2的位置上。其余挠性板材上的位于弯折区右侧的定位孔开设在相对于基准板材上的位于基准线右侧的定位孔向右平移Dn/2的位置上,Dn为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基准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
[0090](3)将相应的设置有第一弯折对位线与第二弯折对位线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沿着该挠性板材上的第一弯折对位线与第二弯折对位线弯折起来使第一弯折对位线与第二弯折对位线重合,然后将刚性板材和挠性板材层叠,使各层板上对应的定位孔相互重合,此时,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相互重叠,各挠性板材对应的挠板刚性区相互重叠,各刚性板材的刚板刚性区和挠性板材的对应的挠板刚性区相互重叠,其中最上层和最底层均为刚性板材,挠性板材从最底层至最上层按照挠性区的长度依次递增的顺序排列;各层板材之间利用粘接片(PP片)粘合,粘接片经过铣孔处理,铣孔的大小与刚性板材的盲槽区大小相同。
[0091]用固定件通过各层板材上的定位孔将刚性板材和挠性板材以及粘接片固定在一起,进行层压。
[0092]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为铆钉,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固定件。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刚挠结合线路板的中间层中包含有刚性板材时,在进行将挠性板材和刚性板材层叠前,先去除位于刚挠结合线路板的中间层的刚性板材的盲槽区再进行层叠。 [〇〇93](4)层压后,去除各层刚性板材上的盲槽区、刚板废料区以及各层挠性板材上的挠板废料区后,得刚挠结合线路板,刚挠结合线路板的挠性板材的弯折区舒展形成凸起。
[0094]此时,刚性板材去除盲槽区、刚板废料区形成刚性基板,挠性板材去除挠板废料区形成挠性基板。
[0095]层压后,优选进行常规的钻孔、沉铜、图形转移、印阻焊、表面处理工序、然后揭盖 (去除盲槽区),去除挠板废料区、刚板废料区后,得刚挠结合线路板。
[009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〇〇9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刚挠结合线路板,其特征在于,由挠性部和至少两个刚性部组成,相邻两个所述 刚性部中间为挠性部,所述刚性部由刚性基板与至少两个挠性基板的刚性区层叠而成;所 述挠性部由至少两个挠性基板的挠性区层叠而成;多层所述挠性基板的挠性区的长度从所 述挠性部的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然伸展状态时,所述 挠性部的第二层至最上层的所述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用于弯折的位置均设置有凸起,多层 所述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从所述挠性部的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挠结合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 然伸展状态时,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等于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与最底 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刚挠结合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 然伸展状态时,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大于或等于jt*Tn/2,其中Tn为第N层挠 性基板的挠性区上与最底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之间的最短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刚挠结合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 然伸展状态时,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等于jt*Tn/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刚挠结合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 然伸展状态时,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大于或等于mTn,其中Tn为第N层挠性 基板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之间的最短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刚挠结合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处于自 然伸展状态时,第N层挠性基板的挠性区上凸起的长度等于#TN。7.—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挠结合线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1)提供或制备开料尺寸一致的至少两个刚性板材和至少两个挠性板材;(2a)在每个所述挠性板材和每个所述刚性板材上分别加工图形;其中,所述挠性板材上的图形分为挠板刚性区、挠性区和挠板废料区,相邻两个所述挠板刚 性区的中间为挠性区和部分所述挠板废料区,根据所述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 板中的所在层数,按照所述挠性板材上的挠性区长度从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的原则设 置各层所述挠性板材的挠性区的长度,其中挠性区的长度最短的挠性板材作为基准板材;所述刚性板材上的图形分为刚板刚性区、盲槽区和刚板废料区,相邻两个所述刚板刚 性区的中间为盲槽区和部分所述刚板废料区,所述刚性板材上的刚板刚性区与所述挠性板 材上的挠板刚性区大小相同,所述刚性板材上的盲槽区与所述基准板材上的挠性区对应设 置;(2b)在除基准板材外的其他所述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上用于弯折的位置附近设置垂直 于所述挠性区的第一弯折对位线和第二弯折对位线,所述第一弯折对位线和第二弯折对位 线关于挠性区中用于弯折的位置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弯折对位线和第二弯折对位线之间形 成弯折区,根据所述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按照所述挠性板 材上的弯折区长度从最底层至最上层依次增加的原则设置各层所述挠性板材的弯折区的 长度;(2c)加工图形后在每个所述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上贴覆盖膜;(2d)以所述基准板材上的对应其余挠性板材弯折区中线的位置为基准线,在所述基准线的附近开设多个定位孔构成第一组定位孔,并围绕所述基准板材的边缘开设多个定位孔 构成第二组定位孔;在其余所述挠性板材上根据所述其余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线路板中的所在 层数,按照从最底层至最上层的挠性板材上的位于弯折区两侧的并且靠近所述弯折区的定 位孔之间的距离依次增加的原则开设各定位孔;相应地,在所述刚性板材上对应上述基准板材上的所述第一组定位孔以及第二组定位 孔的位置上也分别开设定位孔;(3)将相应的所述挠性板材的挠性区沿着所述第一弯折对位线与所述第二弯折对位线 弯折起来使所述第一弯折对位线与所述第二弯折对位线重合,然后将所述刚性板材和挠性 板材层叠,使各层板材上对应的定位孔相互重合,其中最上层和最底层均为刚性板材,所述 挠性板材从最底层至最上层按照挠性区的长度依次递增的顺序排列;各层板材之间利用粘 接片粘合,所述粘接片经过铣孔处理,铣孔的大小与所述刚性板材的盲槽区大小相同;用固定件通过各层板材上的定位孔将所述刚性板材和挠性板材以及所述粘接片固定 在一起,进行层压;(4)层压后,去除各层刚性板材上的盲槽区、刚板废料区以及各层挠性板材上的挠板废 料区后,得刚挠结合线路板,所述刚挠结合线路板的挠性板材的弯折区舒展形成凸起。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刚挠结合线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N层挠性 板材的弯折区的宽度等于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 度差,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刚挠结合线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a) 中,各层挠性板材上的挠性区的长度设置方法为:根据所述挠性板材在最终成品刚挠结合 线路板中的所在层数,确定第N层挠性板材到设置在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距离Tn,设置第N 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多#Tn/2;或设置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最底层的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差多ji*Tn。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刚挠结合线路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除所述基准板材 外的其余挠性板材上的定位孔的具体设置方法为:所述其余挠性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弯折区左侧的定位孔开设在相对于所述基准板材上 的位于所述基准线左侧的定位孔向左平移Dn/2的位置上;所述其余挠性板材上的位于所述 弯折区右侧的定位孔开设在相对于所述基准板材上的位于所述基准线右侧的定位孔向右 平移Dn/2的位置上,所述Dn为第N层挠性板材的挠性区与所述基准板材的挠性区之间的长度 差。
【文档编号】H05K1/14GK105979698SQ201610567636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5日
【发明人】刘国汉, 黄德业, 李超谋, 任代学
【申请人】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