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cu外壳及连接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50817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一种ecu外壳及连接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E⑶外壳及连接套。
【背景技术】
[0002]EQJ (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或者“车载电脑”,是汽车专用微机控制器,也叫汽车专用单片机。E⑶包括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0?0皿、、狀11)、输入/输出接口(1/0)、模数转换器(A/D)以及整形、驱动等大规模集成电路。ECU的功用是根据程序和数据对空气流量计及各种传感器输入的信息进行运算、处理、判断,然后输出指令,向喷油器提供一定宽度的电脉冲信号以控制喷油量。随着对我国摩托车排放标准的严格控制,传统化油器的供油方式已不能满足排放要求,新兴的电控及电喷系统的应用成为摩托车排放控制和节约油耗的发展趋势。ECU外壳需要根据ECU的形状进行设计,ECU外壳的上端面为凸台结构,凸台结构上设置有开槽,开槽与摩托车进行卡接或者插接连接,由于凸台结构与ECU外壳的凸台结构的下部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安装完成后ECU外壳与摩托车之间会有部分空间没有没被充分利用,导致ECU外壳本体与摩托车车体之间的紧凑度降低。
[0003]因此,如何提高ECU外壳本体与摩托车车体之间的紧凑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套,以提高ECU外壳本体与摩托车车体之间的紧凑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E⑶外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连接套,所述连接套设置在ECU外壳本体上,所述连接套包括:
[0007]第一板体;
[0008]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布置,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与所述ECU外壳本体的下端面配合的连接部;
[0009]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布置,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和两个所述连接板围成一个通孔。
[0010]优选的,在上述连接套中,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开口端部设置有止挡部。
[0011]优选的,在上述连接套中,所述止挡部为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
[0012]优选的,在上述连接套中,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通槽,所述通槽形成所述连接部。
[0013]优选的,在上述连接套中,所述连接套为橡胶套。
[0014]优选的,在上述连接套中,所述橡胶套为丁苯橡胶、顺丁橡胶、通用合成橡胶或异戊橡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制作的橡胶套。
[0015]一种E⑶外壳,包括E⑶外壳本体,还包括能够套设在所述E⑶外壳本体上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套。
[0016]优选的,在上述E⑶外壳中,所述连接套与所述E⑶外壳本体上的凸台过盈配合。
[0017]优选的,在上述E⑶外壳中,所述连接套与所述凸台的外壁形状适配。
[0018]优选的,在上述ECU外壳中,所述ECU外壳本体上设置有与车体连接的槽,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与所述槽相对应的孔。
[0019]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套,能够套设在ECU外壳本体的外侧,连接套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两个连接板,且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两个连接板形成通孔,通孔的内壁与ECU外壳本体的外壁配合,第二板体与ECU外壳本体的下端面配合,相应的第一板体与ECU外壳本体的上端面配合,第二板体上设置有连接部,将连接套套在ECU外壳本体的外侧,连接部与车体连接,连接套的设置改变了 ECU与车体的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用ECU外壳本体的下端面与车体配合代替ECU外壳本体的上端面与车体配合,由于ECU的上端面为凸台结构,下端面为平面结构,当ECU外壳本体的下端面与车体配合后,能够保证ECU与车体的配合处能够紧密贴合,即ECU外壳本体与车体之间没有空闲的空间,使得ECU外壳本体与车体之间的空间被充分利用,保证了 ECU外壳本体与车体之间结构的紧凑性。
[00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连接套的ECU外壳,由于连接套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连接套的ECU外壳也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ECU外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套与ECU外壳本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5]1、第一板体,2、第二板体,3、止挡部,4、安装板,5、E⑶外壳本体,6、槽,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套,以提高ECU外壳本体与摩托车车体之间的紧凑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E⑶外壳。
[00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ECU外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套与ECU外壳本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套,连接套设置在ECU外壳本体5上,连接套包括:第一板体I,第一板体I与E⑶外壳本体5的上端面配合,E⑶外壳本体5的上端面具有凸台结构,第一板体I可以与E⑶外壳本体5的上端面整体配合,也可以与E⑶外壳本体5的上端面部分配合;第二板体2,第二板体2与第一板体I相对布置,第二板体2与ECU外壳本体5的下端面配合,第二板体2可以与ECU外壳本体5的下端面整体配合,也可以和ECU外壳本体5的下端面部分配合,无论第一板体I与ECU外壳本体5的上端面如何配合和第二板体2与ECU外壳本体5的下端面如何配合都是在保证连接套对ECU外壳本体5进行稳定固定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进行设计;连接板7,连接板7的个数为两个,两个连接板7相对布置,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通过连接板7连接,优选的,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的宽度相等,两个连接板7形状相同,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平行布置,两个连接板7平行布置,且连接板7与第一板体I和第二板体2垂直布置,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和两个连接板7围成一个通孔,通孔的两端具有开口,优选的,通孔的形状与ECU外壳本体5的外壁形状适配,以保证在摩托车的运行过程中ECU外壳本体5不会相对于连接套发生相对运动。本实施例的连接套在使用时,ECU外壳本体设置在连接套的通孔内,第二板体2上的连接部保证了连接套与摩托车车体的连接,即实现ECU外壳本体5与摩托车车体的连接,本方案提供的装置将连接部设置在第二板体2上,改变了 ECU外壳本体5与摩托车本体的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在连接位置方面,通过连接套与车体连接使得ECU的下端面与摩托车的车体配合,通过ECU外壳本体5的下端面与车体配合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ECU外壳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