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20548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解调电路,尤其是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解调是从携带消息的已调信号中恢复消息的过程,在各种信息传输或处理系统中,发送端用所欲传送的消息对载波进行调制,产生携带这一消息的信号,接收端必须恢复所传送的消息才能加以利用,这就是解调。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根据调制方式不同,解调方法也不一样。与调制的分类相对应,解调可分为正弦波解调(有时也称为连续波解调)和脉冲波解调。正弦波解调还可再分为幅度解调、频率解调和相位解调,此外还有一些如单边带信号解调、残留边带信号解调等。同样,脉冲波解调也可分为脉冲幅度解调、脉冲相位解调、脉冲宽度解调和脉冲编码解调等。对于多重调制需要配以多重解调。解调过程大体上包含两个主要环节:首先把位于载波附近携带有用信息的频谱搬移到基带中,然后用相应的滤波器滤出基带信号,完成解调任务。现有的信号解调电路在工作时,常常会出现对于信号的还原度较低的问题,这样会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如果误差过大还会造成信息传输的错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信号解调电路信息还原度较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靠性较好,解调精度较高的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⑶4046的芯片1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5V的直流电源,芯片IC的第二引脚与电阻R2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l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l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芯片IC的第十六引脚、芯片IC的第十三引脚并接地;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UO和电容Cl的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芯片IC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八引脚和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4相连后再连接滑动变阻器RPl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5相连后再连接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七引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九引脚连接放大器Al的正向输入端,芯片IC的第十引脚连接放大器Al的反向输入端,芯片IC的第十一引脚和芯片IC的第十二引脚相连,芯片IC的第十四引脚与电阻R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芯片IC的第十五引脚,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放大器A3的反向输入端;所述放大器Al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A2的正向输入端,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A3的正向输入端,放大器A3的输出端连接信号输出端Ul。
[0005 ]优化地,所述放大器AI的型号为LF147。
[0006]优化地,所述放大器A2的型号为LFl55。
[0007]优化地,所述放大器A3的型号为LF353。
[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9]1、具有较好的信号还原度:本实用新型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能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高精度的过滤处理,将信号中的杂波等滤除,从而得到还原度较高的信号。
[0010]2、工作稳定性较好:由于对于输出电压的控制较为精确,因此减小了电压的波动,使得电路的工作稳定性得以加强。
[0011]3、可靠性较好,误差大幅度减小,有利于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包括型号为⑶4046的芯片1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5V的直流电源,芯片IC的第二引脚与电阻R2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l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l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芯片IC的第十六引脚、芯片IC的第十三引脚并接地;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UO和电容Cl的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芯片IC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八引脚和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4相连后再连接滑动变阻器RPl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5相连后再连接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七引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九引脚连接放大器Al的正向输入端,芯片IC的第十引脚连接放大器Al的反向输入端,芯片IC的第十一引脚和芯片IC的第十二引脚相连,芯片IC的第十四引脚与电阻R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芯片IC的第十五引脚,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放大器A3的反向输入端;所述放大器AI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A2的正向输入端,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A3的正向输入端,放大器A3的输出端连接信号输出端UI。
[001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放大器Al的型号为LF147。所述放大器A2的型号为LF155。所述放大器A3的型号为LF353。
[0016]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型号为CD4046的芯片1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5V的直流电源,芯片IC的第二引脚与电阻R2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l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l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芯片IC的第十六引脚、芯片IC的第十三引脚并接地;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UO和电容Cl的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芯片IC的第四引脚与电阻R6相连后再分别连接芯片IC的第八引脚和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五引脚与电阻R4相连后再连接滑动变阻器RPl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六引脚与电阻R5相连后再连接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七引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芯片IC的第九引脚连接放大器Al的正向输入端,芯片IC的第十引脚连接放大器Al的反向输入端,芯片IC的第十一引脚和芯片IC的第十二引脚相连,芯片IC的第十四引脚与电阻R7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芯片IC的第十五引脚,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电阻R8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放大器A3的反向输入端;所述放大器AI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A2的正向输入端,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A3的正向输入端,放大器A3的输出端连接信号输出端U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Al的型号为LF14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A2的型号为LFl 5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A3的型号为LF35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信号解调电路结构,包括型号为CD4046的芯片IC,所述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5V的直流电源,芯片IC的第二引脚与电阻R2相连后再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芯片IC的第十六引脚、芯片IC的第十三引脚并接地;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信号输入端U0和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IC的第三引脚。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信号还原度,工作稳定性较好,可靠性较好,误差大幅度减小。
【IPC分类】H03D5/00
【公开号】CN205232157
【申请号】CN201521066733
【发明人】廖金权, 李忠
【申请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