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跳以太网架构的遥测地震数据传输方法

文档序号:769788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多跳以太网架构的遥测地震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有线遥测地震仪,尤其是涉及有线遥测地 震仪中基于多跳以太网架构进行地震数据传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线遥测地震仪是在常规数字地震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常包括三大部 分,即采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中央控制主机。其中数据传输部分是有线遥测 地震仪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性能指标决定着整个系统的实时带道能力。目前在国
内应用较多的有线遥测地震仪为法国sercel公司的428XL,其数据传输速率为 16Mbps,被公认为当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地震仪。随着以太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除了在办公领域以外,在工业控制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数据传 输速率为100Mbps的以太网应用己经非常普遍。因此,若能将以太网技术应用 于有线遥测地震仪,将大大提高其数据传输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实时带道 能力。但地震勘探有其特殊性, 一是工作在野外,环境较为恶劣;二是在施工过 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搬移,具有"移动"的特点。这就要求地震仪应尽可能轻 便,而传统的交换式以太网采用的是基于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构成的树状拓扑 结构,连线较为复杂,无法适应野外地震勘探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地震勘探 在施工过程中具有"移动"的特点,因此各个采集站的IP地址(逻辑地址)需 要进行动态分配,而交换式以太网中难以获得每个主机的位置。因此,需要针对 地震勘探的上述特点,采用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并能进行相应的网络管理。在实 际的地震勘探施工中,工作环境通常是在野外,环境较为恶劣,并且往往需要对 仪器进行多次移动,这就要求地震仪轻便灵活。传统的以太网在进行组网时,需 要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构成星型或者树状的拓扑结构,连线较为复杂,无法 适应野外地震勘探施工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以太网技术应用于 有线遥测地震仪的基于多跳以太网架构的遥测地震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基于多跳以太网架构的遥测地震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顺序和步骤
a、地震仪主机A通过交叉线D以多跳方式连接交叉站B!、 B2、 B3......Bn,交
叉站B卜、B2、 B3......Bn分别通过大线E以多跳方式向两侧连接采集站d、 C2、
C3......Cn;b、由地震仪主机A发起建立排列,分两个过程首先进行交叉站建排,为 各个交叉站分配IP地址并建立路由表;然后通知各个交叉站进行采集站建排。 地震仪主机A为各个交叉站分配IP地址,同时在各个交叉站内分别建立四类路 由表,至地震仪主机A的路由,至左侧端口所在网段路由,至右侧端口所在网 段路由,到下行交叉站方向的路由,建立路由表后,每个交叉站将自己的状态信 息返回至地震仪主机,若为尾部交叉站,则在状态信息中设定尾部信息标志位, 通知地震仪主机交叉站建排过程结束;
C、交叉站建排过程交叉站接收到地震仪主机A的交叉站建排命令,依据 建排命令设定交叉站各端口的IP地址,同时建立新的路由表,路由表分为四类, 至地震仪主机A的路由,至左侧端口所在网段路由,至右侧端口所在网段路由, 到下行交叉站方向的路由。建立路由表后,交叉站将自己的状态信息返回至地震 仪主机A,依据接收到的建排命令,生成新的建排命令帧,并以广播方式发送至 下一交叉站,依次发送至交叉站Bn,尾部交叉站Bn在状态信息中设定尾部信息 标志位,通知地震仪主机A交叉站建排过程结束;
d、 采集站建排过程交叉站接收到地震仪主机A的采集站建排命令后,分 别从其左侧和右侧两个端口开始采集站建排,将采集站端口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 方向,上行方向为连接到交叉站的方向,下行方向为多跳方式连接采集站B卜, B2、 B3……Bn的方向;
e、 每个采集站的IP地址分配完成后,分别建立三类路由至主机路由、至 所属交叉站路由和默认路由,建立路由表以后,每个采集站将自己的状态信息返 回至所属交叉站,若为尾部采集站,则在状态信息中设定尾部信息标志位,通知 所属交叉站建排过程结束;
f、 地震仪主机A基于TCP/IP协议与其进行命令的交互和数据的传输,基于 FTP协议从采集站获取其采集的地震数据。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地震仪主机A设有一个以太网接口;交叉站B设有四个以太网接口;采集 站C设有两个以太网接口;交叉站的四个以太网端口分为上行、下行、左侧、 右侧、四个方向,其中上行端口为到地震仪主机A的方向,下行端口通过交叉 线D连接下一个交叉站B,左侧和右侧端口通过大线E连接采集站C。
有益效果将以太网技术应用于有线遥测地震仪,采用多跳架构连接地震仪
主机、交叉站及采集站,简化了系统连线,去除了传统以太网中的交换机、路由
器等设备,便于野外施工;由地震仪主机自动分配各个交叉站及采集站的IP地 址,并能获取其连接顺序;基于TCP/IP协议传输数据,保证了地震数据传输的 可靠性,基于100Mbps以太网可大大提高有线遥测地震仪的数据传输速率,实 测大线数据传输速率可达30Mbps,超过现有同类仪器仅能达到的16Mbps。


附图1为有线遥测地震仪主机、交叉站和采集站排列分布图
附图2为地震仪主机建排流程图
附图3为交叉站建排流程图
附图4为采集站建排流程图
附图5为采集站建排流程图
附图6为建排命令帧结构图
附图7为状态信息帧结构图
A地震仪主机,B交叉站,C采集站,D交叉线,E大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以多跳方式连接地震仪主机A,交叉站B,采集站C,如附图1所示,其上 运行TCP/IP协议。
由地震仪主机A端发起,建立排列,建立排列的过程即地震仪主机A为各 个交叉站和采集站分配IP地址,同时在各个站内建立路由表。建排过程包含以 下两个步骤首先进行交叉站建排,即按连接顺序为各个交叉站分配IP地址并 建立必要的路由表。其过程是将交叉站的四个以太网端口分为上行、下行、左 侧、右侧、四个方向,其中上行端口为到主机的方向,下行端口为连接下一个交 叉站,左侧和右侧端口连接采集站。主机端构造以太网数据帧,其中包含与其相 连的交叉站四个以太网端口的IP地址信息以及主机的IP地址,交叉站IP地址 的分配规则是相邻端口处于同一个网段,每个端口均采用B类网络地址,并 按照上行、左侧、右侧、下行的顺序将网络地址依次加1,上行端口的主机地址 为2,其他端口的主机地址为1。主机端将包含地址信息的数据帧以UDP广播方 式发送至相邻交叉站,交叉站收到该数据包后,提取其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 并分配给相应端口,然后按照上述原则构造新的数据帧,通过其下行端口以UDP 广播方式发送至下一个交叉站。每个交叉站在IP地址分配完成后,分别建立四 类路由至主机的路由,至左侧端口所在网段路由,至右侧端口所在网段路由一 默认路由,即到下行交叉站方向的路由。这样建立路由的依据是交叉站或者采集 站只与地震仪主机传递信息,而相互之间并不直接传递信息。建立路由表以后, 每个交叉站将自己的状态信息返回至主机,若为尾部交叉站,则在状态信息中设 定尾部信息标志位,通知主机交叉站建排过程结束。至此,主机端可依据IP地 址信息获得各个交叉站的逻辑连接关系。
交叉站建排结束后,地震仪主机发送命令至各个交叉站,进行采集站建排。交叉站接收到采集站建排命令后,分别从其左侧和右侧两个端口开始釆集站建 排,其过程是将采集站端口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上行方向为连接到交叉 站的方向,下行方向为多跳方式连接采集站B卜、B2、 B3......Bn的方向。交叉站
构造以太网数据帧,其中包含与其相连的采集站两个以太网端口的IP地址信息 以及交叉站自身和主机的IP地址,采集站IP地址采用C类地址,其分配规则是: 相邻端口处于同一个网段,下行端口的IP地址在其上行端口 IP地址的第三段加 1,上行端口的主机地址为2,下行端口的主机地址为l。例如,某采集站的上行 端口 IP地址设定为A.B.C.2,则其下行端口 IP地址为A.B.(C+1).1。交叉站将包 含IP地址信息的数据帧以UDP广播方式分别发送至左侧和右侧采集站,采集站 收到该数据包后,提取其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并分配给相应端口,然后按照 上述原则构造新的数据帧,通过其下行端口以UDP广播方式发送至下一个采集 站。每个采集站在IP地址分配完成后,分别建立三类路由至地震仪主机的路 由经由上行端口,至所属交叉站的路由经由上行端口,默认路由即到下行采集站 方向的路由,经由下行端口。建立路由表以后,每个采集站将自己的状态信息返 回至所属交叉站,若为尾部采集站,则在状态信息中设定尾部信息标志位,通知 所属交叉站建排过程结束。至此,交叉站可依据IP地址信息获得各个采集站的 逻辑连接关系。地震仪主机从各个交叉站获得每个交叉站两侧所连接的采集站连 接信息。
建排结束后,每个交叉站和采集站都拥有固定的IP地址并建立了必要的路 由表,在采集站和交叉站都启用IP转发功能后,主机便可基于TCP/IP协议与其 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可采用FTP协议从采集站获取其采集的地震数据。
将以太网技术应用于有线遥测地震仪,必须考虑其野外施工的工作特点。在 实际的地震勘探施工中,工作环境通常是在野外,环境较为恶劣,并且往往需要 对仪器进行多次移动,这就要求地震仪轻便灵活。传统的以太网在进行组网时, 需要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构成星型或者树状的拓扑结构,连线较为复杂,无 法适应野外地震勘探施工的要求。采用多跳方式连接的以太网架构,地震仪主机 含一个以上以太网接口;交叉站B含四个以太网接口;采集站C含两个以太网 接口;交叉线D用于地震仪主机一交叉站以及交叉站一交叉站之间的连接;E 为大线,用于交叉站一采集站以及采集站一采集站之间的连接。地震仪主机A 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交叉站B和采集站C运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支持TCP/IP协议,并启用Linux系统本身的IP转发功能。采用这一结构可去除 传统以太网组网时所必需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大大简化系统连线,适合野 外地震勘探。
在进行地震数据传输时,地震仪主机需要获得各个交叉站和采集站的相互连 接顺序,针对上述多跳架构,快速为交叉站和采集站分配IP地址并确定其相互连接顺序的方法,在地震勘探中这一过程称为建立排列,其具体步骤是整个建 排过程包含两个步骤交叉站B建排和采集站建排。首先进行交叉站建排,建 排结束后地震仪主机A获得各个交叉站的IP地址及相互连接信息;交叉站B建 排结束后,地震仪主机A启动各个交叉站进行采集站建排,建排结束后地震仪 主机A获得各个交叉站所连接的各个采集站的IP地址及相互连接信息。交叉站 B建排过程是将交叉站的四个以太网端口分为上行、下行、左侧、右侧、四个 方向,其中上行端口为到主机的方向,下行端口为连接下一个交叉站,左侧和右 侧端口连接采集站。地震仪主机A构造以太网数据帧,其中包含与其相连的交 叉站四个以太网端口的IP地址信息以及主机的IP地址,数据帧格式见附图4。 交叉站IP地址的分配规则是相邻端口处于同一个网段,每个端口均采用B类 网络地址,并按照上行、左侧、右侧、下行的顺序将网络地址依次加1,上行端 口的主机地址为2,其他端口的主机地址为1。设定地震仪主机A的IP地址为 128.0.0.1,按照上述规则,与其相邻的交叉站上行、左侧、右侧、下行IP地址 分别为128.0.0.2, 128丄0.1, 128.2.0.1, 128.3.0.1;下一个交叉站的上行、左侧、 右侧、下行IP地址分别为128.3.0.2, 128.4.0.1, 128.5.0.1, 128.6.0.1,依次类 推。地震仪主机A按照上述交叉站IP地址分配规则构造数据帧并以UDP广播方 式发送至相邻交叉站B,交叉站B收到该数据包后,提取其中的IP地址分配信 息,并分配给相应端口,然后按照上述原则构造新的数据帧,通过其下行端口以 UDP广播方式发送至下一个交叉站。每个交叉站在IP地址分配完成后,分别建 立四类路由至中央主机A的路由,至左侧端口所在网段路由,至右侧端口所 在网段路由,默认路由即到下行交叉站方向的路由。建立路由表以后,每个交叉 站将自己的状态信息返回至地震仪主机A,若为尾部交叉站,则在状态信息中设 定尾部信息标志位,通知地震仪主机A交叉站建排过程结束,状态帧格式如附 图5所示。至此,地震仪主机A可依据IP地址信息获得各个交叉站的物理连接 顺序。
交叉站建排结束后,地震仪主机A发送命令至各个交叉站,启动来集站建 排过程。交叉站接收到来自地震仪主机A的采集站建排命令后,分别从其左侧 和右侧两个端口开始采集站建排,其过程是将采集站端口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 方向,上行方向为连接到交叉站的方向,下行方向为其反方向。交叉站构造以太 网数据帧,数据帧格式见附图4,其中包含与其侧相连的采集站两个以太网端口 的IP地址信息以及交叉站自身和主机的IP地址,采集站IP地址采用C类地址, 其分配规则是相邻端口处于同一个网段,下行端口的IP地址在其上行端口 IP 地址的第三段加l,上行端口的地震仪主机地址为2,下行端口的主机地址为l。 例如,交叉站左侧IP地址为128丄0.1,右侧IP地址为128.2.0.1,则该交叉站左 侧相连采集站的上行和下行IP地址分别设定为128丄0.2, 128.1丄1;右侧相连采集站的上行和下行IP地址分别设定为128.2.0.2, 128.2丄1。交叉站将包含IP 地址信息的数据帧以UDP广播方式分别发送至左侧和右侧采集站,采集站收到 该数据包后,提取其中的IP地址分配信息,并分配给相应端口,然后按照上述 原则构造新的数据帧,通过其下行端口以UDP广播方式发送至下一个采集站。 以附图1中的采集站C为例,若其上行和下行IP地址分别为128丄0.2和 128丄1.1,则与其相连的下一个采集站IP地址分别为128丄1.2禾卩128丄2.1。 每个采集站在IP地址分配完成后,分别建立三类路由至地震仪主机的路由经 由上行端口,至所属交叉站的路由经由上行端口,默认路由即到下行采集站方向 的路由,经由下行端口。建立路由表以后,每个采集站将自己的状态信息返回至 所属交叉站,若为尾部采集站,则在状态信息中设定尾部信息标志位,通知所属 交叉站建排过程结束,状态帧格式如附图5所示。至此,交叉站可依据IP地址 信息获得各个采集站的物理连接顺序。地震仪主机可从各个交叉站获得每个交叉 站两侧所连接的采集站连接信息。
地震数据传输上述建排过程结束后,每个交叉站和采集站都拥有固定的IP 地址并建立了必要的路由表,此时地震仪主机可基于TCP/IP协议与其进行命令 的交互和数据的传输。在本实施例中采用UDP协议进行控制命令的交互,基于 FTP协议从采集站获取其采集的地震数据。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多跳以太网架构的遥测地震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顺序和步骤a、地震仪主机A通过交叉线D以多跳方式连接交叉站B1、B2、B3......Bn,交叉站B1、B2、B3......Bn分别通过大线E以多跳方式向两侧连接采集站C1、C2、C3......Cn;b、由地震仪主机A发起建立排列,底震仪主机A为各个交叉站分配IP地址,分两个过程首先进行交叉站建排,为各个交叉站分配IP地址并建立路由表,然后通知各个交叉站进行采集站建排,同时在各个交叉站内分别建立四类路由表,至地震仪主机A的路由,至左侧端口所在网段路由,至右侧端口所在网段路由,到下行交叉站方向的路由,建立路由表后,每个交叉站将自己的状态信息返回至地震仪主机,若为尾部交叉站,则在状态信息中设定尾部信息标志位,通知地震仪主机交叉站建排过程结束;c、交叉站建排,交叉站接受地震仪主机的交叉站建排命令,依据建排命令设定交叉站各端口的IP地址,同时建立新的路由表,依据接收到的建排命令,生成新的建排命令帧,并以广播方式发送至下一交叉站,依次发送至交叉站Bn,交叉站Bn向地震仪主机A发送建排状态报告信息,交叉站建排结束;d、采集站建排,交叉站接收到地震仪主机A的采集站建排命令后,分别从其左侧和右侧两个端口开始采集站建排,将采集站端口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方向,上行方向为连接到交叉站的方向,下行方向为多跳方式连接采集站B1、B2、B3......Bn的方向;e、每个采集站的IP地址分配完成后,分别建立三类路由至主机路由、至所属交叉站路由和默认路由,建立路由表以后,每个采集站将自己的状态信息返回至所属交叉站,若为尾部采集站,则在状态信息中设定尾部信息标志位,通知所属交叉站建排过程结束;f、地震仪主机A基于TCP/IP协议与各交叉站及采集站进行命令的交互和数据的传输。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跳以太网架构的遥测地震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地震仪主机A设有一个以太网接口;交叉站B设有四个以太网接 口;采集站C设有两个以太网接口。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跳以太网架构的遥测地震数据传输方法, 其特征在于,交叉站的四个以太网端口分为上行、下行、左侧、右侧、四个方向, 其中上行端口为到地震仪主机A的方向,下行端口通过交叉线D连接下一个交 叉站B,左侧和右侧端口通过大线E连接采集站C。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跳以太网架构的遥测地震数据传输方法。地震仪主机通过交叉线以多跳方式连接交叉站,交叉站通过大线以多跳方式向两侧连接采集站;地震仪主机基于TCP/IP协议与其进行命令的交互和数据的传输,保证了地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将以太网技术应用于有线遥测地震仪,采用多跳架构连接地震仪主机、交叉站及采集站,简化了系统连线,去除了传统以太网中的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便于野外施工;由地震仪主机自动分配各个交叉站及采集站的IP地址,并能获取其连接顺序;基于100Mbps以太网可大大提高有线遥测地震仪的数据传输速率,实测大线数据传输速率可达30Mbps,超过现有同类仪器仅能达到的16Mbps。
文档编号H04L12/28GK101621439SQ200910067368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5日
发明者张林行, 君 林, 陈祖斌 申请人:吉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