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ct技术支持设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9132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 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本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提供工程的ICT网络对接技术。本项发明属于面向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网络组织和网络管理(NA / IVC )的网络技术支持领域,是面向产业价值链、进而面向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智能集成一体化技术基础,是将人们、机构和组织从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引向汇通万物的“天地”(全新的计算体系)的关键。NA / IVC乃是一种产业价值链系统工程的解决方案,借助于全新的信息科技和网络科技,将产业价值链的服务战略及运营模式导入整个以信息系统为主干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体系之中,它不只是科技上的改变,而是牵涉到产业价值链组织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关于人员、资金、物流、制造及产业价值链组织之跨地域或跨国际之流程的全面整合与配置。
NA / IVC是针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质资源配置(物流)、人力资源配置(人流)、资金资源配置(财流)、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产业价值链配置软件。通过面向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生成商的DIM分析和提出面向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最终消费者、社会调节机构、国内外相关者的SHF分析,描述下一代纵向关联部门、横向关联部门和价值资源规划(VRP)软件。它将包含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服务系统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品质、过程运作配置、以及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调整报告等。特别是,NA / IVC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加容易升级。NA / IVC的关键在于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及云计算网络技术一直在国际国内大力向前推进。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资源的全面共享,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和软件资源等。但是,在目前,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正陷入夭折的危险境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云计算的应用遭遇种种限制,云计算体系的开发遭遇业内热、业外冷的尴尬
局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产业价值链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产业价值链内部资源全面配置的思想,随之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配置整体资源的配置思想。在此形势下,首先提出了 NA / IVC的概念手艮告。在建立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汇通集合、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汇通算子、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汇通关系和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一“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囊括在内的全新计算体系一面向知识资源配置、实物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天地”计算模式;再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关键而将各种认知操作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全新操作体系一“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HS0)。本发明人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IIL ( VCSE ),是指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系统(VCS,从产品价值链PVC、产业价值链IVC,到产业价值链IVC、区域价值链RVC,以至国民价值链NVC、全球价值链GVC)为核心,以电信网(MCN )、计算机网(WWW )和广播电视网(BTN)三大网络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持,将物流网(MN)、能流网(EN )、信息网(IN )、金融网(FN )和知识网(KN )五大网络融为一体,提供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综合集成业务服务的全球开放式网络体系。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汇通网络及其天地计算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简称 OS / HSO, Operating System of Holo-synergetic Oganization ),是一个完整的复杂体系。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 PaaS / HSO (、IaaS / HSO、MSP / HSO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概念可以看作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发明内容

(I)对于产业价值链,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以认知系统(R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与实践系统(P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网络配置工程设计的动力学基础。( I. I )有待于大力开发建立的NA / IVC,是一个面向产业价值链规划运营(Planning Operation of Enterprise Vlue Chain )的信息集成,而NA / IVC 是一个面向供需链规划运营(Planning Operation of Supply Chain)的信息集成。在NA / IVC系统的制造、供销、金融项目功能及各种支持系统和技术之外,NA / IVC将产业价值链上纵向及横向关联的产品、项目和领域结合起来,具有如下一系列全新的技术
第521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机制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2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单元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3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动力基础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4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优势比较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5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全息协同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6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生产函数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7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价值计量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8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协同组织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9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全息对冲均衡技术基础 第530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全息对冲均衡表列技术 第531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主体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2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荷载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3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方式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4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5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环境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6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7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基础 第538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智能一体化系统计算技术基础第539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第540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技术基础(I. 2 )本发明人将产业价值链看作资源配置系统和过程,并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范式。以层次结构图的最低层作为评价指标,我们可以根据环境因素与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建立判断矩阵,综合运用平方和法、Saaty的最大特征向量法、几何平均法、专家法等方法,确定出这一层对上一层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利用AHP法中的倒数法,可以将各个标志值进行一致规范化,即通过利用公式
_ y j — y/jsin.
= : y j ja 2£ y j1 jain 来解决指标之间的无量纲化问题,并且使得变化后的矩阵中各元素值在0与I之间,且其单调性不变。( I. 3 )总起来看,任一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面临如下基本的自然环境条件
在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作用域,一切活动对第i种资源的运用要受到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可承载力(包括瞬时可承载力和长期可承载力)的限制。这种基本约束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a.在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作用域,一切活动对第i种资源的实际利用量要受到自然界第i种资源的可供量Zli的限制,即( Yu。b.在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作用域,一切活动对第i种资源的实际转换量_F2 i要受到自然界第i种资源的可转换量/2i的限制,即_F2i ( y\ i。c.在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作用域,一切活动对第i种资源的实际替代量_F3i要受到自然界第i种资源的可替代量/3i的限制,即A ( y\ i。d.在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作用域,一切活动对第i种资料的实际再生量_F4 i要受到自然界第i种资源的可再生量/4i的限制,即_F4i ( y\ i。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与周围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自然生态体系。对于这类体系,我们需要分五个作用域来考虑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生态平衡条件。在自组织竞争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al.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 t )的衰减率( t )在所考虑的时间段[t 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q,即
J ( t ) ^ Si, t ^ It0, t ^
(2. 232 )
a2.自组织竞争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G1对第i种自然资源的运用( 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内必须接近于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沒馬(t),即
DGh j ( t ) - BNi { t )( O ^ ,( 2. 237 )
在自组织合作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dl.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 t )的衰减率( t )在所考虑的时段[(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q.,即
j ( t ) ^ Si, t ^ It0, t ^
(2. 238 )
d2.自组织合作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G4对第i种自然资源的运用( t )在所考虑的时段
[^ 0, t J内必须接近于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Wi ((),即 DG、j ( t ) - BNi ( t ) I 彡 Hii { t ) ^ e i , t G [^0. t i ]
(2. 239 )
在集中组织合作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l.自然 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AM ( t )的衰减率( t )在所考虑的时段[(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q.,即
j ( t ) ^ Si, t ^ It0, t ^
(2. 240 )e2.集中组织合作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对第i种自然资源的运用i(t )在所考虑的时段[(。,t J内必须接近于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Wi(O,即
DG^ j ( t ) - BNi { t )Hi PAt) ^ ,
U0J1]( 2. 241 )
(I. 4 )总起来看,任一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面临如下基本的社会环境条件在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作用域,一切活动对第i种资源的运用要受到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可承载力(包括瞬时可承载力和长期可承载力)的限制。这种基本约束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a.在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作用域,一切活动对第i种资源的实际利用量Zli要受到社会中第i种资源的可供量Zli的限制,即( z\,。b.在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作用域,一切活动对第i种资源的实际转换量^2i要受到社会对第i种资源的可供量Z2i的限制,即Z2i ( z\,。c.在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作用域,一切活动对第i种资源的实际替代量^3i要受到社会中第i种资源的可替代量Z3i的限制,即Zy ( z\,。d.在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作用域,一切活动对第i种资源的实际再生量^4i要受到社会中第i种资源的可再生量Z4i的限制,即z4i ( z\。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与周围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生态体系。对于这类体系,我们需要分五个作用域来考虑社会生态平衡条件。
在自组织竞争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al.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 t )的衰减率a八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q.,即
a i { t ) ^ Si, t ^ It0, ^1]
(2. 242 )
a2.自组织竞争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G1对第i种资源的运用(()在所 考虑的时间段[(。,t J内必须接近于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即
DGh j ( t ) - BSi { t )Hi a At、(
It ,, ^1]( 2. 243 )
在集中组织竞争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bl.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 t )的衰减率a $ { 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t 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q.,即
a i { t ) ^ Si, t ^ It0, ^1]
(2. 244 )
b2.集中组织竞争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G2对第i种资源的运用( t )在所考虑的时段[(0,t J内必须接近于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 t ),即
DG2 j ( t ) - BSj ( t ) I 彡 Ui aj(t) ^ e j , t G [ t 0,t i ](2. 245 )
在基本协同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社会实践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要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Cl.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为承载力( t )的衰减率ctA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q.,即
a i { t ) ^ Si, t ^ It0, ^1]
(2. 246 )
c2.基本协同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G对第i种资源的运用(()在所考虑的时间段[(0,t J内必须接近于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 t ),即
DGx j ( t ) - BSj ( t )Hi Oi^t) ^ f, ,
U0J1]( 2. 247 )
在自组织合作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dl.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 t )的衰减率a八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q.,即
a i { t ) ^ Si, t ^ It0, ^1]
(2. 248 )
d2.自组织合作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G4对第i种资源的运用( t )在所考虑的时段[(。,t J内必须接近于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力( t ),即
DGi, j ( t ) - BSj ( t )Hi Oi^t) ^ f, ,( 2. 251 )
(I. 5 )对于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综合工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分别构成两个基本的方面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在这里,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是指自然界为互联网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某种或各种资源和条件的能力,IVC网络配 置社会承载力是指社会为互联网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某种或各种资源和条件的能力。对于互联网运行的总体性创新来说,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按照全息协同组织的总体合理性要求,我们不仅应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范围来考虑、评价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而且应进一步从全球范围来考虑、评价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全球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不是各国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的简单总和,全球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也不是各国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的简单总和。实际上,在各国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之间、各国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之间以及各国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与各国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协同关系。按照全息协同组织的总体合理性要求,我们不仅应当考虑、评价以往的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而且应当考虑、评价当前时段的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还应当考虑、评价将来时段(或长时期)的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不论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还是IVC网
络配置社会承载力,都不是剩余承载力、现时承载力和潜在承载力的简单总和。在剩余承载力、现时承载力和潜在承载力之间,存在着协同关系。( BI )在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系统多种构成要素中,起支配系统作用的宏观变量可分为三种
a.物质流变量#I ( t ) ;b.能量流变量万I ( t ) ;c.协同变量#咖(t )。根据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概念,“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动态方程”如下
P SEN ( t ) - P SEN、M SE ( t ),E SE ( t ) , K sm { t )]
~ F SEN ^ ^ SE I ( t ),^ SE 2 ( t ),…,^ SE & ^ ^ ))
(2. 15. 8 )
式中,/% ( t )——t时期的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指数值; t ) — t时期的土地承载力要素指标;
X SE2{ t )——t时期的能源承载力要素指标;
XSE,( t ) — t时期的水域承载力要素指标;
XSEA( t ) — t时期的森林承载力要素指标;
XSE5( t ) — t时期的矿藏承载力要素指标;
X SE6( t ) - t时期的大气承载力要素指标;
F SEN ( ^ SE I ( t ) , X SE2 ( t ),…,X SE & ( t ))关于 I M i ( t )
的非线性函数。
(B2 )在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系统多种构成要素中,起支配系统作用的宏观变量可分为三种
a . “硬”变量"j t ) -,b . “软”变量Si ( t ) 'c “协同”变量( t )0根据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概念,“ 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动态方程”如下
P SES ^ ) ~ P SES^ H SE ( t ) , S SE ( t ), K SES { t )]
~ F SES ^ ^ SE I ( ) ) Y SE 2、t、,…,Y SE & ( ))
(2. 15. 9 )
式中,t )——t时期的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指数值;YSE1{ t ) — t时期的政治承载力要素指标;
YSE2( t )——t时期的文化承载力要素指标;
Yse,( t )——t时期的科学承载力要素指标;
Ysea( t )——t时期的教育承载力要素指标;
YSE5( t )——t时期的防卫承载力要素指标;
YSE6( t )——t时期的外交承载力要素指标;
Fs ( Vsei ( t ),Vse2 ( t ),…,Vse6 ( t ))—关 于 7^7. ( t )的非
线性函数。
(B3 ) 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与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相互联结、相互协同,组成“综合工程承载力”。综合工程承载力总体可看作是由大量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社会形态要素和自然形态要素构成的。对于综合工程承载力,适用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考查方法。
将式(2. 15. 8 )和(2. 15. 9 )结合起来,可给出“综合工程承载力动态方程”如下
P SE、t ) - P SE、M SE ( t ) , E SE ( t ) , K SEN ( t ) , H SE ( t ) , S SE ( t ),
K SES I t、]
—F SE、X SE Y ( t ) , X SE2 ( t ),…,X SE& ( t ), Y SE 1 ( t ) , Y SE 2 (
t,…,Y SE 6、t
(2. 15. 10 )
式中,/%#( t)—(时期的综合工程承载力指数值;
F SE ^ ^ SE I ( t ) , X SE 2 ( t ),…,^ SE & ( t ) ; Y SE 1 ( t ) , Y SE 2 ( t ),
…,Y SE&{ t ))-关于
X SEi ( t ) Y SEi ( t )的非线性函数。(2)对于产业价值链,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以认知系统(R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与实践系统(P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网络配置工程设计的技术原理。( 2. I )对于产业价值链的网络配置,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设计。A资金安排模块(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配置核算、财务配置)
Al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源配置核算 A2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资金安排
B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运行控制配置模块(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划和实施)
BI、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主系统运行规划 B2、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料需求规划 B3、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能力需求规划B4、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DM控制 B5、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制造标准 C物流配置模块(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供应和配置)
C I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分销配置 C2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库存控制 C3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流安排 C4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批次跟踪配置 D人力资源配置模块
D I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人力资源规划辅助决策 D2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人力资源配置 D3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个人收入核算 D4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工时配置
(2. 2 )整个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大系统及其与自然一社会工程的相互作用存在着广泛的反馈机制,如图I所示。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根据一定的目标(或目标体系)作出决策,输入一定的人、物、信息,使人类在不同部门领域之间进行协调的活动(这里也存在反馈机制),结果输出新的人、物、信息。这一方面给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对自然工程会造成负面影响。这里分别有两项反馈信息,一是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主体或系统的社会基础(承载力)与运行基础的社会质量指标(期望值)比较,找出人类活动带来的偏差逐步缩小或拉大时的信息反馈给决策机构,在此社会基础是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过程的反馈因子;另一方面,输出的人、物、信息给自然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与自然质量指标(期望值)进行比较,此信息被反馈给决策部门,以影响下一个决策过程,这里工程状况就是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影响自然工程的反馈因子。其中社会基础指标(期望值)与工程状况指标(期望值)都是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根据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组织根据这个目标运用反馈机制进行调节控制以保持人类活动不偏离预定目标,维持人类历史稳定持续协调发展。对于全息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我们需要进行构成分析和评价,进而进行层次分析和评价。作为一种复杂的体系,全息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具有自己的一般自然工程及其自然生态平衡条件和一般社会工程及其社会生态平衡条件。全息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作用基础在于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全息协同型产业价值链配置系统既要受到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的制约又要受到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的制约。从再生产过程看,全息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包括协同生产子系统工程、协同消费子系统工程、协同交换子系统工程和协同分配子系统工程。I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I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从总体上对互联网运行的功效构成约束条件。各项民主制度和各项集中原则从总体上对互联网运行的主体构成约束条件。对人类总体来说,互联网工程的基本设计要求是,促使互联网的运行既要趋于某一时段的社会互联网平衡,又要趋于某一时段的生态互联网平衡;既要不断维持长期的社会互联 网平衡,又要不断维持长期的生态互联网平衡。互联网工程的设计中心是,为建立大协同的互联网主体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有效的政策工程和健全的社会保障。
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工程。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的网络配置工程,应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工程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价值链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工程 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的网络配置工程,应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工程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价值链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工程 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的网络配置工程,应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工程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价值链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工程 (2. 2 )本发明人考虑将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基础协同因子动力学关 系分为两个层面,即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和生态动力效 应关系。构成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基于资源配置系统构成的协同配置作用和竞争配置荷载,另一方面是基于资源配置系统构成的协同配置收益和竞争配置成本。就第一方面而言,基于资源配置系统构成的协同配置作用不仅相对于协同配置系统外部的资源荷载,而且相对于协同配置系统内部的资源荷载。这一基本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存在和变化的充分条件。基本动力因子分析构成基本动力效应的可行性分析领域。就第二方面而言,基于资源配置系统构成的协同配置收益和协同配置成本与协同配置的社会必要功效有关,从而与协同配置机制的价值有关。这一基本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存在和变化的必要条件。基本效应因子分析构成基本动力效应的有效性分析领域。构成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生态动力效应关系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基于资源配置系统构成的协同环境承载和竞争环境荷载,另一方面是基于资源配置系统构成的协同生态收益和竞争生态成本。就第一方面而言,基于资源配置系统构成的协同配置作用不仅相对于协同组织外部的环境荷载,而且相对于协同组织内部的环境荷载。这一生态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存在和变化的充分条件。生态动力因子分析构成生态动力效应的可行性分析领域。就第二方面而言,基于资源配置系统构成的协同生态收益和协同生态成本与竞争配置机制的社会必要功效有关,从而与协同配置机制的价值有关。这一生态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存在和变化的必要条件。生态效应因子分析构成生态动力效应的有效性分析领域。
我们可以将网络一体化的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系统看作是由协同型产业价值链主体(智能化的自组织控制系统)S s #、作用对象(供求双方)S s 0、广义技术基础S s T以及产权基础S s P和环境S s E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大系统,记作
Sss _〈 Ssm, Sso, Sst, Ssp, Sse, Vs 〉, Ss - { Ssm, Sso, Sst, S
s p,SseI
其中
Ssm——协同型产业价值链主体夕5#可记作夕5# = < sSM,,其中
S S # 为基本组织单兀集合 S SU — { sSMl,S S M2, ,51 S M ,
V为自组织控制系统的结构函数V SM= Vsm ( I ),
I为协同系统的基本组织单元状态向量I = ( , . ,X n),
S S M, i ~ ^ S S M I y Ssm1 y (2-1,2, ,w)为协问系统 S SM - ( S SM,VS M>的子系统,
力为协同系统〈夕h >的结构函数,夕= { Ssmi , S SM2, ,S SM),h
~ h ( S s j) o典型协同型产业价值链配置组织或主体可看作是由
外部集中合作/内部集中合作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工)
外部分散合作/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2 )
外部集散协同/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
外部集中竞争/内部集中竞争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
外部分散竞争/内部分散竞争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等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可记作S # _ ;即:
^MS tap ~〈 Sm tap, V MS ta〉, S M tap — { Sma J ,S M A2 , Smbo, Smci
,s M c 2\
其中,V us tap为典型协同组织结构函数。—般协同型产业价值链配置组织或主体可看作是由
外部集中协同/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工)
外部集中协同/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2 )
外部集中协同/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3 )
外部分散协同/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
外部分散协同/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
外部分散协同/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6 )
外部集散协同/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
外部集散协同/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
外部集散协同/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产业价值链博弈组织9 )
等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可记作^#_;即
SmS gen 〈 S M gen, ^MS gen^
S M gen ~ { Smb j , S MB 2 , Smb3, Smba, Smb5, Smb6, Smbi, Smb8, Sm
J 9 }
其中,^ 为一般协同组织结构函数。
S SP——产权组合基础^ #总是和一定的产权制度组合联系在一起。如果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中的每个行为人平均拥有财产权利的量k越多,该系统的权益享用水平也就越高。可给出如下新函数
式中表示权益函数为第々(A = 1,2, ,7 )种财产权利组合的赋权
配置量,即
其中,为第々(々=1,2, ,7 )种财产权利组合的配置强度,z I为第左{ k = I, 2, ,I )种财产权利组合的数量。可看作第左{ k = I, 2, ,I)种财产权利组合的产权量。Sst—广义网络配置技术基础S5,主要包括物一般协同基础、网络配置技术基础和以各种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信号为主的信息基础。一般协同基础条件S %可分为物质基础条件、信息基础条件和精神基础条件。进一步地,可以将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的一般基础看作主要由五类资源要素构成,记作
S sc ~ Ssm, Sse, Ssi, Ssk,其中,一切由协同型产业价值链主体控制或利用的材料和能源Sm构成实践的物质基础,一切由协同型产业价值链主体控制或利用的通信设施Sm构成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的信息基础,一切由协同型产业价值链主体掌握或利用的知识
S M和智能^ K构成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的精神基础。作为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系统关键因素的技术基本来自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的基础条件。网络配置技术基础,是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多层次复杂动态体系。在任一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系统过程中,技术以及各种技术之间总是作为一个具有结构功能的整体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现代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的技术体系可看作是由网络配置过程中所应用的 构件(以计划指标、市场价格以及印章和合同文件为基本构件)^ n4、
工具(以配额票证、货币以及配额批文和金融产品为基本工具)S ri3>
手段(以行政权力、预算权力以及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为基本手段)^#12、
仪器(以内部调节器、外部调节器以及计划执行器和市场检测器为基本仪器 设备(以计划模拟系统、市场自控系统以及纵向联结和横向联结系统为基本设备)
10、
设施(以行政办公系统和市场交易场所为基本设施)Sir9,
程序(以行政程序、交易程序以及合作程序和竞争程序为基本程序)S D、
规则(以计划规则、市场规则以及合作制度和竞争制度为基本规则)、7、
技术(以计划调节技术、市场调节技术以及领导技巧和谈判技巧为基本技巧)S M、
计划(以短期计划、预算安排以及长期规划和竞争方案为基本计划)S W、
方法(以计划管理方法、市场组织方法以及合作方法和竞争方法为基本方法)S料、
策略(以合作策略、竞争策略以及合作博弈和竞争博弈为基本策略)S W、
战术(以专业深化和分工协作为基本战术)S W2,战略(以协同配置战略为基本战略)Sn 等不同层次各种因素构成的复杂性动态体系,即
SfS ~ ^ S W J S J — { I 7' I , S T 2, ,5714})°在这里,可将网络配置技术体系分为14个层次(i = 1,2, ,14) 'St二 < s ST, V ST>—多层次多因素网络配置技术系统,其中s T为网络配置技术系统的要素集合,即
j cc ccc c c
I ^sm y i^st 12 >> i^st 1 Jc 1 y i^st 21 > i^st 22 >> i^st 2 k 2、> ^st 14 1 >
sST 14 2 ) , sST 14 k 14 ^ ;
F M为网络配置技术系统的结构函数;F M= V ST (Z),Z为网络配置技术系统要素状态向量,即
( VV VVV V VV
\ A Il y A 12 y> ^ I 左 I > ^ 21 > ^ 22 >> A 2 Jc 2 y, -I 14 I > A n 2 y
** > Z 14 i 14 );
其中,
<A sz j j, Sst j J>为网络配置技术系统< d ST> V SP的第i层次子系统,i = I, 2,
,14 -J = 0, I, 2, , A j ;
D ( A j, Sst ,)为网络配置技术系统< A .切v ST>的第i层次分解;
S Sr i为第i层次子系统的状态向量,即(S STil , S STj2 ,, S STik j); h ,为第i层次子系统〈Ssri, h 的结构函数;
Sst i _ ( Ssril , Ssn2, ,Ssnk j]
对于协同型产业价值链而言,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信号机制是基本的信息基础p。在协同型产业价值链中,各种资源的配置强度主要表现为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指标。协同型产业价值链主体主要按照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信号对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反馈控制与调节。可以将现代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的复杂大系统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看作是由构件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14、工具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13、手段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12、仪器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n、设备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ltl、设施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9、程序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8、规则(包括制度)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7、技巧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6、计划(包括设计方案)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5、方法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4、策略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3、技术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2、战略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1等不同层次各种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构成的复杂性动态体系,即
c S = < c, ¥>( c = [C1, C2 , ,C14 })
在此,将复杂大系统商品组合的网络价值系数c分为14个层次(i = 1,2, ,
14)
Sso 一作用对 象,夕仰={夕^0,sIL so, ,
对象^%是产品供求双方和产品。我们可以将产品概念拓展为广义产品概念。基本产品、复合产品、简单系统产品、复杂系统产品和复杂大系统产品等形态分别可归结为资源要素、资源结点(模型)、配置结点(模型)、组织结点(模型)和组织结点集合。在基本产品空间、复合产品空间、简单系统产品空间、复杂系统产品空间和复杂大系统产品空间等可建立相应的配额指标系统和相应的价值基础。作为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从属因素,配置荷载或配置对象S e可分为典型协同配置荷载或对象 %、一般协同配置荷载或对象col和完备协同配置荷载
或对象S Q soc。典型协同型产业价值链配置荷载或对象可看作是由 外部集中合作/内部集中合作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Gd )
外部分散合作/内部分散合作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
外部集散协同/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
外部集中竞争/内部集中竞争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Sa1)
外部分散竞争/内部分散竞争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CC2 )
等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可记作Sc _ ;即
Scs tap 〈 S c tap, ^CS tap^
S C tap ~ ^ S c A x , S c A 2 , Scbo, Scci, Scc2]
其中,^ a _为典型协同配置荷载结构函数。—般协同型产业价值链配置荷载或对象可看作是由 外部集中协同/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
外部集中协同/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
外部集中协同/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
外部分散协同/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
外部分散协同/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
外部分散协同/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
外部集散协同/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
外部集散协同/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
外部集散协同/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资源配置荷载)
等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可记作;即
Scs gen 〈 ^ C gen> ^CS gen^
S c gen ~ ^ S c B l , S c B 2 , Scb3, Scba, Scb5, Scb6, Scbi, Scb8, S
C B
其中,^ a p为一般协同配置荷载结构函数。Spe —协同环境Si更为形形色色、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将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环境看作是由协同生产环境^ M、协同消费环境^ 、协同交换环境^ -、协同分配环境Z77^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体系,记作
s p Es ~ 〈 s ppE, s PCE, s PXE, s PDE, vE y 7 S FE = ^ S ppE , s PCE, s PXE, s PDE}
Vp-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系统的结构函数,V P 二 ¥ p{ X )
X —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系统要素状态向量,即
( YY YYY Y YY
\ A Il y A 12 y> ^ I M > ^ 21 > ^ 22 >> A 2 h 2 yy Am I y Am 2 yy
x )
a mhm ,
<s jJt P, S iP——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系统< Su P, V py的第i层次子系统,i = I, 2, , ;j = 0, I, 2,, A j
D {h ,, s ,)——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系统< P i, V P的第i层次分解
Si -第i层次子系统的状态向量,即( , S12 , ,Sik
h i -第i层次子系统〈s卜h t >的结构函数! = { ^il ,si2, ,Sik,
h i 二 h 土 { g i)
U i j-{ e i I V p{ e J ^ Jj)
min Ujj(Ur)——V P{ X )的最小向量集,J = 0,1,2, ,k ,
P——协同型产业价值链系统的状态概率向量,S卩(产(0 ),产(I ),P{ 2 ), ,Piki))
八一合取,在格运算中意味着取小运算
V—析取,在格运算中意味着取大运算 MCBSES——多层次多状态相关权力制衡系统
MIF -单调递增离散函数
(2. 3 )现给出IVC网络配置大系统按结构与功能进行层次分解的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将此模型化为层次结构有向图(level structured diagraphs )的一个层次集合(hierarchical set )[200][201]。对IVC网络配置大系统G1按结构与功能进行层次分解后< 7在结构上可表示成为一个层次集合
( 2. 2 )
IVC网络配置系统的功效一般包括IVC网络配置主体的功效、IVC网络配置对象的功效、IVC网络配置技术的功效和IVC网络配置环境的功效。IVC网络配置系统功效(GFE )是IVC网络配置主体功效(MFE )、IVC网络配置对象功效(QFE )、IVC网络配置技术功效(WFE )和IVC网络配置环境功效(EFE )的集中表现,进一步说,IVC网络配置系统功效是IVC网络配置主体功效的全面而综合的表现。IVC网络配置主体的功效与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以及自身或高层IVC网络配置主体的目标和要求相关联;IVC网络配置对象的功效和IVC网络配置技术的功效都与IVC网络配置主体的目标和要求相关联;IVC网络配置环境的功效与IVC网络配置系统的目标和要求相关联;IVC网络配置系统的功效与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以及自身或高层IVC网络配置主体的目标和要求相关联。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 )可用于 GFD 过程。基于 IVC网络配置功效的理念框架,运用AHP所得到的社会要求(或主体自身的要求)、计划要求、子项任务特性、子项操作和变革要求对IVC网络配置总体目标的综合排序权重较为精确,判断的一致性显著,而且可以用C. R. ( Consistent Ratio )指标加以验证。基于这种想法,根据GFD过程的四个阶段,以社会和IVC网络配置主体的总满意度为总目标,我们可以建立总满意度递阶层次结构。在IVC网络配置过程中,任何信号和信息的传递总要产生滞后,并且实际问题相
当一部分必须由非线性刻画,而由于干扰因素的存在,某些回路暂时中断或又接通时,致使滞后控制系统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另外,由于控制的规模,如多层、递阶、多回路、负反馈、多输入、多输出间的控制系统的响应,是一个多组多滞后控制大系统结构上的变化,并且由于建模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多组多滞后区间时变非线性关联控制大系统的结构与关联鲁棒镇定问题,有重要意义[23°]。
考虑具有多组多滞后区间时变非线性关联的IVC网络配置控制大系统,它由W个关联子系统表不
权利要求
1.独立权利要求一一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CT技术支持设计,是本申请人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H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A、对于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CT技术支持,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B、对于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CT技术支持,“天地”计算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全息协同组织结构,在这里,一方面,各种计算机及其基础设施、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浏览器)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用户及其功效链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IMH, 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这种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共同形成本发明人所指称的“天地”计算体系CS / HSN ( GII ); C、对于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CT技术支持,建立网络配置工程设计的技术体系和动力学基础,进而建立网络配置工程设计的技术原理; D、对于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CT技术支持,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网络配置系统工程的合理化评价模型及技术方案。
2.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产业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工程设计的技术体系,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有待于大力开发建立的NA / IVC,是一个面向产业价值链网络运营(NettingOperation of Enterprise Value Chain )的信息集成,而NA / IVC是一个面向供需链网络运营(Netting Operation of Supply Chain)的信息集成;在NA / IVC系统的制造、供销、金融项目功能及各种支持系统和技术之外,NA / IVC将产业价值链上纵向及横向关联的产品、项目和领域结合起来,具有如下一系列全新的技术 第521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机制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2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单元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3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动力基础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4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优势比较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5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全息协同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6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生产函数的ICT技术支持设计第527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价值计量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8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协同组织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29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全息对冲均衡技术基础 第530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全息对冲均衡表列技术 第531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主体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2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荷载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3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方式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4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5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环境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6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CT技术支持设计 第537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基础 第538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智能一体化系统计算技术基础 第539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智能一体化操作系统技术基础 第540项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技术基础。
3.从属权利要求一一对于产业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工程的动力学范式,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与周围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自然生态体系;对于这类体系,我们需要分五个作用域来考虑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生态平衡条件;在自组织竞争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al.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 t )的衰减率/^ ( t )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即β j ( t ) ^ Si, e [ ο, I ](2. 232 ) a2.自组织竞争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ら对第i种自然资源的运用( 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ο, J内必须接近于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馬(t),即DGh ,.(t) - BNi { t )η, βAt) ^ , i e[ ο, I ]( 2. 233 )在集中组织竞争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bl.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馬(t )的衰减率/^ ( t )在所考虑的时段[ ぃ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即β j ( t ) ^ Si, e [ ο, I ](2. 234 )b2.集中组织竞争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G对第i种自然资源的运用,(t )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t J内必须接近于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BNi ( t ),即DG2’ ,.(t) - BNi { t )η, β八 t、( ε ぃ t e[ ο, I ]( 2. 235 )在基本协同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Cl.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馬(t )的衰减率/^ ( t )在所考虑的时段[ 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即β j ( t ) ^ Si,i e [ ο, I ](2. 236 ) c2.基本协同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ち对第i种自然资源的运用( )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いt J内必须接近于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馬(t),即DG' j ( t ) - BNj ( t ) I ^ Hi β i { t ) ^ Sj, i e [ 0, ! ]( 2. 237 )在自组织合作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dl.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馬(t )的衰减率/^ ( t )在所考虑的时段[ い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即β j ( t ) ^ Si, e [ ο, I ](2. 238 ) d2.自组织合作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ら对第i种自然资源的运用( t )在所考虑的时段[ いt J内必须接近于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iW, ( t ),即 DG、j ( t ) - BNi ( t ) I 彡 Hi β i { t ) ^ ε i , t e [ 0 , t λ ](2. 239 )在集中组织合作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l.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馬(t )的衰减率/^ ( t )在所考虑的时段[ い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即β j ( t ) ^ Si, e [ ο, I ](2. 240 )没·集中组织合作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ら对第i种自然资源的运用,(t )在所考虑的时段[ 。,t J内必须接近于自然界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Wi( ),即 DG^ ,.(t) - BNi { t )η, え.( ) くら.,[ ο, I ]( 2. 241 )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与周围社会环境共同构成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生态体系;对于这类体系,我们需要分五个作用域来考虑社会生态平衡条件;在自组织竞争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al.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5;. ( t )的衰减率a八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i 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即a i { t ) ^ Si, e [ ο, I ](2. 242 )a2.自组织竞争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G对第i种资源的运用,. ( )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t J内必须接近于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 ),即DGh ,.(t) - BSi { t )η,a At、く ε い t[[ ο, I ]( 2. 243 ) 在集中组织竞争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 bl.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 t )的衰减率a $ { 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即a i { t ) ^ Si, e [ ο, I ](2. 244 ) b2.集中组织竞争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ち对第i种资源的运用( t )在所考虑的时段[ いt J内必须接近于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 t ),即DG2 j ( t ) - BSj ( t ) I 彡 Ui aj(t) ^ り,t e [ 0, I ](2. 245 )在基本协同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社会实践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要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Cl.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为承载カガ5;. ( t )的衰减率CtA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即a i { t ) ^ Si,i e [ ο, I ](2. 246 )c2.基本协同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ち对第i种资源的运用( )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いt J内必须接近于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 t ),即DG' ,.(t) - BSj ( t )Hj a j ( t ) ^ f, ,[ ο, I ]( 2. 247 )在自组织合作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主要条件约束dl.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5;. ( t )的衰减率a八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即a i { t ) ^ Si,i e [ ο, I ](2. 248 )d2.自组织合作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ら对第i种资源的运用( t )在所考虑的时段[ 。,t J内必须接近于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5;. ( ),即DGi, ,.(t) - BSj ( t )Hj a j ( t ) ^ f, ,[ ο, I ]( 2. 249 )在集中组织合作作用域,要在某种资源方面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就应受到如下 主要条件约束el.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 面的承载カガ5;. ( t )的衰减率a八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0,t J内必须不大于任意小的数即 a j ( t ) ≤ ε j , e [ ο, i ]( 2. 250 )点·集中组织合作的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ら对第i种资源的运用( t)在所考虑的时间段[ ぃt J内必须接近于社会在第i种资源方面的承载カガ5;. ( t),即 DG ,.(t) - BSi { t )η, a At、く ε ぃ[乙0,乙I ]。
4.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产业价值链的网络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工程的反馈机制设计,本项权利的特征在干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的网络配置工程;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的网络配置工程,应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工程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价值链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工程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工程;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的网络配置工程,应包括 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工程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价值链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工程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工程;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的网络配置工程,应包括 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工程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工程 产业价值链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工程。
5.从属权利要求一一对于产业价值链的网络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工程的层次分解模型,本项权利的特征在干 在IVC网络配置过程中,任何信号和信息的传递总要产生滞后,并且实际问题相当一部分必须由非线性刻画,而由于干扰因素的存在,某些回路暂时中断或又接通时,致使滞后控制系统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另外,由于控制的規模,如多层、递阶、多回路、负反馈、多输入、多输出间的控制系统的响应,是ー个多组多滞后控制大系统结构上的变化,并且由于建模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多组多滞后区间时变非线性关联控制大系统的结构与关联鲁棒镇定问题,有重要意义;考虑具有多组多滞后区间时变非线性关联的IVC网络配置控制大系统,它由W个关联子系统表不
6.从属权利要求一一对于产业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系统工程的合理化评价模型,本项权利的特征在干影响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设计与评价的合理性的主要因素有设计与评价目标ん设计与评价准则(指标、模型、结构)八设计与评价群体仏设计与评价模式ガ及设计与评价者的偏好η ;若设计与评价系统的可靠度记为ガ,则 R = f {A , T , G , Μ, η)设各种评价指标的权重为# , ( i = I, 2,···,m ),则有灰色关联度为
7.从属权利要求一一对于产业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系统工程的技术方案,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根据产业价值链组织实际,确定整个项目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主要实施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系统控制、销售配置、应收配置、物流安排、应付配置、库存配置、存货核算、产品数据配置(含产业价值链结构配置、エ艺配置)、费用预算配置(含费用配置)、金融项目核算、PDM数据整理及需求分析、硬件网络环境搭建、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周期为12个月左右;主要完成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规范、透明基础配置; 第二个阶段,是集成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生产主规划、物料需求规划、能力平衡、车间项目配置、质量配置、设备计量配置、人力资源配置、解决分析、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周期为16个月左右;主要实现以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市场为需求、以纵向及横向带动的主规划为核心、以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投入产出为主要内容的全息协同性组织模式,有效地控制在制品,最大限度地压缩存货,提高交货期,快速地满足市场 需要。
全文摘要
产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工程的ICT技术支持设计,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以及博弈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2710715SQ20111034702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李宗诚 申请人:李宗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