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216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功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工业科技的进步,车载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功率的损耗越来越高,对产品的散热要求更加严格。例如目前的车载功放系统的散热基本都是通过将带有散热翅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触散热源进行传导散热。
[0003]由于功放箱体内的电路板因考虑防水及防潮要求,腔体内部相对比较封闭,而现有方案中只是将热源芯片接触散热外壳,功放内部的热量无法有效排出,不能实现内、外界空气对流,散热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以提升车载产品的散热效果。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带有散热翅片31的散热外壳3和下盖2,在散热外壳3和下盖2构成的腔体内收容有车载产品的电路板组件5,且电路板组件5作为热源接触散热外壳3 ;散热系统还包括散热风扇4,
[0006]在散热外壳(3)的两个不同端面分别开设有入风口 61和出风口 62,入风口 61和出风口 62构成腔体的第一气流通道;
[0007]散热风扇4设置在散热系统的腔体外侧相对入风口 61的位置,散热风扇4吹出的气流通过第一气流通道对腔体内的电路板组件5进行主动散热。
[0008]优选地,在散热外壳3的部分散热翅片31上面设置有上壳1,上壳1和散热外壳3的部分散热翅片31构成散热系统的第二气流通道,散热风扇4吹出的气流还通过第二气流通道对部分散热翅片31进行直吹散热。
[0009]优选地,电路板组件5通过散热垫片或散热硅脂接触到散热外壳3。
[0010]优选地,入风口 61为倒凸型结构。
[0011]优选地,出风口 62为由多个通孔构成的网状通风结构。
[0012]优选地,入风口 61和/或出风口 62处设置有防尘网。
[0013]优选地,散热外壳3采用压铸铝制成。
[0014]优选地,上壳1通过冲压制成。
[0015]优选地,下盖2通过冲压制成。
[0016]优选地,车载产品为车载功放系统。
[00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通过在散热外壳的不同端面设置入风口和出风口,使入风口和出风口构成散热系统腔体内部的第一气流通道,并在散热系统腔体外侧相对入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散热风扇,利用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对腔体内部的电路板组件进行主动散热,通过腔体内、外界的空气对流,实现车载产品腔体内部的散热。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散热外壳的部分散热翅片上设置上壳,上壳和部分散热翅片构成散热系统的第二气流通道,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还通过第二气流通道对部分散热翅片进行直吹散热,以提升车载产品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半剖结构图;
[0020]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0021]图中:1、上壳;2、下盖;3、散热外壳;31、散热翅片;4、散热风扇;5、电路板组件;61、入风口 ;62、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半剖结构图,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放大图,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载产品优选为车载功放系统。
[0024]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图1中的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包括带有散热翅片31的散热外壳3和下盖2,在散热外壳3和下盖2构成的腔体内收容有车载产品的电路板组件5,且电路板组件5作为热源接触散热外壳3。
[0025]图1中的散热系统还包括散热风扇4,在散热外壳3的两个不同端面分别开设有入风口 61和出风口 62,入风口 61和出风口 62构成腔体的第一气流通道;
[0026]散热风扇4设置在散热系统的腔体外侧相对入风口 61的位置,散热风扇4吹出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对腔体内的电路板组件5进行主动散热。
[002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散热外壳的不同端面,以保证由入风口和出风口构成的第一气流通道能够经过大部分的电路板组件,提高散热风扇对腔体内部热量的散热效果。如图1所示,图1中示例性的输出入风口 61和出风口62设置在散热外壳3的两个相邻端面,显然,本实用新型中的入风口 61和出风口 62还可以设置在散热外壳3的两个对端面。
[0028]本实施例通过在散热外壳的不同端面开设入风口和出风口,使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通过入风口对腔体内的电路板组件进行主动散热,并将腔体内的热量经出风口排出,利用腔体内、外界的空气对流,提升车载产品腔体内部的散热效果。
[0029]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散热外壳的部分散热翅片上面设置上壳,利用上壳和部分散热翅片构成散热系统的第二气流通道,并使第二气流通道经过电路板组件热源比较集中的位置,使得在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还通过第二气流通道对部分散热翅片进行直吹散热,以进一步提升车载产品的散热效果。
[0030]具体的,在散热外壳3的部分散热翅片31上面设置有上壳1,上壳1和散热外壳3的部分散热翅片31构成散热系统的第二气流通道,散热风扇4吹出的气流还通过第二气流通道对部分散热翅片31进行直吹散热;其中,第二气流通道的位置需根据电路板组件的散热元器件的布局进行设计,使第二气流通道经过热源集中位置。
[0031]在实际应用中,电路板组件5通过散热垫片或散热硅脂接触到散热外壳3,通过散热翅片31进行传导散热。通过设置散热垫片或散热硅脂,不仅能够有效地将电路板组件5的散热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传导给散热外壳3,还能够避免散热元器件直接接触散热外壳3而造成损坏。
[0032]由于散热系统腔体内部的电路板组件需要考虑防水、防潮以及防尘等要求,本实施例优选地将入风口 61设置为倒凸型结构。如图2所示,通过倒凸型结构的入风口实现散热系统的防水和防潮。
[0033]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出风口 62为由多个通孔构成的网状通风结构,以达到散热系统的防潮要求。
[0034]且本实施例还通过在入风口 61和/或出风口 62处设置防尘网,达到散热系统的防尘要求。
[0035]本实用新型中的散热外壳3优选采用压铸铝制成,上壳1优选地通过冲压制成,下盖2优选地通过冲压制成。
[0036]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0037]综上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通过在散热外壳的不同端面设置入风口和出风口,使入风口和出风口构成散热系统腔体内部的第一气流通道,并在散热系统腔体外侧相对入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散热风扇,利用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对腔体内部的电路板组件进行主动散热,通过腔体内、外界的空气对流,实现车载产品腔体内部的散热。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通过在散热外壳的部分散热翅片上设置上壳,使上壳和部分散热翅片构成散热系统的第二气流通道,使得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还通过第二气流通道对部分散热翅片进行直吹散热,以提升车载产品的散热效果。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带有散热翅片(31)的散热外壳(3)和下盖(2),在所述散热外壳(3)和所述下盖(2)构成的腔体内收容有所述车载产品的电路板组件(5),且所述电路板组件(5)作为热源接触所述散热外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散热风扇(4), 在所述散热外壳(3)的两个不同端面分别开设有入风口 ¢1)和出风口(62),所述入风口(61)和所述出风口 ¢2)构成所述腔体的第一气流通道; 所述散热风扇(4)设置在所述散热系统的腔体外侧相对所述入风口(61)的位置,所述散热风扇(4)吹出的气流通过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对所述腔体内的所述电路板组件(5)进行主动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外壳(3)的部分散热翅片(31)上面设置有上壳(1),所述上壳(1)和所述散热外壳(3)的部分散热翅片(31)构成所述散热系统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散热风扇(4)吹出的气流还通过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对所述部分散热翅片(31)进行直吹散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5)通过散热垫片或散热硅脂接触到所述散热外壳(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61)为倒凸型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62)为由多个通孔构成的网状通风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1)和/或所述出风口(62)处设置有防尘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外壳(3)采用压铸铝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1)通过冲压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2)通过冲压制成。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产品为车载功放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产品的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带有散热翅片(31)的散热外壳(3)和下盖(2),在散热外壳(3)和下盖(2)构成的腔体内收容有车载产品的电路板组件(5),且电路板组件(5)作为热源接触散热外壳(3);散热系统还包括散热风扇(4),在散热外壳(3)的两个不同端面分别开设有入风口(61)和出风口(62),入风口(61)和出风口(62)构成腔体的第一气流通道;散热风扇(4)设置在散热系统的腔体外侧相对入风口(61)的位置,散热风扇(4)吹出的气流通过第一气流通道对腔体内的电路板组件(5)进行主动散热。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升车载产品的散热效果。
【IPC分类】H05K7/20
【公开号】CN205052045
【申请号】CN201520789453
【发明人】岳召进, 张庆一, 胡宗保
【申请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