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1029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线圈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圈盘、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及一种烹饪器具,其中,所述线圈盘包括:底壁,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上设有多条环状的底绕线槽,各所述底绕线槽的槽口竖直朝下;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接且所述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面从下向上径向外扩,所述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多条侧绕线槽,各所述侧绕线槽围绕所述侧壁设置并沿纵向排布,且各所述侧绕线槽的槽口朝外;其中,所述底绕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侧绕线槽的宽度。本方案提供的线圈盘可同时避免线圈绕不到底绕线槽根部的问题和线圈难以进入侧绕线槽的问题发生。
【专利说明】
线圈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圈盘,一种具有该线圈盘的电磁加热装置,及一种具有该电磁加热装置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线圈盘上的线圈缠绕在绕线筋槽中,绕线筋槽包括侧部绕线筋槽和底部绕线筋槽,侧部绕线筋槽和底部绕线筋槽的宽度一般是相等的,圈盘底部平面上的底部绕线筋槽的长出方向通常为垂直长出方向,绕线筋槽较宽的话,线圈进入底部绕线筋槽后会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沉,导致线圈绕不到底部绕线筋槽的根部问题发生。侧面绕线筋槽的长出方向通常为水平长出方向,线圈较窄的话,会导致线圈难以进入侧部绕线筋槽的问题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盘。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上述线圈盘。
[0006]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电磁加热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用于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底壁,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上设有多条环状的底绕线槽,各所述底绕线槽的槽口竖直朝下;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接,且所述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面从下向上径向外扩,所述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多条侧绕线槽,各所述侧绕线槽围绕所述侧壁设置并沿纵向排布,且各所述侧绕线槽的槽口朝外;其中,所述底绕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侧绕线槽的宽度。
[0008]侧绕线槽开口朝外,通过绕线拉力便可将线圈绕到侧绕线槽根部,底绕线槽槽口朝下,若底绕线槽宽度与侧绕线槽宽度相等的话,线圈绕进底绕线槽后,容易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坠,导致线圈绕不到底绕线槽的根部问题发生。因此本方案将底绕线槽的宽度设计得小于侧绕线槽的宽度,这样可在保证侧绕线槽容易绕线的同时,保证线圈绕进底绕线槽后不易下坠,从而提升线圈盘的绕线效果。
[0009]具体的,底壁与侧壁优选一体式结构,生产时底壁与侧壁一体成型,这样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可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绕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线圈的线径,各所述侧绕线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线圈的线径。
[0011 ] 线圈一般由多支漆包线组成,多支漆包线束成一股后形成一大股,这一大股漆包线称之为线束,线束截面大致为圆形时,线束的最大径向尺寸为线圈的线径d,线束的截面为类似矩形时,跟线槽宽度配合的线束宽度为线圈的线径d。
[0012]本方案中,底绕线槽槽口朝下,线圈绕进底绕线槽后,容易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坠,导致线圈绕不到底绕线槽的根部问题发生。本方案中,底绕线槽的宽度小于线圈的线径,绕线时,将线圈绕到底绕线槽根部后,底绕线槽的槽壁加紧线圈,使线圈受到朝向底壁的摩擦力,避免线圈下沉,解决了线圈绕不到底绕线槽的根部问题,保证线圈盘底部的绕线效果。侧绕线槽开口朝外,通过绕线拉力便可将线圈绕到侧绕线槽根部,因此将侧绕线槽宽度设计得大于线圈线径,以使线圈容易进入侧绕线槽,从而降低线圈盘侧部绕线的操作难度。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线圈的线径超过所述底绕线槽的宽度的值大于0_且小于或等于0.2mm。
[0014]该方案中,线圈的线径超过底绕线槽的宽度的值在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0.2mm的范围内,保证线圈进入底绕线槽后,底绕线槽的槽壁可加紧线圈以防止线圈下降,同时保证底绕线槽的宽度不至于过窄,以避免因底绕线槽过窄导致线圈盘底部绕线困难的问题发生。
[0015]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侧绕线槽的宽度超过所述线圈的线径的值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0.5mm ο
[0016]该方案中,底绕线槽的宽度超过线圈的线径的值在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0.5mm的范围内,保证线圈容易进入侧绕线槽,同时保证侧绕线槽的宽度不至于过宽,以避免因侧绕线槽过宽导致线圈易松动的问题发生。
[0017]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上按同心圆状设置有多条底环筋,相邻两底环筋间形成所述底绕线槽。
[0018]在底壁上设置多条底环筋以使底环筋间形成底绕线槽的设计与直接在底壁上开设绕线槽的设计相比,产品的生产加工难度低,可并降低底壁的厚度,从而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0019]其中优选地,各所述底环筋的下端平齐,以提升线圈盘放置的平稳性。底环筋与底壁一体成型,这样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可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0020]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多条侧环筋,各所述侧环筋围绕所述侧壁设置并沿纵向排布,相邻两所述侧环筋间形成所述侧绕线槽。
[0021]在侧壁上设置多条侧环筋以使侧环筋间形成侧绕线槽的设计与直接在侧壁上开设绕线槽的设计相比,产品的生产加工难度低,可并降低侧壁的厚度,从而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0022]其中优选地,侧环筋与侧壁一体成型,这样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可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0023]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侧壁呈弧形,各所述侧环筋的高度自下向上逐渐变小。
[0024]烹饪器具内锅的侧壁通常呈弧形,将线圈盘的侧壁设计成与内锅侧壁相匹配的弧形可缩短线圈与内锅的距离,从而提升产品的加热效果。线圈盘的侧壁呈弧形使得线圈盘的径向尺寸由下向上逐渐增大,因此本方案将侧环筋的高度设计得自下向上逐渐变小,这样可减小产品的径向尺寸,使产品更加小巧。
[0025]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侧绕线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底绕线槽的开口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
[0026]该方案中,侧绕线槽的开口方向与底绕线槽的开口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使得侧绕线槽的槽口水平朝外或斜向上倾斜,这样可避免线圈进入绕进侧绕线槽后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坠的问题发生,以保证线圈盘侧部的绕线效果。
[0027]其中优选地,侧绕线槽的开口方向与底绕线槽的开口方向的夹角等于90°,这样侧绕线槽的槽口水平朝外,绕线的难度低,可更容易地将线圈绕到侧绕线槽的根部。
[002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侧壁和/或所述底壁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磁条支架连接的连接部。
[0029]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线圈,盘绕在所述线圈盘的底绕线槽和侧绕线槽中;磁条,安装在所述线圈外侧;磁条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磁条,以固定所述磁条相对于所述线圈的位置。
[0030]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因此该电磁加热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31]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有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
[0032]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33]具体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电饭煲、电热锅、电压力锅等。
[003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底部绕线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图1中的所示线圈盘侧部绕线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3是图1中所示线圈盘装配磁条支架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5是图4中所示电磁加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1]其中,图1中箭头代表线圈所受摩擦力f的方向,图2中箭头代表线圈所绕线拉力F的方向。
[0042]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43]I底壁,11底绕线槽,111底环筋,12连接部,2侧壁,21侧绕线槽,211侧环筋,3线圈,
4磁条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圈盘,用于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底壁I,所述底壁I的下表面上设有多条环状的底绕线槽11,各所述底绕线槽11的槽口竖直朝下;侧壁2,与所述底壁I相连接,且所述侧壁2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面从下向上径向外扩,所述侧壁2的外壁面上设有多条侧绕线槽21,各所述侧绕线槽21围绕所述侧壁2设置并沿纵向排布,且各所述侧绕线槽21的槽口朝外;其中,所述底绕线槽11的宽度Dl小于所述侧绕线槽21的宽度D2。
[0047]侧绕线槽21开口朝外,通过绕线拉力便可将线圈绕3到侧绕线槽21根部,底绕线槽11槽口朝下,若底绕线槽11宽度与侧绕线槽21宽度相等的话,线圈3绕进底绕线槽11后,容易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坠,导致线圈3绕不到底绕线槽11的根部问题发生。因此本方案将底绕线槽11的宽度设计得小于侧绕线槽21的宽度,这样可在保证侧绕线槽21容易绕线的同时,保证线圈3绕进底绕线槽11后不易下坠,从而提升线圈盘的绕线效果。
[0048]具体的,底壁I与侧壁2优选一体式结构,生产时底壁I与侧壁2—体成型,这样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可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004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绕线槽11的宽度小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线圈3的线径,各所述侧绕线槽21的宽度大于所述线圈3的线径。
[0050]线圈3—般由多支漆包线组成,多支漆包线束成一股后形成一大股,这一大股漆包线称之为线束,线束截面大致为圆形时,线束的最大径向尺寸为线圈3的线径d,线束的截面为类似矩形时,跟线槽宽度配合的线束宽度为线圈3的线径d。
[0051]本方案中,底绕线槽11槽口朝下,线圈3绕进底绕线槽11后,容易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坠,导致线圈3绕不到底绕线槽11的根部问题发生。本方案中,底绕线槽11的宽度Dl小于线圈3的线径d,绕线时,将线圈3绕到底绕线槽11根部后,底绕线槽11的槽壁加紧线圈3,使线圈3受到朝向底壁I的摩擦力f,避免线圈3下沉,解决了线圈3绕不到底绕线槽11的根部问题,保证线圈盘底部的绕线效果。侧绕线槽21开口朝外,在绕线拉力F的作用下便可将线圈3绕到侧绕线槽21根部,因此将侧绕线槽21宽度设计得大于线圈3线径,以使线圈3容易进入侧绕线槽21,从而降低线圈盘侧部绕线的操作难度。
[0052]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线圈3的线径d超过所述底绕线槽11的宽度Dl的值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0.2mm。
[0053]该方案中,线圈3的线径d超过底绕线槽11的宽度Dl的差值在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0.2mm的范围内,保证线圈3进入底绕线槽11后,底绕线槽11的槽壁可加紧线圈3以防止线圈3下降,同时保证底绕线槽11的宽度Dl不至于过窄,以避免因底绕线槽11过窄导致线圈盘底部绕线困难的问题发生。
[0054]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侧绕线槽21的宽度D2超过所述线圈3的线径d的值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0.5mm。
[0055]该方案中,底绕线槽11的宽度Dl超过线圈3的线径d的差值在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0.5mm的范围内,保证线圈3容易进入侧绕线槽21,同时保证侧绕线槽21的宽度D2不至于过宽,以避免因侧绕线槽21过宽导致线圈3易松动的问题发生。
[0056]如图1至图5所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壁I的下表面上按同心圆状设置有多条底环筋111,相邻两底环筋111间形成所述底绕线槽11。
[0057]在底壁I上设置多条底环筋111以使底环筋111间形成底绕线槽11的设计与直接在底壁I上开设绕线槽的设计相比,产品的生产加工难度低,可并降低底壁I的厚度,从而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0058]其中优选地,各所述底环筋111的下端平齐,以提升线圈盘放置的平稳性。底环筋111与底壁I一体成型,这样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可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0059]如图1至图5所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侧壁2的外壁面上设有多条侧环筋211,各所述侧环筋211围绕所述侧壁2设置并沿纵向排布,相邻两所述侧环筋211间形成所述侧绕线槽21。
[0060]在侧壁2上设置多条侧环筋211以使侧环筋211间形成侧绕线槽21的设计与直接在侧壁2上开设绕线槽的设计相比,产品的生产加工难度低,可并降低侧壁2的厚度,从而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0061]其中优选地,侧环筋211与侧壁2—体成型,这样产品的生产工艺简单,可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0062]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侧壁2呈弧形,各所述侧环筋211的高度自下向上逐渐变小。
[0063]烹饪器具内锅的侧壁2通常呈弧形,将线圈盘的侧壁2设计成与内锅侧壁2相匹配的弧形可缩短线圈3与内锅的距离,从而提升产品的加热效果。线圈盘的侧壁2呈弧形使得线圈盘的径向尺寸由下向上逐渐增大,因此本方案将侧环筋211的高度设计得自下向上逐渐变小,这样可减小产品的径向尺寸,使产品更加小巧,这里侧环筋211的高度是指侧环筋的外端面到侧壁的距离。
[0064]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侧绕线槽2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底绕线槽11的开口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其中,开口方向是指开口的中心线的方向,如图3中的侧绕线槽21的开口中心线B及底绕线槽11的开口中心线A,侧绕线槽2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底绕线槽11的开口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也就是中心线A与中心线B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
[0065]该方案中,侧绕线槽21的开口方向与底绕线槽11的开口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使得侧绕线槽21的槽口水平朝外或斜向上倾斜,这样可避免线圈3进入绕进侧绕线槽21后因自身重力作用而下坠的问题发生,以保证线圈盘侧部的绕线效果。
[0066]其中优选地,侧绕线槽21的开口方向与底绕线槽11的开口方向的夹角等于90°,这样侧绕线槽21的槽口水平朝外,绕线的难度低,可更容易地将线圈3绕到侧绕线槽21的根部。
[0067]如本图1和图2所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侧壁2和/或所述底壁I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磁条支架4连接的连接部12。
[0068]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线圈3,盘绕在所述线圈盘的底绕线槽11和侧绕线槽21中;磁条(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所述线圈3外侧;磁条支架4,用于固定所述磁条3,以固定所述磁条相对于所述线圈3的位置。
[0069]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因此该电磁加热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线圈盘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70]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有如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
[0071]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因此该烹饪器具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72]具体地,所述烹饪器具包括电饭煲、电热锅、电压力锅等。
[007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7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7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线圈盘,用于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壁,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上设有多条环状的底绕线槽,各所述底绕线槽的槽口竖直朝下; 侧壁,与所述底壁相连接,且所述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外壁面从下向上径向外扩,所述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多条侧绕线槽,各所述侧绕线槽围绕所述侧壁设置并沿纵向排布,且各所述侧绕线槽的槽口朝外; 其中,所述底绕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侧绕线槽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绕线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线圈的线径,各所述侧绕线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线圈的线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的线径超过所述底绕线槽的宽度的值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0.2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绕线槽的宽度超过所述线圈的线径的值大于Omm且小于或等于0.5_。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上按同心圆状设置有多条底环筋,相邻两底环筋间形成所述底绕线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的外壁面上设有多条侧环筋,各所述侧环筋围绕所述侧壁设置并沿纵向排布,相邻两所述侧环筋间形成所述侧绕线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呈弧形,各所述侧环筋的高度自下向上逐渐变小。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绕线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底绕线槽的开口方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9.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盘; 线圈,盘绕在所述线圈盘的底绕线槽和侧绕线槽中; 磁条,安装在所述线圈外侧; 磁条支架,用于固定所述磁条,以固定所述磁条相对于所述线圈的位置。10.—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
【文档编号】H05B6/36GK205546019SQ201620318058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4日
【发明人】吴金华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