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与相关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4949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与相关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与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内容分发网络(CDN,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是通过在现有的网络协议 (IP, Internet Protocol)网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将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 “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⑶N广泛应用于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J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移动流媒体、视频监控等领域,从技术上解决由于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原因,造成的用户访问流媒体内容时的体验问题。在CDN系统中,部署有媒体服务器,用于缓存媒体内容,就近给用户提供服务。一般由一组媒体服务器(MS,Media Service)组成一个⑶N节点给一个区域的用户提供媒体服务。为了各个CDN节点的负载均衡,以及每个CDN节点内的媒体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一般在CDN网络中的不同层次的CDN节点均部署有调度服务器,用于用户在不同CDN节点间的调度以及在节点内媒体服务器间的调度。CDN的各节点关系是一种树状结构,越靠近根节点的节点离用户越远,反之则越近。每个节点均部署有媒体服务器,同时根据用户的容量,各节点可能还部署有调度服务器。请参阅图10,图10为现有技术中主要应用的⑶N实现技术的示意图。如图10 所示,每个虚线椭圆为一个⑶N节点,全网部署有内容分发网络控制器(⑶NC,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troller)来负责节点间的调度,节点内部署有区域控制器(CC, Cluster Controller)负责节点内MS的调度。⑶NC接入网络后,获取节点间的树状拓扑关系及每个节点内的CC,探测以该CDNC所在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上所有节点内CC的状态,根据CC的状态将用户调度到CC上。CC接入网络后,获取该CC所在节点的MS,并探测该MS 的状态,根据MS的状态将用户调度到MS上。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CDNC管理各节点内 CC, CC管理所在节点内的MS,每个设备的管理路径是由设备的软件逻辑确定。若要适应不同的组网要求,例如,新增一个⑶NC并要求原有⑶NC管理新增的⑶NC,或者不部署CC而直接由CDNC管理MS,则需要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才能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与相关设备,能够通过改变设备的配置,适应不同的组网要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包括获取整个网络节点间的树状拓扑关系、各设备的服务级别及可管理级别;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设备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以第一设备所在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第一设备之外的第二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二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整个网络节点间的树状拓扑关系、各设备的服务级别及可管理级别;第一操作模块,用于在获取模块执行相关操作之后,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设备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以第一设备所在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第一设备之外的设备,即第二设备进行如下操作 若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二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容分发网络控制器,包括上述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区域控制器,包括上述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包括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每个设备的管理路径是由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确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的配置,以改变设备的管理路径, 从而适应不同的组网要求。相对现有技术需要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才能适应不同的组网要求,本发明实施例具有灵活便捷的优点。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管理路径获取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具体应用场景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服务级别为24的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管理路径的示意图;图5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实现的一种组网方式;图6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实现的另一种组网方式;图7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实现的另一种组网方式;图8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实现的另一种组网方式;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为现有技术中主要应用的⑶N实现技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与相关设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101、获取整个网络节点间的树状拓扑关系、各设备的服务级别及可管理级别;可以由第一设备执行步骤101,可以在第一设备一接入网络即执行步骤101。
第一设备可以为⑶NC、CC、或其它的非边缘⑶N设备。网络节点间的树状拓扑关系包括CDN网络中有节点数目,各节点之间的关系,各节点内的设备数量。本发明实施例中,为各级CDNC、各级CC、MS都定义两个属性,即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设备的服务级别表示设备的服务等级,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表示该设备可管理的服务等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节点、和各节点中的设备呈树状分布,因此,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管理级别的配置应该符合由上级节点的设备管理下级节点的设备这一原则。同样的,即各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的配置应该符合CDNC、CC以及MS的基本特性。为了便于配置,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可以均按二进制的方式来配置。例如,⑶NC 的服务级别可配置为22,即100。102、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设备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以第一设备所在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第一设备之外的第二设备进行如下操作,以确定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若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二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由第一设备执行步骤102。基于上级节点的设备管理下级节点的设备,服务级别高的设备管理服务级别低的设备的原则,第一设备通过以下两个条件确定以第一设备所在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每个第二设备是否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条件一是,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条件二是,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相与的结果不大于零,即第二设备不能被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所管理(本文中对这种情况简称为第二设备被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屏蔽)。即第二设备如果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则第一设备确定该第二设备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可选的,第一设备可以按照节点级别、以及节点内设备服务级别的顺序对第二设备进行如上确认操作。例如,第一设备可以是按照节点级别从高到低,节点内设备服务级别从高到低进行如上操作,确认第二设备是否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此处节点均指⑶N节点。以第一设备所在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第一设备之外的每个设备都都可以认为是第二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相与操作是指二进制的按位相与,例如,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为22,即100,而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为22,那么,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相与的结果为22,大于零。本发明实施例中,组网中是由上级节点的设备管理下级节点的设备,服务级别高的设备管理服务级别低的设备,因此,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只可能存在于以第一设备所在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上,并且,按CDN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第二设备进行上述确认操作。可以理解的,在第一设备对某个第二设备进行上述确认操作时,若还没有任何一个第二设备已经被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则该第二设备自动满足上述第二个条件,即该第二设备没有被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屏蔽。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包括管理重定向,任务调度、替代提供服务等管理。以CDN网络中共有两个节点为例,有一个CDNC,该CDNC所在节点和下级节点分别各有一个CC,两个节点内分别有三个MS,且该CDNC的服务级别、可管理级别分别为2^2^2°, CC的服务级别、可管理级别分别为2\2°,MS的服务级别、可管理级别分别为2°、0,那么,先按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判断上级节点CC和MS,由于上级节点 CC的服务级别21与CDNC的可管理服务级别2^2°进行二进制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所以确定上级节点CC为应由⑶NC管理的设备;由于上级节点MS的服务级别2°与⑶NC的可管理服务级别2、2°进行二进制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但上级节点MS的服务级别2°与已经确定为应由CDNC管理的设备,即与上级节点CC的可管理级别2°进行二进制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所以确定上级节点MS不是应由CDNC管理的设备;再按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判断下级节点CC和MS,判定出下级节点CC为应由CDNC管理的设备,而下级节点MS不是应由⑶NC管理的设备。若下级节点所在区域的用户数量大量减少,因此,可以通过撤掉下级节点内CC以节约成本,现有技术中则需要对CDNC进行软件设备使其可以管理下级节点内的MS,而本发明实施例中,只需要将CDNC的可管理级别修改为2°,就可以使得CDNC根据管理级别的修改,探测并获取新的管理路径,从而实现接管下级节点内的MS。在将第二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之后,第一设备对第二设备进行管理,包括探测第二设备的状态,和对第二设备进行调度等管理操作。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个设备的管理路径是由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确定的,因此,可以通过对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的配置,确定设备的管理路径,从而适应不同的组网要求。相对现有技术需要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才能适应不同的组网要求,本实施例具有灵活便捷的优点。第一设备可以在其管理的第二设备出现故障或恢复故障时,重新确定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为便于理解第一设备管理的第二设备出现故障和故障恢复时的处理情况,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的另一实施例中的故障处理流程包括201、监测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在确定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之后,可以由第一设备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包括监测这些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可以由第一设备执行步骤201,若监测设备出现故障,第一设备可以发出告警消息,该告警消息可以携带有故障设备的标识信息。如故障设备名称、路径或故障设备标识号、IP地址等标识信息。202、判断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是否出现故障,若是,则执行步骤203,否则结束操作;若第一设备监测到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出现故障,则执行步骤203,以确定是否接管故障设备所管理的设备。203、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设备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设备间的树状拓扑关系中,以故障设备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该故障设备之外的第三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三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三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在所有第三设备中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三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此处的树状拓扑关系是设备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设备间的树状拓扑关系中,节点单位为设备,而“节点级别”中的节点为CDN节点。例如,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举例中的上级节点(CDN节点)的设备之间的树状拓扑关系为CDNC为根节点,CDNC的下一级节点为CC,CC有三个下级节点,即它所管理的三个MS。若此处的CC出现故障,则步骤203 中对以该CC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该CC之外的三个MS进行上述判断操作。以故障设备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该故障设备之外的每一个设备均为第三设备。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其中一个第三设备进行上述确认操作时,若还没有任何一个第三设备已经被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则该第三设备自动满足“第三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在所有第三设备中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这个条件。204、判断故障设备的故障是否消除,若故障消除,该故障设备恢复运行,则执行步骤205,否则结束操作;进一步地,在执行步骤203使得第一设备接管故障设备所管理的设备之后,第一设备可以保持对故障设备的监测,若监测到故障设备的故障消除,则执行步骤205,以停止对上述接管的设备进行管理,让恢复运行后的故障设备继续管理。205、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设备间的树状拓扑关系中,以故障设备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设备,即第四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四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四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在所有第四设备中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若是,则将第四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其中一个第四设备进行上述确认操作时,若还没有任何一个第四设备已经被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则该第四设备自动满足“第四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在所有第四设备中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这个条件。即该第四设备没有被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屏蔽。从发生故障前到恢复故障后,第一设备、故障设备和以故障设备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所有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没有改变,在故障设备故障消除接入网络时,第一设备就会停止对上述接管的设备进行管理,并且,故障设备会将原来属于它管理的设备确定为由故障设备管理的设备并进行管理。相对于图1所示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配置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使得当第一设备管理的第二设备出现故障时,第一设备能够接管第二设备所管理的设备,第二设备恢复故障时,第一设备能够放手第二设备所管理的设备,由第二设备继续管理。为便于理解,请参阅图3,下面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一个虚线椭圆表示一个CDN节点,每一个方框表示一个设备, 每个方框内的左右两个数据分别为设备的可管理级别和服务级别,箭头所指向的设备被箭头的源端设备所管理,超出椭圆边界的方框表示CDNC,在椭圆边界内且没有管理其它设备的方框表示MS,在椭圆边界内有管理其它设备的方框表示CC。
如图3所示,服务级别为23的为CC,服务级别为2°^的均为MS,服务级别为 24、25的均为CDNC。在所有设备接入网络后,每个设备按照步骤102中的判断方式确定应由自身管理的设备并进行管理。例如,若第一设备为服务级别为25的设备,那么,图3中除了该第一设备之外的设备均为第二设备;若第一设备为第二级节点中服务级别为23的设备, 那么,第二级节点和第三级节点中除了该第一设备之外的设备,即第二级节点中服务级别为24、〗1的4个设备、第三级节点中服务级别为2°、23的4个设备均为第二设备。如图3所示,服务级别为25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与其它所有设备的服务级别相与均大于零,但是服务级别为22的设备被第一级节点中服务级别为23的设备屏蔽掉,服务级别分别为2°、2\23的设备被服务级别为24的设备屏蔽掉,因此,服务级别为25的设备只管理第一级节点中服务级别为23的设备、以及服务级别为24的设备。请结合图4,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服务级别为24的设备出现故障时的管理路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服务级别为24的设备出现故障时,服务级别为25的设备对以服务级别为24的设备为根节点的子树(该子树的各节点即第二级、第三级CDN节点的所有设备) 上的,除了该故障设备之外的第三设备,即第二级、第三级CDN节点上的CC和MS,进行步骤 203中的判断。判断之后,确定服务级别为25的设备接管原属于故障设备管理的第二级、第三级⑶N节点内的CC,即服务级别为23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灵活配置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适应不同的组网要求。图5至图8分别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实现的4种组网方式。图5所示的组网方式中,全网仅第一层部署⑶NC,全网MS的服务级别2°与⑶NC 的可管理级别22+2、2°相与的结果大于零,因此,全网MS均归第一层的⑶NC统一调度。此处,每个⑶N节点内均不设置CC,以适用每个节点内用户较少的情况。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相对现有技术的优点,此处以图5为例进行说明。若要改变图5所示网络的组网方式,例如,若要在第一层节点内增加一个CC,并且让⑶NC管理该CC和第二、三层节点内的MS,让该CC只管理第一层的MS ;则可以通过灵活配置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来实现,例如,可以配置新增的CC的服务级别为22,可管理级别为21, 并且将第一层节点内的MS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分别改变为21和0,从而达到上述组网方式的改变。而现有技术中,需要对CDNC进行软件升级,使得该CDNC管理第二、三层节点内的MS,而不再管理第一层节点内的MS。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的配置,以改变设备的管理路径,从而实现不同组网方式之间的转变,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灵活便捷的优点。图6所示的组网方式中,全网部署分布式的⑶NC,上级⑶NC不管理下级⑶NC,上级⑶NC管理全网所有的MS,下级管理第二级和第三级的MS,用户可从各⑶NC接入,直接调度到MS。图7所示的组网方式中,全网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均可部署⑶NC,但下级⑶NC 被上级⑶NC管理,第一级⑶NC的可管理级别为4+2+1,第二级⑶NC可管理级别为2+1,全网MS的服务级别为1,第二级、第三级MS被第二级⑶NC管理,第一级MS被第一级⑶NC管理,第二级CDNC被第一级CDNC管理。用户访问第一级CDNC后,若需要调度到第三级MS,第一级⑶NC先将用户调度到第二级⑶NC,再由第二级⑶NC调度到第三级MS。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图6和图7所示网络中包含相同的设备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的是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从而导致图6和图7的组网方式不同,也就是说, 若将图6所示网络中的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的配置响应改变成图7所示网络中的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则可将图6所示网络的组网方式改变成图7所示组网方式。 而现有技术中,由于每个设备的管理路径是由设备的软件逻辑确定的,若要将图6所示网络的组网方式改变成图7所示组网方式,则需要对图6所示网络的设备进行软件升级才能实现。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的配置,以改变设备的管理路径,从而实现不同组网方式之间的转变,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灵活便捷的优点ο图8所示的组网方式中,全网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均可部署节点间⑶NC,同时每个节点内要部署CC,CDNC负责节点间调度,CC负责节点内调度。第一级CDNC的可管理级别为16+8,第二级⑶NC可管理级别为8,第一、二、三级CC的可管理级别分别为4、2、1,第一、二、三级MS的服务级别分别为4、2、1。第二级⑶NC归第一级⑶NC管理、第一级CC归第
一级⑶NC管理、第二、三级CC归第二级⑶NC管理。可以理解的是,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通过灵活配置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也可以改变图8所示网络的组网方式。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与相关设备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整个网络节点间的树状拓扑关系、各设备的服务级别及可管理级别;第一操作模块902,用于在获取模块执行相关操作之后,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以第一设备所在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第一设备之外的设备,即第二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二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进一步地,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还可以包括监测模块903,用于监测第一操作模块902确定的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这种情况下,第一操作模块902还用于在监测模块 903监测到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出现故障时,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设备间的树状拓扑关系中,以该故障设备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该故障设备之外的设备,即第三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三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三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在所有第三设备中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三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第一操作模块902在将第三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之后,管理该第三设备,从而接管故障设备发生故障前所管理的设备。更进一步地,第一操作模块902还用于在监测模块903监测到故障设备的故障恢复时,则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设备间的树状拓扑关系中,以该故障设备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设备,即第四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四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四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在所有第四设备中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四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在故障设备的故障恢复时,第一操作模块902通过判断,以确认在故障设备与所有第三设备中,哪些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只要从发生故障前到恢复故障后,第一设备、故障设备和第三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没有改变,第一设备就会放手故障设备所管理的设备,并且,故障设备故障恢复接入网络后,会将原来属于它管理的设备确定为由故障设备管理的设备并进行管理。进一步地,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904,用于在监测模块903 监测到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发出告警消息,该告警消息携带有故障设备的标识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本实施例中的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可以设置在第一设备上,也可以设置在新增的服务器上,在服务器确认了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之后,将该确认结果发送给第一设备。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个设备的管理路径是由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确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的配置,以改变设备的管理路径,从而适应不同的组网要求。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容分发网络控制器⑶NC,包括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区域控制器CC,包括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管理路径的获
取装置。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内存(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及其装置与相关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整个网络节点间的树状拓扑关系、各设备的服务级别及可管理级别; 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设备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以第一设备所在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第一设备之外的第二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二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若监测到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出现故障,则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设备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设备间的树状拓扑关系中,以该故障设备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该故障设备之外的第三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三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三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在所有第三设备中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三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监测到所述故障设备的故障消除,则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设备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设备间的树状拓扑关系中,以该故障设备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设备,即第四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四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四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在所有第四设备中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四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监测到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出现故障之后,还包括发出告警消息,所述告警消息携带有所述故障设备的标识信息。
5.一种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整个网络节点间的树状拓扑关系、各设备的服务级别及可管理级别;第一操作模块,用于在获取模块执行相关操作之后,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设备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以第一设备所在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第一设备之外的设备,即第二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二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第一操作模块确定的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所述第一操作模块,还用于在监测模块监测到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出现故障时, 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设备间的树状拓扑关系中,以该故障设备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该故障设备之外的设备,即第三设备进行如下操作 若第三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三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在所有第三设备中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三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模块,还用于在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故障设备的故障恢复时,则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设备间的树状拓扑关系中,以该故障设备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设备,即第四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四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四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在所有第四设备中已经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若是,则将第四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用于监测到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发出告警消息,所述告警消息携带有所述故障设备的标识信息。
9.一种内容分发网络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
10.一种区域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路径的获取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管理路径的获取方法,包括获取整个网络节点间的树状拓扑关系、各设备的服务级别及可管理级别;按节点级别从高到低、以及服务级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以第一设备所在节点为根节点的子树上的,除了第一设备之外的设备,即第二设备进行如下操作若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第一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大于零,且第二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的可管理级别进行相与操作的结果不大于零,则将第二设备确定为应由第一设备管理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相关装置与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级别的配置,以适应不同的组网要求。
文档编号H04L12/26GK102255742SQ201010179319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9日
发明者甘漠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