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孔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27619阅读:663来源:国知局
开孔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孔装置,其制造效率优异、且能够抑制飞边的产生。开孔装置(1)具有:钻头(D),其在工件(W)上开孔;主轴部(12),其将钻头(D)保持成能够旋转;钻套(40),其与主轴部(12)对置配置,并在工件(W)的开孔时朝主轴部(12)侧按压工件(W);以及带状的片材(S),其在工件(W)的开孔时被夹入钻套(40)和工件(W)之间。
【专利说明】
开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开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公知有通过钻头在印刷基板等工件上开孔的开孔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一种开孔装置,该开孔装置具有:工作台;主轴,其能够旋转升降,保持对载置于工作台上的印刷基板进行加工的工具;以及按压装置,其在对印刷基板进行加工时将印刷基板按压在工作台上。
[0003]开孔装置一般在利用支承部件从与钻头相反一侧将工件朝钻头侧按压的状态下对工件进行开孔加工。支承部件被设置成能够更换。在更换支承部件后初次使用支承部件时,利用钻头将支承部件与工件一同开孔。在第二次之后每次进行开孔加工时,将钻头贯插于初次使用时所开的支承部件的孔中。通过开孔加工而反复将钻头贯插于支承部件的孔中,从而由于钻头的微小的晃动而使孔径逐渐扩大。
[0004]专利文献I:日本特许第5138273号公报
[0005]可是,在上述现有的开孔装置中,如果支承部件的孔径扩大,则在进行工件的开孔时,会在支承部件的孔与钻头之间产生间隙。
[0006]在钻头贯穿工件时,构成工件的材料的一部分被挤出到支承部件的孔与钻头的间隙中。因此,在工件上形成的孔的开口缘处会以朝向支承部件侧突出的方式产生飞边y)。
[0007]另外,为了抑制飞边的产生,考虑在支承部件的孔扩大至规定的大小之前更换支承部件。可是,如果频繁更换支承部件的话,则必须在每次更换时中断开孔加工,从而制造效率降低。因此,在现有的开孔装置中,在抑制制造效率降低的同时防止飞边的产生这一点上存在课题。

【发明内容】

[0008]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效率优异、且能够抑制飞边的产生的开孔装置。
[0009]本发明的开孔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钻头,其在工件上开孔;钻头保持部,其将所述钻头保持成能够旋转;支承部件,其与所述钻头保持部对置配置,并在所述工件的开孔时朝所述钻头保持部侧按压所述工件;以及片状的夹设部件,其在所述工件的开孔时被夹入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工件之间。
[0010]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工件的开孔时,片状的夹设部件被夹入支承部件和工件之间,因此能够利用夹设部件盖住工件的支承部件侧的开口缘。由此,当钻头贯穿工件时,构成工件的材料能够与夹设部件接触而防止从工件的支承部件侧的开口缘被挤出到支承部件的孔与钻头的间隙中。因此,在工件的开孔时,即使支承部件的孔径扩大至规定的大小,也能够在不更换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抑制在工件的支承部件侧的开口缘产生飞边的状况。而且,由于夹设部件是片状,因此搬送容易,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未使用的夹设部件导入支承部件和工件之间。因此,与为了抑制飞边的产生而更换支承部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容易地抑制飞边的产生。因此,能够形成制造效率优异、且能够抑制飞边的产生的开孔装置。
[0011]在上述的开孔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夹设部件形成为带状。
[0012]根据本发明,由于夹设部件形成为带状,因此,能够使夹设部件在支承部件和工件之间行走。通过使夹设部件行走,能够使夹设部件的使用完的部分从支承部件和工件之间移动到外侧,并且,能够将夹设部件的未使用的部分导入并夹入在支承部件和工件之间。因此,无需中断开孔加工就能够将夹设部件的未使用的部分导入支承部件和工件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效率降低。
[0013]在上述的开孔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开孔装置还具有夹设部件保持单元,所述夹设部件保持单元具有:第I卷筒,其能够供所述夹设部件卷绕,并与所述夹设部件的一端部连接;和第2卷筒,其能够供所述夹设部件卷绕,并与所述夹设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所述夹设部件保持单元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装卸自如。
[0014]根据本发明,由于开孔装置具有相对于支承部件装卸自如的夹设部件保持单元,因此,在卷绕于第I卷筒和第2卷筒上的夹设部件被使用后,能够针对夹设部件保持单元一并更换第I卷筒和第2卷筒。因此,能够缩短中断开孔加工的时间,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效率降低。
[0015]在上述的开孔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夹设部件保持单元与所述支承部件一体地移动。
[0016]根据本发明,由于夹设部件保持单元与支承部件一体地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夹设部件伴随着支承部件的移动而从第I卷筒和第2卷筒抽出而松弛。因此,例如能够防止夹设部件在松弛的状态下被夹入支承部件和工件之间而发生支承部件无法适当地按压工件等不良情况。因此,能够精密地进行工件的开孔加工。
[0017]在上述的开孔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开孔装置还具有:驱动源,其驱动所述第I卷筒旋转,使卷绕于所述第2卷筒上的所述夹设部件被所述第I卷筒卷取;和阻力施加构件,其对所述第2卷筒的旋转施加载荷。
[0018]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驱动源驱动第I卷筒旋转,使卷绕于第2卷筒上的夹设部件被第I卷筒卷取,因此,能够使位于支承部件和工件之间的夹设部件的行走自动且容易地进行。而且,由于开孔装置具有对第2卷筒的旋转施加载荷的阻力施加构件,因此,在利用第I卷筒的旋转而从第2卷筒抽出夹设部件时,能够防止由于惯性力而使第2卷筒过度地旋转而导致从第2卷筒抽出的夹设部件发生松弛。因此,能够在提高制造效率的同时精密地进行工件的开孔加工。
[0019]在上述的开孔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I卷筒和所述第2卷筒被配置在隔着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钻头保持部侧的面而与所述钻头保持部相反的一侧。
[0020]根据本发明,由于第I卷筒和第2卷筒被配置在隔着支承部件的钻头保持部侧的面而与钻头保持部相反的一侧,因此,能够在无需考虑与工件接触的问题的情况下设定第I卷筒和第2卷筒的配置位置。因此,例如能够使第I卷筒和第2卷筒互相接近地配置等,使夹设部件保持单元小型化。
[0021]发明效果
[0022]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工件的开孔时,片状的夹设部件被夹入支承部件和工件之间,因此能够利用夹设部件盖住工件的支承部件侧的开口缘。由此,当钻头贯穿工件时,构成工件的材料能够与夹设部件接触而防止从工件的支承部件侧的开口缘被挤出到支承部件的孔与钻头的间隙中。因此,在工件的开孔时,即使支承部件的孔径扩大至规定的大小,也能够在不更换支承部件的情况下抑制在工件的支承部件侧的开口缘产生飞边的状况。而且,由于夹设部件是片状,因此搬送容易,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未使用的夹设部件导入支承部件和工件之间。因此,与为了抑制飞边的产生而更换支承部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容易地抑制飞边的产生。因此,能够形成制造效率优异、且能够抑制飞边的产生的开孔装置。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开孔装置的立体图。
[0024]图2是对开孔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并且是从正面观察开孔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3是按压单元的立体图。
[0026]图4是按压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
[0028]图6是按压单元的俯视图。
[0029]标号说明
[0030]1:开孔装置;12:主轴部(钻头保持部);22:片材保持单元(夹设部件保持单元);30:驱动源;40:钻套(支承部件);40a:钻套的上表面(支承部件的钻头保持部侧的面);61:片材收纳卷筒(第2卷筒);62:片材回收卷筒(第I卷筒);66:阻力施加构件;D:钻头;S:片材(夹设部件);W: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2]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开孔装置的立体图。并且,开孔装置在载置于水平的设置面的状态下使用。另外,在图中,箭头UP指向的方向与铅直上方一致。
[0033]如图1所示,开孔装置I通过使沿着上下方向安装有钻头D(参照图2)的主轴部12(相当于权利要求的“钻头保持部”)沿着钻头D的轴向(上下方向)移动,而在印刷基板等工件W上开孔。开孔装置I具有壳体2、以及覆盖壳体2的上表面的罩3。
[0034]壳体2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在壳体2的上表面上配设有以下部件:工件工作台5,在该工件工作台5上沿水平方向载置有工件W;和工件移动机构(未图示),该工件移动机构使载置于工件工作台5上的工件W沿前后方向移动。在图1,将沿着从上下方向观察壳体2时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并标注箭头LH,并将箭头LH指向的方向定义为左方而在以下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将沿着从上下方向观察壳体2时的短边方向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并标注箭头FR,并将箭头FR指向的方向定义为前方而在以下进行说明。
[0035]在壳体2的上表面上沿左右方向配置有一对加工部10。一对加工部10构成为利用由例如线性致动器等构成的架台移动机构(未图示)而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沿左右方向分别移动。此外,一对加工部10相对于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形成为面对称。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主要对左方的加工部10进行说明,对于右方的加工部10中的与左方的加工部10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0036]图2是对开孔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的说明图,并且是从正面观察开孔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如图2所示,加工部1具有:架台11、被支承成能够相对于架台11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主轴部12、以及使主轴部12沿上下方向移动的主轴移动机构(未图示)。主轴部12将钻头D保持成能够旋转。在主轴部12的下端部安装有箱状的按压部件13,该按压部件13覆盖主轴部12和钻头D。按压部件13通过在主轴部12的外周面上滑动,而能够相对于主轴部1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按压部件13借助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等而相对于主轴部12被朝下方施力。在按压部件13的下端部形成有与钻头D同轴的钻头孔13a。在驱动钻头D旋转的状态下利用主轴移动机构使主轴部12向下方移动时,钻头D穿过钻头孔13a而在载置于工件工作台5上的工件W上开孔。此时,相对于主轴部12被朝下方施力的按压部件13从上方与工件W抵接,从上方朝向下方按压工件W。
[0037]另外,开孔装置I具有按压单元20,该按压单元20被配置在隔着工件工作台5而与主轴部12相反的一侧。与加工部10相同,按压单元20构成为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
[0038]图3是按压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按压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在以下附图中,为了容易理解,而以双点划线来示出后述的片材S的一部分。
[0039]如图3和图4所示,按压单元20具有钻套支承单元21和片材保持单元22(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夹设部件保持单元” O )。
[0040]如图4所示,钻套支承单元21具有:基座部件23;钻套支承部32;钻套支承筒38;以及钻套40(相当于权利要求的“支承部件” ο)。
[0041]基座部件23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体形状。在基座部件23的前后两端部形成有一对引导轴贯插孔24,该一对引导轴贯插孔24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基座部件23。在引导轴贯插孔24中贯插有引导轴6(参照图2)。基座部件23被支承成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另外,在基座部件23的下表面上安装有从左右方向观察为矩形框状的卡定块26。未图示的按压单元移动机构卡定于卡定块26的内侧。按压单元移动机构例如为气缸等,能够使被引导轴6支承成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的基座部件2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042]在基座部件23的左右方向两侧分别立起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的突出设置板28。一对突出设置板28分别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沿左右方向延伸。一对突出设置板28从前后方向观察形成为矩形形状。在一对突出设置板28中的右方的突出设置板28A上安装有例如马达等驱动源30。驱动源30被安装在右方的突出设置板28A的后侧,并且,驱动源30的输出轴30a贯穿右方的突出设置板28A而向右方的突出设置板28A的前侧突出。
[0043]钻套支承部32形成为筒状。钻套支承部32被配置成,在基座部件23的上表面上朝上方突出。钻套支承部32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筒部33、以及从筒部33的下端部朝前后两侧延伸的底座部34—体地形成。底座部34利用螺栓等紧固部件35,在隔着筒部33的前后两侧的部分处被固定在基座部件23的上表面上。钻套支承部32被配置成,在前后方向上,在筒部33的后端部与突出设置板28的前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0044]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
[0045]如图5所示,钻套支承部38形成为圆筒状。钻套支承筒38气密地嵌合于钻套支承部32的上端开口部内。钻套支承筒38的内周面在上端部处夹着台阶部38a而扩径。在钻套支承筒38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设有朝向外侧延伸的凸缘38b。凸缘38b与钻套支承部32的上端缘抵接。如图4所示,在钻套支承筒38的上端缘,等间隔形成有朝下方切入而成的4个缝隙38c。缝隙38c的下端缘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与台阶部38a大致一致。钻套支承筒38利用螺钉36而相对于筒部33被固定,该螺钉36从前方螺旋拧入于钻套支承部32的筒部33。
[0046]钻套40例如由玻璃环氧树脂(Glassepoxy)等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并且,从上下方向观察形成为正方形形状。钻套40嵌合于钻套支承筒38的上端开口部内。如图5所示,钻套40的下表面与钻套支承筒38的台阶部38a抵接。
[0047]钻套4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从钻套支承筒38的上端缘至台阶部38a的距离大。因此,钻套40的上表面40a从钻套支承筒38的上端缘突出。另外,如图4所示,在上下方向观察时,钻套40的对角线的长度尺寸比钻套支承筒38的上端部处的内径稍大。上下方向观察时的钻套40的角部与钻套支承筒38的缝隙38c卡合。由此能够防止钻套40从钻套支承筒38脱落。
[0048]另外,如图5所示,在上下方向观察时,钻套40的一个边的长度尺寸大于钻套支承筒38的比台阶部38a靠下部处的内径。由此,钻套40在下表面处气密地封闭钻套支承筒38的内侧。
[0049]如图2所示,钻套40与主轴部12对置配置。在进行工件W的开孔时,钻套40将工件W朝主轴部12侧按压。
[0050]图6是按压单元的俯视图。
[0051]如图6所示,在比基座部件23的左方的突出设置板28B靠后方的位置安装有L字状的圆管部件42。圆管部件42从基座部件23的左侧面朝左方延伸,然后朝后方折曲。圆管部件42的后端部例如与软管等进气管8连接,圆管部件42的内部利用未图示的栗等被抽气。
[0052]如图5和图6所示,在基座部件23上形成有连通孔23a,连通孔23a将钻套支承部32的下端开口部和圆管部件42的基座部件23侧的开口部连通。利用栗等,通过连通孔23a、圆管部件42及进气管8使钻套支承部32的内部形成负压。
[0053]如图3所示,片材保持单元22是用于保持片材(sheet)S(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夹设部件”。)的单元。在进行工件W的开孔时,片材S被夹入钻套40与工件W之间(参照图2)。片材S例如是由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材料形成为带状的膜(film)。片材S的厚度例如为ΙΟΟμπι左右。
[0054]片材保持单元22具有基板45、片材收纳卷筒61(相当于权利要求的“第2卷筒”。)、片材回收卷筒62(相当于权利要求的“第I卷筒”。)、以及引导部件50。
[0055]如图4所示,基板45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的板状。基板45具有:安装于右方的突出设置板28Α的前表面的右板部45a、安装于左方的突出设置板28Β的前表面的左板部45b、以及连接右板部45a和左板部45b的连结板部45c。右板部45a、左板部45b以及连结板部45c—体地形成。
[0056]如图3所示,从前后方向观察,右板部45a形成为与右方的突出设置板28A大致相同的矩形形状。在右板部45a上形成有贯穿孔45d,贯穿孔45d供右方的突出设置板28A上设置的销28a贯插。右板部45a以沿着右方的突出设置板28A的前表面的方式进行配置。
[0057]从前后方向观察,左板部45b形成为与左方的突出设置板28B大致相同的矩形形状。在左板部45b上形成有贯穿孔45e,贯穿孔45e供左方的突出设置板28B上设置的销28b贯插。左板部45b以沿着左方的突出设置板28B的前表面的方式进行配置。
[0058]如图3和图4所示,连结板部45c通过钻套支承单元21的基座部件23的上方而将右板部45a的上端缘的左端部和左板部45b的上端缘的右端部连结起来。连结板部45c被配置在比钻套支承部32的筒部33靠后侧的位置。
[0059]如图3所示,片材收纳卷筒61能够供带状的片材S卷绕,并与片材S的一端部连接。片材收纳卷筒61上卷绕有未使用状态的片材S。片材收纳卷筒61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左板部45b的前表面上。片材收纳卷筒61被安装成绕沿着前后方向的轴旋转自如。片材收纳卷筒61被配置成,所卷绕的片材S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与钻套支承筒38的中心轴线一致。片材收纳卷筒61被配置在隔着钻套40的上表面40a而与主轴部12(参照图2)相反的一侧。
[0060]在轴支承片材收纳卷筒61的轴部64设有阻力施加构件66,阻力施加构件66对片材收纳卷筒61的旋转施加载荷。阻力施加构件66具有外嵌于轴部64并与片材收纳卷筒61的前侧的凸缘部61a抵接的环部件67、以及朝向片材收纳卷筒61的前侧的凸缘部61a从前方向后方按压环部件67的施力部件(未图示)。由于前侧的凸缘部61a与环部件67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而对片材收纳卷筒61施加旋转载荷,从而抑制了从片材收纳卷筒61上抽出的片材S产生松弛的情况。
[0061]片材回收卷筒62能够供带状的片材S卷绕,并与片材S的另一端部连接。片材回收卷筒62上卷绕有使用完的片材S。片材回收卷筒62装卸自如地安装在右板部45a的前表面上。片材回收卷筒62被安装成绕沿着前后方向的轴旋转自如。片材回收卷筒62与片材收纳卷筒61同样地被配置成,所卷绕的片材S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与钻套支承筒38的中心轴线一致。片材回收卷筒62与片材收纳卷筒61同样地,被配置在隔着钻套40的上表面40a而与主轴部12 (参照图2)相反的一侧。
[0062]片材回收卷筒62卡合脱离自如地与驱动源30的输出轴30a(参照图4)卡合。驱动源30驱动片材回收卷筒62旋转,使卷绕于片材收纳卷筒61的片材S抽出,并使从片材收纳卷筒61抽出的片材S卷绕于片材回收卷筒62。
[0063]引导部件50是用于将悬架于片材收纳卷筒61与片材回收卷筒62之间的带状的片材S导入至钻套40的上表面40a上的部件。引导部件50被安装在连结板部45c的前表面上(参照图4)。引导部件50包括配设在钻套支承部32的右方的引导部件50A、以及配设在钻套支承部32的左方的引导部件50B。并且,右方的引导部件50A和左方的引导部件50B相对于与左右方向垂直且通过钻套支承筒38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形成为面对称。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对右方的引导部件50A进行说明,对于左方的引导部件50B中的与右方的引导部件50A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0064]引导部件50A是从前后方向观察时以沿着钻套支承筒38的上端缘和外周面的右端缘的方式形成的L字状的部件。从前后方向观察,引导部件50A随着从上部朝向下部而宽度逐渐扩大。在引导部件50A的面对右方的面上形成有供片材S行走的凹状的引导槽51。引导槽51形成在从引导部件50A的右下部至上端部的范围内。引导槽51在引导部件50A的上端部处朝向钻套支承筒38开口。引导槽51的宽度形成为比片材S的宽度稍宽的程度。在引导部件50A的上端部配置有辊53。辊53相对引导槽51的底面分离地配置。辊53支承于引导槽51的前后方向两侧的侧壁部,并绕沿着前后方向的轴旋转自如。从左右方向观察,引导部件50A被配置成,引导槽5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与钻套支承筒38的中心轴线一致。
[0065]在此,如图3和图4所示,片材保持单元22被设置成相对于钻套支承单元21(钻套40)装卸自如。片材保持单元22借助夹紧件9而相对于钻套支承单元21被固定,夹紧件9将钻套支承单元21的左方的突出设置板28B和片材保持单元22的左板部45b连结起来。在利用按压单元移动机构(未图示)使片材保持单元22沿钻套支承单元21的上下方向移动时,片材保持单元22与钻套40—体地移动。
[0066]如图5所示,从片材收纳卷筒61抽出的片材S在左方的引导部件50B的引导槽51中行走并在引导槽51与辊53之间通过。接着,片材S的行进方向沿着辊53的外周面改变为向上方,从而,片材S在与钻套40的上表面40a滑动接触的情况下行走。通过了钻套40的上表面40a的片材S的行进方向改变为向下方,从而,片材S在右方的引导部件50A的引导槽51与辊53之间通过。接着,片材S在引导槽51中行走,然后被卷绕于片材回收卷筒62。此时,在片材收纳卷筒61,利用阻力施加构件66(参照图4)对片材收纳卷筒61的旋转施加载荷。因此,对从片材收纳卷筒61抽出的片材S作用有使其不松弛的程度的张力。
[0067]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0068]首先,对开孔装置I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在下述说明中的各构成部件的标号,请参照图2至图6。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工件W以印刷基板为例进行说明。
[0069]开孔装置I在进行工件W的开孔加工时,首先,利用未图示的工件移动机构和架台移动机构将钻头D移动至相对于工件W的规定位置的上方。此时,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X光照相机等来拍摄工件W的电路的形成图案,以精密地测量出进行开孔加工的位置。
[0070]接下来,利用未图示的主轴移动机构使主轴部12朝向工件W向下方移动而使按压部件13的下端部与工件W的上表面抵接。另外,利用按压单元移动机构使按压单元20朝向工件W向上方移动。此时,按压单元20使钻套40在工件工作台5上形成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缝隙5a内通过。按压单元20隔着片材S使钻套40的上表面40a与工件W的下表面抵接。通过这样利用按压部件13和钻套40将工件W上下夹入来防止工件W的位置偏移以及工件W的挠曲。
[0071]接下来,使主轴部12朝向工件W进一步移动。此时,由于按压部件13的下端部与工件W抵接,因此,按压部件13相对于主轴部12向上方相对移动,同时主轴部12进一步继续下降。由此,安装于主轴部12的下端的钻头D从按压部件13的钻头孔13a向下方突出而在工件W上开孔。另外,此时,在使用未形成钻头孔13a的新的按压部件13的情况下,利用钻头D新形成钻头孔13a。
[0072]贯穿了工件W的钻头D在被夹入钻套40和工件W之间的片材S以及钻套40上开孔。此时,开孔加工而产生的工件W、片材S以及钻套40的切削肩被形成为负压的钻套支承部32抽吸而通过连通孔23a和圆管部件42输送至外部。另外,在钻套40是已经使用过的钻套的情况下,钻头D贯插于钻套40的原有的孔中。由于在每次进行开孔加工时钻头D都贯插于钻套40上形成的孔,因此,钻套40的孔由于钻头D的微小的晃动而成为孔径扩大的状态。
[0073]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开孔装置I,由于在进行工件W的开孔时,片材S被夹入钻套40和工件W之间,因此能够利用片材S盖住工件W的钻套40侧的开口缘(以下,称作“下端开口缘”。)。由此,当钻头D贯穿工件W时,构成工件W的材料能够与片材S接触而防止从工件W的下端开口缘被挤出到钻套40的孔与钻头D的间隙中。因此,在进行工件W的开孔时,即使钻套40的孔径扩大至规定的大小,也能够在不更换钻套40的情况下抑制在工件W的下端开口缘产生飞边的状况。而且,片材S搬送容易,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未使用的片材S导入钻套40和工件W之间。因此,与为了抑制飞边的产生而更换钻套40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容易地抑制飞边的产生。因此,能够形成制造效率优异、且能够抑制飞边的产生的开孔装置I。
[0074]另外,由于片材S形成为带状,因此,能够使片材S在钻套40和工件W之间行走。通过使片材S行走,能够使片材S的使用完的部分从钻套40和工件W之间移动到外侧,并且,能够将片材S的未使用的部分导入并夹入在钻套40和工件W之间。因此,无需中断开孔加工就能够将片材S的未使用的部分导入钻套40和工件W之间,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效率降低。
[0075]另外,开孔装置I具有片材保持单元22,该片材保持单元22相对于钻套40装卸自如。因此,在卷绕于片材收纳卷筒61和片材回收卷筒62(以下,称作“各卷筒61、62”。)上的片材S被使用后,能够针对片材保持单元22—并更换各卷筒61、62。因此,能够缩短中断开孔加工的时间,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效率降低。
[0076]另外,由于片材保持单元22与钻套40—体地移动,因此能够防止片材S伴随着钻套40的移动而从各卷筒61、62被抽出而松弛。因此,例如能够防止片材S在松弛的状态下被夹入钻套40和工件W之间而发生钻套40无法适当地按压工件W等不良情况。因此,能够精密地进行工件W的开孔加工。
[0077]另外,由于利用驱动源30驱动片材回收卷筒62旋转以使卷绕于片材收纳卷筒61上的片材S被片材回收卷筒62卷取,因此,能够使位于钻套40和工件W之间的片材S的行走自动且容易地进行。而且,开孔装置I具有阻力施加构件66,该阻力施加构件66对片材收纳卷筒61的旋转施加载荷。因此,在利用片材回收卷筒62的旋转而从片材收纳卷筒61抽出片材S时,能够防止由于惯性力而使片材收纳卷筒61过度地旋转而导致从片材收纳卷筒61抽出的片材S发生松弛。因此,能够在提高制造效率的同时精密地进行工件W的开孔加工。
[0078]另外,由于各卷筒61、62被配置在隔着钻套40的上表面40a而与主轴部12相反的一侧,因此,能够在无需考虑与工件接触的问题的情况下设定各卷筒61、62的配置位置。因此,例如能够使各卷筒61、62互相接近地配置等,使片材保持单元22小型化。
[0079]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参照附图进行了说明的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其技术的范畴内可以想到各种变形例。
[0080]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片材S形成为带状并在钻套40和工件W之间行走,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片材形成为长条状,从盒等适当供给至钻套40和工件W之间。
[0081]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开孔装置I在进行工件W的开孔时利用按压部件13来按压工件W的上表面,但并不限定于此,开孔装置也可以不具有按压部件。
[0082]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片材S的材料将PET例举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形成片材S的材料,例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聚氨酯、聚苯硫醚、聚芳醚砜、聚醚醚酮、聚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铝蒸镀膜等。
[0083]此外,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公知的结构要素。
【主权项】
1.一种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装置具有: 钻头,其在工件上开孔; 钻头保持部,其将所述钻头保持成能够旋转; 支承部件,其与所述钻头保持部对置配置,并在所述工件的开孔时朝所述钻头保持部侧按压所述工件;以及 片状的夹设部件,其在所述工件的开孔时被夹入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工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设部件形成为带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装置还具有夹设部件保持单元, 所述夹设部件保持单元具有: 第I卷筒,其能够供所述夹设部件卷绕,并与所述夹设部件的一端部连接;和 第2卷筒,其能够供所述夹设部件卷绕,并与所述夹设部件的另一端部连接, 所述夹设部件保持单元被设置成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装卸自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设部件保持单元与所述支承部件一体地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孔装置还具有: 驱动源,其驱动所述第I卷筒旋转,使卷绕于所述第2卷筒上的所述夹设部件被所述第I卷筒卷取;和 阻力施加构件,其对所述第2卷筒的旋转施加载荷。6.根据权利要求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卷筒和所述第2卷筒被配置在隔着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钻头保持部侧的面而与所述钻头保持部相反的一侧。
【文档编号】H05K3/00GK105992462SQ201610012170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发明人】中垣祐二
【申请人】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