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319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声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一种所谓的电动型的电声转换器,特别涉及一种小型的电声转换器中的隔膜的构成。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动型的扬声器等电声转换器包括如下而构成隔膜,固定在该隔膜的下表面的音圈,形成有收容该音圈的下端部的磁间隙的磁路单元,以及对该磁路单元与隔膜的外周缘部进行固定支撑的框架。此种电声转换器的隔膜中,配置在比所述音圈更外周侧的环状的边缘部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容许隔膜本体(也就是隔膜中的位于比边缘部更内周侧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移位。此时“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隔膜整体包含单层的聚醚酰亚胺的小型的电声转换器。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音频用扬声器,其虽不是小型的电声转换器但隔膜的边缘部包含3层结构。该“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3层结构的边缘部中,其上层包含热可塑性树脂,下层包含纤维质材料,中间层包含发泡体。而且,“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形成3层结构的音响振动板。该 “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3层结构的音响振动板中,作为构成其中间层的高分子材料,而使用了力学内部损耗与构成上层及下层的高分子材料不同的高分子材料。此时,该“专利文献 3”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可使用聚醚酰亚胺等来作为构成上层及下层的高分子材料,而且,可使用热熔膜黏接剂等来作为构成中间层的高分子材料。
背景技术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06-35241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平5-316591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特开2006-2952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小型的电声转换器比起通常的音频用的电声转换器,隔膜的重量非常小,因而尽可能地减小其边缘部的弹性模量对于降低最低共振频率且扩大再生频带而言较佳。另一方面,如果如所述般降低边缘部的弹性模量,则有可能在最低共振频率下发生隔膜的过振幅。就该过振幅而言,可通过增大边缘部的损耗正切(tan δ )(=损耗弹性模量/贮存弹性模量),而事先防止其发生。而且,如果如所述般增大边缘部的损耗正切且减小最低共振频率下的隔膜的最大振幅,则在最大振幅比该最低共振频率下的最大振幅小的再生频带中,可将最大声压设定得较高,而且,也可实现电声转换器的薄型化。然而,在现有的小型的电声转换器中,如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因隔膜包含单层的树脂材料,所以虽然能够使边缘部变薄而降低其弹性模量,但难以增大其损耗正切。另一方面,也考虑将如所述“专利文献2”或“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具有3层结构的边缘部的隔膜应用于小型的电声转换器中。然而,如果仅应用所述具有3层结构的边缘部的隔膜,则对于重复弹性变形的边缘部而言,虽确保了所需的耐久性,但难以降低其弹性模量并且增大损耗正切。本申请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声转换器,其为小型的电动型的电声转换器,可扩大再生频带并且可将该再生频带中的最大声压设定得较高,且可实现薄型化。本申请发明通过致力于研究隔膜的构成,而可达成所述目的。也就是,本申请发明的小型的电声转换器包括隔膜;音圈,其固定在该隔膜的下表面;磁路单元,其形成有收容该音圈的下端部的磁间隙;以及框架,其对该磁路单元与所述隔膜的外周缘部进行固定支撑;且所述隔膜中的配置在比所述音圈更外周侧的环状的边缘部包含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构成该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中的上层及下层均为聚醚酰亚胺且彼此以大致相同的厚度形成,并且中间层为丙烯酸系粘合剂且形成得比所述上层及下层都要厚。所述构成中,表示“下表面”或“下端部”等的方向性的用语是为了明确构成电声转换器的各构件相互间的位置关系而为方便起见所使用的,因此实际使用电声转换器时的方向性并不受限定。所述“小型的电声转换器”是指隔膜的有效直径为Φ40πιπι以下的电声转换器,其种类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采用扬声器或受话器等。所述“隔膜”可为其边缘部与隔膜本体一体地形成,也可为包含各构件的边缘部与隔膜本体接合而成。在为后者的情况下,隔膜本体也可与边缘部同样地包含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还可成为与所述边缘部不同的构成。只要所述“中间层”的厚度设定得比上层及下层的各自的厚度大的值,则其具体值不作特别限定,而且,关于边缘部整体的厚度,其具体值也不作特别限定。[发明的效果]如所述构成般,本申请发明的电声转换器作为小型的电动型的电声转换器而构成,其隔膜中的配置在比音圈更外周侧的环状的边缘部包含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构成该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中的上层及下层均为聚醚酰亚胺且彼此以大致相同的厚度形成,并且中间层为丙烯酸系粘合剂且形成得比上层及下层都要厚,因而可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也就是,因边缘部的表层(也就是上层及下层)中使用了拉伸强度、温度特性、耐药品性优异的聚醚酰亚胺,所以可使重复弹性变形的边缘部的耐久性及耐环境性优异。因此,为了降低边缘部的弹性模量,可将边缘部整体的厚度设定得较薄,由此可降低隔膜的最低共振频率。而且,因边缘部的中间层中使用了粘性大且橡胶状温度范围广的丙烯酸系粘合齐U,所以可增大边缘部的损耗正切,且,即便在多样的使用环境下,也可有效地抑制边缘部
4的上层及下层从中间层剥离。并且,该边缘部的中间层形成得比上层及下层都要厚,因此可将边缘部的损耗正切设定为较大的值。因此,即便将边缘部的弹性模量以某种程度设定得较低的情况下,也可预先防止最低共振频率下发生过振幅。由此,可将再生频带中的最大声压设定得较高,且可实现电声转换器的薄型化。这样,根据本申请发明,在小型的电动型的电声转换器中,可扩大再生频带并且可将该再生频带中的最大声压设定得较高,且可实现薄型化。所述构成中,如所述般中间层的厚度未作特别限定,而如果成为该中间层的厚度设定为与上层及下层的各自的厚度相比为2倍以上的值的构成,则可使边缘部的损耗正切充分大,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所述作用效果。所述构成中,如所述般边缘部的厚度也未作特别限定,而如果成为将该边缘部的厚度设定为ΙΟμπι以上的值的构成,则即便在成形该边缘部时,边缘部大幅地延伸,也能够容易地利用该中间层的粘性而使得上层及下层不会从中间层剥离,由此可适度地将边缘部成形为特定形状。此时,如果成为将边缘部的厚度设定为20 μ m以上的值的构成,则可更容易且适度地将边缘部成形为特定形状。所述构成中,如果成为边缘部的厚度设定为40 μ m以下的值的构成,则可容易地将边缘部的弹性模量设定为充分低的值。此时,如果成为边缘部的厚度设定为30 μ m以下的值的构成,则可更容易地将边缘部的弹性模量设定为充分低的值。所述构成中,如果成为边缘部由空压成形而形成的构成,则可形状精度良好地形成该边缘部。并且,利用空压成形时的材料延伸作用,当空压成形前的3层结构的片材成为空压成形后的边缘部时,其厚度薄至某种程度,因而要使用相对较厚的材料来作为所述片材。因此,可容易进行片材的处理,由此可更容易地进行边缘部的成形。


图1是将本申请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器以朝上配置的状态来表示的侧剖面图。图2 (a)是图1的II部详细图,图2 (b)是表示用以进行比较的现有例的相同的图。图3是图2(a)的III部详细图。图4是表示所述电声转换器的隔膜的制造步骤的侧剖面图。图5是表示为了确认所述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而进行的模拟实验的结果的频率特性图(其一)。图6是表示所述模拟实验的结果的频率特性图(其二)图7是表示所述模拟实验的结果的频率特性图(其三)。图8是表示所述模拟实验的结果的频率特性图(其四)。[符号的说明]10电声转换器12、62隔膜12A隔膜本体12B、62B 边缘部
12L下层12M中间层12U上层12a中间平面部12b外周缘平面部14音圈16框架16a圆形开口部18磁路单元20盖20a放音孔28基底30磁体32磁轭100空压成形装置102模具102a空腔底104模具台104a、106a 通气孔106加热板112片材112a非延伸部分112b边缘部形成部分C空腔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图来对本申请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将本申请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器10以朝上配置的状态来表示的侧剖面图。如该图1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器10为小型的电动型扬声器,且包括如下而构成隔膜12,固定在该隔膜12的下表面的音圈14,形成有收容该音圈14的下端部的磁间隙的磁路单元18,对该磁路单元18与隔膜12的外周缘部进行固定支撑的框架16,以及从上方侧覆盖隔膜12的盖20。隔膜12中,其中央区域作为隔膜本体12A而形成为圆顶状,其周边区域作为边缘部12B为朝上圆弧状的剖面形状且以圆环状延伸的方式形成。而且,该隔膜12中,在其隔膜本体12A与边缘部12B之间形成有环状的中间平面部12a,并且在其边缘部12B的外周侧形成有环状的外周缘平面部12b。而且,该隔膜12在其中间平面部1 黏接固定着音圈14 的上端面,而且,其外周缘平面部12b黏接固定于框架16。此时,该隔膜12的有效直径(也就是边缘部12B的外周缘的直径)设定为Φ 40mm以下(例如Φ20πιπι左右)的值。而且,该隔膜12中,边缘部12Β的顶点的位置形成得比隔膜本体12Α的顶点的位置稍高。另外,以下将对该隔膜12的详细结构进行叙述。音圈14的卷绕形状设定为圆筒状。该音圈14的上端面黏接固定于隔膜12的中间平面部12a。而且,该音圈14在从该音圈14延伸出的一对线圈终端(未图示)的前端部,电性连接着一对端子构件(未图示)。框架16为合成树脂制的射出成形品,以包围磁路单元18的方式而配置。磁路单元18为内磁型的磁路单元,包含钢制的基底观、磁体30、及钢制的磁轭32。基底28形成为浅的有底圆筒状。磁体30为圆板状构件,与该基底28同心地黏接固定于基底观的底壁部上表面。磁轭32为与磁体30大致相同直径的圆板状构件,与该磁体30同心地黏接固定于磁体30的上表面。由此,磁路单元18在磁轭32的外周面与基底 28的圆筒状部的内周面之间,以全周相同的宽度形成收容音圈14的下端部的圆筒状磁间隙。而且,该磁路单元18以从下方嵌入至框架16的圆形开口部16a的方式,黏接固定于其内周壁。盖20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压制加工而形成。该盖20具有俯视时与隔膜12大致相同的外形形状,且在其多个部位形成有放音孔20a。而且,该盖20的外周缘部黏接固定于框架16的外周壁的上端面。图2(a)是详细表示隔膜12的构成的图1的II部详细图。另外,图2(b)是为了与该隔膜12进行比较而表示现有例的隔膜62的与图2 (a)相同的图。而且,图3是图2(a) 的III部详细图。如图2(a)及图3所述,该隔膜12包含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12U、12L、12M。此时,就该隔膜12的厚度而言,边缘部12B的部分比隔膜本体12A的部分稍薄。这是因利用后述的空压成形来制造该隔膜12而引起。构成该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12U、12L、12M中的上层12U及下层12L均包含聚醚酰亚胺,且彼此以大致相同的厚度形成。具体来说,这些上层12U及下层12L的厚度tl 在边缘部12B的中央部(也就是顶点的位置),均设定为tl = 5μπι左右的值。另一方面, 中间层12Μ包含丙烯酸系粘合剂,且形成得比上层12U及下层12L厚,具体来说,该中间层 12Μ的厚度t2在边缘部12B的中央部,设定为t2 = 15 μ m左右的值。由此,该隔膜12的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12U、12L、12M整体的厚度t在边缘部 12B的中央部,设定为t = 25 μ m左右的值。另外,图2(b)所示的现有例的隔膜62包含单层的聚醚酰亚胺,其厚度设定为以某种程度比隔膜12小的值(例如在边缘部62B的中央部为15 μ m左右)。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器10的隔膜12的制造步骤的侧剖面图。如该图4所述,该隔膜12是通过使用空压成形装置100对片材112进行空压成形而形成。此时,作为该片材112,使用包含与构成隔膜12的高分子材料层12U、12L、12M相同组成的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的材料,关于其厚度t0,使用隔膜12的边缘部12B的中央部的厚度t的2倍左右的值(也就是t0 = 5(^!11左右的厚度)。
空压成形装置100包括如下而构成模具102,其具有使隔膜12的上表面形状上下反转而成的形状的空腔底10 ;载置该模具102的模具台104 ;及以从上方侧覆盖模具 102的方式而配置的加热板106。而且,使用了该空压成形装置100的隔膜12的空压成形以如下方式来进行。也就是,在使加热板106从图示的位置向上方退避的状态下,在模具102的上表面,以覆盖其空腔底10 的方式水平配置片材112。然后,使加热板106下降至图示的位置为止,由该加热板106与模具102将片材 112以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状态夹住,从而在该加热板106与模具102之间形成空腔C。该状态下,从加热板106的通气孔106a抽出空气,并且从模具台104的通气孔10 经由空腔底10 而向空腔C中送入空气,由此使片材112密接于加热板106的下表面,从而利用该加热板106的热使片材112软化。然后,在达到适合于该片材112成形的温度后,从加热板106的通气孔106a对片材112的上表面侧送入压缩空气,由此使软化的片材112向下方凸出,一边使该片材112延伸一边向空腔底10 按压,使其下表面成为沿着空腔底10 的形状。此时,为了提高片材 112对空腔底10 的密接性,而从模具台104的通气孔10 抽出空气。另外,模具102由多孔状的烧结金属形成从而具有通气性。然后,在片材112冷却后,使加热板106向上方退避,并且经由模具台104的通气孔10 对片材112的下表面侧送入空气,由此使片材112从空腔底10 脱模。而且,通过将该片材112在图中单点划线所示的位置处切断,而取出隔膜12。这样取出的隔膜12以片材112延伸的状态而形成,因此应成为隔膜12的边缘部 12B的边缘部形成部分112b (的中央部)的厚度t成为由加热板106与模具102夹住的片材112的非延伸部分11 的厚度t0的一半左右的值。如所述般,就由该空压成形制造的隔膜12的厚度而言,边缘部12B的部分比隔膜本体12A的部分稍薄。这是由如下而引起在空压成形时,受到加热而软化的片材112中, 位于空腔C的中央部的部分最早与模具102的空腔底10 接触而被冷却,因此延伸率最小,随着接近其外周缘部,而被大幅拉伸后与空腔底10 接触从而冷却,因此延伸率增大。此时,在由该空压成形而制造的隔膜12中,就隔膜本体12A的厚度而言,其外周缘部比其中央部薄1 2μπι左右,而且,就边缘部12Β的厚度而言,其外周缘部比其内周缘部薄3 4μ m左右。由此,边缘部12B的外周缘部的厚度比隔膜本体12A的中央部的厚度薄 5 μ m左右。图5 图8是表示为了确认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而进行的模拟实验的结果的频率特性图。图5是表示使边缘部的厚度发生变化来测定声压级的结果的声压级频率特性图。图5所示的7条曲线是表示在将隔膜的边缘部设为图中的凡例所示的7种构成的情况下,安装着各隔膜的扬声器的声压级的曲线。此时,所述凡例的例如10(3/4/3)的显示是以单位微米(Pm)来分别表示边缘部(上层/中间层/下层)的厚度,对于其他显示而言也同样。该实验中,对边缘部的厚度为10μπι、20μπι、25μπι、30μπι、40μπι、50μπι的情况进行测定,当厚度为20 μ m时,对中间层的厚度的比率不同的20 (3/14/3)、20 (5/10/5)此2种情况进行测定。根据该图5可知,随着边缘部的厚度按照 50μ —40μ — 30μ — 20μ — 10 μ m变薄,而最低共振频率逐渐降低。其中,为20 μ m 以下时,最低共振频率的降低率减小。而且,根据该图5中的20(3/14/3)及20(5/10/5)的曲线的比较可知,即便边缘部的厚度同样为20 μ m,如果中间层的厚度的比率增高,则最低共振频率降低。图6是表示使边缘部的厚度发生变化来测定最大振幅的结果的振幅频率特性图。该图6所示的7条曲线是表示使用与图5中说明的声压级的测定实验相同的7种样本来测定最大振幅的结果的曲线。根据该图6可知,随着边缘部的厚度按照 50μ — 40μ — 30μ — 20μ — ΙΟμ 变薄,则最大振幅逐渐增大。尤其为10 μ m时,
最大振幅变得非常大。而且,根据该图6中的20(3/14/3)及20(5/10/5)的曲线的比较可知,即便边缘部的厚度同样为20 μ m,如果中间层的厚度的比率增高,则最大振幅减小。图7是表示使中间层的厚度发生变化来测定声压级的结果的声压级频率特性图。该图7所示的7条曲线是表示在将隔膜的边缘部设为图中的凡例所示的7种构成的情况下,安装着各隔膜的扬声器的声压级的曲线。此时,所述凡例的例如10/8/10的显示是以单位μ m来分别表示上层/中间层/下层的厚度,对于其他显示而言也同样。该实验中,在将边缘部的上层及下层的厚度设定为IOym的固定值的状态下,测定其中间层的厚度按照8 μ m、10 μ m、15 μ m、20 μ m、25 μ m、30 μ m、45 μ m而变化。根据该图7可知,随着中间层的厚度按照45μ — 30μ — 25μ — 20μ —15μ —10 μ m — 8 μ m变薄,最低共振频率逐渐降低,但该变化相比于使边缘部整体的厚度变薄的情况则非常小。这是指即便提高中间层的厚度的比率,如果边缘部整体的厚度变薄,则可使最低共振频率充分低,从而证实了图5中说明的内容。图8是表示使中间层的厚度发生变化来测定最大振幅的结果的振幅频率数特性图。该图8所示的7条曲线是表示使用与图7中说明的声压级的测定实验相同的7种样本来测定最大振幅的结果的曲线。根据该图8可知,如果提高中间层的厚度的比率则最大振幅逐渐减小。认为这是由于如下而引起如果中间层的厚度的比率增高,则边缘部的损耗正切变大。尤其如果中间层的厚度与上层及下层的各自的厚度相比为2倍以上,则与中间层的厚度为上层及下层的各自的厚度以下的情况相比,最大振幅变得非常小。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可知,如果在提高中间层的厚度的比率后,使边缘部整体的厚度变薄,则除抑制最大振幅变得过大之外,还可使最低共振频率充分低。而且可知,如所述般,在提高中间层的厚度的比率之后,即便使边缘部整体的厚度变薄,最低共振频率附近以外的频率区域中,声压降低也几乎不会发生。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器10作为小型的电动型的电声转换器而构成,其隔膜12 中的配置于比音圈14更外周侧的环状的边缘部12B包含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12U、12L、12M,构成该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12U、12L、12M中的上层12U及下层12L均为聚醚酰亚胺且彼此以大致相同的厚度形成,并且中间层12M为丙烯酸系粘合剂且形成得比上层 12U及下层12L都要厚,因而可获得如下的作用效果。也就是,因在边缘部12B的表层(也就是上层12U及下层12L)中使用了拉伸强度、温度特性、耐药品性优异的聚醚酰亚胺,所以可使重复弹性变形的边缘部12B的耐久性及耐环境性优异。因此,为了降低边缘部12B的弹性模量,可将边缘部12B整体的厚度设定得较薄,由此可降低隔膜12的最低共振频率。而且,因边缘部12B的中间层12M中使用了粘性大且橡胶状温度范围宽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所以可增大边缘部12B的损耗正切,且即便在多样的使用环境下,也可有效地抑制边缘部12B的上层12U及下层12L从中间层12M剥离。并且,该边缘部12B的中间层12M形成得比上层12U及下层12L都要厚,因此可将边缘部12B的损耗正切设定为较大的值。因此,即便在将边缘部12B的弹性模量以某种程度设定得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事先防止在最低共振频率下发生过振幅。由此,可将再生频带中的最大声压设定得较高,且可实现电声转换器10的薄型化。另外,即便在并非如本实施方式的隔膜12那样边缘部12B包含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12U、12L、12M,而是如图2(b)所示的现有例的隔膜62那样边缘部62B包含单层的聚醚酰亚胺的情况下,如果将其厚度以某种程度设定为较小的值,则也可降低其弹性模量, 因而可将最低共振频率设定为与本实施方式的隔膜12大致相同的程度。然而,如果仅仅这样,则隔膜62的边缘部62B的损耗正切并非如本实施方式的隔膜12那样增大,因而会发生过振幅。也就是,比起图2(a)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隔膜12的最大振幅时的上下移位,图2(b)中双点划线所示的隔膜62的最大振幅时的上下移位会变得非常大。本实施方式中,可将边缘部12B的损耗正切设定为较大的值,因而即便在将该边缘部12B的弹性模量以某种程度设定得较低的情况下,也可事先防止在最低共振频率下发生过振幅。因此,在隔膜12的最大振幅比最低共振频率下的最大振幅小的再生频带中,可将最大声压设定得较高。而且,可如所述般将隔膜12的最大振幅抑制得较小,由此可将供其振动的空间设计得较小,从而这样可实现电声转换器10的薄型化。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小型的电动型的电声转换器10中,可扩大再生频带并且可将该再生频带中的最大声压设定得较高,且可实现薄型化。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层12M的厚度设定为相比于上层12U及下层12L的各自的厚度为2倍以上(具体来说为3倍左右)的值,因而可使边缘部12B的损耗正切充分大,由此进一步提高所述作用效果。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电声转换器10中,其隔膜12的边缘部12B具有25 μ m的厚度, 且其中间层12M形成得比上层12U及下层12L都要厚,因而将边缘部12B空压成形时,尽管边缘部12B大幅地延伸,也可容易地利用其中间层12M的粘性使上层12U及下层12L不会从中间层12M剥离,由此,可适当地将边缘部12B成形为特定形状。此外,通过将边缘部12B的厚度设定为25 μ m,而可将边缘部12B的弹性模量设定为充分低的值。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隔膜12由空压成形而形成,所以可形状精度良好地形成该边缘部12B。此时,利用空压成形时的材料延伸作用,边缘部12B的厚度比隔膜本体12A
10的厚度薄3 5 μ m左右,因而可使隔膜12具有隔膜本体12A硬且边缘部12B柔软的特性, 由此可获得理想的隔膜。并且,利用空压成形时的材料延伸作用,空压成形前的3层结构的片材112在成为空压成形后的边缘部12B时,其厚度变薄至一半左右,因此可使用50 μ m左右的相对较厚的材料来作为片材112。因此,可容易进行片材112的处理,由此更容易进行边缘部12B的成形。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已对隔膜12的边缘部12B具有俯视时为圆形的外周缘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设为具有除此以外的外周缘形状(例如矩形或椭圆形等)的构成, 在所述情况下,通过采用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而可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所述实施方式中,已对隔膜本体12A与边缘部12B —体形成来作为隔膜12的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便在设为包含各构件的边缘部与隔膜本体接合的构成的情况下, 通过对其边缘部采用与所述实施方式的边缘部12B相同的构成,也可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作用效果。所述实施方式中,已对电声转换器10为扬声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即便在受话器等这样的扬声器以外的电声转换器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也可获得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诸要素表示的数值不过为一例,当然可将它们适当设定为不同的值。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的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膜;音圈,其固定在该隔膜的下表面; 磁路单元,其形成有收容该音圈的下端部的磁间隙;及框架,其对该磁路单元与所述隔膜的外周缘部进行固定支撑;且所述隔膜中的配置在比所述音圈更外周侧的环状的边缘部包含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构成该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中的上层及下层均为聚醚酰亚胺且彼此以大致相同的厚度形成,并且中间层为丙烯酸系粘合剂且形成得比所述上层及下层都要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厚度设定为与所述上层及下层的各自的厚度相比为2倍以上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部的厚度设定为10 μ m以上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部的厚度设定为40 μ m以下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声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缘部由空压成形而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的电动型的电声转换器,其可扩大再生频带并且可将该再生频带中的最大声压设定得较高,且实现其薄型化。隔膜(12)的边缘部(12B)由3层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层(12U、12L、12M)所构成。此时,上层(12U)及下层(12L)均为聚醚酰亚胺且彼此以大致相同的厚度形成,由此使边缘部(12B)的耐久性及耐环境性优异。由此,为了降低边缘部(12B)的弹性模量,而可使该边缘部(12B)形成得较薄,从而可降低最低共振频率。而且,中间层(12M)为丙烯酸系粘合剂,且形成得比上层(12U)及下层(12L)都要厚,由此可增大边缘部(12B)的损耗正切,从而可事先防止最低共振频率下的过振幅的发生。由此,可将再生频带中的最大声压设定得较高,也可薄型化。
文档编号H04R7/20GK102484760SQ20108003792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北村肇, 安池诚, 深田直孝, 片所尚人 申请人:星精密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