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卡扣安装组件和无人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7793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卡扣、卡扣安装组件和无人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卡扣、卡扣安装组件和无人飞行器,其中,卡扣包括:夹持部,用于固定线束;卡脚部,与夹持部连接,卡脚部通过支撑件上的卡孔与支撑件卡接,夹持部和/或卡脚部为弹性件,卡扣通过夹持部和/或卡脚部的弹性变形安装至支撑件及从支撑件上拆除。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可以通过夹持部和/或卡脚部弹性形变从支撑件上拆除,与现有技术中在PCB板上钻定位孔并使得线束穿过定位孔的方式相比,便于拆卸,结构简单。
【专利说明】
卡扣、卡扣安装组件和无人飞行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飞行器附件领域,尤其涉及卡扣、卡扣安装组件和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0002]印制电路板,S卩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作为电器原件布置与连接的载体几乎会出现在每一种电子设备当中。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连接电子元器件的导线插在焊接孔后,对导线进行焊接,进而实现元器件的连接,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常常会由于晃动而造成导线与焊点之间的脱落,而造成器件无法使用。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在PCB板上每对应一根导线钻出一个电线定位孔,并使电线穿过该电线定位孔,以达到固定电线、防止电线晃动的目的。
[0004]但是这种方式在进行线路维修时不便于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线束固定方式在进行线路维修时不便于拆卸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卡扣,包括:
[0007]夹持部,用于固定线束;
[0008]卡脚部,与所述夹持部连接;
[0009]其中,所述卡脚部通过支撑件上的卡孔与所述支撑件卡接,所述夹持部和/或所述卡脚部为弹性件,所述卡扣通过所述夹持部和/或所述卡脚部的弹性变形安装至所述支撑件及从所述支撑件上拆除。
[0010]如上所述的卡扣,优选的,若所述夹持部为弹性件,所述夹持部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时,带动所述卡脚部从所述卡孔脱离所述支撑件;
[0011]或者,若所述夹持部为弹性件,所述夹持部能够在受外力拉伸时,带动所述卡脚部从所述卡孔脱离所述支撑件。
[0012]如上所述的卡扣,优选的,若所述卡脚部为弹性件,所述卡脚部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时,由所述卡孔脱离所述支撑件。
[0013]如上所述的卡扣,优选的,所述夹持部朝远离所述卡脚部一侧凸出,以使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支撑件围成供线束通过的容置空腔。
[0014]如上所述的卡扣,优选的,所述夹持部朝远离所述卡脚部一侧凸出且与所述支撑件围成梯形的容置空腔,且所述梯形的长边位于所述支撑件处。
[0015]如上所述的卡扣,优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开口,所述开口方向背离所述卡孔,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单根线束的外径。
[0016]如上所述的卡扣,优选的,所述夹持部内表面与所述支撑件之间沿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小于线束沿高度方向的总高度,以在高度方向提供线束的压紧力,以固定所述线束。
[0017]如上所述的卡扣,优选地,所述夹持部内表面的最大宽度小于线束沿宽度方向的总宽度之和,以在宽度方向提供线束的压紧力,固定所述线束。
[0018]如上所述的卡扣,优选的,所述卡脚部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卡孔的插入部和用于抵顶所述支撑件边缘的延伸部。
[0019]如上所述的卡扣,优选的,所述夹持部的侧面为封闭结构,夹持部为环形结构、矩形结构、椭圆形结构、梯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0020]如上所述的卡扣,优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PCB电路板。
[0021]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卡扣安装组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和用于安装所述卡扣和线束的支撑件;
[0022]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所述卡脚部配合卡接的卡孔。
[0023]如上所述的卡扣安装组件,优选的,若所述夹持部为弹性件,所述夹持部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时,带动所述卡脚部从所述卡孔脱离所述支撑件,相应的,所述卡孔之间的距离小于与所述卡孔配合的各卡脚部的外端部之间的距离;
[0024]或者,若所述夹持部为弹性件,所述夹持部能够在受外力拉伸时,带动所述卡脚部从所述卡孔脱离所述支撑件,相应的,所述卡孔之间的距离大于与所述卡孔配合的各卡脚部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0025]如上所述的卡扣安装组件,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为PCB电路板或者无人飞行器的背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26]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包括:上述第二个方面所提供的任一项卡扣安装结构。
[00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扣、卡扣安装结构中,由于卡扣可以通过夹持部和/或卡脚部的弹性变形安装至支撑件上,并可以通过夹持部和/或卡脚部弹性形变从支撑件上拆除,与现有技术中在PCB板上钻定位孔,并使得线束穿过定位孔的方式相比,便于拆卸,结构简单。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飞行器,采用了上述卡扣安装结构,由于卡扣可以通过夹持部和/或卡脚部弹性形变从支撑件上拆除,与现有技术中在PCB板上钻定位孔,并使得线束穿过定位孔的方式相比,便于拆卸,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
[0035]1-夹持部;2-卡脚部;
[0036]3-支撑件;31-卡孔;
[0037]4-线束;21-延伸部;
[0038]22-插入部;51-档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0]以下描述的给出是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都能够制造并使用所述实施例,并且是在特定应用及其需求的背景下提供的。对所公开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很显然的,而且,在不背离所给出的本公开内容的主旨与范围的情况下,这里所定义的一般性原理可以应用到其它实施例及应用。因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示出的实施例,而是符合与这里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一致的最广范围。
[00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2]实施例一
[004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卡扣包括:夹持部I和卡脚部2。
[0044]其中,夹持部I用于固定线束4,卡脚部2与夹持部I连接,卡脚部2通过支撑件3上的卡孔31与支撑件3卡接,夹持部I和/或卡脚部2为弹性件,卡扣通过夹持部I和/或卡脚部2的弹性变形安装至支撑件3及从支撑件3上拆除。
[0045]可选的,线束4可以为一根也可以为多根,相应的,可以根据线束的数量以及尺寸相应地设计卡扣的尺寸。
[0046]其中,支撑件3用于安装卡扣,可选的,该支撑件3包括:PCB电路板。可选的,支撑件3还可以包括垫片,相应的,卡扣通过垫片与PCB卡接,从而可以使得卡扣与PCB相互卡紧,防止卡扣从PCB上松脱。
[0047]当然,支撑件3也可以为无人飞行器的壳体或内部支撑元件等,即卡扣可以将线束4与无人飞行器的壳体或内部支撑元件固定。
[004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该卡扣可以通过夹持部I和/或卡脚部2的弹性变形安装至支撑件3上,并可以通过夹持部I和/或卡脚部2弹性形变从支撑件3上拆除,与现有技术中在PCB板上钻定位孔,并使得线束穿过定位孔的方式相比,便于拆卸,结构简单。
[0049]实施例二
[0050]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该卡扣的夹持部的结构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
[0051 ]其中,若夹持部为弹性件,夹持部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时,带动卡脚部从卡孔脱离支撑件。卡脚部包括用于插入卡孔的插入部和用于抵顶支撑件边缘的延伸部。
[0052]具体的,夹持部I的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为:
[0053]如图1所示,夹持部I朝远离卡脚部2—侧凸出,以使夹持部I与支撑件3围成供线束4通过的容置空腔。可选的,该容置空腔可以为矩形、环形、椭圆形、半圆形、梯形或近似矩形、环形、椭圆形、半圆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
[0054]其中,可选的,卡脚部2包括用于插入卡孔31的插入部22和用于抵顶支撑件边缘的延伸部21,优选的,延伸部21向远离该卡扣的中心的方向延伸。
[0055]其中,由于卡扣一般与支撑件3配合进行卡接,不同支撑件3上个各卡孔31之间的距离由于误差或者设计的差异,可能会略有不同,为了保证在卡孔31之间的距离有差异的情况下也能对线束进行收紧固定。本实施方式中,容置空腔的侧面为梯形,即夹持部I朝远离卡脚部2—侧凸出且与所述支撑件3围成梯形的容置空间,且梯形的长边位于所述支撑件3处,即所述支撑件3构成所述梯形的长边。若所述夹持部I和支撑件3围成的为半圆形或类似半圆形时,则所述半圆形或类似半圆形的直线边为所述支撑件3。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对线束的收紧固定。举例来说,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若两卡孔31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线束的直径的总和时,则可以通过下压夹持部I,使卡脚部2的延伸部21穿过支撑件3的卡孔31,从而将卡脚部2和支撑件固定。此外,还可以在支撑件3的下表面和卡脚部2之间设置档片51,使所述卡脚部2被进一步沿高度方向拉伸。
[0056]所述卡扣固定后,所述夹持部I内表面和所述支撑件3之间沿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小于线束4沿高度方向的总高度,从而在高度方向对线束4提供压紧力。当线束4为一层时,则线束4的总高度为单根线束4的直径,当为多层线束4叠加时,则总高度为叠加高度。所述卡扣固定后,所述夹持部I内表面与线束4接触的位置沿着宽度方向的距离小于线束4沿宽度方向的总宽度之和。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为梯形结构的两个斜边和线束4的接触位置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小于线束4沿宽度方向(即所述梯形的长边延伸方向)的总宽度之和,从而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对线束加以固定。
[0057]上述沿宽度和/或高度方向的约束均可保证线束4被可靠地固定,且可保证即使在受到一定的外力冲击时,线束4也不会从卡扣中脱落。
[005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夹持部I的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方式为:
[0059]如图3和图4所示,夹持部I自身形成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围成一供线束4通过的容置空腔。可选的,夹持部I可以为图4所示的环形结构、或者可以为图3所示的梯形结构,当然还可以为矩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半圆形结构或近似矩形、环形、椭圆形、半圆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当容置空腔为梯形时,所述梯形的长边靠近所述支撑件3。若为半圆形或类似半圆形时,则所述半圆形或类似半圆形的直线边靠近所述支撑件3。
[0060]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若夹持部I为弹性件,在安装时,夹持部I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时,带动卡脚部2相对靠近,进而使得卡脚部2穿过卡孔31,当卡脚部2穿过卡孔31之后,夹持部I能够恢复体积,进而带动卡脚部2相对远离,使得卡脚部2与卡孔31卡紧。
[0061]而在拆卸时,夹持部I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带动卡脚部2从卡孔31脱离支撑件3。
[0062]在将所述卡脚部2和所述支撑件3卡合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垂直于支撑件3的方向的拉力,所述夹持部I可发生变形,从而进一步将线束在高度方向,即在垂直于支撑件3的方向固定。
[006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关于夹持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三种实施例方式中,对卡脚部2是否为弹性件并不加以限制。
[0064]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结构简单,尤其对于第一种实施方式,由于夹持部I可以直接与支撑架3形成用于供线束4通过的容置空腔,不仅节约材料,而且可以从支撑件3的一侧进行安装和拆卸,便于大量生产时的产线作业,并且在线路出现故障时,便于拆卸和维修。
[0065]实施例三
[006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卡扣的夹持部的结构做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卡扣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若夹持部I为弹性件,夹持部I能够在受外力拉伸时,带动卡脚部2由卡孔31脱离支撑件3。
[0067]具体的,在安装时,夹持部I受到外力拉伸时,带动卡脚部2相对远离,进而使得卡脚部2对准卡孔31,并穿过卡孔31,当卡脚部2穿过卡孔31之后,夹持部I能够恢复体积,并带动卡脚部2相对靠近,向内收缩,从而与卡孔31卡紧。其中,卡脚部2包括用于插入卡孔的插入部22和用于抵顶支撑件3边缘的延伸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延伸部21向卡扣的中心延伸,从而使得卡脚部2能够与支撑件3卡紧。
[0068]在拆卸时,夹持部I能够在受外力拉伸时,带动卡脚部2相对远离,使得卡脚部2对准卡孔31,进而由卡孔31脱离支撑件3。
[0069]实施例四
[0070]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至三的基础上,对卡脚部进行详细的说明。若卡脚部为弹性件,卡脚部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时,由卡孔脱离支撑件。
[0071]具体的,如图1至图5任意一个图所示,卡脚部2包括用于插入卡孔的插入部22和用于抵顶支撑件3边缘的延伸部21。若卡脚部2为弹性件,在安装时,卡脚部2需要对准卡孔31,在卡脚部2插入至卡孔31时,卡脚部2产生压缩形变,进一步的,当延伸部21通过卡孔31之后,恢复形变,实现与支撑件3的卡接。
[0072]在拆卸时,延伸部21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由卡孔31脱离支撑件。
[0073]实施例五
[0074]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卡扣做进一步的补充和解释说明。
[0075]其中,如图1所示,夹持部I内表面与支撑件3之间的沿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H小于线束沿高度方向的总高度,以在高度方向提供线束的压紧力,以固定线束。
[0076]其中,线束沿高度方向的总高度指的是,若线束如图1所示,只有一层,则线束沿高度方向的总高度就等于线束的外径,也就是说,此时夹持部I内表面与支撑件3之间的沿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H小于线束的外径;若线束为多层,则线束沿高度方向的总高度即为线束最上层的顶端与线束最下层的底端之间的垂直距离。
[0077]当夹持部I内表面与支撑件3之间的沿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H小于线束沿高度方向的总高度时,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可以压紧线束4,在压紧线束4的同时,也增大了线束4在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从而可以也在水平方向上固定线束。
[0078]可选的,若线束为单层,则夹持部I内表面沿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小于线束4沿宽度方向的总宽度之和,以在宽度方向提供线束的压紧力,固定线束。
[0079]可以理解,无论为多层线束还是单层线束,所述夹持部I的结构均可为夹持部I内表面与支撑件3之间的沿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H和/或夹持部I内表面沿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小于线束4沿宽度方向的总宽度之和。
[008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以图1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以图1作为限制。
[0081]可选的,夹持部可以包括开口,开口方向背离卡孔,开口的尺寸小于单根线束的外径。由于线束的外表层一般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可以通过开口进行线束的安装与拆卸。
[0082]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扣,结构简单,由于夹持部I内表面与支撑件3之间的沿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小于线束沿高度方向的总高度,从而可以在高度方向提供线束的压紧力,更好的固定线束。
[0083]所述卡扣通过卡勾结构的卡脚部和元件配合以固定线束,无需额外的零件,装拆方便,且可有效降低成本。
[0084]实施例六
[008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卡扣安装组件,如图1所示,该卡扣安装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任意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卡扣和用于安装该卡扣和线束4的支撑件3。其中,支撑件3包括:与卡扣的卡脚部2配合卡接的卡孔31。
[0086]其中,卡扣的结构可以参照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在此不再赘述。
[0087]可选的,如图1至图4所示,若夹持部I为弹性件,夹持部I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时,带动卡脚部2从卡孔31脱离支撑件3,相应的,卡孔31之间的距离小于与所述卡孔配合的各卡脚部2的外端部之间的距离。
[0088]卡孔31之间的距离指的是靠近卡脚部2的外端部的两个卡孔端之间的距离。
[0089]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卡脚部2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也可以为多个。
[0090]可选的,如图5所示,若夹持部I为弹性件,夹持部I能够在受外力拉伸时,带动卡脚部2卡孔31脱离支撑件3,相应的,卡孔31之间的距离大于与卡孔31配合的各卡脚部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
[0091]以图3和图5为例,来说明卡孔31之间的距离。
[0092]在图4中,靠近卡脚部2的端部的卡孔端为相对远离卡扣中心的一端,卡孔31之间的距离即为SI,卡脚部2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即为S2。也就是说,若夹持部I为弹性件,并且夹持部I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时,带动卡脚部2从卡孔31脱离支撑件3,相应的,卡孔31之间的距离SI应小于S2。
[0093]在图5中,靠近卡脚2的外端部的卡孔端为相对靠近卡扣中心的一端,即卡孔31之间的距离为S4,卡脚2的外端部之间的距离即为S3。也就是说,若夹持部I为弹性件,夹持部I能够在受外力拉伸时,带动卡脚部2能够由所述卡孔31脱离支撑件3时,相应的,卡孔31之间的距离S4应大于S3。
[0094]另外,可选的,支撑件为PCB电路板、无人飞行器的背板或内部支撑元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009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安装组件,卡扣可以通过夹持部I和/或卡脚部2的弹性变形安装至支撑件3上,并可以通过夹持部I和/或卡脚部2弹性形变从支撑件3上拆除,与现有技术中在PCB板上钻定位孔,并使得线束穿过定位孔的方式相比,便于拆卸,结构简单。
[0096]实施例七
[009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该无人飞行器包括上述实施例六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安装组件。
[0098]该卡扣安装组件用于固定线束。具体的,卡扣安装组件以及卡扣的结构可以参照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在此不再赘述。
[009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飞行器,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卡扣安装组件,该卡扣安装组件中的卡扣可以通过夹持部和/或卡脚部的弹性变形安装至支撑件上,并可以通过夹持部和/或卡脚部弹性形变从支撑件上拆除,与现有技术中在PCB板上钻定位孔,并使得线束穿过定位孔的方式相比,便于拆卸,结构简单。
[0100]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相关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0101]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02]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03]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计算机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0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010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卡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部,用于固定线束; 卡脚部,与所述夹持部连接; 其中,所述卡脚部通过支撑件上的卡孔与所述支撑件卡接,所述夹持部和/或所述卡脚部为弹性件,所述卡扣通过所述夹持部和/或所述卡脚部的弹性变形安装至所述支撑件及从所述支撑件上拆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夹持部为弹性件,所述夹持部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时,带动所述卡脚部从所述卡孔脱离所述支撑件; 或者,若所述夹持部为弹性件,所述夹持部能够在受外力拉伸时,带动所述卡脚部从所述卡孔脱离所述支撑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卡脚部为弹性件,所述卡脚部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时,由所述卡孔脱离所述支撑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朝远离所述卡脚部一侧凸出,以使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支撑件围成供线束通过的容置空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朝远离所述卡脚部一侧凸出且与所述支撑件围成梯形的容置空腔,且所述梯形的长边位于所述支撑件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开口,所述开口方向背离所述卡孔,所述开口的尺寸小于单根线束的外径。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内表面与所述支撑件之间沿高度方向的最大距离小于线束沿高度方向的总高度,以在高度方向提供线束的压紧力,以固定所述线束。8.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内表面与线束接触的位置沿宽度方向的距离小于线束沿宽度方向的总宽度之和,以在宽度方向提供线束的压紧力,固定所述线束。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脚部包括用于插入所述卡孔的插入部和用于抵顶所述支撑件边缘的延伸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的侧面为封闭结构,夹持部为环形结构、矩形结构、椭圆形结构、梯形结构中的任意一种。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PCB电路板。12.一种卡扣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和用于安装所述卡扣和线束的支撑件; 其中,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所述卡脚部配合卡接的卡孔。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扣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夹持部为弹性件,所述夹持部能够在受外力压缩而体积收缩时,带动所述卡脚部从所述卡孔脱离所述支撑件,相应的,所述卡孔之间的距离小于与所述卡孔配合的各卡脚部的外端部之间的距离; 或者,若所述夹持部为弹性件,所述夹持部能够在受外力拉伸时,带动所述卡脚部从所述卡孔脱离所述支撑件,相应的,所述卡孔之间的距离大于与所述卡孔配合的各卡脚部的端部之间的距离。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卡扣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PCB电路板或者无人飞行器的背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15.—种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安装结构。
【文档编号】H05K7/12GK205657912SQ201620498582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公开号201620498582.5, CN 201620498582, CN 205657912 U, CN 205657912U, CN-U-205657912, CN201620498582, CN201620498582.5, CN205657912 U, CN205657912U
【发明人】邓涛, 陶冶
【申请人】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