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感应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2606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加热感应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感应圈。
【背景技术】
[0002]核电、火电、化工、石油造船等的管道预制由直线和弧线段组成,除了根据管道柔性系数需采用部分大半径(R=4~5D)的弯管外,从布局上看,设计院在以往的设计时,基本多采用热压弯头,而热压弯头由于管口的两端没有直段,需另加直管用组合焊接的方法来达到管段的要求。而热压弯头加工费是普通弯管的4~6倍,焊缝单位成本高,焊口多,介质在管内流动阻力比弯管大,且整个管系安全、经济运行的可靠性也如弯管。这也是欧洲各共同体用小半径弯管来取代热压弯头的原因。我国正在安装的三代核电AP1000和正研发的CAP1400机组中,开始重视用小半径弯管来取代热压弯头。东方汽轮机厂引用了西欧标准,多年来采用R/D=l.25-2.5的(弯管半径/管子直径=1.25-2.5)弯管来取代热压弯头;上海外高桥电厂、泰州电厂的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四大管道,也采用了弯管来代替热压弯头;未来的国内市场,小半径弯管在一定程度上将越来越被重视。
[0003]传统的弯管的原理是:按要求将弯管工艺参数输入电脑,被弯钢管按工艺要求夹制在中频机上,起动中频电源后,感应圈内产生了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大小随中频电源功率(P)的大小而变化,夹制在中频弯管机上的钢管,由于是整体金属,因此,可视为短路导体,短路导体在感应圈交变磁通(又称感应电势)的作用下,区域内产生了感应电流(以称涡流),感应电流在钢管内流动因其电阻的作用使钢管的局部区域间产生了热量,当钢管加热热量达到要求的弯管温度时,后推弯夹头按预先设定的速度向前推动,感应圈对钢管边加热边冷却,前转臂由于受后推头推力的作用,按一定的速度、方向开始旋转,连续不断,便弯出了弯管。
[0004]而小半径弯管目前存在一定的工艺难度:
[0005]不管是电力行业还是化工造般行业,标准中所描述的中频弯管R/D (弯管半径除管子直径),一般多采取3-6倍,其主要原因是R/D越小,弯管成形越困难(R/D),弯管过程中内侧会产生波浪度,当波浪度达到一定的时候,一方面会导突出的地方碰加热感应圈,致使弯管无法进行,其二为超出标准,造成弯管报废。
[0006]常规弯曲半径R/D ^ 3-6倍时,感应圈圆周方向的厚度一般取管子厚度的2-6倍,管子四周360°范围内,感应圈厚度一致,感应圈内径与钢管之间间隙的大小跟钢管成形关系不大、只是相比之下,间隙大的比间隙小的同样弯一只弯头,用电量会多一点。
[0007]当进行R/D=l.5倍左右的小半径弯管时,由于弯管外侧减薄率、内侧增厚率、弯管推力及弯管弯明显增大,弯管加热面弧长明显缩短,采用R/D ^ 3-6倍感应圈,由于内侧红带比较宽,会造成弯管一开始就产生鼓包,随着鼓包的逐步增大,导致鼓包处碰圈,造成中频电源过流短而跳闸从而终止弯管。
[0008]因此寻求一种在中频弯管时红带分配适当,不会使得钢管产生鼓包,使得小半径弯管顺利进行的加热感应圈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在中频弯管时红带分配适当,不会使得钢管产生鼓包,使得小半径弯管顺利进行的加热感应圈。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11]一种加热感应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圈以及附圈,所述主圈上端通过铜排与中频淬火变压器连接,铜排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两根水管,两根水管均与主圈的上端连接,两根水管分别为感应圈冷却水进水管以及感应圈冷却水出水管,所述主圈的前侧内圈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介质喷射孔,所述主圈的前侧外圈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介质进口,所述附圈为半椭圆形状,所述附圈的两端分别向右与主圈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附圈位于主圈的左半圈以外,所述主圈的左半圈左侧外围设置有主圈左半圈自冷却水管,所述主圈的左半圈后侧外围设置有红带控制水或气冷却管。
[0012]作为一种优选,冷却介质喷射孔孔径为1.6mm~l.8mm,冷却介质喷射孔的角度呈33。-38° 。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感应圈本身有足够的交变磁场通过,感应圈的本身有足够的强度,该感应圈具有良好的弯管内侧、外侧、上下的红带控制能力,且中频感应弯管中感应圈本身处在高温条件下,感应圈本身具备自冷却功能。弯管内侧180°范围内,最容易产生鼓包及波浪度,因此,该感应圈设计弯管内侧、弯管上下侧、外侧弯管时的红带宽度,通过有效的红带来实施小半径弯管。弯制R/D=l.2-1.5倍的小半径弯管,弯管内侧180°范围内,红带控制在管子单面壁厚的1~1.5倍,弯管内侧120°,感应圈反面设有内侧红带控制喷气或喷水冷却孔(合金钢为喷压缩空气冷却、碳钢和不锈钢喷水冷却),弯管上下、外侧红为防止减薄量的增加,感应圈设计宽一点,一般为管子壁厚的2-4倍。因此本实用新型加热感应圈具有中频弯管时红带分配适当,不会使得钢管产生鼓包,使得小半径弯管顺利进行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感应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7]其中:
[0018]主圈1、附圈2、铜排3、中频淬火变压器4、感应圈冷却水进水管5、感应圈冷却水出水管6、冷却介质进口 7、主圈左半圈自冷却水管8、红带控制水或气冷却管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加热感应圈,它包括主圈I以及附圈2,所述主圈I上端通过铜排3与中频淬火变压器4连接,铜排3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两根水管,两根水管均与主圈I的上端连接,两根水管分别为感应圈冷却水进水管5以及感应圈冷却水出水管6,所述主圈I的前侧内圈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介质喷射孔,冷却介质喷射孔孔径为1.6mm~l.8mm,冷却介质喷射孔的角度与钢管7轴向呈33° ~38°,所述主圈I的前侧外圈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介质进口 7,所述附圈2为半椭圆形状,所述附圈2的两端分别向右与主圈I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附圈2位于主圈I的左半圈以外。
[0020]所述主圈I的左半圈左侧外围设置有120°弧度的主圈左半圈自冷却水管8,所述主圈I的左半圈后侧外围设置有120°弧度的红带控制水或气冷却管9。所述红带控制水或气冷却管9的上端、下端以及中部均设置有进水或进气口。
【主权项】
1.一种加热感应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圈(I)以及附圈(2),所述主圈(I)上端通过铜排(3)与中频淬火变压器(4)连接,铜排(3)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两进两出水管,两进两出水管均与主圈(I)的上端铜排连接,两进两出水管分别为感应圈冷却水进水管(5)以及感应圈冷却水出水管(6 ),所述主圈(I)的前侧内圈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介质喷射孔,所述主圈(I)的前侧外圈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介质进口(7),所述附圈(2)为半椭圆形状,所述附圈(2)的两端分别向右与主圈(I)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附圈(2)位于主圈(I)的左半圈以外,所述主圈(I)的左半圈左侧外围设置有主圈左半圈自冷却水管(8),所述主圈(I)的左半圈后侧外围设置有红带控制水或气冷却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感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喷射孔孔径为.1.6mm~l.8mm,冷却介质喷射孔的角度呈33° ~3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感应圈,它包括主圈(1)以及附圈(2),所述主圈(1)上端通过铜排(3)与中频淬火变压器(4)连接,所述主圈(1)的前侧内圈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介质喷射孔,所述主圈(1)的前侧外圈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介质进口(7),所述附圈(2)为半椭圆形状,所述附圈(2)的两端分别向右与主圈(1)的上下两端连接,所述附圈(2)位于主圈(1)的左半圈以外,所述主圈(1)的左半圈左侧外围设置有主圈左半圈自冷却水管(8),所述主圈(1)的左半圈后侧外围设置有红带控制水或气冷却管(9)。本实用新型加热感应圈具有中频弯管时红带分配适当,不会使得钢管产生鼓包,使得小半径弯管顺利进行的优点。
【IPC分类】B21D7-16, H05B6-42, H05B6-44
【公开号】CN204350344
【申请号】CN201420761498
【发明人】毛敏, 高国海, 沈际军
【申请人】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