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部的拔脱方法

文档序号:758747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型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部的拔脱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供各种使用形态使用的薄型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部的拔脱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使用阴极射线管的电视机中,为了将该电视机显示画面维持于与观看电视机的人的视线高度和方向一致的所定高度,是放置在能承受该电视机重量的电视机载置用的架子和箱体等上来使用。
另一方面,最近已普及了一种替代阴极射线管改用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等的薄型电视机。阴极射线管电视机的场合,因其重量大,故考虑方便于观看,必须要有牢固的电视机载置用的架子、箱体、台桌等,以将其维持于所定高度,但在薄型电视机中,因为在薄型化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取代了传统的电视机载置用的架子、箱体、台桌等,改为使用例如支承萤光灯座的支座那样的支脚状支承薄型电视机的支座,由此,具有了能减小设置面积的优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随着薄型轻量化,设置场所的移动也变得容易,例如在由蓄电池驱动的监视装置和向该监视装置传送画像信息的基体装置构成的系统中,作为一种既能进行监视装置驱动用的蓄电池充电、在充电时又能使用监视装置的系统,可详见专利文献2等。
在专利文献2中,监视装置的背面部安装着蓄电池,可收纳支座,同时在底面形成槽部,在槽部设置充电端子。另一方面,基体装置在保持用导轨上设置有充电端子,在蓄电池充电时,将支座收纳于支座收纳槽部,通过将监视装置立挂在基体装置的正面部,使充电端子相互接触,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作为具有移动用的把持部的支座形态,例如可由风扇等使用的支座来代用,由此,具有了也能减小设置面积的优点。
图27~图30表示具有传统的把持部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使用液晶显示器)。传统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包括具有显示画面等的本体部101、支柱102、支座103和连结体104。
图28为表示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组装的一工序的侧视图。用小螺钉等将本体部101与连结体104安装成一体化,再将支柱102与支座103也用小螺钉等安装成一体化,接着,将连结体104与支柱102嵌合,连结体104可转动地紧固在支柱102上。
参照图29详细说明上述的连结体104与支柱102的嵌合。
图29为将这些构件嵌合前的各构件的侧视图,为明确起见,特以切剖方式显示嵌合部分。如图29所示,连结体104在嵌合部分上具有嵌合配件105,支柱102在嵌合部分上具有嵌合承接配件106,这些嵌合配件105、106分别被安装在连结体104和支柱102上成为一体化。嵌合配件105和嵌合承接配件106作成了相互可转动的卡合形状。在嵌合配件105上形成有与螺栓107螺合的槽108。并且,在嵌合承接配件106的底部,形成有螺栓107轴向贯通用的孔。
在安装连结体104和支柱102时,首先将连结体104的嵌合配件105与支柱102的嵌合承接配件106进行嵌合。在此,支柱102和支座103是中空状,成为了这些构件的内部空间连通的构造。如图29所示,将螺栓107从支座103的下侧贯通于嵌合承接配件106的孔中,再通过与嵌合配件105的槽108螺合固定,将嵌合配件105和嵌合承接配件106紧固,可将同一轴线作为中心进行转动。这样,通过安装连结体104和支柱102,可相对支柱102来调节本体部101的显示画面的水平方向的朝向,又,利用连结体104的转动轴104a的转动,可以调节本体部101的显示画面的仰角方向的朝向。
日本专利特开2002-31185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171461号公报薄型电视机因其薄型化和轻量化,在室内等方便于搬运,但在其移动时,由于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监视装置中是握住支座部等、而在具有把持部的上述说明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中则是从本体部101至支座103一体搬运的,因此,当移动目的地例如是台桌上等那样从视点高度来看不需要支柱102的场所、或者移动到妨碍支座103的狭小设置场所的场合,依然其移动会带来问题,希望有一种不受设置场所限制的通用性更高的薄型电视机。
又,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监视装置和基座装置的系统中,当载置在基体装置上收看时,不能调整显示画面的角度,在设置仰角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角度调整功能方面,也存在着要求复杂构造的课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显示部可从支座构件上简单地装取,搬运,显示部的设置场所不受限定,安装在支座构件上使用时还可调整显示画面的仰角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角度,并可将显示部挂在墙上使用等使用性方便的薄型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以下结构。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内装有电池,所述插脱部的插入方向的长度,具有可插入所述支座支柱部而成为所述支持状态的长度,所述显示部的插脱部可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
采用本发明的第1方案,通过作成了从稳定地支持显示部的支座支柱部插脱容易的结构,可薄型化,又由于具有电源部,对于具有了携带性的显示部,可简单地进行其搬运,从而可有效地利用其携带性。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握住的把持部。
采用本发明的第2方案,可方便于显示部的搬运。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在将所述插脱部插入所述插入孔时对其插入进行引导的插入导向装置。
采用本发明的第3方案,不仅能使插脱部对支座支柱部的插拔顺利,而且可预防将插脱部朝错误的方向插入支座支柱部因失去装置的重心平衡而翻倒等的事故。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内具有缓冲材料,在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插脱部对接,可防止所述插脱部的摆动。
采用本发明的第4方案,可防止支座支柱部内的支座兼连结部的晃动,同时可防止将插脱部插入支座支柱部时的插脱部的损伤,可反复进行插脱部对支座支柱部的插拔。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由弹性材料形成所述插脱部的插入方向前端部,在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内,在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下,在所述插脱部的所述前端的相对部位附近具有弹性构件。
采用本发明的第5方案,在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下,可防止支座支柱部内的插脱部的晃动,提高显示部在支座支柱部上的稳定性,同时可防止将插脱部插入支座支柱部时的插脱部的损伤,可反复进行支座兼连结部对支座支柱部的插拔。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把持部,而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防止所述插脱部脱离的防脱机构和解除该防脱机构的防脱解除机构,所述防脱解除机构依靠所述插脱部向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方向力的作用,解除所述插脱部的防脱。
采用本发明的第6方案,在稳定支持显示部的支座支柱部上形成了显示部的防脱机构,能进一步稳定地使用,并且,由于所述防脱装置依靠所述插脱部向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方向力的作用,可解除所述插脱部的防脱,因此,产生与提起把持部的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可抑止支座支柱部的晃动,并可安全、简单地进行显示部的拔出,使薄型的显示部的搬运功能更有效。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装备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在由防脱机构防止着所述插脱部脱离的场合,通过提起所述把持部,力作用于所述插脱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脱离的方向,而在所述防脱机构上,力作用于所述插脱部相对于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方向,由此,可将所述显示部的插脱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
采用本发明的第7方案,在提起把持部的方向上和解除防脱装置的防脱的方向上产生相反力的作用,可安全、简单地将显示部拔出,使薄型的显示部的搬运功能更有效。
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的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使用的第1使用形态;将所述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作为将所述显示部支持的支座使用的第2使用形态。
采用本发明的第8方案,在第1使用形态下,通过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能稳定地使用,而在第2使用形态下,显示装置的移动目的地也不受支座支柱部的占有空间的影响,能舒服收看。
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的背面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进行连接。
采用本发明的第9方案,在第1使用形态和第2使用形态中,都能进行显示部的仰角及俯角的调整。
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握住的把持部。
采用本发明的第10方案,可方便于显示部的搬运。
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平行于所述显示部的宽度方向,所述支座兼连结部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将其另一端从处于所述显示部的下边侧的位置转动到上边侧的位置。
采用本发明的第11方案,可防止支座兼连结部露出至显示部的外框外。通过调整支座兼连结部的角度,还可控制显示部的仰角。
本发明的第12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部的下方侧内装有电池。
采用本发明的第12方案,通过将重量大的蓄电池的安装位置沿着显示装置的下部进行内装,可提高显示装置的方向性和载置的稳定性。特别在第2使用形态时更加稳定。并且,在调换蓄电池时,即使是在将所述显示装置载置于支座主柱上的状态下反转地进行电池调换的场合也适用。特别是对于燃料电池等的补充蓄电池液那种形式的电池更加有益。
本发明的第13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具有仰角方向限制装置,在所述第1使用形态和所述第2使用形态中,使所述显示部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仰角容许范围不同。
采用本发明的第13方案,可预防显示部以不正常的姿势将支座兼连结部插入支座支柱部,成为了安全操作的导向器。又,可预防将第1使用形态的显示部倾斜成不正常的仰角,能确保第1使用形态下的显示部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14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具有报知装置,向使用者告知所述显示部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转动角成为了推荐仰角。
采用本发明的第14方案,由于支座连结部的转动依靠使用者本人的操作,这种支座连结部的转动范围会对装置和操作的稳定性产生一些波动,该场合,当第2使用形态时以及从该第2使用形态移行到第1使用形态时等情况下,有可能在其支座连结部操作时使使用者产生不安感,但使用报知装置,例如通过告知稳定位置的大致目标,可给使用者提供安心感以及可靠的操作指导。
本发明的第15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在该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处于所述显示部的最下边侧时,所述支座兼连结部从该显示部的下边突出。
采用本发明的第15方案,由于支座兼连结部具有从薄型显示装置下边突出的长度,故能大大确保由支座兼连结部将显示部支持时的角度,能可靠、稳定地进行支持。
本发明的第16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的横剖面是转动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垂直于转动轴的方向的长度的形状,采用本发明的第16方案,在第2使用形态下,将支座兼连结部作为支座将显示部支持时,可增大接地面积,可提高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17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横剖面以及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是圆形。
采用本发明的第17方案,第1使用形态时,通过将显示部朝水平方向转动,可以调节显示部水平方向的角度。
本发明的第18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防止所述插脱部脱离的防脱机构和解除该防脱机构的防脱解除机构。
采用本发明的第18方案,在第1使用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对想要使显示部与支座支柱部对合移动的场合、或将显示部从支座支柱部分离移动的场合可进行任意的控制,可提高搬运性。又,在第1使用形态下,可防止显示部从支座支柱部脱离,可防止显示部的破损。又可提高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19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在将所述支座兼连结部插入所述插入孔时对该插入进行引导的插入导向装置。
采用本发明的第19方案,不仅能使支座兼连结部对支座支柱部的插拔顺利,而且可预防将支座兼连结部朝错误的方向插入支座支柱部因重心失去平衡而翻倒等的事故。
本发明的第20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内具有缓冲材料,在所述第1使用形态下,通过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对接,可防止支座兼连结部的摆动。
采用本发明的第20方案,可防止支座支柱部内的支座兼连结部的晃动,同时可防止将支座兼连结部插入支座支柱部时的支座兼连结部的损伤,可反复进行支座兼连结部在支座支柱部上的插拔。
本发明的第21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由弹性材料形成,在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内,在所述第1使用形态下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的相对部位附近具有弹性构件。
采用本发明的第21方案,在第1使用形态下,可防止支座支柱部内的支座兼连结部的晃动,可提高显示部在支座支柱部上的稳定性,同时可防止将支座兼连结部插入支座支柱部时的支座兼连结部的损伤,可反复进行支座兼连结部在支座支柱部上的插拔。
本发明的第22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具有与显示部固定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上,具有与遥控操作所述显示部的遥控装置嵌合形状的遥控器夹。
采用本发明的第22方案,通过在与显示部分开制造的把持部上具有遥控装置,方便于制造,并可抑止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第23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把持部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作为可与所述显示部连接的连结体一体形成。
采用本发明的第23方案,由于将显示部所需的把持部与支座兼连结部一体形成,不仅容易制造,并可抑止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第24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包括形成与平面接地的支座部;立设在该支座部上、具有所述插入孔的支柱部,所述支柱部相对所述支座部,以所述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轴可转动。
采用本发明的第24方案,即使支座兼连结部的横剖面不是圆形,也能进行显示部的水平方向的转动。
本发明的第25技术方案的薄型显示部,包括具有能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卡合的卡合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与其一端连接的角度调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从所述显示部的上边突出。
采用本发明的第25方案,可薄型化,又由于具有电源部,对于具有了携带性的显示部,通过形成了可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卡合的卡合部,作为挂壁式可收看电视机,因该卡合部从显示部上边突出,故更方便于将其挂壁。并且,本发明中,因具有角度调整部,故将显示部挂壁利用时,可调节显示部的角度,可进一步提高作为挂壁电视机的显示部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第26技术方案的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能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卡合的卡合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与其一端连接的角度调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具有从固定于显示部的固定端至前端朝所述显示部深度方向的倾斜度,所述倾斜在所述深度方向尺寸,等同于或大于所述转动部的深度方向尺寸。
采用本发明的第26方案,在将显示部具备的把持部与壁面的卡合部等卡合来将显示部挂壁使用时,即使离壁面的挂钩等短的场合,因显示部是一种与壁面平行或具有俯角的结构,故从正面或斜下方容易看到画面,显示部适合挂壁使用。又,利用显示部背面具备的角度调整部可调节俯角和仰角,不仅从斜下方而且从斜上方也能容易看到,在将显示部挂壁使用时能确保所有的角度。
本发明的第27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是圆环状。
采用本发明的第27方案,因所述把持部的形状是圆环状,故作为第2使用形态的挂壁时,能稳定地使用。
本发明的第28技术方案的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其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连接的支座兼角度调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其前端从所述显示部的上边突出,具有从固定于显示部的固定端至前端朝所述显示部深度方向的倾斜度,所述倾斜在所述深度方向的尺寸,等同于或大于所述转动部的深度方向的尺寸,具有所述支座兼角度调节部作为支座将所述显示部支持地使用的第1使用形态、以及将所述把持部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卡合地使用的第2使用形态。
采用本发明的第28方案,通过由支座兼角度调节部将显示部支持,可放置在台桌等上来使用显示装置,同时也可通过作为卡合部(其在将显示部具备的用于搬运的把持部挂壁时、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进行卡合)使用,也可将显示装置挂壁使用,可薄型化,又因具有电源部,故使具有携带性的显示部能进一步灵活化。
本发明的第29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座兼角度调节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显示部的最下边侧时从该显示部的下边突出。
采用本发明的第29方案,在第1使用形态中,当将支座兼角度调节部作为支持显示部的支座来使用时,可稳定地将显示部支持,还能确保显示部的支持角度。
本发明的第30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角度调节部的另一端形状是转动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与转动轴垂直方向上的长度。
采用本发明的第30方案,可增大支座兼角度调节部的接地面积,在由支座兼角度调节部将显示部支持时,特别是能提高对显示装置的左右倾斜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第31技术方案的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将其一端连接的支座兼连接部,通过将所述支座兼连结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所述显示部的支持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所述显示部的支持状态使用的第1使用形态;将所述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作为将所述显示部支持的支座使用的第2使用形态;将所述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形成将所述把持部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卡合那样使用的第3使用形态。
采用本发明的第31方案,在第1使用形态中,通过由支座支柱部支持显示部,可稳定地使用,在第2使用形态中,显示部的移动目的地也不受支座支柱部的占有空间的影响,又,通过仰角方向的角度调整可舒服收看,并且,在第3使用形态中,也可作为挂壁显示装置来使用,可适合于各种背景地使用显示部。
本发明的第32技术方案的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薄型的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其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连接的支座部,其特征在于,具有报知装置,通过转动所述支座部,可告知使用者该支座部与所述显示部的角度已成为了推荐仰角。
采用本发明的第32方案,在支座部的转动操作时,通过报知装置将不会翻倒等的安定、合适的位置告知给使用者,成为了一种使用者有亲切感的装置,可预防装置的翻倒和不正常的操作。
本发明的第33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形成为与对该显示部的显示进行遥控的遥控器嵌合的形状的遥控器夹。
采用本发明的第33方案,即使显示部自由移动,因显示部上设置有夹子,故也可防止忘记遥控器的移动或丢失,可薄型化,又因具有电源部,故使具有携带性的显示部能进一步灵活化。
本发明的第34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部的左右具有半圆形的扬声器。
采用本发明的第34方案,从所述显示部前方看,把持部的圆环形状与该扬声器相似,从所述显示部上方突出,匀称性好,因是圆形,故提高了强度。
本发明的第35技术方案的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以及可向该显示部供给电源的电源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为可与遥控操作该显示装置的遥控装置嵌合的形状的遥控器夹。
采用本发明的第35方案,可薄型化,并通过设置电源部,对于具有携带性的显示部来讲,可将附带使用的遥控装置一体搬运,具有可防止丢失等多种优点。
本发明的第36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装置是从前端至另一端变狭的形状、而所述遥控器夹则是在从所述显示装置的上方向下方变狭的方向上具有倾斜度的形状。
采用本发明的第36方案,通过将遥控装置及遥控器夹作成了上述的形状,可容易地在显示装置上进行遥控装置的装取,使显示部的携带性更加灵活化。
本发明的第37技术方案的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的插脱部可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在所述显示部中内装着充电电池,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电源部,在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电源部向内装于所述显示部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采用本发明的第37方案,在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下,显示部的显示及充电可同时进行,在将具有显示部的插脱部拔出后搬运显示部时,在该搬运目的地,可使用充电电池进行显示部的显示,故方便于显示部的搬运,并且在使用支座支柱部时,可一边进行显示部的显示,一边轻松地进行充电电池的充电。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第1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显示装置1从支柱25分离状态(a)和显示装置1与支柱25一体状态(b)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背面部的立体图、作用说明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俯视图、作用说明图。
图5为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第2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显示装置1做成挂壁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显示装置1做成挂壁状态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支座兼连结部23的作用说明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局部切开的第1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显示装置1从支柱37分离状态(a)和显示装置1与支柱37一体状态(b)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背面部的立体图、作用说明图。
图12为将图11的显示装置1朝仰角方向X倾斜的作用说明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俯视图、作用说明图。
图14为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第2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保持遥控装置53的遥控夹51的主视图。
图16为图15的向视A-A剖视图。
图17为图15的概略侧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遥控夹51的立体图。
图19为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遥控夹51上进行遥控装置53装脱的立体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21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侧视图。
图22为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第2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3为图22的B-B剖面立体图。
图24为图23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25为显示装置1的发音部93的侧视图(a)及其C-C剖视图(b)。
图26为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概略图。
图27为传统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主视图。
图28为传统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组装说明图。
图29为传统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组装说明图。
图30为传统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图1为本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主视图。另外,实施例中,作为显示影像、画像等信息的显示装置1是以液晶显示器为例,也可使用等离子显示器、有机EL(电致发光)等各种薄型的显示装置。
支座式薄型电视机具有显示装置1、连结体15、由支柱25和支座29构成的支座支柱部30。在显示装置1上安装着连结体15,连结体15在固定于支座29的支柱25上装脱自如,在使用支座支柱部30的第1使用状态中,是作为将连结体15插入支柱25并由支座支柱部30支持显示装置1的状态使用,在不使用支座支柱部30的第2使用状态中,将连结体15本身作为支持显示装置1的支持支柱来使用。
如上所述,因形成了连结体15与支柱25可插脱的构造,故使第1、第2使用状态的变化简单化,又由于将连结体15作成了也能作为支座共用的形状,故能以简单的构造来实现第1、第2使用状态的转变,下面详细说明各结构。
首先,参照图1~图3说明显示装置1。
显示装置1具有大致矩状的正面侧框架1a、在该正面侧框架1a内显示影像和画像的液晶显示器3、声音输出用的扬声器5、背面侧盖7(图2)、设于内部的TV调谐器部9(图2)、可装取充电的电源用蓄电池11(图2)、设于底部的设置用导轨13(图2)。显示装置1可从蓄电池11或未图示的AC电源任一方的电源进行驱动。
在液晶显示器3中,可显示由TV调谐器部9接收的影像(包含电视电话的影像、画像)、记录媒体例如圆盘状的DVD、MD、CD、FD等和半导体存储器中记录、读出的影像、画像(包含动态画面、静态画面等)、以及来自互联网的影像、画像、文字、符号等信息。
扬声器5以半圆形状分别设置于正面侧框架1a的左右两侧的上方侧,后述的连结体15的把持部17从正面侧框架1a的上方看是圆弧(圆环)状。因形成了相似的形状,故设计上得到了平衡,外观性好,并且,因是圆形而提高了强度。在搬运目的地使用显示装置1时,为了尽量地容易收到信号,天线部最好是安装于外侧。本实施例中,考虑的是内装在从显示装置1向外部鼓出部分的扬声器5内。并且,因显示装置1适合于搬运,搬运时往往会发生与壁面相碰的现象,但该场合,相比于矩形,圆形则可缓和其冲击。
蓄电池(可充电的电池)11(图2)设置于显示装置1的下方侧(靠近支座29一侧),如图3所示,打开背面侧盖7的下方设置的开闭盖11a可以进行装取。通过将重量大的蓄电池11的安装位置设计在显示装置1的下方侧,可提高显示装置1的方向性和载置的稳定性。另外,在显示装置1上具有蓄电池等的电源部,有利于显示装置1的携带性,但作为其它的电源部,即使在显示部具有电源插头等,为了在搬运目的地得到来自电气配线的供电,通过将电源插头插入插头插入口就可进行电源供给,有利于携带性。在装备具有蓄电池和电源插头等的多个电源部的场合,在搬运目的地通过蓄电池来使用显示装置1,而在具有插头插入口的场所,则可利用电源插头稳定地供给电源,并且还可向蓄电池充电等,应用范围广。
设置用导轨13是一种将显示装置1从支座支柱部30分离时的显示装置1的设置用的导轨,被设置于显示装置1的下面(靠近支座29一侧),作为其材质,可使用具有止滑效果的材质例如橡胶、硅等,其形状作成了即使变更了显示装置1的仰角也能相应地弯曲成可设置的长度(包含大致圆弧状(显示装置1侧具有中心的圆弧状))的导轨形状(凸状)。为了发挥上述作用效果,设置用导轨13以规定长度被设置于显示装置1下面的1个以上的部位,通过减小宽度地设置成多根并列等,能以少的材料来实现上述作用效果。
下面参照图1~图3说明连结体15。
连结体15呈环状,具有把持部17、固定于所述显示装置1的背面侧盖7上的固定部19、大致棒状的支座兼连结部23、以及可转动地将该支座兼连结部23与显示装置1连接的第1转动轴部21。
在第1使用状态下,支座兼连结部23被插嵌于支座支柱部30的插入孔27中,具有将显示装置1与支座支柱部30连结的连结部功能。又,在第2使用状态下,支座兼连结部23具有支持显示装置1的支座部的功能。支座兼连结部23还具有插脱部的功能,通过从支座支柱部30插脱来改变第1使用状态和第2使用状态。
把持部17呈圆弧(圆环)状,在其圆弧状的内侧,形成有把持时的止滑用的橡胶、硅等的圆弧状止滑构件17a(图1)。
如图6所示,把持部17也是可与壁31等上设置的突起例如挂钩33卡合的部位。为此,由于第1转动轴部21或支座兼连结部23的厚度(正面侧框架1a-背面侧盖7方向D)大于固定部19的厚度,故如图2所示,把持部17在显示装置1的厚度方向D中从固定部19离开的方向即显示装置1的深度方向D1上,相对固定部19形成了倾斜。再具体地讲,把持部17与该挂钩33的卡合部分(圆弧状的前端部分)的所述厚度方向D的位置即显示装置1的深度方向D1上的尺寸,与第1转动轴部21或支座兼连结部23在显示装置1的深度方向D1上的尺寸大致相同,故可使把持部17更加靠近壁31,也能安装在从壁31的突出长度短的挂钩33上,在挂壁状态下,可使液晶显示器3的显示面大致与壁31面平行。
固定部19将所述显示装置1的背面侧盖7夹持,通过螺钉固定在内部底架上。
对于第1转动轴部21,在相对于显示装置1的支座支柱部30的插脱方向H的长度中,因位于比中心位置低的下方,故符合于使用性,加大了向上方的角度调整范围,以维持显示装置1在仰角方向X转动后的姿势的强度将支座兼连结部23夹持。又,转动轴与显示装置1的宽度方向平行。
支座兼连结部23的横剖面呈圆形(圆柱、圆筒均可),具有基端部可转动地被夹持于第1转动轴部21的转动部23a、以及该转动部23a的另一端侧即前端侧上由橡胶、硅等形成的具有止滑、缓冲材料功能的止滑、缓冲构件23b。
支座兼连结部23的长度方向(从基端部向前端侧的方向)的长度如图2所示,在该支座兼连结部2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液晶显示器3并行的状态下,形成为至显示装置1的正面侧框架1a的底边部1b的长度以上(包含同一长度)的长度。本实施例中,至显示装置1的正面侧框架1a的底边部1b的长度为113mm,从底边部1b的突出量约为19mm,因此,如从正面看图2(b)状态的图1所示,具有了使支座兼连结部23延伸到比正面侧框架1a的底边部1b更下方的长度。
采用这种结构的理由如下。
(1)例如,作为薄型显示装置代表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场合,若从倾斜角度的观点出发,特别是液晶显示器存在着视角的课题以及躺着观看液晶显示器等,故需要有与所有使用背景相对应的倾斜角度。为了应对该要求,作为第2使用状态,在将支座兼连结部23用作支持显示装置1的支持支座的场合,要点在于该支持支座的长度应当是在将所述支持支座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从所述显示部的下端边突出的长度。利用该突出的长度,可使可变角度获得大的自由度。
从与设置空间的关系来看,即使狭小的空间也必须确保大的倾斜角度。为此,最好是将支座兼连结部23与显示装置1连结部分的位置尽可能地安装于下方。可减小显示装置1的接地部分(下边)与支座兼连结部23的接地部分(前端)的距离,在将支座兼连结部23作为支座单独支持显示装置1的场合,可省空间地使用。
第1转动轴部21的位置处于所述显示装置的下方,并且,在所述支持支座大致平行的状态下,作成了从所述显示部的下端边稍许突出的长度,由此可在狭小的空间获得大的倾斜角度。
(2)薄型显示装置时,挂壁也是特征之一,此时,其优点是所述支持支座越长,越能稳定安装。
另外,所述把持部17、支座兼连结部23和第1转动轴部21作为连结体15一体形成并被安装在显示装置1上,当然也可分别进行安装。若一体形成,则具有方便于组装,可减少制造成本的优点。
下面参照图1~图5说明由支柱25和支座29构成的支座支柱部30。
支柱25是一种可形成插入孔27长度的柱状构件,支座兼连结部23的除了转动部23a之外的横剖面圆形的棒状部分在该插入孔27中可插脱自如,以立起状态固定于支座29上。
插入孔27是横剖面圆形的孔,在插入支座兼连结部23的状态下,支座兼连结部23的止滑·缓冲构件23b与插入孔27的底部对接,将支座兼连结部23支持。插入孔27形成的直径大小可以使支座兼连结部23插脱自如,并且,具有支座兼连结部23能以该支座兼连结部23的长度方向轴为中心进行回转的间隙。
支座29具有能通过支柱25和连结体15将显示装置1支持于规定高度的大小。
下面说明上述说明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的作用效果。
首先,如图2(a)~(b)所示,使用支座支柱部30的第1使用状态是一种通过将固定于显示装置1背面侧的连结体15的支座兼连结部23插入支柱25的插入孔27中而将显示装置1支持的状态。该第1使用状态中的显示装置1的仰角方向X的调整如图3所示,通过将第1转动轴部21相对支座兼连结部23的转动部23a的转动来进行。又,该第1使用状态中的显示装置1的水平方向Y的朝向的调整如图4所示,相对支柱25将支座兼连结部23作为中心轴使显示装置1朝水平方向Y转动,即、使支座兼连结部23在插入孔27内以其长度方向作为轴回转来进行。在将支座兼连结部23插入支座支柱部30的插入孔27使用时,支座兼连结部23的长度越长越稳定地将显示装置1支持,但通过将支座兼连结部23插入支座支柱部30的插入孔27,只需由支座支柱部30能支持显示装置1那样的长度即可。反之,绝对不可以是将支座兼连结部23插入支座支柱部30的插入孔27但不能支持显示装置1、如传统例(图26)所示在无螺钉等的情况下翻倒那样的长度。具体的长度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的大小·重量、支座29的大小、支座支柱部30的高度等来设计。
其次,如图2(b)~(a)所示,不使用支座支柱部30而是作为支持显示装置1的支座使用了支座兼连结部23的第2使用状态,是通过例如手握把持部17将支座兼连结部23从支柱25的插入孔27中拔出,如图5所示由设于显示装置1下面的设置用导轨13和设于支座兼连结部23前端的止滑·缓冲构件23b将显示装置1支持而形成。
因将支座兼连结部23的长度设计得比显示装置1的底边部1b长,故通过调整支座兼连结部23相对于液晶显示器3的角度,可以加大设置用导轨13与止滑·缓冲构件23b的间隔,同时可稳定地调整液晶显示器3的仰角X(液晶显示器3的上下方向的朝向)。
如上所述,由于设于显示装置1下面的设置用导轨13和支座兼连结部23将显示装置1支持,因此,只要具有显示装置1和支座兼连结部23的小空间,即可载置显示装置1。
又,因由支座兼连结部23来调整仰角X,故构造简单,还可在小的空间中调节显示装置1的仰角X方向。
并且,不需要支柱25,故也可简单地移动到台桌上等的高的位置。还可调整仰角X。
如图6所示,不将支座兼连结部23作为支座而是将把持部17作为挂在壁31上的安装部来使用,则可将显示装置作为挂壁TV来使用。该场合,通过将把持部17形成圆弧状,挂钩33与圆弧的顶点部分卡合,显示装置1不会倾斜,可确保稳定的姿势。
在从图2(a)的状态原样地挂在挂钩33上、如图7所示作为挂壁TV来使用时,在支座兼连结部23从显示装置1的底边部1b突出而可以看到的场合,如图8所示,通过将支座兼连结部23以转动轴部21为中心向显示装置1上边侧大致转动180度,可抑止支座兼连结部23从底边部1b的突出(露出),可防止美观性受到损害。又,在将显示装置1挂壁使用的状态下,通过以转动轴部21为中心来控制支座兼连结部23的转动量,也可调整挂壁状态的显示装置1的仰角。
此时,若将第1转动轴部21的显示装置1的深度方向的尺寸设计得比把持部17前端部分在显示装置1的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大,则在作为挂壁TV使用时,显示装置1具有俯角,挂在壁的上位时,从下方容易看到,适合于挂壁TV。此时,支座兼连结部23具有了调整显示装置1的仰角或俯角的角度调整部的功能。
如图7所示,若使把持部17的前端部分从正面侧框架1a的上端部突出,则适合于挂壁TV。
并且,在挂壁TV与第2使用状态的关系中,支座兼连结部23具有了支座兼角度调节部的功能。
另外,对于显示装置1相对支座支柱部30的插脱方向H的长度,因第1转动轴部21位于比中心位置低的下方,故即使将支座兼连结部23以转动轴部21为中心大致转动了180度,支座兼连结部23也不会向显示装置1的上方突出。
在上述第1实施例的支座式薄型电视机中,以连结体15相对支柱25可转动的形态为例对显示装置1的水平方向Y的转动作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下面说明显示装置1、连结体15和支柱25相对支座29在水平方向Y上进行转动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与上述结构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以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概略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部分在于,将支座兼连结部的横剖面形状从圆形变更为大致矩状等(图9、图14),根据该支座兼连结部的形状变化来变更支柱的形状(图9、图14),将支柱相对支座在水平方向Y上可转动(图9),又,在把持部17上设置了保持显示装置1的遥控装置53的遥控夹51(图15~图17),以下作出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支座兼连结部35具有基端部可转动地被夹持于第1转动轴部21的转动部35a;在该转动部35a的另一端侧即前端部由橡胶、硅等形成的具有止滑、缓冲构件功能的止滑·缓冲构件35b,第1转动轴部21的转动轴方向(支持轴方向)上,形成了长的横剖面形状例如大致矩状。
通过将支座兼连结部35在第1转动轴部21的转动轴方向上形成长的横剖面矩状,可以减小连结体15在显示装置1的深度方向D1(图10)上的尺寸,同时可增大第2使用状态(从支座支柱部30分离时)中的支持显示装置1的稳定性。即,第2使用状态中的与设置场所的接触部位,在第1实施例的支座兼连结部23的场合,由设置用导轨13和止滑·缓冲构件23b围住的形状是大致三角形,而在第2实施例的支座兼连结部35的场合,与止滑·缓冲构件23b相比,止滑·缓冲构件35b在第1转动轴部21的转动轴方向(显示装置1下部的长度方向)为长,故由设置用导轨13和止滑·缓冲构件23b围住的形状是一种长边侧成为了设置用导轨13间、矩边侧成为了止滑·缓冲构件35b长度的方形或梯形形状,在相对于显示装置1同样倾斜时,支座兼连结部35支持显示装置1的面积增大,稳定性更高。
如图9、图10所示,支座兼连结部35长度方向(从基端部向前端侧的方向)的长度,在将该支座兼连结部35长度方向的长度作成了与液晶显示器3并行的状态下,形成了直至显示装置1的正面侧框架1a的底边部1b的长度以上(包含同一长度)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直至显示装置1的正面侧框架1a的底边部1b的长度为113nn,从底边部1b的突出量约为19mm,这样,如从正面看图10(b)状态的图9所示,具有了支座兼连结部35延伸到正面侧框架1a的底边部1b下方的长度。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柱37的横剖面外形是椭圆形,设置有与支座兼连结部35横剖面的大致矩状相似形状的插入孔39。
插入孔39是横剖面大致矩状的孔,在插入支座兼连结部35的状态下,支座兼连结部35的止滑·缓冲构件35b与插入孔39的底部对接,将支座兼连结部35支持。插入孔39横剖面的大小,不会使被插入的支座兼连结部35发生令人反感的晃动,形成了支座兼连结部35插脱自如的大小。由此,显示装置1水平方向Y的转动力,通过连结体15和支座兼连结部35传递给支柱37。
在支柱37和支座45上,为了相互在水平方向Y上可转动,故与传统技术中表示的嵌合配件105、嵌合承接配件106一样,设置了嵌合配件41和嵌合承接配件43,将嵌合配件41和嵌合承接配件43作成了相互可转动地卡合的形状。
在支柱37的支座45侧底边设置有圆滑构件47,用于抑止与支座45的转动时所发生的令人反感的磨擦声等以及接触损伤。圆滑构件47可以适当选择与支座45的材质相关的材料例如、可使用塑料、硬质的橡胶、硅酮等。
在支柱37与支座45的连结部分,如图9所示设置有间隙49,该间隙49离成为转动中心的嵌合配件41及嵌合承接配件43越远则越大,这样,可实现支柱37的圆滑转动以及抑止所述支座45转动时所发生的磨擦声及接触损伤。另外,支座45具有通过支柱37和连结体15可将显示装置1支持于规定高度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如图15~图19所示,在把持部17设置有保持显示装置1的遥控装置53的遥控夹51。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因可从支柱37分离使用,故有可能产生遥控装置53也与显示装置1分离那种不合适情况,但通过在与显示装置1一起从支柱37分离的把持部17上设置了遥控夹51,可将遥控装置53附带至移动目的地,因此,可在事先避免粗心大意地忘记了放置遥控装置53以及丢失等的事态发生。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遥控夹51具有安装于显示装置1侧的安装部51a、以及作成了可与遥控装置53卡合保持的形状的2个爪片51b。
具体地讲,如图19所示,在将遥控装置53作成了其前端53a至另一端53b大大变狭的形状时,如图19所示,若从遥控装置53的变狭形状的端部53b侧向2个爪片51b以插入的形态进行卡合,则被形成为大的前端53a侧勾住,成为了图15所示的卡合状态。该场合,遥控夹51的爪片51b-15b间隔最好是通过作成了从显示装置1的上边侧向下边侧变狭那样的具有适度倾斜的形状,就可提高与变狭形状的遥控装置53的嵌合性。
遥控夹51采用具有塑料等适度柔软性的材料来形成,并在2个爪片51b-15b之间形成可将遥控装置53夹压的形状,该场合,若在将遥控装置53向遥控夹51的插入方向上略微施加力,则通过爪片51b可形成将遥控装置53狭压卡合于遥控夹51内的状态。
若预先将遥控夹51的爪片51b设计成在保持遥控装置53时稍稍紧固,则不需要将遥控装置53的形状作成前端(53a侧)大而另一端(53b侧)狭小的形状,可将各种形状的遥控装置53保持。
另外,不限定于遥控夹51的形状及安装位置,也可直接安装于显示装置1的背面等。只要是能与显示装置1一起将遥控装置53移动的形状、形态、场所即可。只要是与遥控器嵌合的形状,则任何形状均可。也可是将遥控装置53与显示装置1本身嵌合,同时进行搬运。
以上,以第2实施例中的不同点为中心,对结构、作用效果作了说明,当然也能获得第1实施例所记载的作用效果。
另外,所述支座兼连结部35是以第1转动轴部21的转动轴方向上为长的横剖面大致矩状作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横剖面大致矩状。只要是能将支座兼连结部35的转动传递给支柱37的形状均可。
对第2实施例中的遥控夹51作了说明,当然也适用于第1实施例。
在所述第1、第2实施例中,采用了从插入孔27、39将支座兼连结部23、35拔出的结构,但可以将防止支座兼连结部23、35从插入孔27、39拔出的未图示的棒状的连结销贯通于支柱25、37,将其插入支座兼连结部23、35而形成。采用这种结构,提起把持部17即可将从显示装置1至支座29、49一体地进行移动。作为止脱装置,当然不限定于将连结销插入的方法,更加详细的内容在以下的第3实施例中予以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与上述结构相同的部分标记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以与上述第2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概略之,与上述第2实施例不同的部分在于,在支座兼连结部设置有防脱用凹陷部59和插入方向限制用的突起61,在将长度作成了与液晶显示器3并行的状态下,变更为至显示装置1的正面侧框架1a的底边部1b的长度以下(包含同一长度)的长度(图20、图21),将支座兼连结部的防脱机构设置在支柱上(图20~图24),又,为了限制支柱与支座兼连结部的连结时及连结后的显示装置1的仰角,在第1转动轴部21上变更了突起55与支柱的上端形状(图20、图21),在第1转动轴部21与支座兼连结部之间设置了作为显示装置1的仰角而推荐的角度的报知机构(图25)。以下作出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支座兼连结部57,与支座兼连结部35一样是大致矩状的剖面形状,其长度是不能超越显示装置1的正面侧框架1a的底边部1b(设置用导轨13)的长度(包含同一长度),至少形成为第2使用状态中作为支座能支持显示装置1的长度。通过将支座兼连结部57作成了这样的长度,将第2使用状态中的显示装置1的重心施加在了支座兼连结部57侧(背面侧盖侧),即使施加了翻倒那样的外力,显示装置1也只是翻倒于背面侧盖7侧,能可靠地防止脆弱的显示画面的破损。
在支座兼连结部57上,设置有与支柱65连结状态下的防脱用凹陷部59(图20)和将向支柱65的插入方向限制成单一方向用的限制突起61(图21)。
防脱用凹陷部59(图20)是在将支座兼连结部57的止滑·缓冲构件35b面向显示装置1的底边部1b侧的状态下与显示装置1对置的面的背面侧,由其长度方向(转动部35a-止滑·缓冲构件35b方向)的自由端侧(止滑·缓冲构件35b侧)而形成。防脱用凹陷部59的形状是支座兼连结部57的宽度方向上为长的大致三角柱状,凹陷的深度朝自由端侧(止滑·缓冲构件35b侧)逐渐变深。
限制突起61(图21)是在支座兼连结部57的防脱用凹陷部59的背面侧、向与支座兼连结部57的支柱65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有时简称为「插入垂直方向」)延伸的山形、凸形部。限制突起61是将支座兼连结部57向支柱65插入方向限制成1方向的插入限制机构的一个例子,限制突起61的位置、形状不作限定。在将插入限制机构例如由突起和槽(凹陷、凹坑、切口)时,只要在支座兼连结部57的插入支柱65的部分上形成插入垂直方向的山形、凸形等的突起和槽即可,又,也可不设置突起和槽而是将支座兼连结部57的剖面形状即插入支柱65的形状作成限制在1方向的剖面形状例如剖面梯形等。
如上所述,通过设置插入限制机构,可以防止当显示装置1位于不希望的方向上时成为不平衡的第1使用状态或翻倒。即,为了防止重心倒向于显示装置1侧的支柱65的翻倒,将支座45(图21)作成了相对于支柱65的后方侧、向显示面侧大大地鼓出的形状,但有时有可能会错误地反向将支座兼连结部57插入支柱65而引起翻倒,故通过设置插入限制机构能可靠地消除这种翻倒的可能性。
为了限制支柱65与支座兼连结部57连结时和连结后的显示装置1的仰角,在第1转动轴部21上设置了突起55(图20、图21)。
突起55是在第1转动轴部21上沿支座兼连结部57的转动方向形成了规定长度。本实施例中,将未形成有第1转动轴部21的突起55的表面作成了离支座兼连结部57的转动轴等距离的大致半圆形状,在形成有突起55的部分,通过将其至支座兼连结部57的转动轴的距离作成比未设置突起55的部分长,在突起55与支柱65干扰的状态下,防脱机构不能正常发挥功能而成为不稳定的姿势,可以向使用者告知这是一种超越了许容范围的姿势的安装。
即使是防脱机构发挥正常功能的第1使用状态,在进行成为不稳定的平衡状态那样的仰角方向的倾斜的场合,突起55的下方侧面55a与支柱65的上部面69的后方边缘69a(图21)发生干扰、冲突,限制向其以上的仰角方向的转动,能预防第1使用状态下的不平衡使用。
又,通过将突起55与支柱65的上部面69卡合或近接,设置在与显示装置1同步转动的部分例如第1转动轴部21上,不用对第2使用状态下的显示装置1的仰角进行限制就可实现转变为第1使用状态时的姿势限制、以及第1使用状态下的显示装置1的不正常的仰角方向的转动限制。其结果,形成了第1使用状态下的显示装置1的仰角变更许容范围与第2使用状态下的与该容许范围不同的范围,能确保与使用形态相符的安全的使用。
作为实现上述限制的方法,只要是从支座兼连结部57的转动轴至第1转动轴部21的表面的距离不同的形状(加大限制范围的距离)即可,例如,通过将第1转动轴部21的表面形成椭圆形等来替代突起55,也可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形成了突起55、或者突起55及支柱65的后方边缘69a,使来自显示装置1的设置面的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成为约10度倾斜。
为了便于搬运,显示装置1具有把持部17b,该把持部17b只要是可握住即可。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支柱65与支座兼连结部57的插脱,把持部17b相对于固定部19的倾斜角度比把持部17要小。这样,在手提把持部17b时,显示装置1不会晃动,故可简单、顺利地实现第1、第2使用状态的转变。
把持部17b若是圆环状,则可方便于搬运和挂壁,但矩形也适合搬运,三角形也适合挂壁。
与上述第2实施例的支柱37相比,概略之,支柱65是在上部面69的形状、插入孔71的形状、开闭盖73、支座兼连结部57的防脱机构77等方面不同(图20~图24)。
支柱65的上部面69形成了从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侧向背面侧高度逐渐增大的形状,能与第1转动轴部21的下面凹凸卡合。采用这种形状,在第1使用形态下减小了支柱65与第1转动轴部21间的间隙,能产生可分离的显示装置1侧与支柱65侧视在的一体感,可提高外观设计性。并且,在将支座兼连结部57插入支柱65时,若属于突起55与上部面69接触那样的插入,则上部面69与第1转动轴部21的下面不是凹凸卡合而是产生间隙,故使用者可识别到这是一种不合适的插入。
插入孔71是支座兼连结部57的插入孔,形成了与设有限制突起61的支座兼连结部57的插入垂直方向的剖面形状大致相似的形状(图22)。
在插入孔71内,作为维持与支座兼连结部57的规定间隙的干扰防止用构件,是在插入孔71内的长度方向中心的靠开口侧设置块状、棒状、及/或板状等的橡胶、塑料、硅等的缓冲构件72a、72b。缓冲构件72a、72b也可环状或局部性设置在插入垂直方向上。被插入插入孔71内的支座兼连结部57,将轴侧侧面通过缓冲构件72a、72b、而将前端部通过止滑·缓冲构件35b地分别支持于插入孔71内,可减小显示装置1相对支柱65的令人反感的晃动和干扰声。
又,插入孔71内的与支座兼连结部57的止滑·缓冲构件35b的相对部分89或其附近由磁铁形成,该止滑·缓冲构件35b由金属形成,在第1使用状态中,通过插入孔71底部的磁铁将支座兼连结部57的前端吸引,可减小支柱67内的支座兼连结部57的令人反感的晃动和干扰声。
开闭盖73是一端侧被轴支承在插入孔71内的上部,被始终向关闭插入孔71的开口的方向施力的盖构件(图22、图23)。在第2使用状态中,因开闭盖73将插入孔71的开口关闭,故可防止插入孔71内弄脏。
图23为图22的B-B剖面立体图,图24为从图23的防脱机构77部分的背面侧看的透视图,图25为说明从图24的状态下推压操作部79时的防脱机构77作用的透视图。
如图23所示,防脱机构77由以下构件形成即、使用者的操作部79;在第1使用状态下插入防脱用凹陷部59(图20)进行凹凸卡合、通过操作操作部79(例如推压)从该防脱用凹陷部59拔出而解除凹凸卡合的插拔部85;可往复直线滑动地收纳操作部79和插拔部85的框架81;分别对操作部79和插拔部85施加从框架81内向外方力的弹簧83、87。
操作部79具有为了增加与手指的接触面、分散按压力而使中央凹陷并倒角处理的操作钮,插入插拔部85的防脱用凹陷部59的部位是与防脱用凹陷部59相似形状的大致三角柱状。操作部79和插拔部85在框架81内的滑动方向是相互大致垂直方向,弹簧83、87的赋力方向也是大致垂直方向。
如图24所示,在框架81的侧壁上,设置有朝操作部79的移动方向引导其移动的第1导孔81a和朝插拔部85的移动方向引导其移动的第2导孔81b,在该第1导孔81a中卡合着操作部79的导向突起79a,在该第2导孔81b中卡合着插拔部85的连杆85a,分别可进行往复滑动。
在操作部79上,设置有随着操作部79的移动使连杆85a沿着第2导孔81b推压变位的倾斜边即环边79b。
采用上述结构,在将支座兼连结部57与支柱65连结状态(图23)下将把持部17b提起时,插拔部85的第1干扰面85c与相对的支座兼连结部57的防脱用凹陷部59的第2干扰面59a发生干扰,可将支柱67与支座45一体地提起,可进行第1使用状态下的移动。
当转至第2使用状态时,通过推压操作部79克服弹簧83的施力,如图24(a)、(b)所示,导向突起79a在第1导孔81a内移动,同时通过环边79b推压连杆85a,使连杆85a在第2导孔81d内向后方(将插拔部85从防脱用凹陷部59内拉出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步,形成有该连杆85a的插拔部85克服弹簧87向后方移动,将插拔部85从防脱用凹陷部59内拉出。通过在将操作部79向支座兼连结部57的插脱方向H1的推压状态下将把持部17b提起,插拔部85的第1干扰面85c与第2干扰面59a不发生干扰,可将支座兼连结部57从支柱67拉出。此时,支座兼连结部57相对操作部79朝插脱方向H1的力发生作用,抑止支柱部的抬起,同时通过提起把持部17b,朝支座兼连结部57从支座支柱部脱离方向H2作用力,通过施加反作用力,方便于拔脱,且可稳定的拔脱。
图25作为显示装置1的推荐仰角度的报知机构的一例,表示设置于第1转动轴部21(图20)和支座兼连结部57的转动部35a上的发声部91。
发声部91由设于与第1转动轴部21连结的轴承部22的长孔22c(图25(b))内可回转的滚子93、设置有与该滚子93卡合的切口94a、94b的板状的滚子收纳部95、以及始终对该滚子93向该滚子收纳部95侧施加力的赋能装置97构成。
轴承部22具有通过螺纹固定等与第1转动轴部21连结的连结面22a、将转动部35a的转动轴36轴支承的轴支承面22b、以及容许该轴支承面22b的滚子93回转自如的长孔22c。
长孔22c接近于转动轴36的轴承22d,且处于与切口94a、94b相对的位置,短径以规定间隙使滚子93游嵌。长孔22c长度方向的滚子93的移动是一端侧受轴承22d的限制,另一端侧受赋能装置97的基端部97a限制。另外,长孔22c的大小、形状只要至少能使滚子93受到赋能装置97的施力在该赋力的方向上摆动自如即可。
滚子93使用球形体,但也可是转动自如的形状例如、圆筒形、圆锥形。滚子93的材质使用金属,考虑到与滚子收纳部95的回转接触声、与切口94a、94b止合时的报知声等,可选择金属、树脂等任意的材料。
滚子收纳部95是一种从轴支承于轴支承面22b的转动轴36突出成凸边状的板状构件,在从该转动轴36的大致等距离上设置有切开成环状的切口94a、94b。滚子收纳部95是平板状,但通过在与滚子93的对接部位上设置引导滚子93的导轨,成为了滚子93相对滚子收纳部95的移动方向的引导,可进行圆滑的回转。作为导轨,例如可由能引导滚子93宽度的槽来形成。
切口94a、94b具有不能通过所述滚子93的开口。为了提高卡合后的滚子93的稳定性,通过形成具有小于滚子93直径的环状,可获得滚子93的对中效果。并且,切口94a、94b的开口缘上,通过形成与该滚子93凹凸卡合的弯曲面(接触面)94c,可提高与切口94a、94b卡合的滚子93的稳定性和对中效果。
切口94a,被设置在了从第2使用状态转向第1使用状态时将支座兼连结部57与支柱65连结时的推荐角度即、支座兼连结部57相对显示装置21成为了大致并行(约0度)时与滚子93相对的位置,切口94b被设置在了第2使用状态下显示装置1的推荐倾斜角度例如、显示装置1的显示画面相对设置面的垂直方向倾斜成约15度时与滚子93相对的位置。另外,切口的形成个数、位置不限定于此,可根据作为推荐角度告知使用者的事项任意变更。
赋能装置97始终对滚子93向滚子收纳部95侧施加力,在轴支承面22b的滚子收纳部95侧用螺钉99将基端部97a固定,在轴支承面22b的缘部形成折返的U字状,自由端附近的腹部面97b以规定的施力将滚子93向滚子收纳部95推压。
采用上述结构,一旦滚子93从与切口94a卡合的状态使支座兼连结部57进行轴回转,则转动轴36和滚子收纳部95也克服滚子93从赋能装置97受到的施力以及滚子93与切口94a间的对心力而进行回转,滚子93在滚子收纳部95的平坦面上滚动,在与切口94b的弯曲面94c凹凸卡合时,通过从赋能装置97受到的施力以及滚子93与切口94b间的对心力,发出「咔哒声」的告知推荐角度的报知声。因报知了推荐角度,使用者知道了可以安全使用,是一种使用者感到亲切感的装置。另外,切口94b向切口94a的转动也一样,能以发出「咔哒声」的告知推荐角度的报知声,将插入支柱65的支座兼连结部57的角度通知给使用者,可认识到是安全的角度。
赋能装置97不限定于板簧,可以是始终将滚子93向滚子收纳部95推压的弹性构件例如橡胶。
作为报知机构,对以听觉将推荐角度告知使用者的结构、例如发声部93作了说明,但不限定于这一结构,也可是随着角度变化能发出声音的结构。又,报知声例如也可通过使用发光元件、发光构件来视觉性地向使用告知推荐角度,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当然,将第3实施例的结构应用于第1实施例的结构,可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作为第4实施例,下面说明第1使用状态时内装于显示装置的蓄电池充电的场合。另外,第4实施例中,以与前述第3实施例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26所示,本实施例的支座兼连结部57b是在所述第3实施例的支座兼连结部57的止滑·缓冲构件35b的一部分上,设置了与内装于显示装置1的蓄电池11电气性连接的连接器部C1。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部C1具有从止滑·缓冲构件35b露出的、与后述的连接器部C2的接点。前述接点形状不作限定,例如可由平面形状、切刀型销子形状等形成。
导体L从连接器部C1通过支座兼连结部57内与蓄电池11连接。
另一方面,成为了向连接器部C1的电源供给侧的支座支柱65b,在前述第3实施例的相对部分89中的与所述连接器部C1的相对部分上具有连接器部C2,第1使用形态中,在与所述连接器部C1之间确保着电气性连接。
所述连接器部C2,与将来自交流电源用插头P1的交流电流变换成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源供给部(包含AC-DC变换器)P2连接。
因此,第1使用形态中,通过将电源插头P1插入未图示的插头插入口,将来自电源供给部P2的直流电流通过连接器部C2、连接器部C1以及导线L向蓄电池11供给。
采用上述结构,第2使用形态中,只将显示装置1搬运,通过来自蓄电池11的电源供给,在该搬运目的地可驱动显示装置1,在第1使用状态中,在向显示装置1装备的蓄电池11进行充电的同时可进行显示装置1的显示,使用十分方便。另外,来自直流电源供给部P2的电流,不仅用作蓄电池11的充电,当然也可作为显示装置1本身的电源。
另外,连接器部C1、C2的安装位置及形状等不作限定,在第1使用状态中,只要是能确保电气性连接关系的位置、形状等均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宗旨,可以将显示部在狭小的场所、向台桌上的移动、挂壁方式利用等,不受设置场所的限制,在各种使用状态下有效地利用显示装置,可提供通用性高的显示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薄型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部的拔脱方法,可以将显示部在狭小的场所、向台桌上的移动、挂壁方式利用等,不受设置场所的限制,适合于实现各种使用状态的薄型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1.一种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电源部,所述插脱部的插入方向的长度,具有可插入所述支座支柱部而成为所述支持状态的长度,所述插脱部的一端经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而与所述显示部连接且可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
2.一种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可抓持的把持部和电源部,所述插脱部的插入方向的长度,具有可插入所述支座支柱部而成为所述支持状态的长度,所述显示部的插脱部可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
3.一种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电源部,所述插脱部的插入方向的长度,具有可插入所述支座支柱部而成为所述支持状态的长度,所述显示部的插脱部可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且该插脱部的插入方向前端部用弹性构件形成。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在将所述插脱部插入所述插入孔时对其插入进行引导的插入导向部。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内具有缓冲材料,在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插脱部对接,可防止所述插脱部的摆动。
6.一种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把持部,而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防止所述插脱部脱离的防脱机构和解除该防脱机构的防脱解除机构,所述防脱解除机构依靠所述插脱部向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方向力的作用,解除所述插脱部的防脱。
7.一种显示部的拔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装备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在由防脱机构防止着所述插脱部脱离的场合下,通过提起所述把持部,力作用于所述插脱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脱离的方向,在所述插脱部相对于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方向上力作用于所述防脱机构,由此,可将所述显示部的插脱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
8.一种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使用的第1使用形态;将所述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作为将所述显示部支持的支座使用的第2使用形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的背面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进行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可握住的把持部。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平行于所述显示部的宽度方向,所述支座兼连结部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将其另一端从处于所述显示部的下边侧的位置转动到上边侧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部的下方侧内装有电池。
13.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仰角方向限制部,在所述第1使用形态和所述第2使用形态中,使所述显示部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仰角容许范围不同。
14.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报知部,向使用者告知所述显示部和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转动角成为了推荐仰角。
15.如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处于所述显示部的最下边侧时,所述支座兼连结部从该显示部的下边突出。
16.如权利要求8~15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的横剖面是转动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垂直于转动轴的方向的长度的形状。
17.如权利要求8~16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横剖面以及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是圆形。
18.如权利要求8~17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防止所述插脱部脱离的防脱机构和解除该防脱机构的防脱解除机构。
19.如权利要求8~18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在将所述支座兼连结部插入所述插入孔时对该插入进行引导的插入导向部。
20.如权利要求8~19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内具有缓冲材料,在所述第1使用形态下,通过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对接,可防止支座兼连结部的摆动。
21.如权利要求8~20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由弹性构件形成,在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内,在所述第1使用形态下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的相对部位附近具有弹性构件。
22.如权利要求8~21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具有与显示部固定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上,具有形成为与遥控操作所述显示部的遥控装置嵌合的形状的遥控器夹。
23.如权利要求8~22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把持部和所述支座兼连结部作为可与所述显示部连接的连结体一体形成。
24.如权利要求1~6及8~2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包括形成与平面接地的支座部;立设在该支座部上、具有所述插入孔的支柱部,所述支柱部相对所述支座部,以所述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轴可转动。
25.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能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卡合的卡合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与其一端连接的角度调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从所述显示部的上边突出。
26.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能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卡合的卡合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具有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连接的角度调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从固定于显示部的固定端至前端在所述显示部深度方向上具有倾斜度,所述倾斜在所述深度方向的尺寸,等同于或大于所述转动部的深度方向的尺寸。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是圆环状。
28.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其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连接的支座兼角度调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其前端从所述显示部的上边突出,从固定于显示部的固定端至前端在所述显示部深度方向上具有倾斜度,所述倾斜在所述深度方向的尺寸,等同于或大于所述转动部的深度方向的尺寸,具有将所述支座兼角度调节部作为支座对所述显示部进行支持地使用的第1使用形态;将所述把持部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进行卡合地使用的第2使用形态。
29.如权利要求25或28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座兼角度调节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显示部的最下边侧时从该显示部的下边突出。
30.如权利要求25~29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角度调节部的另一端的形状是转动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与转动轴垂直方向上的长度。
31.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将其一端连接的支座兼连接部,通过将所述支座兼连结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支座支柱部对所述显示部的支持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所述显示部的支持状态使用的第1使用形态;将所述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作为将所述显示部支持的支座使用的第2使用形态;将所述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形成将所述把持部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卡合那样使用的第3使用形态。
32.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薄型的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其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连接的支座部,其特征在于,具有报知装置,通过转动所述支座部,可告知使用者该支座部与所述显示部的角度已成为了推荐仰角。
33.如权利要求1~6、8~21、25~32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形成与遥控操作该显示部的显示的遥控装置嵌合的形状的遥控器夹。
34.如权利要求1~6、8~33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部的左右具有半圆形的扬声器。
35.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以及可向该显示部供给电源的电源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与遥控操作该显示装置的遥控装置嵌合的形状的遥控器夹。
36.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装置是从前端至另一端变狭的形状、而所述遥控器夹则是在从所述显示装置的上方向下方变狭的方向上具有倾斜度的形状。
37.一种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的插脱部可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在所述显示部中内装着充电电池,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电源部,在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电源部向内装于所述显示部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权利要求
1.一种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电源部,所述插脱部的插入方向的长度,具有可插入所述支座支柱部而成为所述支持状态的长度,所述显示部的插脱部可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可握住的把持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在将所述插脱部插入所述插入孔时对其插入进行引导的插入导向部。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内具有缓冲材料,在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插脱部对接,可防止所述插脱部的摆动。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弹性构件形成所述插脱部的插入方向前端部,在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内,在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下,在所述插脱部的所述前端的相对部位附近具有弹性构件。
6.一种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把持部,而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防止所述插脱部脱离的防脱机构和解除该防脱机构的防脱解除机构,所述防脱解除机构依靠所述插脱部向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方向力的作用,解除所述插脱部的防脱。
7.一种显示部的拔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装备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在由防脱机构防止着所述插脱部脱离的场合下,通过提起所述把持部,力作用于所述插脱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脱离的方向,在所述插脱部相对于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方向上力作用于所述防脱机构,由此,可将所述显示部的插脱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
8.一种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使用的第1使用形态;将所述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作为将所述显示部支持的支座使用的第2使用形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的背面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进行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可握住的把持部。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平行于所述显示部的宽度方向,所述支座兼连结部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可将其另一端从处于所述显示部的下边侧的位置转动到上边侧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部的下方侧内装有电池。
13.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仰角方向限制部,在所述第1使用形态和所述第2使用形态中,使所述显示部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仰角容许范围不同。
14.如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报知部,向使用者告知所述显示部和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转动角成为了推荐仰角。
15.如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处于所述显示部的最下边侧时,所述支座兼连结部从该显示部的下边突出。
16.如权利要求8~15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的横剖面是转动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垂直于转动轴的方向的长度的形状,
17.如权利要求8~16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横剖面以及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是圆形。
18.如权利要求8~17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防止所述插脱部脱离的防脱机构和解除该防脱机构的防脱解除机构。
19.如权利要求8~18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在将所述支座兼连结部插入所述插入孔时对该插入进行引导的插入导向部。
20.如权利要求8~19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内具有缓冲材料,在所述第1使用形态下,通过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对接,可防止支座兼连结部的摆动。
21.如权利要求8~20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由弹性构件形成,在所述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内,在所述第1使用形态下所述支座兼连结部的另一端的相对部位附近具有弹性构件。
22.如权利要求8~21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具有与显示部固定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上,具有形成为与遥控操作所述显示部的遥控装置嵌合的形状的遥控器夹。
23.如权利要求8~22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把持部和所述支座兼连结部作为可与所述显示部连接的连结体一体形成。
24.如权利要求1~6及8~2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支柱部包括形成与平面接地的支座部;立设在该支座部上、具有所述插入孔的支柱部,所述支柱部相对所述支座部,以所述平面的法线方向为轴可转动。
25.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能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卡合的卡合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与其一端连接的角度调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从所述显示部的上边突出。
26.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能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卡合的卡合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具有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连接的角度调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从固定于显示部的固定端至前端在所述显示部深度方向上具有倾斜度,所述倾斜在所述深度方向的尺寸,等同于或大于所述转动部的深度方向的尺寸。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是圆环状。
28.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其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连接的支座兼角度调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其前端从所述显示部的上边突出,从固定于显示部的固定端至前端在所述显示部深度方向上具有倾斜度,所述倾斜在所述深度方向的尺寸,等同于或大于所述转动部的深度方向的尺寸,具有将所述支座兼角度调节部作为支座对所述显示部进行支持地使用的第1使用形态;将所述把持部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进行卡合地使用的第2使用形态。
29.如权利要求25或28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座兼角度调节部的另一端位于所述显示部的最下边侧时从该显示部的下边突出。
30.如权利要求25~29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兼角度调节部的另一端的形状是转动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与转动轴垂直方向上的长度。
31.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将其一端连接的支座兼连接部,通过将所述支座兼连结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支座支柱部对所述显示部的支持状态,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所述显示部的支持状态使用的第1使用形态;将所述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作为将所述显示部支持的支座使用的第2使用形态;将所述显示部的支座兼连结部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形成将所述把持部与从壁面突出的突出部卡合那样使用的第3使用形态。
32.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薄型的显示部;在所述显示部的背面、其一端通过可转动的转动部连接的支座部,其特征在于,具有报知装置,通过转动所述支座部,可告知使用者该支座部与所述显示部的角度已成为了推荐仰角。
33.如权利要求1~6、8~21、25~32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有形成与遥控操作该显示部的显示的遥控装置嵌合的形状的遥控器夹。
34.如权利要求1~6、8~33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部的左右具有半圆形的扬声器。
35.一种薄型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把持部的薄型显示部、以及可向该显示部供给电源的电源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与遥控操作该显示装置的遥控装置嵌合的形状的遥控器夹。
36.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薄型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装置是从前端至另一端变狭的形状、而所述遥控器夹则是在从所述显示装置的上方向下方变狭的方向上具有倾斜度的形状。
37.一种薄型显示装置,通过将具有薄型显示部的插脱部插嵌于支座支柱部的插入孔,形成了由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的插脱部可从所述支座支柱部拔出,在所述显示部中内装着充电电池,所述支座支柱部具有电源部,在由所述支座支柱部将显示部支持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电源部向内装于所述显示部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部从支座构件的装取、搬运简单且不受显示部的设置场所的限制的薄型电视机等的显示装置,支座式薄型电视机具有显示装置(1)、连结体(15)、支柱(25)和支座(29)。通过将连结体(15)安装在显示装置(1)上,在固定于支座(29)的支柱(25)上,形成有装脱自如的连结体(15),在使用支柱(25)和支座(29)的第1使用状态中,将连结体(15)插入支柱(25),在不使用支柱(25)和支座(29)的第2使用状态中,将连结体(15)本身作为支座来使用。
文档编号H04N5/64GK1735916SQ20038010819
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9日
发明者渡边隆雄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