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型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493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咬合型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装便捷可靠的咬合型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半导体元件和电子设备速度效能的不断提升,其发热量也是与日倍增,相对的半导体元件与发光二极管(LED)灯具等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电子设备朝着轻薄短小方向发展也使得散热模组所能占有的容置空间进一步受限,因此,散热模组的效能面临极大的挑战。
[0003]现有的散热模组包括散热鳍片组件和热管,其工作原理是:热管具有吸热端与冷凝端,使用时通过吸热端配合吸热块将发热元件的热量吸收,然后热源将热管吸热端内的液体介质汽化并将热量携带至热管的冷凝端,通过冷凝端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组件,通过散热鳍片组件将热量散发,此时汽化的介质冷凝为液体介质后,通过热管内壁的具有毛细作用的颗粒组织将液体介质回流至吸热端,以此形成一个热循环而源源不断的将发热元件的热量迅速散发出去。
[0004]藉由散热模组的工作原理可知,如何能够快速有效的将散热元件的热量吸收并传递至热管,是整个散热工作进行的第一步,也是确保散热效果的首要条件,因此,如何提高热管与吸热块牢固的结合,是热管型散热模组开发设计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咬合型散热模组,以实现热管与吸热块的高效稳固组合。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种咬合型散热模组,包括热管,所述热管的吸热端连接有吸热块,所述热管的冷凝端连接有散热鳍片组件;
[0008]所述吸热块具有位于所述热管吸热端两侧的支撑部;
[0009]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均通过架桥连接;
[0010]所述支撑部的内侧设置有咬合部,所述咬合部的两端位于两端所述架桥的内侧,或者所述咬合部的两端与两端所述架桥的外侧平齐;所述热管位于两侧所述咬合部之间并通过所述咬合部将所述热管咬合锁紧;
[0011]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还具有侧翼,所述侧翼具有铆钉并通过所述铆钉固定有安装条,通过所述安装条将所述散热模组安装在电子元件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咬合部与所述支撑部厚度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3]进一步的,所述咬合部的两端分别通过压合齿使所述咬合部与热管锁紧。
[0014]进一步的,所述架桥与所述支撑部厚度相同,且所述架桥的下平面与所述支撑部的上平面及所述热管的上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热管的厚度与所述咬合部的厚度相同。
[0016]进一步的,所述侧翼的厚度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相同,且所述侧翼与支撑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相互错位,错位高度为H。
[001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架桥、咬合部及侧翼为同材质一体化成型。
[0018]进一步的,所述铆钉为所述侧翼上冲压成型,即所述铆钉的高度等于所述侧翼上形成的凹槽深度。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咬合型散热模组,其通过两侧支撑部及咬合部结构实现从侧面与热管的连接,并通过架桥使两侧部件成为一体,该种结构方式组装简单且结合牢固,有利于吸热块与热管的吸热端之间的热量交换,散热模组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1]图1为实施例所公开的咬合型散热模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所公开的另一种咬合型散热模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数字表示:
[0026]11.热管 12.支撑部13.架桥14.咬合部
[0027]15.侧翼 16.铆钉17.压合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实施例1:
[0030]参考图1及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咬合型散热模组,包括热管11,热管11的吸热端连接有吸热块,热管11的冷凝端连接有散热鳍片组件;
[0031]吸热块具有位于热管11吸热端两侧的支撑部12 ;支撑部12的两端均通过架桥13连接;支撑部12的内侧设置有咬合部14,咬合部14的两端位于两端架桥13的内侧,即咬合部14的长度H3与架桥13的宽度H1之和小于等于支撑部12的长度H2 ;热管11位于两侧咬合部14之间并通过所述咬合部14将热管11咬合锁紧;支撑板的外侧还具有侧翼15,侧翼15具有铆钉16并通过铆钉16固定有安装条,通过安装条将散热模组安装在电子元件上。
[0032]其中,咬合部14与支撑部12厚度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咬合部14的两端分别通过压合齿17使咬合部14与热管11进一步的锁紧;架桥13与支撑部12厚度相同,且架桥13的下平面与支撑部12的上平面及热管11的上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热管11的厚度与咬合部14的厚度相同;侧翼15的厚度与支撑部12的厚度相同,且侧翼15与支撑部12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相互错位,错位高度为Η ;
[0033]其中,支撑部12、架桥13、咬合部14及侧翼15为同材质一体化成型;铆钉16为侧翼15上冲压成型,即铆钉16的高度等于侧翼15上形成的凹槽深度。
[0034]实施例2:
[0035]参考图3及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咬合型散热模组,包括热管11,热管11的吸热端连接有吸热块,热管11的冷凝端连接有散热鳍片组件;
[0036]吸热块具有位于热管11吸热端两侧的支撑部12 ;支撑部12的两端均通过架桥13连接;支撑部12的内侧设置有咬合部14,咬合部14的两端与两端架桥13的外侧端平齐,即咬合部14的长度H2等于支撑部12的长度H2 ;热管11位于两侧咬合部14之间并通过所述咬合部14将热管11咬合锁紧;支撑板的外侧还具有侧翼15,侧翼15具有铆钉16并通过铆钉16固定有安装条,通过安装条将散热模组安装在电子元件上。
[0037]其中,咬合部14与支撑部12厚度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咬合部14的两端分别通过压合齿17使咬合部14与热管11进一步的锁紧;架桥13与支撑部12厚度相同,且架桥13的下平面与支撑部12的上平面及热管11的上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热管11的厚度与咬合部14的厚度相同;侧翼15的厚度与支撑部12的厚度相同,且侧翼15与支撑部12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相互错位,错位高度为Η ;
[0038]其中,支撑部12、架桥13、咬合部14及侧翼15为同材质一体化成型;铆钉16为侧翼15上冲压成型,即铆钉16的高度等于侧翼15上形成的凹槽深度。
[0039]实施例3:
[0040]基于实施例1及2,本实用新型的热管11与吸热块的组合工艺为:
[0041]工艺一:首先将热管11压制成固定厚度,然后放置在两侧咬合部14之间,再通过对咬合部14进行加压使其咬合住热管11的两侧完成组装;
[0042]工艺二:首先将热管11压制的厚度大于两侧咬合部14的厚度,且两侧咬合部14之间的腔室宽度大于此时热管11压制后的宽度,然后将热管11防止在咬合部14的腔室之后,通过滚压的方式进一步压扁热管11使其充满咬合部14之间的腔室,从而使咬合部14抱紧热管11的两侧完成组装。
[004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咬合型散热模组,包括热管,所述热管的吸热端连接有吸热块,所述热管的冷凝端连接有散热鳍片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热块具有位于所述热管吸热端两侧的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均通过架桥连接; 所述支撑部的内侧设置有咬合部,所述热管位于两侧所述咬合部之间并通过所述咬合部将所述热管咬合锁紧; 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还具有侧翼,所述侧翼具有铆钉并通过所述铆钉固定有安装条,通过所述安装条将所述散热模组安装在电子元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合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与所述支撑部厚度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咬合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部的两端分别通过压合齿使所述咬合部与热管锁紧。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咬合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桥与所述支撑部厚度相同,且所述架桥的下平面与所述支撑部的上平面及所述热管的上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咬合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厚度与所述咬合部的厚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咬合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的厚度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相同,且所述侧翼与支撑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相互错位,错位高度为H。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咬合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架桥、咬合部及侧翼为同材质一体化成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咬合型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为所述侧翼上冲压成型,即所述铆钉的高度等于所述侧翼上形成的凹槽深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咬合型散热模组,包括热管,热管的吸热端连接有吸热块,热管的冷凝端连接有散热鳍片组件;吸热块具有位于热管吸热端两侧的支撑部;支撑部的两端均通过架桥连接;支撑部的内侧设置有咬合部,热管位于两侧咬合部之间并通过所述咬合部将热管咬合锁紧;支撑板的外侧还具有侧翼,侧翼具有铆钉并通过铆钉固定有安装条,通过安装条将散热模组安装在电子元件上。该实用新型通过两侧支撑部及咬合部结构实现从侧面与热管的连接,并通过架桥使两侧部件成为一体,该种结构方式组装简单且结合牢固,有利于吸热块与热管的吸热端之间的热量交换,散热模组寿命长。
【IPC分类】H05K7/20
【公开号】CN205105516
【申请号】CN201520906911
【发明人】杨强
【申请人】苏州科勒迪电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