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扬声器的含通气槽结构的封装吸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62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扬声器的含通气槽结构的封装吸音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扬声器的含通气槽结构的封装吸音组件,包括托壳,托壳中填充有吸音材料,托壳上下方均设置有通气隔断装置,所述封装吸音组件设置在扬声器后声腔中,所述托壳下部设置有若干支腿,将托壳下端面支撑离开后声腔底部,形成通气槽。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多孔性吸音材料有效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改善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
【专利说明】
用于扬声器的含通气槽结构的封装吸音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扬声器的含通气槽结构的封装吸音组件,具体涉及吸音组件底部的通气槽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在电子产品的日益轻薄化的大趋势下,作为电子产品重要零部件的扬声器单元也要顺应潮流,不断向扁平化发展。然而微型SPK模组的偏平化,必然造成声学后腔腔体容积缩小,导致扬声器谐振频率FO升高,低频灵敏度降低,对扬声器声学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为解决扬声器模组轻薄化与声学性能之间矛盾,技术人员发现将多孔性材料(如活性炭、天然沸石粉、活性二氧化硅、分子筛或按照特定种类和比例而制的混合物等)填充到后声腔内,利用多孔性材料内部特殊物理孔道构造对后声腔气体快速吸附-脱附性质,实现扬声器声学后腔谐振空间虚拟增大效果,从而有效地降低扬声器谐振频率F0,提高低频灵敏度,满足客户对扬声器模组扁平化和高声学性能的双重要求。
[0003]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扬声器模组”(申请号:201510173142.2)中公开了一种扬声器,在后声腔中设置有吸音组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侧出声结构的扬声器模组”(申请号:201420214862.X)中公开了一种设置前后声腔的扬声器模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吸音材料制备方法以及吸音材料”(申请号:201510560252.4)中公开了一种吸音材料,用于改善扬声器的声学性能。
[0004]目前将多孔性材料填充到模组后声腔的方案通常为托壳式封装方案,首先将多孔性材料封装到托壳中制成吸音件,然后将吸音件固定到扬声器模组中,从而达到改善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的目的。此种方案存在如下缺陷:托壳本身为塑料材质,不具有通气性,仅丝网布一面透气,扬声器振膜振动时产生气流,由于无法形成通气回路,对气流有很强的削弱作用,因此造成封装在内的多孔性材料对气体快速吸附-脱附作用受到限制,使得改善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效果变差。
[0005]以上存在的问题大大限制了多孔性吸音材料对于改善微型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效果,降低了多孔性吸音材料的有效利用率,变相增加产品制造成本,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装吸音组件,首先将多孔性材料封装到具有通气回路结构托壳中制成吸音件,然后将该吸音件固定与其通气回路相匹配的扬声器模组后声腔中,提高多孔性吸音材料有效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改善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用于扬声器的含通气槽结构的封装吸音组件,包括托壳,托壳中填充有吸音材料,托壳上下方均设置有通气隔断装置,所述封装吸音组件设置在扬声器后声腔中,所述托壳下部设置有若干支腿,将托壳下端面支撑离开后声腔底部,形成通气槽。
[0009]进一步,所述托壳上方为填充口,下方为通气孔,利用所述通气隔断装置经双面胶粘接、或热熔、或超音波焊接等方式封口。
[0010]进一步,所述支腿由托壳的壳体向下凸出构成,通气槽高度为0.1-2毫米。
[0011 ]进一步,所述支腿由后声腔底部预留凸柱构成。
[0012]进一步,所述凸柱是后声腔注塑一体形成。
[0013]进一步,所述支腿由托壳下端面设置的粘接层构成。
[0014]进一步,所述粘接层采用涂胶层或双面胶,厚度为0.1-1毫米。
[0015]进一步,所述托壳材质为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或聚氨酯等塑料,厚度为0.05?0.5_米。
[0016]进一步,所述通气隔断装置为无纺布、金属网或丝网布等材料的一种或多种复合,透气量范围为:50-5000cc/cm2s,厚度为0.01-0.1毫米。
[0017]进一步,所述丝网布材质为乙纶、聚丙烯、腈纶或尼龙等材料的一种或多种复合。
[0018]设置有上述封装吸音组件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置有前声腔和后声腔,后声腔中设置有所述封装吸音组件。
[0019]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封装吸音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0020]本产品通过在封装吸音组件底部设置通气槽,形成了通气回路,扬声器振膜振动时产生气流,可以很顺利地作用到吸音组件中多孔性材料上,多孔性材料对气体进行快速吸附-脱附作用,实现扬声器声学后腔谐振空间虚拟增大效果,改善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
[0021]与传统的托壳式吸音件相比,本产品可以提高多孔性吸音材料有效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改善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
[0022]本产品所设置的通气隔断装置的作用是为了阻止吸音件中封装的物质进入扬声器单体中,避免对扬声器其他组件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是为了保证良好通气性,吸音颗粒才能发挥其改善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的作用。
[0023]本产品所填充的吸音颗粒为多孔性材料(如分子筛、活性炭、活性二氧化硅,天然沸石粉或按照特定种类和比例而制的混合物等)通过成型技术制成,是吸音组件改善扬声器声学性能的有效成分。
【附图说明】
用于扬声器的含通气槽结构的封装吸音组件的制作方法附图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29]图中:1.通气隔断装置;2.托壳;3.支腿;4.丝网布;5.通气槽;6.吸音材料;7.扬声器单体;8.后声腔;9.粘接处;10.凸柱;11.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在该实施例中,用于扬声器的含通气槽结构的封装吸音组件,包括托壳2,托壳2中填充有吸音材料6,托壳2上下方均设置有通气隔断装置,分别为通气隔断装置1、4。
[0033]如图3所示,封装吸音组件设置在扬声器后声腔8中,托壳2下部设置有若干支腿3,具体可以采用4-8个支腿,将托壳2下端面支撑离开后声腔8底部,形成通气槽5。由此形成了通气回路,扬声器振膜振动时产生气流,可以很顺利地作用到吸音组件中多孔性材料上,多孔性材料对气体进行快速吸附-脱附作用,实现扬声器声学后腔谐振空间虚拟增大效果,改善扬声器模组声学性能。
[0034]托壳2上方为填充口,下方为通气孔,分别利用通气隔断装置1、4经双面胶粘接、或热熔、或超音波焊接等方式封口。
[0035]如图1所示,支腿3由托壳2的壳体向下凸出构成,通气槽5高度为0.1-2毫米。在后声腔8中,封装吸音组件需要粘接固定,粘接处9即位于各个支腿3下端面处,此时所设置的粘接层厚度不需要特殊要求。
[0036]支腿3可以是实心的或者空心的,当支腿3为空心时,支腿3内部空间和托壳2内部空间为贯通一体的。
[0037]托壳2材质为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或聚氨酯等塑料,厚度为0.05?0.5毫米。
[0038]通气隔断装置1、4为无纺布、金属网或丝网布等材料的一种或多种复合,透气量范围为:50-5000cc/cm2s,厚度为0.01-0.1毫米。
[0039]通气隔断装置1、4采用丝网布时,丝网布材质为乙纶、聚丙烯、腈纶或尼龙等材料的一种或多种复合。
[0040]实施例2
[0041]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在该实施例中,支腿由后声腔8底部预留凸柱10构成。
[0042]凸柱10是后声腔8注塑一体形成。这样设计有利于简化托壳2的结构。
[0043]实施例3
[0044]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在该实施例中,支腿由托壳2下端面设置的粘接层11构成。
[0045]粘接层11采用涂胶层或双面胶,厚度为0.1-1毫米。这样设计有利于简化托壳2和后声腔8的结构。
[00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用于扬声器的含通气槽结构的封装吸音组件,包括托壳,托壳中填充有吸音材料,托壳上下方均设置有通气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吸音组件设置在扬声器后声腔中,所述托壳下部设置有若干支腿,将托壳下端面支撑离开后声腔底部,形成通气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壳上方为填充口,下方为通气孔,利用所述通气隔断装置经双面胶粘接、或热熔、或超音波焊接封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由托壳的壳体向下凸出构成,通气槽高度为0.1-2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由后声腔底部预留凸柱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装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是后声腔注塑一体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由托壳下端面设置的粘接层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装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采用涂胶层或双面胶,厚度为0.1-1毫米。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壳材质为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或聚氨酯,厚度为0.05?0.5毫米。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隔断装置为无纺布、金属网或丝网布,透气量范围为:50-5000cc/cm2s,厚度为0.01-0.1毫米。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装吸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丝网布材质为乙纶、聚丙烯、腈纶或尼龙。
【文档编号】H04R9/06GK205726394SQ201620382975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8日
【发明人】刘金利, 曹晓东
【申请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