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流功率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469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流功率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流功率控制电路,所述的电路包括检测模块、恒流控制模块、反馈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采用该种结构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结构简单,确保电流稳定、输出功率可控,提高电路抗干扰性,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专利说明】
一种恒流功率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恒流控制,具体是指一种恒流功率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由于N型MOS管的单位面积导通电阻远小于P型MOS管,因此在驱动电路中,一般采用N型MOS管作为驱动管,但N型MOS管需要比电源更高的栅极电压才能实现上开关管的导通,增加了驱动电路的设计难度。且现有技术中恒流功率控制电路都较为复杂,操作不方便,且精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结构简单,确保电流稳定、输出功率可控,提高电路抗干扰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具有如下构成:
[0005]该恒流功率控制电路,所述的电路包括检测模块、恒流控制模块、反馈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调光器切相角检测电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 MOS管、第二 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所述的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的第一 MOS管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一 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 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的第二 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二 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三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 MOS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的第四MOS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的第四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四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五MOS管的栅极、所述的第六MOS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的第六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六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的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的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三MOS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的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MOS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的第五MOS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五MOS管的源极、所述的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的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的第五MOS管的漏极与电机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四MOS管的漏极与电机的第二端相连接。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调光器切相角检测电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反馈模块包括第一反馈单元和第二反馈单元,所述的第一反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 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六MOS管的栅极相连接。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调光器切相角检测电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一反馈单元为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 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调光器切相角检测电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二反馈单元为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的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六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调光器切相角检测电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以及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的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调光器切相角检测电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一检测单元为第一比较器,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接第一参考电压,所述的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调光器切相角检测电路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第二检测单元为第二比较器,所述的第二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比较器的反向输入端接第二参考电压,所述的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0013]采用了该实用新型中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结构简单,确保电流稳定、输出功率可控,提高电路抗干扰性,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17]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恒流控制模块、反馈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
[001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MOS管Ql、第二MOS管Q2、第三MOS管Q3、第四MOS管Q4、第五MOS管Q5、第六MOS管Q6、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所述的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的第一 MOS管Ql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一 MOS管Ql的栅极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 MOS管Ql的漏极与所述的第二 MOS管Q2的源极、所述的第二 MOS管Q2的栅极、所述的第三MOS管Q3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 MOS管Q2的漏极以及所述的第四MOS管Q4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的第四MOS管Q4的源极、所述的第四MOS管Q4的栅极、所述的第五MOS管Q5的栅极、所述的第六MOS管Q6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的第六MOS管Q6的栅极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六MOS管Q6的源极与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的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三MOS管Q3的源极以及所述的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MOS管Q3的漏极以及所述的第五MOS管Q5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五MOS管Q5的源极、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的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的第五MOS管Q5的漏极与电机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四MOS管Q4的漏极与电机的第二端相连接。
[001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反馈模块包括第一反馈单元和第二反馈单元,所述的第一反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 MOS管Ql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六MOS管Q6的栅极相连接。
[0020]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反馈单元为第一运算放大器AMPl,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AMPl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 MOS管Ql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AMPl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AMPl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
[0021]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反馈单元为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所述的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六MOS管Q6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
[002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以及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的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002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检测单元为第一比较器COMl,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l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l的反向输入端接第一参考电压,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l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
[002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检测单元为第二比较器COM2,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电容Cl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反向输入端接第二参考电压,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0025]采用了该实用新型中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6]本实用新型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结构简单,确保电流稳定、输出功率可控,提高电路抗干扰性,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0027]本实用新型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的技术方案中,其中所包括的各个功能模块和模块单元均能够对应于集成电路结构中的具体硬件电路,因此仅涉及具体硬件电路的改进,硬件部分并非仅仅属于执行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的载体,因此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并获得相应的技术效果也并未涉及任何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的应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仅仅利用这些模块和单元所涉及的硬件电路结构方面的改进即可以解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并获得相应的技术效果,而并不需要辅助以特定的控制软件或者计算机程序即可以实现相应功能。
[0028]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所作的改进、变化、组合、替代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0029]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主权项】
1.一种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包括检测模块、恒流控制模块、反馈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 MOS管(Ql)、第二MOS管(Q2 )、第三MOS管(Q3 )、第四MOS管(Q4 )、第五MOS管(Q5 )、第六MOS管(Q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所述的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的第一 MOS管(Ql)的源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一 MOS管(Ql)的栅极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 MOS管(Ql)的漏极与所述的第二 MOS管(Q2)的源极、所述的第二 MOS管(Q2)的栅极、所述的第三MOS管(Q3)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 MOS管(Q2)的漏极以及所述的第四MOS管(Q4)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的第四MOS管(Q4)的源极、所述的第四MOS管(Q4)的栅极、所述的第五MOS管(Q5)的栅极、所述的第六MOS管(Q6)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的第六MOS管(Q6)的栅极与所述的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六MOS管(Q6)的源极与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电阻(R2 )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的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的第一电容(CI)的第二端、所述的第三MOS管(Q3)的源极以及所述的检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三MOS管(Q3 )的漏极以及所述的第五MOS管(Q5 )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五MOS管(Q5 )的源极、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的检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容(C2 )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的第五MOS管(Q5 )的漏极与电机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四MOS管(Q4)的漏极与电机的第二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馈模块包括第一反馈单元和第二反馈单元,所述的第一反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 MOS管(Ql)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反馈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六MOS管(Q6)的栅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馈单元为第一运算放大器(AMPl),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AMPl)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一MOS管(Ql)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AMPl)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运算放大器(AMPl)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反馈单元为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所述的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第六MOS管(Q6)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运算放大器(AMP2)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以及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的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检测单元为第一比较器(C0M1),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l)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l)的反向输入端接第一参考电压,所述的第一比较器(COMl)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流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检测单元为第二比较器(COM2),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正向输入端与所述的第二电容(Cl)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反向输入端接第二参考电压,所述的第二比较器(COM2)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接。
【文档编号】H03K17/16GK205647471SQ201620315993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6日
【发明人】潘伟钢, 承继, 易绍星
【申请人】无锡矽瑞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