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分流方法

文档序号:796003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分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分流方法,尤其是应用于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络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及分流方法。
背景技术
从电信网的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分组交换技术将最终取代电路交换技术。由于IP技术在性价比、业务支撑、可扩展性等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优势,加之其在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安全等方面的改进,使得IP网络将会成为未来分组交换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IP技术提供的电信业务越来越多,电信网络自身也有IP化的趋势。
随着通信网络全IP化的趋势日益明朗,如何构造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 Network,简称NGN)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TISPAN等标准化组织提出了以3GPP的互联网多媒体子系统(Internet Media Subsystem,简称IMS)为核心的NGN架构,实现了话音、数据的统一承载,实现了移动与固定相融合的全IP通信网络。
未来全IP网络中,既存在传统的互联网业务,也将出现类似基于IMS等构架的电信业务,如话音、视频等,这些基于IMS等构架的电信业务实时性和可用性要求高,需要更好的QOS和安全保证。目前许多运营商提出了采用不同IP网络分别承载传统互联网业务和电信级业务的方案。比如一个是专用的IP承载网,用于承载高要求(服务质量、安全性、可靠性)、高价值的业务;一个是开放性的IP承载网,用于承载开放性或低价值的业务。
根据不同的网络、业务及用户定位,运营商需要面对多种分流需求。
首先,根据运营商IP承载网的不同定位,运营商提供的基于IMS等构架的电信级业务应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互联网业务应承载在开放性IP承载网上。这样,运营商就能保证自身提供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同时,也防止了互联网业务抢占专用IP承载网的带宽资源,保护了运营商的网络投资。
虽然目前许多运营商在骨干物理/逻辑网侧提出了采用不同IP骨干物理/逻辑网来分别承载传统互联网业务和电信业务,但是不同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往往在城域网侧共用同一个城域网。这样,当用户需要使用某终端同时访问互联网业务和电信级业务时,运营商在城域网范围内就需要面对业务分流的问题。对于信令流,它属于终端到代理服务器的访问,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地址转发到不同的IP骨干物理/逻辑网上;对于媒体流,由于是端到端的通信,无法通过IP五元组(源、目的地址,源、目的端口和协议类型)区分出电信级业务的媒体流和其他互联网业务的业务流,因此分流就成为了一个难题。尤其是,当互联网业务和电信级业务使用相同的协议,比如SIP、t.120、VNC、XMPP、HTTP等协议,且业务具有端到端的特性时,业务分流(比如媒体流)更成为了一个难题。
因此,现有技术无法解决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下的业务分流问题;无法保证运营商提供的基于IMS等构架的电信级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互联网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承载网上,从而无法保证电信级业务的服务质量;同时,也无法防止互联网业务抢占专用IP承载网的带宽资源,不能有效保护运营商的网络投资。
其次,在IMS等构架的电信级业务中,各业务有不同的特性,比如有的业务较封闭而有的业务较开放,有的业务价值大而有的业务价值小。根据业务的不同特性,运营商还有可能基于不同业务来进行分流(上述是基于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来分流),比如运营商倾向于让较开放或价值小的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承载网上,而封闭或价值大的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
再次,根据用户定位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业务,运营商还可基于不同用户来进行分流,比如运营商可使某些高价值客户的业务流承载于专用IP承载网,而普通用户的业务流承载于开放性IP承载网上。
综上所述,根据不同的网络、业务和用户定位,运营商需要面对各种分流需求,比如基于业务类别(比如电信级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基于不同业务或者基于不同用户来对业务进行分流,这给运营商提出了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端到端媒体流难以分流的问题,提供一种媒体分流系统和分流方法,通过合理的路由量度,实现低价值和低服务质量要求媒体流的分流;通过在网络中引入分流设备(用户代理服务器),对高价值和高服务质量要求的媒体流进行终结和锚定,保障这些媒体流的正确路径走向;从而满足端到端媒体流分流的目的。这样运营商可以实现各种分流效果,可以将电信级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从而保证电信级业务的服务质量及安全性,防止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抢占专用IP网络的带宽资源;也可以基于不同业务进行分流,以使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较低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给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也可以基于不同用户对业务进行分流,以使高价值用户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较低价值用户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给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包括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一终端、第二终端,该系统还包括第一路由器及第一分流设备(用户代理服务器),第一终端与第一路由器连接,第一路由器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并通过第一分流设备与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该第一分流设备用于对信令流经过该第一分流设备的业务进行锚定。
所述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设有第一业务控制设备,所述第一分流设备与该第一业务控制设备连接。该系统还可包括第二路由器和第二分流设备,第二终端与第二路由器连接,第二路由器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并通过第二分流设备与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该第二分流设备用于对信令流经过该第二分流设备的业务进行锚定。
该系统还可包括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及第三分流设备,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三分流设备与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所述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可设有第三业务控制设备,第三分流设备与该第三业务控制设备连接。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包括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通过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或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使用媒体流业务,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流设备,该分流设备用于对信令流经过该分流设备的业务进行锚定,第一终端通过该第一分流设备与第一及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
所述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设有第一边缘路由器以及用于业务控制的呼叫控制设备,第一分流设备通过第一边缘路由器与呼叫控制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分流设备通过直连链路或通过至少一个路由器与第一边缘路由器连接。所述第一分流设备与设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二边缘路由器连接。
该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流设备,第二终端通过该第二分流设备与所述第一及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设于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三边缘路由器与所述呼叫控制设备连接。所述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至少一个路由器与第三边缘路由器连接。所述第二分流设备通过直连链路与第三边缘路由器连接。所述第二分流设备与设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四边缘路由器连接,该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该第四边缘路由器连接至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
该系统还包括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该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与第一分流设备及第二终端连接,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通过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使用媒体流业务。第二终端通过第二分流设备与第一、第二及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骨干物理/逻辑网,分流设备只与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的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1、分流设备接收到应答信令后,判断是否对该应答信令对应的业务进行锚定,若是,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步骤3;步骤2、分流设备将应答信令中第一终端侧媒体流的接收者的地址端口修改为该分流设备本地地址端口,并记录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步骤3、分流设备将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一终端;步骤4、第一终端根据应答信令中的地址端口信息发送媒体流;
步骤5、分流设备接收到媒体流后,判断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是否为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端口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7;步骤6、分流设备根据内部记录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与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修改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并发送媒体流至该分流设备连接至的骨干物理/逻辑网;步骤7、分流设备转发媒体流给第二终端。
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可包括步骤A1、第一终端发送请求信令消息,该请求信令消息通过分流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发送到第二终端;步骤A2、第二终端发送应答信令消息,该应答信令消息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至分流设备。
所述的请求信令消息中可携带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所述分流设备内部可存储有需要锚定的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所述步骤1可具体为分流设备接收到应答信令后,根据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业务进行锚定,将需要进行锚定的业务的应答信令中第一终端侧媒体流的接收者的地址端口修改为该分流设备本地地址端口,记录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修改后的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一终端。
该方法还可包括设置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路由量度,通过合理的路由量度设置,使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间的媒体流能按照预想的路径进行传送;所述的发送为根据路由量度选择最优路径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一终端通过分流设备与各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的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1、分流设备接收到应答信令消息后,判断是否对该应答信令对应的业务进行锚定,若是,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步骤3;步骤2、分流设备将媒体应答信令中的第一终端侧媒体流的接收者地址端口修改为该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端口,并记录该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
步骤3、分流设备将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一终端;步骤4、第一终端根据应答信令中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信息发送媒体流;步骤5、分流设备接收到媒体流后,判断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是否为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端口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7;步骤6、分流设备根据记录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对应关系,修改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并将媒体流向预先设置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该预先设置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将媒体流转发给第二终端;步骤7、分流设备转发媒体流给第二终端。
在所述步骤1之前还可包括步骤A1、第一终端发送请求信令消息,该请求信令消息通过分流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发送到第二终端;步骤A2、第二终端发送应答信令消息,该应答信令消息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至分流设备。
所述分流设备内部存储有需要锚定的业务的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所述请求信令消息中携带有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所述步骤1中的判断是否对该应答信令对应的业务进行锚定可具体为提取请求信令中的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根据分流设备内部存储的需要锚定的业务的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判断是否对该业务进行锚定。
该方法还可包括设置被锚定业务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所述步骤2中还可包括根据被锚定的业务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记录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和/或本地地址端口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在所述步骤6中,根据记录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和/或本地地址端口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将媒体流向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
该方法还可包括设置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路由量度;媒体流可根据路由量度选择最优路径进行传送。
本发明实现了通过对业务进行锚定而控制用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这样运营商可以实现各种分流效果,可以将电信级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从而保证电信级业务的服务质量及安全性,防止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抢占专用IP网络的带宽资源;也可以基于不同业务进行分流,以使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较低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给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也可以基于不同用户对业务进行分流,以使高价值用户承载在专用IP网络上,而较低价值用户承载在开放性IP网络上,给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保证。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方法的关键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流程图;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另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再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图11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流程图;图17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通过在网络中引入专门的分流设备,分流设备对媒体流进行锚定骨干物理/逻辑网,从而可以满足端到端媒体流分流的目的。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方法的关键步骤流程图,包括步骤11、分流设备接收到应答信令后,将应答信令中第一终端侧媒体流的接收者的地址端口修改为该分流设备本地地址端口,记录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修改后的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一终端;步骤12、第一终端根据应答信令中的地址端口信息发送媒体流;步骤13、分流设备接收到媒体流后,根据内部记录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与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修改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并发送媒体流。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骨干物理/逻辑网1、骨干物理/逻辑网2、第一终端UE1、第二终端UE2,第一路由器R1及第一分流设备S1。S1可以为B2BUA(Back-to-Back User Agent)代理服务器,用于以背靠背(Back-to-Back)方式控制经过该分流设备的呼叫。UE1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1或骨干物理/逻辑网2与UE2进行媒体流的传输,UE1与R1通过网络连接,R1与骨干物理/逻辑网2连接,并通过S1与骨干物理/逻辑网1连接。S1通过对UE1侧媒体流的接收者的地址端口的修改,实现对媒体流的终结和锚定。运营商可以采用多种锚定方式可以锚定所有信令经过S1的业务,也可以根据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进行锚定。
分流设备通过对第一终端侧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的修改,实现对媒体流的终结和锚定,从而可以实现高价值或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的锚定,保证高价值或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通过专用IP网络承载。
媒体流的传输具有端到端的特性,媒体流在传输过程中要选择最优路径。最优路径可由路由量度Metric值来衡量,Metric是路由算法/协议确定一条路由优于另一条路由的方法,量度包括带宽、通信成本、时延、中继段数目、负载、最佳分组大小、路径成本和可靠性等。Metric值小的路径优于Metric值大的路径。为了实现价值低或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媒体流的分流,使未经锚定的媒体流由骨干物理/逻辑网2来承载,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方法可进一步包括设置骨干物理/逻辑网路由量度的步骤,并在发送媒体流时根据路由量度选择最后路径发送,通过合理的Metric值设置,使UE1和UE2间的互联网业务媒体流的最优路经选择均能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2传输。例如,可设置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Metric整体上比骨干物理/逻辑网1小,从而实现价值低或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的分流,使这些业务不再占用专用IP网的带宽资源。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包括UE1、UE2、用户驻地网1(Customer-Premises Network 1,简称CPN1)、用户驻地网2(CPN2)、城域网1、骨干物理/逻辑网1、骨干物理/逻辑网2、设置于城域网1的路由器R1及B2BUA代理服务器,设置于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边缘路由器R3,以及设置于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呼叫控制设备和边缘路由器R2。CPN是用户终端至用户-网络接口之间包含的网络部分,由完成通信和控制功能的用户驻地布线系统中的机线设备组成。呼叫控制设备是话音业务提供系统的核心网元,用于基于分组交换的会话控制,例如IMS核心网的CSCF设备等。UE1和UE2分别通过CPN1和CPN2接入城域网1和城域网2。路由器R1设置于城域网1的接入层处,R1有两个出口,一个至B2BUA代理服务器1,另一个直连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边缘路由器R3。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1和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合理Metric设置,能实现使UE1和UE2间的价值或服务质量不高的业务流的最优路径选择都能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2,也就是说,用户间价值或服务质量不高的业务流在路由器1处进行了正确分流。通过这样的组网方式,能在城域网内实现价值或服务质量不高的业务的分流。B2BUA代理服务器能够实现对高价值或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媒体流的锚定,当用户间进行信令层会话协商时,B2BUA代理服务器1通过使UE1的目的地址指向自己来实现对媒体的终结和锚定。通过在城域内引入B2BUA代理服务器1,保证B2BUA代理服务器1永远处于高价值或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媒体流的必经之地,实现了对高价值或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媒体流的锚定。运营商还可以采用其他锚定方式可以根据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进行锚定,实现某些高价值或高服务质量电信级业务和/或用户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1传送,而低价值或服务质量不高的电信级业务和/或互联网业务和/或业务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2传送。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加入了骨干物理/逻辑网3及B2BUA代理服务器3。R1通过B2BUA代理服务器3与骨干物理/逻辑网3的边缘路由器R7连接。骨干物理/逻辑网3也设有呼叫控制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1和骨干物理/逻辑网3均是专用IP网,骨干物理/逻辑网2为开放性IP网络。运营商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某些电信级业务由骨干物理/逻辑网1承载,某些电信级业务由骨干物理/逻辑网3承载,互联网业务由骨干物理/逻辑网2承载。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1、骨干物理/逻辑网2及骨干物理/逻辑网3的合理Metric设置,能实现对互联网业务的分流,例如,设置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Metric值最小,从而使UE1和UE2间的互联网业务流的最优路径选择都能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2。B2BUA代理服务器1及B2BUA代理服务器3均能通过使UE1的目的地址指向自己来实现对媒体的终结和锚定。通过在城域内引入B2BUA代理服务器,保证B2BUA代理服务器永远处于电信级业务媒体流的必经之地,从而使电信级业务由骨干物理/逻辑网1或骨干物理/逻辑网3承载,从而保证电信级业务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运营商还可以采用其他锚定方式可以根据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进行锚定,实现某些高价值或高服务质量电信级业务和/或用户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1或骨干物理/逻辑网3传送,而低价值或服务质量不高的电信级业务和/或互联网业务和/或业务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2传送。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加入了城域网2、R4以及B2BUA代理服务器2。UE1和UE2分别通过CPN1和CPN2接入城域网1和城域网2,R1和R4分别位于城域网1和城域网2的接入层,R1的一边直连至B2BUA代理服务器1,一边直连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R3,R4一边直连至B2BUA代理服务器2,一边直连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R6。B2BUA代理服务器1和B2BUA代理服务器2分别通过R2和R5与呼叫控制设备连接。在UE2侧引入B2BUA代理服务器2,可以实现UE2向UE1的媒体流的分流,从而,本实施例可以实现双向的媒体流分流。UE1发送至UE2的高价值或高服务质量要求业务由B2BUA代理服务器1锚定,UE2发送至UE1的高价值或高服务质量要求业务由B2BUA代理服务器2锚定。UE1和UE2发送给对方的低价值或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媒体流,均可通过Metric的合理设置而分流到骨干物理/逻辑网2。运营商还可以采用其他锚定方式可以根据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进行锚定,实现某些高价值或高服务质量电信级业务和/或用户的媒体流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1传送,而低价值或服务质量不高的电信级业务和/或互联网业务和/或业务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2传送。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当存在3个骨干物理/逻辑网时,只要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在UE2侧加入路由器R4、B2BUA代理服务器2和B2BUA代理服务器4,R4通过B2BUA代理服务器2与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一个边缘路由器R5连接,通过B2BUA代理服务器4与骨干物理/逻辑网3的边缘路由器R8连接,这样就可实现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双向媒体流分流。运营商还可以采用其他锚定方式可以根据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进行锚定。例如,在请求信令消息中携带有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分流设备内部存储有需要锚定的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分流设备根据请求信令中的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确定是否要对业务进行锚定,对其中要进行锚定的业务的应答信令中UE1侧媒体流的接收者的地址端口修改为该分流设备本地地址端口,记录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修改后的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一终端,从而可实现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媒体流分流。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流程图,包括步骤21、B2BUA代理服务器接收到应答信令消息后,判断是否对该应答信令对应的业务进行锚定,若是,执行步骤22,否则,执行步骤23;该判断机制可以为如果B2BUA代理服务器配置为对所有信令流流经B2BUA的媒体流都进行锚定,则该判断可基于锚定功能是否打开进行判断;如果B2BUA代理服务器配置为只对某些业务进行锚定,则该判断可基于业务锚定配置进行判断。
步骤22、B2BUA代理服务器将媒体应答信令中的UE1侧媒体流的接收者地址端口修改为该B2BUA代理服务器本地的地址端口,并记录该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步骤23、B2BUA代理服务器将应答信令发送至UE1;步骤24、UE1根据应答信令中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信息发送媒体流;步骤25、B2BUA代理服务器接收到媒体流后,判断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是否为B2BUA代理服务器本地的地址端口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26,否则,执行步骤27;步骤26、B2BUA代理服务器根据记录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对应关系,修改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并发送媒体流至该B2BUA代理服务器连接至的骨干物理/逻辑网;步骤27、B2BUA代理服务器转发媒体流给第二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有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B2BUA代理服务器内部存储了需要锚定的业务标识信息和/或用户标识信息。另外,还设置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路由量度,使承载高价值和高服务质量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路由量度大于其他骨干物理/逻辑网,从而使低价值和低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由除特定骨干物理/逻辑网之外的其他骨干物理/逻辑网承载。B2BUA代理服务器在收到应答信令后,根据信令消息中携带业务标识信息和/或用户标识信息判断是否对业务进行锚定,B2BUA代理服务器接收到媒体流后,将锚定的媒体流向B2BUA代理服务器连接至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将未锚定的媒体流根据路由量度选择最优路径转发。如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流程图,包括步骤101、UE1发送请求信令消息,该请求信令消息通过B2BUA代理服务器、骨干物理/逻辑网发送到UE2;步骤102、UE2发送应答信令消息,该应答信令消息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至B2BUA代理服务器;步骤103、B2BUA代理服务器接收到应答信令消息后,提取业务标识信息和/或用户标识信息,判断B2BUA代理服务器内部存储的需要锚定的业务的标识信息中是否包括提取出的标识信息,若包括,执行步骤104,否则,执行步骤105;
步骤104、B2BUA代理服务器将媒体应答信令中的UE1侧媒体流的接收者地址端口修改为该B2BUA代理服务器本地的地址端口,记录UE2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步骤105、B2BUA代理服务器将应答信令发送至UE1;步骤106、UE1根据应答信令中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信息发送媒体流;步骤107、B2BUA代理服务器接收到媒体流后,判断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是否为B2BUA代理服务器本地的地址端口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108,否则,执行步骤109;步骤108、B2BUA代理服务器根据记录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对应关系,修改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并发送媒体流至该B2BUA代理服务器连接至的骨干物理/逻辑网;步骤109、B2BUA代理服务器根据路由量度选择最优路径转发媒体流。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另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UE1使用高价值和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向UE2发送媒体流,通过对该业务的锚定,使该业务媒体流通过B2BUA代理服务器1转发至专用IP网骨干物理/逻辑网1传输。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01、UE1发送请求信令消息到B2BUA代理服务器1;UE1指定本地的某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骨干物理/逻辑网1例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202、B2BUA代理服务器1转发请求信令消息给呼叫控制设备;B2BUA代理服务器1检查自己的内部代理注册数据库,确保UE1已经通过B2BUA代理服务器1注册到了IMS核心网;B2BUA代理服务器1指定UE1 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IMS核心网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203、呼叫控制设备转发请求信令消息给UE2;呼叫控制设备指定UE1 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B2BUA代理服务器2侧媒体的接收者。当UE2通过B2BUA代理服务器2接入骨干物理/逻辑网时,呼叫控制设备先将请求信令发送至B2BUA代理服务器2,然后,由B2BUA代理服务器2再将请求信令发送至UE2。
步骤204、UE2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呼叫控制设备;UE2指定本地的某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B2BUA代理服务器2侧媒体的接收者。当UE2通过B2BUA代理服务器2接入骨干物理/逻辑网时,UE2通过B2BUA代理服务器2将应答信令发送至呼叫控制设备。
步骤205、呼叫控制设备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B2BUA代理服务器1;呼叫控制设备指定UE2的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B2BUA代理服务器1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206、B2BUA代理服务器1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UE1时,B2BUA代理服务器1指定本地的某IP地址和端口为来自UE1侧媒体流的接收者,并将本地和UE2各自指定地址和端口进行存储,形成一个“B2BUA代理服务器1和UE2的IP五元组对应表”,然后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UE1。
步骤207、UE1发送媒体流,目的地址是B2BUA代理服务器1地址;由于上述会话过程中B2BUA代理服务器1进行了媒体锚定,到达UE1的应答信令消息中将B2BUA代理服务器1的IP和端口地址指定为来自UE1的媒体的联系地址,所以UE1发出包的目的地址就是B2BUA代理服务器1地址。
步骤208、媒体流到达B2BUA代理服务器1时,B2BUA代理服务器1去查找“B2BUA代理服务器1和UE2的IP五元组对应表”,查找到UE2地址,将媒体流目的地址指向UE2,然后转发媒体流给骨干物理/逻辑网1侧的路由器;步骤209、媒体流继续被转发至UE2。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媒体流分流方法再一具体实施例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UE1使用低价值和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向UE2发送媒体流,通过对骨干物理/逻辑网Metric的设定,使承载低价值和服务质量要求不高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Metric小于承载高价值和高服务质量要求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1,从而实现对低价值和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媒体流的分流,使低价值和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媒体流由骨干物理/逻辑网2承载,防止低价值和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强占专用IP网络带宽资源。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01、UE1发送请求信令消息到某代理服务器;该服务器可能位于其他运营商的网络之中;UE1指定某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骨干物理/逻辑网2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302、代理服务器转发请求信令消息给UE2;代理服务器指定UE1 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UE2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303、UE2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代理服务器;UE2指定某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骨干物理/逻辑网2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304、代理服务器发送应答信令消息给UE1;代理服务器指定UE2 IP和端口地址为来自UE1侧媒体的接收者。
步骤305、UE1发送媒体流,目的地址是UE2地址;由于上述会话过程中到达UE1的应答信令消息中将UE2 IP和端口地址指定为来自UE1的媒体的联系地址,所以UE1发出包的目的地址就是UE2地址。
步骤306、媒体流到达路由器时,路由器对骨干物理/逻辑网1和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Metric进行比较,选择骨干物理/逻辑网2转发媒体流;步骤307、骨干物理/逻辑网2将媒体流转发至UE2。
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1和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合理Metric设置,比如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Metric整体比骨干物理/逻辑网1小,就能实现使UE1和UE2间的低价值和服务质量要求不高业务流的最优路径选择能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2,这样就实现了低价值和服务质量要求不高业务流的分流。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该系统包括发送端终端UE1、接收端终端UE2、分流设备S1、骨干物理/逻辑网1和骨干物理/逻辑网2。UE1和UE2可以是PC终端、手机终端和POTS终端等。骨干物理/逻辑网1和2用于承载不同的业务,可能是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也可能是同一运营商用于承载不同业务的网络,例如,骨干物理/逻辑网1是专用IP网络,用于承载高要求、高价值的业务,骨干物理/逻辑网2是开放性的IP网络,用于承载开放性或低价值的业务。UE1上会配置业务服务器的地址,UE1通过分流设备及骨干物理/逻辑网将请求信令消息发送给UE2,UE2返回的应答信令消息经骨干物理/逻辑网返回至分流设备。分流设备用于对业务的分流,内部存储有需要锚定的业务的特征信息,如存储需要由骨干物理/逻辑网1承载的业务的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当分流设备接收到应答信令消息后,提取信令中的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根据内部存储的需要锚定的业务的特征信息,判断该业务是否需要锚定,若需要锚定,则修改应答信令中的UE1侧媒体流的接收者的地址端口信息,将该地址端口信息修改为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端口,记录本地地址端口与UE1侧媒体流的接收者的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修改后的应答信令发送至UE1。分流设备在接收到媒体流后,可根据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信息判断该媒体流转发到哪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若媒体流的目的地址为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则根据记录的地址端口对应关系,将媒体流目的地址端口修改为与其对应的UE1侧媒体流的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并将媒体流转发到骨干物理/逻辑网1,否则,直接将媒体流转发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当有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时,分流设备将锚定的媒体流向一特定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将未锚定的媒体流向其他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
如图12所示,为另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包括UE1、UE2、分流设备S1、用户驻地网1(Customer-Premises Network 1,简称CPN1)、用户驻地网2(CPN2)、城域网1、城域网2、骨干物理/逻辑网1、骨干物理/逻辑网2、设置于城域网1的边缘路由器R5以及设置于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呼叫控制设备和边缘路由器R1。UE1和UE2分别通过CPN1和CPN2接入城域网1和城域网2。分流设备S1同样可以为B2BUA(Back-to-Back User Agent)代理服务器,以背靠背(Back-to-Back)方式控制经过该分流设备的呼叫。呼叫控制设备是话音业务提供系统的核心网元,用于基于分组交换的会话控制,例如IMS核心网的CSCF设备等。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S1设置于城域网1的接入层处,S1一边通过直连链路连接至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R1,一边直连至城域网接入层,通过路由器R5连接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直连链路可以是传输直达或者隧道等方式,隧道可采用GRE等隧道技术。分流设备S1的工作方式与图9中的分流设备相同,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接收方也加入了分流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1中设有边缘路由器R1、边缘路由器R3以及呼叫控制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2中设有边缘路由器R2及R4,并且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2,可与业务代理服务器通信。UE1和UE2分别通过CPN1和CPN2接入城域网1和城域网2,分流设备S1和分流设备S2分别位于城域网1和城域网2的核心层,S1的一边直连至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R1,一边直连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R2,S2的一边直连至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R3,一边直连至骨干物理/逻辑网2的R4。引入两个分流设备,可以实现双向媒体流分流。在UE1向UE2发起媒体流传输请求时,由分流设备S1将媒体流转发到相应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实现UE1向UE2发送的媒体流的分流;在UE2向UE1发起媒体流传输请求时,由分流设备2将UE2向UE1发送的媒体流转发到相应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实现UE2向UE1发送的媒体流的分流。
如图14所示,为另一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加入了骨干物理/逻辑网3。骨干物理/逻辑网3的呼叫控制设备2用于分组交换的会话控制,分流设备S1通过直连链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3的边缘路由器R8连接,通过路由器R6与骨干物理/逻辑网1的边缘路由器R1连接。骨干物理/逻辑网3可通过城域网2与UE2通信。分流设备S1可采用与实施例一及实施例二中的分流设备相同的工作方式,对由某特定骨干物理/逻辑网承载的业务,如对骨干物理/逻辑网1承载的业务进行锚定,也可在分流设备内部存储需要锚定的业务的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以及锚定的业务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分流设备接收到应答信令后,根据信令中的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确定是否要进行锚定,对于不需锚定的业务,直接转发应答信令;对需要锚定的业务,将应答信令中UE1侧媒体流的接收者的地址端口修改为该分流设备本地地址端口,记录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内部存储的业务和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记录该业务的地址端口信息(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或本地地址端口)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然后将修改后的应答信令发送至UE1。在接收到媒体流后,若媒体流地目的地址为分流设备本地地址,则根据记录的地址端口对应关系修改媒体流的目的地址,并根据地址端口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将媒体流向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该系统可实现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单向业务分流。
如图15所示,为另一媒体流分流系统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加入了分流设备2并且改变了分流设备1与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连接方式。分流设备S1位于城域网1的接入层,通过路由器R7与各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R7通过直连链路与R1及R2连接,通过路由器R10与骨干物理/逻辑网3的R8连接。分流设备S2位于城域网2的核心层,通过直连链路与R3、R4、R9连接,从而实现与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通信。信令协商流程及媒体流传输流程与实施例三类似,由于在UE2侧也加入了分流设备,因此本实施例可实现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双向业务分流。
分流设备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连接方式还有多种,例如,分流设备通过多个路由器与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无论连接方式如何变化,只要保证信令必经过分流设备,就可对需要锚定的业务进行锚定,并对媒体流进行分流。
如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流程图,包括步骤31、分流设备接收到应答信令消息后,判断是否对该应答信令对应的业务进行锚定,若是,执行步骤32,否则,执行步骤33;该判断机制可以为如果分流设备配置为对所有信令流流经分流设备的媒体流都进行锚定,则该判断可基于锚定功能是否打开进行判断;如果分流设备配置为只对某些业务进行锚定,则该判断可基于业务锚定配置进行判断。
步骤32、分流设备将媒体应答信令中的UE1侧媒体流的接收者地址端口修改为该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端口,并记录该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步骤33、分流设备将应答信令发送至UE1;步骤34、UE1根据应答信令中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信息发送媒体流;步骤35、分流设备接收到媒体流后,判断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是否为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端口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36,否则,执行步骤37;步骤36、分流设备根据记录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对应关系,修改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并将媒体流向预先设置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该预先设置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将媒体流转发给第二终端;步骤37、分流设备转发媒体流给第二终端。
在本发明另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有多个骨干物理/逻辑网,在分流设备内部预先设置了需要锚定的业务的业务标识信息和/或用户标识信息,以及被锚定业务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另外,还设置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路由量度,使承载高价值和高服务质量业务的特定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路由量度大于其他骨干物理/逻辑网,从而使低价值和低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由除特定骨干物理/逻辑网之外的其他骨干物理/逻辑网承载。分流设备在收到应答信令后,根据信令消息中携带业务标识信息和/或用户标识信息判断是否对业务进行锚定,分流设备接收到媒体流后,将锚定的媒体流向特定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将未锚定的媒体流根据路由量度选择最优路径转发。如图17所示,为本实施例流程图,包括步骤401、UE1发送请求信令消息,该请求信令消息通过分流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发送到UE1;步骤402、UE2发送应答信令消息,该应答信令消息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至分流设备;步骤403、分流设备接收到应答信令消息后,提取业务标识信息和/或用户标识信息,判断分流设备内部存储的需要锚定的业务的标识信息中是否包括提取出的标识信息,若包括,执行步骤404,否则,执行步骤405;步骤404、分流设备将媒体应答信令中的UE1侧媒体流的接收者地址端口修改为该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端口,记录UE2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根据内部存储的被锚定业务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业务应由哪一骨干物理/逻辑网承载,并记录地址端口信息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在记录地址端口信息与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时,可只记录UE2的地址端口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也可只记录本地地址端口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还可在同一表中UE2地址端口、本地地址端口及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只要分流设备在接收到锚定的媒体流后,能够根据媒体流携带的信息正确确定应由哪个骨干物理/逻辑网承载即可。
步骤405、分流设备将应答信令发送至UE1;步骤406、UE1根据应答信令中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信息发送媒体流;
步骤407、分流设备接收到媒体流后,判断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是否为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端口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408,否则,执行步骤409;步骤408、分流设备根据记录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对应关系,修改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并根据记录的地址端口信息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向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媒体流;步骤409、分流设备根据路由量度选择最优路径转发媒体流。
本实施例通过对高价值和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进行锚定可实现将高价值和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承载于特定的骨干物理/逻辑网;通过合理设置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路由量度,并根据路由量度选择最优路径转发媒体流,使低价值和地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由除特定骨干物理/逻辑网之外的其他骨干物理/逻辑网承载,从而可有效防止低价值和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强占专用IP网络带宽资源。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包括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一路由器及第一分流设备,第一终端与第一路由器连接,第一路由器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并通过第一分流设备与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该第一分流设备用于对信令流经过该第一分流设备的业务进行锚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设有第一业务控制设备,所述第一分流设备与该第一业务控制设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二路由器和第二分流设备,第二终端与第二路由器连接,第二路由器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并通过第二分流设备与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该第二分流设备用于对信令流经过该第二分流设备的业务进行锚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及第三分流设备,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三分流设备与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设有第三业务控制设备,第三分流设备与该第三业务控制设备连接。
6.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包括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通过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或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使用媒体流业务,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流设备,该分流设备用于对信令流经过该分流设备的业务进行锚定,第一终端通过该第一分流设备与第一及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设有第一边缘路由器以及用于业务控制的呼叫控制设备,第一分流设备通过第一边缘路由器与呼叫控制设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设备通过至少一个路由器与第一边缘路由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设备通过直连链路与第一边缘路由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设备与设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二边缘路由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二分流设备,第二终端通过该第二分流设备与所述第一及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设于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三边缘路由器与所述呼叫控制设备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至少一个路由器与第三边缘路由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设备通过直连链路与第三边缘路由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设备与设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的第四边缘路由器连接,该第二分流设备通过该第四边缘路由器连接至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该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与第一分流设备及第二终端连接,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通过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使用媒体流业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终端通过第二分流设备与第一、第二及第三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
17.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骨干物理/逻辑网,分流设备只与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1、分流设备接收到应答信令消息后,判断是否对该应答信令对应的业务进行锚定,若是,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步骤3;步骤2、分流设备将应答信令中第一终端侧媒体流的接收者的地址端口修改为该分流设备本地地址端口,记录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步骤3、分流设备将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一终端;步骤4、第一终端根据应答信令中的地址端口信息发送媒体流;步骤5、分流设备接收到媒体流后,判断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是否为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端口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7;步骤6、分流设备根据内部记录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与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修改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并发送媒体流至该分流设备连接至的骨干物理/逻辑网;步骤7、分流设备转发媒体流给第二终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A1、第一终端发送请求信令消息,该请求信令消息通过分流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发送到第二终端;步骤A2、第二终端发送应答信令消息,该应答信令消息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至分流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请求信令消息中携带有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所述分流设备内部存储有需要锚定的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所述步骤1具体为分流设备接收到应答信令后,根据用户标识信息和/或业务标识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业务进行锚定,将需要进行锚定的业务的应答信令中第一终端侧媒体流的接收者的地址端口修改为该分流设备本地地址端口,记录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并将修改后的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一终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设置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路由量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媒体流可根据路由量度选择最优路径进行传送。
22.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应用于具有至少两个骨干物理/逻辑网,第一终端通过分流设备与各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1、分流设备接收到应答信令消息后,判断是否对该应答信令对应的业务进行锚定,若是,执行步骤2,否则,执行步骤3;步骤2、分流设备将媒体应答信令中的第一终端侧媒体流的接收者地址端口修改为该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端口,并记录媒体流接收者的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的对应关系;步骤3、分流设备将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一终端;步骤4、第一终端根据应答信令中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信息发送媒体流。步骤5、分流设备接收到媒体流后,判断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是否为分流设备本地的地址端口信息,若是,则执行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7;步骤6、分流设备根据记录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和本地地址端口对应关系,修改媒体流的目的地址端口,并将媒体流向预先设置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该预先设置的骨干物理/逻辑网将媒体流转发给第二终端;步骤7、分流设备转发媒体流给第二终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步骤A1、第一终端发送请求信令消息,该请求信令消息通过分流设备、骨干物理/逻辑网发送到第二终端;步骤A2、第二终端发送应答信令消息,该应答信令消息通过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至分流设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设备内部存储有需要锚定的业务的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所述请求信令消息中携带有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所述步骤1中的判断是否对该应答信令对应的业务进行锚定具体为提取请求信令中的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根据分流设备内部存储的需要锚定的业务的用户标识和/或业务标识信息判断是否对该业务进行锚定。
25.根据权利要求22-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设置被锚定业务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还包括根据被锚定的业务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记录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和/或本地地址端口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的将媒体流向预先设定的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具体为根据记录的媒体流接收者地址端口和/或本地地址端口与承载业务的骨干物理/逻辑网的对应关系,将媒体流向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
28.根据权利要求22-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设置骨干物理/逻辑网的路由量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媒体流可根据路由量度选择最优路径进行传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第一终端与第一路由器连接,第一路由器与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并通过分流设备与第一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本发明的另一种媒体流分流系统是,第一终端通过该第一分流设备与第一及第二骨干物理/逻辑网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分流设备对经过该设备的业务进行锚定,并通过设置骨干物理/逻辑网路由量度,对开放性业务流分流。本发明的另一种媒体流分流方法是,分流设备对需要锚定的业务媒体流进行锚定,将锚定的媒体流向相应骨干物理/逻辑网转发。本发明实现了媒体流的分流,保证运营商提供的业务的服务质量及安全性,防止用户使用的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开放性业务抢占专用IP网络的带宽资源。
文档编号H04L12/56GK1838616SQ20061007497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5日
发明者周琳琅, 孙少陵, 黄宇红, 段晓东, 林华生, 李连源, 郑健平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