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件式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277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件式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件式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真空泵控制器根据不同工作状态对真空泵实现启停控制,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性对其是否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尤其重要。现有的真空泵控制器一般是采用敞开式的壳体,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现有的真空泵控制器,包括壳体10以及电路板20,壳体10大致为一无顶面的矩形盒体,壳体10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一透气孔道11,电路板20安装在壳体10的中部且通过卡扣21固定,电路板20与壳体10的底面之间形成一气压腔12,透气孔道11与气压腔12连通,电路板20的导线线束(图中未示出)由壳体10的上端面引入壳体10内与电路板20上的线束点焊接,当电路板20安装入壳体10中后,在电路板20的上板面刷一层一定量的液态薄胶体密封住电路板20与壳体10的内壁所形成的缝隙,待液态薄胶体凝固完成后,再采用检测工装检测是否漏气和漏胶,检测结果为不漏气和不漏胶体的,最后在电路板20的上板面上灌注满液态密封胶体30,该密封胶体30的上端面不超过壳体10的上端面,最好两者齐平,密封胶体30凝固完成,形成只有透气孔道11与气压腔12连通的密封结构。
[0003]然而,这种真空泵控制器的壳体存在以下一些缺陷:
[0004]1、电路板20的导线线束引入壳体10时,由于导线线束为多芯铜线,存在线芯之间开叉的现象,易发生与周边铜线发生误连接的情况,因而需进行线束焊线检测工艺,检测导线线束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0005]2、由于电路板20与壳体10之间存在缝隙,处于液态的密封胶体30在灌胶时容易从上述的缝隙漏下,把壳体10的气压腔12或者透气孔道11堵住,造成电路板20上的气压传感器的气压感应失效,从而影响真空泵控制器正常工作;
[0006]3、为了阻止处于液态的密封胶体30在灌注时下漏,需先在电路板20的上板面上刷一层液态薄胶体,等液态薄胶体凝固后还需检测工装检测是否漏气和漏胶,耗时长,操作繁琐;
[0007]4、由于密封胶体30凝固后导致电路板20与壳体30之间粘结在一起,将两者分离较为困难,且在分离过程中极易造成电路板20的损坏,对真空泵控制器损坏返修处理极为不便。
[0008]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真空泵控制器存在导线线束误连接、灌胶漏胶、返修困难以及制作耗时长和操作繁琐等问题,现提供一种保证电路板导线线束连接准确、密封性能佳、返修方便、简化制作程序、使用便捷的插件式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
[0010]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1]一种插件式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壳体大致为一无顶面的矩形盒体,所述壳体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一透气孔道,所述电路板与壳体的底面之间形成一与所述透气孔道连通的气压腔,所述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一与线束接插件相适配的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内间隔设置有若干金属引脚,每一金属引脚穿过所述壳体的侧壁后延伸进壳体的内部并与电路板上相对应的触点形成电接触。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插接口一侧的边缘位置间隔排列有若干与所述金属引脚相对应的引脚通孔,每一金属引脚延伸进所述壳体内的部分引脚向上翻折且其前端穿入与其相对应的引脚通孔中。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以支承并固定每一金属引脚的引脚固定凸台。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插接口的内壁上轴向至少设置有一定位凸筋。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插接口的外侧面上周向间隔至少设置有一与线束插接件相卡接的插接卡扣。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扣装在所述壳体上用以密封所述壳体顶面的壳盖。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盖包括一壳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壳盖板下板面边缘处的壳盖侧板,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具有一框型内板,所述框型内板的顶面低于所述壳体的顶面且所述框型内板的外侧面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胶槽,所述胶槽中注入一定量的胶体;当所述壳盖扣装在所述壳体上时,所述壳盖的壳盖侧板的下部插入所述胶槽内且两者之间的缝隙被所述胶槽内的胶体灌注而形成密封。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盖的壳盖侧板的底面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胶槽支承柱,所述胶槽支承柱的高度小于所述胶槽的深度。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壳盖的壳盖侧板的外侧面上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壳盖卡扣,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部设置有若干与所述若干壳盖卡扣相互卡合的卡合部。
[00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支撑在所述壳体的框型内板上,在所述电路板的四个角分别形成向电路板中心方向内凹的圆弧状,在所述壳体内侧的框型内板的顶面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电路板定位柱;所述电路板安装在壳体内时,所述电路板的四个角处圆弧状与所述壳体内侧的框体内板上的电路板定位柱之间形成定位配合。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面沿所述透气孔道的边缘处设置有一挡胶圆环。
[0022]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插接口与线束接插件相适配的方式,无需线束插入电路板,避免了线束铜芯开叉引起铜线间误连接的情况,无需进行线束焊线检测工艺,极大地提高了装壳效率与速度。通过设置将壳体密封的壳盖以形成除透气孔道以外的完全密封结构,气腔内也无需用液态胶体填充,这样就简化了先刷一层液态薄胶体、凝固胶体、检测漏气等系列工序,缩短了生产工序与生产周期,同时也避免了刷一层液态薄胶体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不合格产品,给返修检测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返修检测时,只要破坏壳体即可取出电路板,不会给电路板造成新的损坏。由于壳体的内壁底面上设置有挡胶圆环,即使在向胶槽注入的过程中出现小部分胶体泄漏,也不会堵住透气孔道。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现有的真空泵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俯视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的仰视图。
[0027]图4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侧视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的俯视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的侧视图。
[0031]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壳盖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壳盖的侧视图。
[0033]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0034]图11是图10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3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件式真空泵控制器的密封结构,包括壳体100以及安装在壳体100内的电路板200。
[0037]参见图2至图7,壳体100大致为一无顶面的矩形盒体,壳体100的底面向下延伸出一透气孔道110,透气孔道110的外环面上设置有安装螺纹111,方便壳体100的安装。
[0038]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