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感应按键开关及采用所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6761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电容感应按键开关及采用所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键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输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电容感应按键开关及采用所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键盘。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各类电子产品,如电话机、手机、笔记本电脑、遥控器等伴随人们的日常生活。
[0003]按键单元作为上述电子产品的输入装置,其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现有技术的按键单元主要采用薄膜开关作为开关元件,当按压按键时,所述按键下移过程中,施压至所述薄膜开关,驱使所述薄膜开关自身的导通,将物理机械输入信号转换为电子输入信号,实现输入动作。
[0004]然而,上述设计方案仍然存在如下缺陷:
[0005]首先,机械开关按键的电极之间需要相互反复接触实现导通,导致电极之间相互摩擦损耗,降低按键可靠度,缩短使用寿命;
[0006]其次,为了提高按压灵敏度,需要在电极表面设置金、银等导电性佳的材料,如此,导致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按键可靠度低及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靠度高级成本低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
[0008]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键盘。
[0009]一种电容感应按键开关,其包括键帽、导程柱、框架及电容感应单元,所述键帽盖设所述导程柱,所述框架收容所述导程柱,所述导程柱相对所述框架往复运动,所述电容感应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及第二极板,所述导程柱包括凸起,所述第一极板相对所述导程柱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极板包括抵接端,所述抵接端抵接所述导程柱的凸起,所述第二极板夹设在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导程柱之间。
[00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板的抵接端设于所述第二极板中部,并朝向所述导程柱侧延伸。
[0011]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抵接端是弧形弹片,与所述第二极板一体结构。
[00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自所述导程柱侧面延伸形成,当所述导程柱上下方向往复移动时,所述抵接端带动所述第二极板相对所述第一极板旋转移动。
[001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导程柱下移时,所述第二极板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极板方向旋转移动,当所述导程柱上升时,所述第二极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极板方向旋转移动。
[0014]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极板包括二对称设置的弹性壁,所述凸起弹性抵接所述弹性壁。
[0015]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壁设于所述第二极板临近所述导程柱侧表面。
[001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还包括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套设在所述导程柱外侧,并夹设在所述导程柱与所述框架之间。
[001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极板的高度。
[0018]一种键盘,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通孔,所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分别对应贯穿所述支撑板的通孔并部分收容所述通孔内,所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包括键帽、导程柱、框架及电容感应单元,所述键帽盖设所述导程柱,所述框架收容所述导程柱,所述导程柱相对所述框架往复运动,所述电容感应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极板及第二极板,所述导程柱包括凸起,所述第一极板相对所述导程柱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极板包括抵接端,所述抵接端抵接所述导程柱的凸起,所述第二极板夹设在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导程柱之间。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设置电容感应单元,所述导程柱上下往复移动时,推动所述第一极板相对所述第二极板靠近或者远离移动,进而改变所述组成所述电容感应单元的第一极板、第二极板之间的板间距离,实现电容感应单元的电容可调。在所述电容感应单元的耦合电极之间间距通过机械按压传递调整,避免电极之间的摩擦损耗,有效保障电容器的可靠度,提高产品良率及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作为电容感应单元的电极,其相对之间不需要接触,所以不存在摩擦,不需要特别适用成本较高的良导体,进一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组装后的侧面剖视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分解示意图;
[0023]图3、图4是图1所示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两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组装后的侧面剖视图;
[0025]图6是图5所示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7、图8是图5所示电容感应按键开关两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7]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键盘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9]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实施方式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组装后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容感应按键开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电容感应单元I包括键帽11、导程柱13、弹性体14、框架15、电容感应单元17及导电线路19。
[0030]所述键帽11与输入操作者直接接触,当所述键帽11受外力作用时,其传递压力并随输入操作者的用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0031]所述导程柱13整体呈长柱形,其一端抵接所述键帽11的内侧表面,另一端悬置设置。所述导程柱13包括凸起131。所述凸起131自所述导程柱13的侧面延伸形成,其设于所述导程柱13的中间部分。所述凸起131可以是与所述导程柱13 —体结构,还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导程柱13上的元件。
[0032]所述弹性体14是一不锈钢弹簧,其套设在所述导程柱13外侧。
[0033]所述框架15支撑所述弹性体14的一端,所述弹性体的另一端抵接所述导程柱13,使得所述弹性体14夹设在所述框架15与所述导程柱13之间,当所述导程柱13在键帽11的作用下朝向所述框架15侧移动时,驱使所述弹性体14处于压缩状态;当施加至所述导程柱13的作用力消除时,所述弹性体14鉴于自身的弹性形变作用,推动所述导程柱13朝向远离所述框架15侧移动。所述框架15包括绝缘体151,所述绝缘体151自所述框架15的底板延伸形成。
[0034]所述电容感应单元17包括相对耦合间隔设置的第一极板171、第二极板173。所述框架15的绝缘体151夹设于所述第一极板171与所述第二极板173之间。所述第二极板173包括抵接端1731。所述抵接端1731自所述第二极板173的一端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极板173设于所述第一极板171与所述导程柱13之间。所述抵接端1731弹性抵接所述导程柱13的凸起131。所述第一极板171、第二极板173的另一端则固设在所述框架15上。当所述导程柱13的凸起131传递作用力至所述抵接端1731时,推动所述抵接端1731朝向所述靠近所述第一极板173方向旋转移动,其旋转的圆心即所述第二极板173与所述框架15的交界点。当消除所述凸起131施加至所述抵接端1711的作用力时,则所述第二极板173自身的弹性形变特性,驱使所述第二极板173恢复至受力前状态,也就是说,所述第二极板173朝向所述第一极板171侧旋转移动。同时,所述第一极板17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极板173的高度,当所述第二极板173旋转移动时,所述第一极板171与所述第二极板173之间的相对面积始终是定量。
[0035]所述导电线路19是用以传输所述电容感应单元17的电容变量信号的导线,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极板171、第二极板173的一端,另一端则对应连接至所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I的控制单元(图未示),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来自所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I的电容感应单元17的电容变化值,并对应产生控制信号驱动控制所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I的开关状态,以生成输入信号。
[0036]当组装所述电容感应按键开关I时,首先,提供导程柱13、弹性体14及框架15,所述弹性体14套设在所述导程柱13外侧表面,且夹设在所述导程柱13与所述框架15之间,使得所述导程柱13悬设与所述框架15上侧,所述弹性体14 一端抵接所述导程柱13,另一端抵接所述框架15表面。
[0037]其次,提供耦合设置的第一极板171、第二极板173,所述第一极板17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极板173,所述第一极板171、第二极板17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框架15上,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框架15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极板173的抵接端1731朝向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