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型电声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5495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电型电声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便携电话和便携信息终端等的扬声器等使 用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双压电晶片型的压
背景技术
压电型扬声器、麦克风等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作为简易的电声变 换装置被广泛利用,特别是近年来多被用作便携电话、便携信息终端 等的扬声器。
作为压电型电声变换器1,公知如在图13 (专利文献1)中示出 的一例那样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1 )贴附有压电元件7的压电振动 板5以上述压电振动板5的边缘部附近与壳体4b的环状的台阶部4e 重叠的方式粘接而被支承在上述壳体4b上,并且,(2)与上述压电 振动板5的压电元件7的电极相连接的引线9从上述压电振动板5的 边缘部附近与上述壳体4b的环状的台阶部4e重叠的面引出到上述壳 体4b的外部。
具体地说,在压电元件7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的电极贴附在近似圆 形的金属板6的一个主面上,与该金属6电连接,并且经由从上述金 属板6延伸出的引线部8而电引出到上述壳体4b的外部。另外,在 压电元件7的另一个主面上形成的电极与引线9相连接,该引线9从 上述压电振动板5的周边部与在上述壳体4b的内周面上设置的环状 的台阶部4e重叠的面引出到上述壳体4b的外部。日本特开平9- 163497号公报
如上述背景技术所示,在贴附有压电元件7的压电振动板5以上述压电振动板5的边缘部附近与壳体4b的环状的台阶部4e重叠的方 式粘接并被支承在作为支承体的上述壳体4b上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 中,与压电振动板5的压电元件7的上述另一个电极相连接的上述引 线9以从上述压电振动板的表面突出的状态引出到上述壳体4b的外 部,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上述压电振动板5不能在上述壳体4b和 上述压电振动板5的边缘部附近沿整个圓周与上述壳体4b的环状的 台阶部4e均匀地粘接,容易在音响特性上产生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电型电声 变换器,其能够在上述压电振动板边缘部附近沿整个圆周将压电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该目的通过这样的压电型电声变换 器来实现,所述压电型电声变换器具有压电振动板和支承所述压电振 动板的支承体,所述压电振动板由振动板、贴附在所述振动板的一个 主面上的第一压电元件以及贴附在所述振动板的另一个主面上的第 二压电元件组成,
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分别至少在被贴附于所述振 动板上的一个主面上具有一组以上的外部电极,
所述振动板在绝缘基板的一个主面以及另一个主面上分别具有
上的连接电极,
所述支承体具有沿着所述压电振动板的边缘部附近的环状支承 部,并且,通过将所述压电振动板的一个主面的边缘部附近重叠地粘
.水棒的坏状爻力义邢所a围的内侧的区 域形成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通孔导体,所述振动板一个主面 的连接电极以及另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相互导电连接,并且,分别与 所述连接电极连接的一组引出部形成于所述振动^^的另一个主面的
边缘部附近。
根据该第一技术方案,上述压电振动板即使是在振动板的两主面 上贴附有压电元件的双压电晶片型的结构,由于不需要在上述振动板 的 一个主面的边缘部附近和上迷支承体的环状支承部的粘接面上设 置上述连接电极的引出部,所以能够在上述压电元件振动板的边缘部 附近沿整个圓周与上述支承体的环状支承部均匀粘接。因此,能够提 供一种可无偏差地获得预定的音响特性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
另外,本发明第二技术方案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在上述第一技 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振动板形成有厚度方向的截面为研钵状的通 孔,在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上述通孔导体。
根据该第二技术方案,连接电极和通孔导体连续形成,从而提高 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在上述第一技 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振动板的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和另一个主面的 连接电极借助于多个通孔导体而相互导电连接。
根据该第三技术方案,即使在多个通孔导体中一个发生接触不 良,也能维持连接电极间的连接状态。
另外,本发明第四技术方案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在上述第一技 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振动板形成有长孔状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 置有上述通孔导体。
根据该第四技术方案,连接电极和通孔导体连续形成,提高了连 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从下面的详细的说明及 附图就更加清楚了 。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的 外观立体图。
图2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中使用 的振动板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中使用的振动板
的通孔导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中使用的压
电元件一例的整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上述压电元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压电元件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整体的
外观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中使 用的振动板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的第三实施方式的 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中使 用的振动板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现有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4对本发明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的第一实施 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30的 整体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 变换器30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在上述压电型 电声变换器30中使用的振动板23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 上述振动板23的通孔导体24B的局部i欠大剖^f见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30 具有圆板状的第一和第二压电元件10,其在被贴附于振动板23上 的一个主面及另一个主面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外部电极14、 17;近似圓
板状的振动板23,其在绝缘基板25的一个以及另一个主面上设置有 一组连接电极24,该一组连接电极24分别与上述压电元件10的外部 电极14、 17对应地连接该外部电极;支承体22,其具有粘接支承该 振动板23的一个主面的边缘部附近的环状支承部21,在上迷绝缘基 板25上具有向外周方向延伸出的突部25A,而在上述振动板23的另 一个主面上形成有从上述一对连接电极24延伸至上述绝缘基板25的 凸部25A的引出部24A。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30具有压电振动板 20和支承该压电振动板20的支承体22,其中,该压电振动板20由 近似圆板状的振动板23、被贴附在该振动板23的一个主面上的近似 圆板状的第一压电元件10以及同样被贴附在该振动板23的另一个主 面上的近似圓板状的第二压电元件IO组成,
上述第一和第二压电元件10在各自被贴附在上述振动板23上的 一个主面以及另一个主面上分别具有一组外部电极14、 17,
上述振动板23具有在绝缘基板25的一个以及另 一个主面上分别 具有一组连接电极24、 24,该一组连接电极24、 24分别与上述压电 元件10的上述外部电极14、 17对应地连接该外部电才及l4、 n,
上述支承体22具有沿着上述压电振动板20的边缘部附近的环状 的支承部21,并且通过将上述压电振动板20 —个主面的边缘部附近 重叠地粘接在该环状支承部21上而可振动地支承上述压电振动板 20,
上述振动板23还在被上述支承体22的环状支承部21包围的内 侧的区域形成有通孔26,在该通孔26内设置有通孔导体24B,上述 振动板23的一个以及另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24、 24相互导电连接, 并且,分别与上述连接电极24、 24连接的一组引出部24A、 24A形 成于上述振动板23的另一个主面的边缘部附近。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 换器30中使用的振动板23,在近似圆形的绝缘基板25的预定位置上 形成有厚度方向的截面为研钵状的通孔26,在该绝缘基板25的一个
主面以及另一个主面上分别设置的连接电极24、 24借助于在该通孔 26内部设置的通孔导体24B而相互导电连接。具体地说,在上述绝 缘基板25的与上述支承体22的环状支承部21不重叠的另一个主面 上,设置有用于与压电元件IO的外部电极14、 17连接的近似半圆形 的一对连接电极24,在向上述绝缘基板25的外周方向延伸出的凸部 25A上分别延伸出上述连接电极24的引出部24A。另外,在上述绝 缘基板25的与上述支承体22的环状的支承部21重叠的一侧的主面 上,设置有一对不具有上述引出部24A的连接电极24,上述绝缘基 板25的一个主面的连接电4及24和另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24借助于 在通孔26内部设置的通孔导体24B而相互导电连接,该通孔26设置 在上述绝缘基板25上,且厚度方向上的截面为研钵状。
作为上述绝缘基板25,优选绝缘性且弯曲性良好的材料,例如 PET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等的绝缘薄膜,但不限于PET,也 可以从PEN、聚酰亚胺、酰胺等具有耐热性的绝缘性树脂薄膜中适当 选择使用。另外,优选上述振动板的厚度为25|am~ 100um。
作为上述振动板23的连接电极24和通孔导体24B,优选以Ag、 Ni、 Cu、 Al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粉末和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热固化 性树脂等绝缘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性树脂,特别优选含有Ag粉 末的聚合体性导电膏。连接电极和通孔导体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涂 敷由上述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粉末、上述绝缘性树脂、溶剂混合而成的 导电性树脂膏并进行干燥后,根据需要进行紫外线照射或加热而使其 固化。另外,上述连接电极的厚度优选为4~20|am。
作为在上述振动板23的绝缘基板25上设置的通孔26,只要设置 在上述振动板23的被上述支承体22的环状支承部21包围的内侧即 可。
另外,对上述绝缘基板25的通孔26的形成,可以与使用了冲床 的上述绝缘基板25的冲孔同时进行冲孔形成,或者在该工序中先后 通过使用了铣床等的切削加工而形成。另外,不限于此,也可以对上 述绝缘基板25的表面照射激光而形成通孔26。
通孔26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适当选择使用圆形、矩形、 长孔状等,另外,通孔26在绝缘基板25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不限 于圆筒状,可以是研钵状、鼓状等具有各种截面的形状,另外,也可 以是在通孔26的开口边缘形成倒角和圆弧(R)。
上述通孔导体24B的尺寸最好是上述通孔导体24B的在振动板 23的厚度方向的最小截面积部分的孔径为上述振动板23的厚度尺寸 的0.5 100倍。由此,能够防止接触不良和在共振频率下的声压的降 低。当小于0.5倍时,电荷集中在通孔导体上而发热,产生接触不良 的状况。另外,当大于100倍时,振动板的刚性降低,共振频率的声 压容易降低。
作为用于上述振动板23和压电元件IO的粘接的粘合剂,优选非 导电性的粘合剂,并优选UV固化型厌氧性粘合剂。
另外,作为用于粘接上述振动板23的边缘部附近和上述支承体 22的环状支承部21的粘合剂,可以与用于粘接上述振动板23和压电 元件10的粘合剂相同,但是不限于此,可以使用各种粘合剂,另夕卜, 不限于涂敷粘合剂,也可以使用双面粘结胶带。
接着,参照图2及图3,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 换器30的制造工艺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沖床对厚度为50jam的PET薄膜实施冲压加工,加 工成具有沿直径为20mm的圆的 一部分向外周延伸出的凸部25A的形 状,在该工序的前后,获得通过激光照射而形成有通孔26的绝缘基 板25,其中,所属通孔26在振动板的厚度方向的最小截面积部分的 孑L径为80(am。
接着,如图3所示,在所获得的绝缘基板25的主面上,通过丝 网印刷以印刷膜厚的至少一部分填充在上述通孔26内的方式涂敷含 有Ag粉末的聚合物性导电性膏,在IO(TC千燥IO分钟后,在所获得 的绝缘基板25的另一个主面上与上述同样地涂敷导电性树脂膏,并 在IO(TC下干燥10分钟,然后,在150。C下加热固化10分钟,得到 在上述绝缘基板25的表面和背面上分别具有一对连接电极24的振动
板23。
接着,如图2所示,借助于省略图示的双面粘结胶带而粘结振动 板23的边缘部附近和环状支承体22的环状支承部21之后,在上述 振动板23的两个主面上分别粘结压电元件10,获得本实施方式的压 电型电声变换器30。
接着,参照图5 图7,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30 中4吏用的压电元件IO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30中使用的压 电元件10 —例的整体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在上述图5示出的压电 元件10的剖视图。并且,图6的(A)是上述图5中的A-A线剖视 图,图6的(B)是上述图5中的B-B线剖视图。另外,图7是用 于说明上述压电元件10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5~图7所示,压电元件IO为近似圆板状,在^^皮贴附于上述 振动板上的一个主面和另一个主面上分别具有一组外部电极14、 17, 在近似圆板状的层叠体12的层叠方向上具有3个压电体层12A、12B、 12C,在其中至少一个压电体层12A的第一主面上隔着间隙11设置 有第一电极14A和第二电极17A,在上述压电体层12A的第二主面 上,同样隔着间隙设置有与上述第一电极14A相对的第三电极17B 和与上述第二电极17A相对的第四电极14B。并且,上述第一电极 14A和上述第四电极14B,经由与上述层叠体12的上述第一主面以 及第二主面都不同的面上的连接导体15A、连接该连接导体15A和上 述第一电极14A的通孔导体16A、以及连接上述连接导体15A和上 述第四电极14B的通孔导体16B而连接起来,并且,上述第二电极 17A和上述第三电极17B经由与上述层叠体12的上述第一主面以及 第二主面都不同的面上的连接导体18A、连4^该连4妄导体18A和上述 第二电极17A的通孔导体19A、以及连接上述连接导体18A和上述 第三电极17B的通孔导体19B而连接起来。
因此,当对上述压电体层12A的一个主面的第一电极14A和第 二电极17A分别施加不同极性的信号电压时,经由通孔导体16A、上
述连接导体15A以及通孔导体16B,对隔着上述压电体层12A与上 述第二电极17A相对的第四电极14B也施加和上述第一电极14A相 同的信号电压,同样,经由通孔导体19A、上述连接导体18A以及通 孔导体19B,对隔着上述压电体层12A与上述第一电极14A相对的 第三电极17B也施加和上述第二电极17A相同的信号电压。由此, 夹在各电极间的压电体层12A在厚度方向/面方向上变位。
压电元件IO具有像上述那样包括至少一个压电体层12A层叠体 12,虽然省略说明,但是,关于剩余的2个压电体层12B、 12C也和 上述压电体层12A同样,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电极、连接导体以及通孔。
因此,压电元件10,当对层叠体12表面的上述电4及14A、 17A 分别施加不同极性的信号电压时,经由连4妄导体15A、 15B、 15C以 及通孔导体16A、 16B、 16C、 16D对电极14B、 14C、 14D施加和上 述电极14A相同的电压,并且,经由连接导体18A、 18B、 18C以及 通孔导体19A、 19B、 19C、 19D对电极17B、 17C、 17D施加和上述 电极17A相同的电压。
其结果是,压电元件10的层叠体12的各压电体层12A、 12B、 12C在厚度方向/面方向上变位。
作为上述压电元件10的压电体层12A、 12B、 12C,优选陶瓷压 电体、有机压电体或者以它们的混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压电体。
作为上述压电元件10的电极14A~ 14D、 17A 17D、连接导体 15A 15C、 18A 18C、通孔导体16A 16D、 19A~19D,优选Ag、 Ag-Pd、 Pd等电极材料、或者在上述电极材料中混合少量的上述压 电体材料作为共同坯料的材料。作为上述压电元件的层叠体12,包括 至少一个压电体层,为了获得更大的变位而优选具有多个压电体层的
层叠体。另外,理所当然,上述层叠体可以是层叠了上述至少一个压 电体层和其他绝缘体层的层叠体。
接着,对在使用陶瓷压电体作为压电体层的层叠型的压电元件10 中使用了片材层叠法的制造工艺的 一 例进行简要说明。
首先,准备PZT类陶瓷压电体材料的粉末,与粘合剂、溶剂一起
混合而作成陶瓷浆(slurry),使用所得的浆,在由PET (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形成的栽体膜上,通过刮涂(doctor blade)法、凹 版印刷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涂敷、干燥,而形成厚度为10-100 Mm 的长的以压电体材料为主要成分的陶资生片 (ceramic green sheet), 然后,按预定的尺寸切割,做成多张陶乾生片。接着,通过沖床、或 激光照射等在所获得的陶瓷生片的预定位置上穿设通孔。接着,准备 Ag、 Ag-Pd、 Pd等电极材料粉末,与粘合剂和溶剂一起混合而作成 电极材料膏,使用所获得的电极材料膏,在上述陶瓷生片上以预定的 图案印刷电极.、连接导体,并在上述通孔中填充通孔导体。以使上述 电极、上述连接导体和上述通孔导体相接触的方式将上述获得的陶资 生片以预定的顺序层、压接,做成陶瓷层叠体,在400 800。C下进行 脱粘合剂处理后,在850°C ~ IIO(TC下烧结1 ~3个小时,获得由层叠 体构成的压电元件。以上是使用了片材层叠法的制造工艺的概要,但
法,除了公知的浆体堆积(slurry build)法之外,也能够使用有机体 压电材料用与印刷电路板相同的工艺而形成。
接着,以片材层叠法为例来说明上述压电元件10的制造工艺的 一例。
首先,准备公知的PZT类陶瓷压电体材料的粉末,和粘合剂、溶 剂一起混合而作成陶瓷浆,使用所获得的浆,通过刮涂法在PET薄膜 上做成厚度为30 M m的长的陶瓷生片。将所获得的陶瓷生片按 预定的 尺寸切断,做成多张陶瓷生片12A1、 12A2、 12B1、 12B2、 12C1、 12C2。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仅对1个压电元件进行图示(以下相同)。
接着,通过激光照射分别在上述所获得的陶瓷生片12A1的预定 位置上穿有通孔16A1、 19A1、在陶瓷生片12A2的预定位置上穿有 通孔16B1、 19B1、在陶瓷生片12B1的预定位置上穿有通孔16B2、 19B2、在陶瓷生片12B2的预定位置上穿有通孔16C1、 19C1、在陶 瓷生片12C1的预定位置上穿有通孔16C2、 19C2、在陶瓷生片12C2 的预定位置上穿有通孔16D1、 19D1。
接着,准备混合Pd电极材料粉末、粘合剂以及溶剂而成的电极 材料膏,通过丝网印刷法在各个陶瓷生片的预定位置上印刷电极、连
接导体,并填充通孔导体。首先,在上述陶瓷生片12A2的一个主面 上印刷一对连接导体15A、 18A,并在上述通孔16B1、 19B1中填充 通孔导体。同样,在上述陶瓷生片12B2的一个主面上印刷一对连接 导体15B、 18B,并在上述通孔16C1、 19C1中填充通孔导体。同样, 在上述陶瓷生片12C2的一个主面上印刷一对连接导体15C、 18C,并 在上述通孔16D1、19D1中填充通孔导体。另外,在上述陶瓷生片12A1 的一个主面上印刷一对电极14A、 17A,并在上述通孔16A1、 19A1 中填充通孔导体。同样,在上述陶资生片12B1的一个主面上印刷一 对电极14B、 17B,并在上述通孔16B2、 19B2中填充通孔导体。同 样,在上述陶资生片12C1的一个主面上印刷一对电极14C、 17C,并 在上述通孔16C2、19C2中填充通孔导体。另外,在上述陶瓷生片12C2 的另一个主面上印刷一对电才及14D、 17D。
以使上述电极和上述通孔导体、上述连接导体和上述通孔导体分 别接触的方式将上述所获得的陶瓷生片12A1、 12A2、 12Bl、 12B2、 12Cl、 12C2顺次层叠、压接,在预定的温度下进行脱粘合剂处理后, 在预定的温度下烧结3个小时而获得层叠体12。接着,当对上述层叠 体12的表面的上述电极14A、 17A分别施加不同极性的极化电压时, 经由连接导体15A、 15B、 15C以及通孔导体16A、 16B、 16C、 16D, 对电才及14B、 14C、 14D施加和上述电才及14A相同的电压,并经由连 接导体18A、 18B、 18C以及通孔导体19A、 19B、 19C、 19D,对电 极17B、 17C、 17D施加和上述电极17A相同的电压。
其结果是,压电元件10的层叠体12的各压电体层12A、 12B、 12C在厚度方向上被极化。
上述压电元件IO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压电体层12A的层叠体12, 并且,在上述压电体层12A的第一主面上,隔着间隙1而设置有第一 电极14A和第二电极17A,在上述压电体层12A的第二主面上,同 样隔着间隙而设置有和上述第一电极14A相对的第三电极17B以及
和上述第二电极17A相对的第四电极14B。而且,上述第一电极14A 和上述第四电极14B经由与上述层叠体12的上述第一主面以及第二 主面都不同的面上的连接导体15A而连接,并且,上述第二电极17A 和上述第三电极17B经由与上述层叠体12的上述第一主面以及第二 主面都不同的面上的连接导体18A而连接。
此外,上述示出的压电元件10、振动板23以及压电振动板20 分别形成为近似圆板状,但仅是一例,本发明不仅限于此,至少是板 状即可。另外,支承部21以及支承体22分别形成为近似圆环状,但 仅是一例,本发明不仅限于此,只要是沿着压电振动板的外周的环状 即可。
接着,参照图8 图10,对本发明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的第二实 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 60的整体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电型 电声变换器60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IO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 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6 0中使用的振动板5 3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60具有圆板状的第一及第二 压电元件40、 40,其在被贴附于振动板53上的一个主面以及另一个 主面上分别设置有近似半圆形的一组外部电极44、 47;近似圆板状的 振动板53,其在挠性绝缘基板55的一个以及另一个主面上分别设置 有与上述压电元件40的外部电极44 、 47对应地连接该外部电极的一 组连接电极54C;支承体52,其具有粘接支承该振动板53的一个主 面的边缘部附近的环状支承部51,在上述绝缘基板55上具有向外周 方向延伸出的一对突部55A,在上述振动板53的另一个主面上形成 有从上述一对连接电极54C延伸到上述绝缘基板55的凸部55A的引 出部54A。
具体地说,如图8、图9及图IO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 变换器具有压电振动板50和支承该压电振动板50的支承体52,其中, 压电振动板50由近似圆板状的振动板53、被贴附于该振动板53的一
个主面上的近似圆板状的第一压电元件40、同样地被贴附于该振动板
53的另一个主面上的近似圆板状的第二压电元件40组成,
上述第 一及第二压电元件40在被分别贴附于上述振动板53上的
一个主面和另一个主面上分别具有一组外部电才及,
上述振动板53在绝缘基板55 —个以及另 一个主面上分别具有与
上述压电元件40的上述外部电极44、 47对应地连接该外部电极44、
47的一组连4妄电4及54、 54,
上述支承体52具有沿着上述压电振动板50的边缘部附近的环状
支承部51,并且,通过将上述压电振动板50的一个主面的边缘部附
近重叠地粘接在该环状支承部51上而可振动地支承上述压电振动板
50,
上述振动板53还在被上述支承体52的环状支承部51包围的内 侧的区域形成有通孔56,在该通孔56内i殳置有通孔导体54B,上述 振动板53的一个以及另一个主面的连接导体54C、 54C相互导电连 接,并且,分别与上述连接电极54C、 54C连接的一组引出部54A、 54A形成在上述振动板53的另一个主面的边缘部附近。
另外,如图10所示,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 60中使用的振动板53在近似圆形的绝缘基板55的预定位置上形成有 厚度方向的截面为研钵状的多个通孔56,在该绝缘基板55的一个主 面以及另一个主面上分别设置的连接电极54C、 54C借助于在该通孔 56的内部设置的通孔导体54B而导电连接。具体地说,在上述绝缘 基板55的与上述支承体52的环状支承部51不重叠的一侧的主面上, 设置有用于与压电元件40的外部电极44 、 47相连接的舌状的 一对连 接电极54C,在向上述绝缘基板55的外周方向延伸出的凸部55A上 分别延伸出上述连接电极54C的引出部54A。另外,在上述绝缘基板 55的与上述支承体52的环状支承部51重叠的一侧的主面上,设置有 一对不具有上述引出部54A的舌状的连接电极54C,上述绝缘基板 55的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54C和另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54C借助于 在一对通孔56的内部设置的通孔导体54B而相互导电连接,该通孔 56设置在上述绝缘基板55上,其厚度方向的截面为研钵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振动板53的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 54C和另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54C借助于多个通孔导体56、 56而相 互导电连接。
接着,参照图11及图12,对本发明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的第三 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 换器卯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 压电型电声变换器90中使用的振动板83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此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90的外观和先前的第一 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30相同,所以省略图示。
如图11、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90具有 圆板状的第一以及第二压电元件70,其在被贴附在振动板83上的一 个主面以及另一个主面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外部电极74、 77;近似圆板 状的振动板83,其在绝缘基板85的一个以及另一个主面上分别具有 与上述压电元件70的外部电极74、 77对应地连接该外部电极的一组 连接电极84;支承体82,其具有粘接支承该振动板83的一个主面的 边缘部附近的环状支承部81,在上述绝缘基板85上具有向外周方向 延伸出的凸部85A,在上述振动板83的另一个主面上形成有从上述 一对连接电极84延伸到上述绝缘基板85的凸部85A的引出部84A。
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90具有压电振动板 80和支承该压电振动板80的支承体82,其中,该压电振动板80由 近似圆板状的振动板83、被贴附于该振动板83的一个主面上的近似 圓板状的第一压电元件70、同样地被贴附于该振动板83的另一个主 面上的近似圓板状的第二压电元件70组成,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压电元件70分别在被贴附于上述振动板83上 的一个主面以及另一个主面上分别具有一组外部电极74、 77,
上述振动板83在绝缘基板85 —个以及另 一个主面上分别具有与 上述压电元件70的上述外部电极74、 77对应地与该外部电极74、 77 连4妻的一组连4妄电纟及84、 84,
上迷支承体82具有沿着上述压电振动板80边缘部附近的环状支 承部81,并通过将上述压电振动板80的一个主面的边缘部附近重叠 地粘接在该环状支承部81上而可振动地支承上述压电振动才反80,
上述振动板83还在被上述支承体82的环状支承部81包围的内 侧的区域形成有通孔86,在该通孔86内设置有通孔导体84B,上述 振动板83的一个以及另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84、 84相互导电连接, 并且,分别与上述连接电极84、 84连接的一组引出部84A、 84A形 成在上述振动板83的另一个主面的边缘部附近。
另外,如图12所示,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 90中使用的振动板83在近似圆形的绝缘基板85的预定位置上形成有 长孔状的通孔86,在该绝缘基板85的一个主面以及另一个主面上分 别设置的连接电极84、 84借助于在该通孔86的内部设置的通孔导体 84B而相互导电连接。具体地说,在上述绝缘基板85的与上述支承 体82的环状支承部82不重叠的一侧的主面上,设置有用于和压电元 件70的外部电极74、 77相连接的近似半圆形的一对连4妾电极84,在 向上述绝缘基板85的外周方向延伸出的凸部85A上,分别延伸出上 述连接电极84的引出部84A。另外,在上述绝缘基板85的与上述支 承体82的环状支承部81重叠的一侧的主面上,设置有一对不具有上 述引出部84A的连接电极84,上述绝缘基板85的一个主面的连接电 极84和另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84借助于在通孔86的内部设置的通 孔导体84B而相互导电连接,通孔86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85上,且 为长孔状。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板状振动板的外形尺寸形成得 比支承体的外形尺寸小,但是,不仅限于此,例如,可以像上述第二 实施方式所示那样使板状振动板的外形尺寸和支承体的外形尺寸相 同,另外,也可以使振动板的外形尺寸比支承体的外形尺寸大。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电型电声变换器的 一例而示出了适用于压电型扬声器的振动板的实施例,本发明不仅限 于此,能够适用于压电型听筒、压电型音响、压电型麦克风等各种压
电型电声变换器。另外,这些压电型电声变换器能够适用于公知的各 种电子设备。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适用于要求薄型化的电子设备用的压电型电声变换
突 喬。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电型电声变换器,具有压电振动板和支承所述压电振动板的支承体,所述压电振动板由振动板、贴附在所述振动板的一个主面上的第一压电元件以及贴附在所述振动板的另一个主面上的第二压电元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元件和第二压电元件分别至少在被贴附于所述振动板上的一个主面上具有一组以上的外部电极,所述振动板在绝缘基板的一个主面以及另一个主面上分别具有与所述压电元件的所述外部电极对应地连接所述外部电极的一组以上的连接电极,所述支承体具有沿着所述压电振动板的边缘部附近的环状支承部,并且,通过将所述压电振动板的一个主面的边缘部附近重叠地粘接在所述环状支承部上而可振动地支承所述压电振动板,所述振动板还在被所述支承体的环状支承部包围的内侧的区域形成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通孔导体,所述振动板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以及另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相互导电连接,并且,分别与所述连接电极连接的一组引出部形成于所述振动板的另一个主面的边缘部附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振动板形成有厚度方向的截面为研钵状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置 有所述通孔导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振动板的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和另一个主面的连接电极借助于多 个通孔导体而相互导电连^^妻。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振动板形成有长孔状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所述通孔导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压电振动板的边缘部附近沿整个圆周与支承体的环状支承部均匀粘接的压电型电声变换器。所述压电型电声变换器具有一对压电元件(10),其在一个主面上具有外部电极(14、17);压电振动板(20),其配置在一对压电元件(10)之间,并被贴附于绝缘基板(25)的两个主面上;支承体(22),其具有沿着该压电振动板的边缘部附近的环状支承部(21),在振动板上,在被环状支承部包围的内侧区域设置有通孔导体(24B),振动板的两个主面的连接电极(24)相互连接,分别与连接电极连接的一组引出部(24A)形成在另一个主面的边缘部附近。因此,不必在振动板的边缘部附近和支承部的粘接面上设置连接电极的引出部,能够沿整个圆周将振动板的边缘部附近均匀粘接在支承体的环状支承部上。
文档编号H04R17/00GK101102621SQ200710112618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5日
发明者德久泰一, 植西广明, 渡部嘉幸 申请人: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