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中继站和带宽分配方法

文档序号:7791396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站、中继站和带宽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基站、中继站和带宽分配方法。本发明适用于通过在IEEE 802. 16 中规定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引入这种中继站而获得的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无线通信路径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以WCDMA和CDMA2000为代表的系统,在全球得到了广泛使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设置有多个无线基站,无线终端通过这些无线基站中的任意一个与其他通信装置(通信终端)进行通信。如果无线终端靠近了已开始通信的无线基站的服务区域的边缘,则该无线终端可以通过在相邻区域内进行无线终端的切换来维持通信。
例如,无线通信方法采用了诸如码分复用、时分复用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 OFDMA等)的技术。因此,一般来讲,多个无线终端可以同时连接到一个无线基站。
然而,因为当无线终端靠近无线基站的服务区域的边界时无线环境并不理想,所以即使无线终端位于该服务区域中,也不能进行高速通信。此外,即使无线终端位于该区域中,也存在因建筑物等而干扰无线信号传输的因素。因此,可能存在难以在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之间进行良好无线连接的区域(所谓的盲区)。
因此,人们提出了在无线基站的服务区域内设置中继站,从而无线终端能够通过该中继站与该无线基站进行无线通信的想法。
特别是对于802. 16j工作组而言,目前正在讨论引入上述中继站(RS=Relay Station)。
上述与IEEE 802. 16相关的内容例如公开在IEEE 802. 16标准-2004和 IEEE802. 16e 标准-2005 中。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无线终端能够直接或通过中继站与无线基站进行无线通信。
但是,在这种系统中并未说明通信带宽分配控制。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这种系统中提供有效的通信带宽分配控制。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具有带宽分配功能的中继站。
例如,该中继站设置有接收处理单元,用于获得从无线终端接收到的数据中所包括的带宽请求;以及带宽分配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由该接收处理单元获得的带宽请求来向该无线终端分配带宽。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使得可以在该中继站中解释(interpret)在无线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加密的数据内容。
例如,该中继站设置有发送处理单元,用于将从无线终端接收到的加密数据发送到无线基站;以及接收处理单元,用于从该无线基站接收带宽请求信息,其中,该带宽请求信息是由该无线基站基于该加密数据的解密结果而生成的。
例如,该无线基站设置有解密单元,用于对从该中继站接收到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对向该中继站发送带宽请求信息进行控制,其中,该带宽请求信息是基于该解密单元获得的解密结果而生成的。
例如,该中继站设置有带宽分配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该发送处理单元,从而当从无线终端接收到的数据属于特定连接时并且当检测到该数据中所包括的数据类型属于预定类型时,向该无线终端发送预定带宽的分配信息。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是为了防止该中继站进行不必要的带宽分配。
例如,该中继站设置有带宽分配控制单元,用于进行控制,使得在特定情况下不进行带宽分配。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 MAC PDU的格式;
图2示出了 MAC头;
图3示出了该MAC头中的字段的说明;
图 4 示出了授予管理子头(grant management subheader)的类型(UL);
图5示出了该授予管理子头的字段的说明;
图6示出了带宽请求头的格式;
图7示出了该带宽请求头的字段的说明;
图8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
图9示出了无线帧格式;
图10示出了带宽分配时序(sequence);
图11示出了无线基站O);
图12示出了中继站(3);
图13示出了无线终端(4);
图14示出了基于带宽请求头的带宽分配时序;
图15示出了基于捎带(piggyback)带宽请求(未加密)的带宽分配时序;
图16示出了基于捎带带宽请求(加密)的带宽分配时序;
图17示出了中继站(3)的运行;
图18示出了无线基站O)的运行;
图19示出了中继站(3)的运行;
图20示出了带宽请求管理表;
图21示出了无线终端的带宽请求信息;
图22示出了带宽请求(加密)的时序;
图23示出了中继站(3)的运行;
图M示出了中继站(3)的运行;
图25示出了带宽请求管理表;
图沈示出了无线终端的带宽请求信息;而
图27示出了中继站(3)的运行。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这些系统和方法的示例。为了方便,对每个示例进行单独说明。但是,也考虑到了这些示例的组合。
以WiMAX为例来说明无线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和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移动无线通信系统。
[a]示例 1
首先来说明由中继站执行的数据包传送控制的示例。在无线终端(有时也称为T 或MS)与无线基站(BQ之间进行数据包的加密和加密数据的解密。
图1示出了 MAC PDU,作为在无线基站与无线终端之间发送/接收的数据的示例。
诸如IP(网际协议)包的用户数据设置有子头。然后对该子头和用户数据单元进行加密处理。此时,添加用作加密密钥的一部分的包编号以及用于确保数据完整性的 ICV(完整性校验值)。包编号是按照从无线终端发送的包的顺序而设置的编号,并且该值依次增大。ICV是通过基于尚未进行加密处理子头和用户数据的哈希运算(利用单向函数的运算)而获得的运算结果(哈希值)。数据包的接收端可以根据是否通过该哈希运算获得了相同的哈希值,来对数据伪造(data falsification)的可能性进行检查。虽然包编号并未加密,但是ICV与该子头和该用户数据一起被加密。
将MAC头和CRC添加到加密的子头和用户数据中,由此构成了 MAC PDU0该MAC头包括有效载荷中的连接ID(CID)、表示子头类型的类型位等。该CRC是通过在从MAC包的 MAC头到加密的有效载荷的尾的范围内进行CRC运算而获得的结果(ICV)。在接收端,也进行这种CRC运算,因此可以检测到比特差错(hit-error)。即,可以利用这种CRC来进行检讲T曰ο
针对每个连接,可以应用加密也可以不应用加密。在没有应用加密的连接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包编号和ICV。
图2示出了图1的MAC头的详细内容。
图 2 中,MAC 头(有时称为一般 MAC 头(GMH))包括 HT、EC、Type、Rsv、CI、EKS、Rsv、 LEN、CID和HCS字段。括号中的数表示位数的示例。
图3示出了图2的MAC头的每个字段的说明。
HT (头类型)表示MAC头的类型。数0表示一般MAC头。数1表示带宽请求头(例如,包括MAC头和CRC,但不包括有效载荷)。
EC (加密控制)表示对有效载荷(子头和用户数据等)的加密控制(加密的存在与否)。数0表示有效载荷未被加密,而数1表示有效载荷被加密。
CI表示CRC指示符(CRC的存在与否)。数1表示包括CRC,而数0表示不包括 CRC。
EKS(加密密钥序列)表示显示了业务加密密钥(TEK)的标识信息(索引)的加密密钥序列。当EC= 1时,该字段变为可用。为了保持安全强度,基站与无线终端在旧的TEK到期之前,用新的TEK代替旧的TEK。因此,基站和无线终端都可以同时拥有旧的TEK和新的TEK。EKS是用于对有效载荷进行加密的TEK的标识信息。
LEN表示PDU长度,其中,PDU包括一般MAC头和CRC。
CID(连接ID)表示连接ID(标识符),而且用于标识基站与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HCS(头校验序列)表示头校验序列,而且用于检测头差错。即,将头中除了 HCS以外的5个字节除以生成多项式(D8+D2+D+1)的结果,作为HCS插入该头中。在接收端,将包括HCS的整个头除以上述生成多项式。如果余数不为0,则可以检测出该头中有比特差错。
Type表示子头的类型。数#5表示网格子头(mesh suWieader)。数#4表示显示了与重传控制相关的反馈的ARQ反馈子头。数#3表示扩展类型。数#2表示分段子头。数 #1表示封包子头。数#0在DL的情况下表示显示了来自无线终端的快速反馈信息的快速反馈子头,而在UL的情况下表示授予管理子头。
网格子头并不是在其中一个基站连接到多个无线终端的树结构连接模式下所用的子头。该网格子头用于在其中每个终端都可彼此连接的连接模式下进行通信。
分段子头是包括序列编号等的子头,并且在诸如IP包的用户数据被分割并作为多个MAC PDU来传送时被添加到每个MAC PDU中。分段子头用于在接收端重构 (reconfigure)原始数据。
封包子头是包括序列编号的子头,并且在对诸如IP包的多个用户数据进行组合以作为一个MAC PDU来传送时被添加到每个用户数据中。
扩展类型指定了包括在上述分段子头和封包子头中的序列编号的位数。即,它表示如果设置了该位数,则使用11位的序列编号。如果没有设置,则使用3位的序列编号。
下面对授予管理子头进行比较详细的说明。
取决于CID的QoS(服务质量)类别,授予管理子头有不同的含义。可以由存储在 MAC头中的CID来确定CID。
当无线终端或无线基站形成通信连接时,确定QoS。例如,对于在形成通信连接时由无线基站发送的DSA-REQ或DSA-RSP,通过指定QoS类别和CID来确定该通信连接属于哪个QoS类别。因此,随后可以使CID对应于QoS类别。
“QoS类别的示例”
· UGS (主动授予服务)连接
对于属于该QoS类别的通信连接,即使无线终端没有发送带宽请求,也周期性地分配预定(固定的)带宽。因为周期性地分配预定量的带宽,所以该QoS类别适用于固定速率的通信,如语音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根据需要来请求带宽。
· ertPS (扩展实时轮询服务)连接
同样,对于属于该QoS类别的通信连接,即使无线终端没有发送带宽请求,也周期性地分配预定(固定的)带宽。但是,可以通过来自无线终端的扩展捎带请求来改变要分配带宽量。对于该QoS类别,带宽分配的周期是恒定的,但是每次分配的量是可以改变的。 因此,该QoS类别适用于语音通信等,支持音频压缩等。
·其他(rtPS/nrtPS/BE)连接
其他QoS类别的连接
基站以相对较短的周期对属于rtPS (实时轮询服务)的通信连接进行轮询(尽可能地分配最少的带宽来发送下述的带宽请求头)。该基站对属于nrtPS (非实时轮询服务) 以及rtPS的通信连接进行轮询,但是轮询的周期可以比rtPS的轮询周期更长。
图4示出了授予管理子头的详细格式。
在UGS(主动授予服务)连接的情况下,授予管理子头包括31、?1^1^111^和1 別(1。 括号中的数表示位数。
在ertPS (扩展实时轮询服务)连接的情况下,授予管理子头包括扩展捎带请求、 FLI 禾口 FL0
在其他连接(rtPS/nrtPS/BE)的情况下,授予管理子头包括扩展捎带请求。
图5示出了授予管理子头的字段的详细说明。
SI (跳过指示符)表示跳过指示符。数0表示没有动作。数1表示UGS类别的发送队列超出了阈值。虽然UGS类别是固定速率的服务,但是该速率在使用DSA-REQ/RSP来设置连接时由无线基站和无线终端共享。然而,例如,如果速率被设置为lOOlAps,则由于无线终端与基站之间时钟准确度的差异,可以将待发送到无线终端的数据存储在队列中。对于这种情况,无线终端可以利用该SI位来请求基站分配更多的带宽。
PM(轮询我)表示轮询请求。数O表示没有动作。数1表示要求了对于其他CID 的带宽询问(inquiry)。例如,如果在发送UGS类别的连接时生成了 BE类别的发送数据,则无线终端可以通过设置PM位来请求用于发送带宽请求头的带宽分配(轮询)。
FLI表示帧延迟字段是无效的(disabled)还是有效的(enabled)。FL (帧延迟) 表示其中可获得发送数据的当前帧之前的帧数。当延迟大于15时,将FL字段设置为15。 例如,在VoIPdP语音)业务的情况下,每20ms来生成数据。如果在VoIP数据生成的定时与UGS带宽分配的定时之间存在差异,则发送队列的延迟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在生成VoIP 业务之后立即通过FLI/FL来请求基站进行带宽分配。
捎带请求(Piggyhck Request)是上行链路带宽(字节数)请求。捎带请求表示请求增加带宽。
另一方面,无线终端也可以使用不带有效载荷的带宽请求头,作为请求带宽的方法。
图6示出了带宽请求头。
如图6中所示,带宽请求头包括HT、EC、Type、BR、CID和HSC。在该带宽请求头中, HT被设置为1而EC被设置为O (未加密)。即,该带宽请求头未加密。包括在图1的MAC PDU中的有效载荷并未添加到该带宽请求头中。
图7示出了带宽请求头的每个字段的说明。
Type表示带宽请求头的类型。数000表示由BR请求的带宽是要求增加带宽的增量带宽。数001表示由BR请求的带宽是要求使用的累积带宽。
BR(带宽请求)表示指明了无线终端所请求的带宽的字节数的带宽请求。此时,字节数并不包括PHY开销。即,因为以纠错码的速率来实际发送的字节数是不同的数,而且该纠错码的速率是由所用的基站确定的,所以无线终端要求了除PHY开销以外的字节数。
CID是连接ID并表示请求连接ID。
HCS是头校验序列,并用于检测头差错。7
如上所述,有两种从无线终端请求带宽的方法。第一种是发送可以与用户数据一起发送的授予管理子头(第一带宽请求)的方法(称为捎带带宽请求(PB-BR))。另一种是发送并不要求有效载荷的带宽请求头(第二带宽请求)的方法。带宽请求头未经加密地来发送。在授予管理子头中,取决于MAC头的EC是0还是1,可以将具有未加密的授予管理子头的连接与具有加密的授予管理子头的连接进行混合。
“系统构成”
上述带宽请求设置是作为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系统构成、装置构成、处理程序等的示例而参照附图给出的。
图8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如图8中所示,数1表示路由装置。数2表示基站(BS)。数3表示中继站(RS)。数4表示无线终端(有时称为T或MS)。 适于移动使用的所谓MS(移动台)或适于非移动使用的移动设备都可以用作无线终端4。
无线终端4能够以与T4-1相同的方式,直接地与无线基站2-1的区域中的无线基站2-1进行无线通信(不需要经由中继站进行路由)。此外,无线终端4能够以与T4-1相同的方式,通过中继站3与无线基站2-1进行无线通信。
由于注意力集中在通信路径上,故T4-1被称为BS下的无线终端,而T4-2被称为 RS下的无线终端。
无线基站2的服务区域中设置有一个或更多个中继站3。
无线基站2连接到路由装置1。无线基站2从无线终端4接收数据,并将该数据发送到路由装置1,与此相反,对将从路由装置1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无线终端4进行控制。 路由装置1连接到多个无线基站,并按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路由,即,使得通过将从无线基站2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另一路由装置或另一无线基站而使该数据到达目的地。
优选的是,无线基站2将数据转换为包的形式,然后将数据发送到路由装置。优选的是,在网络中设置有用于存储位置寄存区域(由多个无线基站形成的无线终端的服务区域)、服务设置等的数据库,使得路由装置1能够在进行路由时根据需要而获得该信息。
“无线帧格式”
接下来对无线基站2-1、无线终端4-1、中继站3和无线终端4-2之间的无线帧格式的示例进行说明。
图9示出了无线帧格式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应于IEEE 802. 16d、e标准的无线帧格式为例,但是无线帧格式并不限于这种情况。
在图9中,I1X和Rx分别表示发送和接收。因此,BS2依次发送DL/UL MAP和下行链路突发T4-l(发送到无线终端4-1的数据),且该帧的开始处有一前同步码(P)。此外, BS 2向RS 3发送DL/UL MAP和MMR突发1 (从无线基站2发送到中继站3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与发送到MS的MAP独立地将MAP发送到RS 3的原因是,RS 3是在与BS 2进行发送的相同定时向T4-2发送该前同步码信号、DL/UL MAP和下行链路突发T4-2的。
前同步码是发送到无线基站或中继站的区域中以使得无线终端4与无线基站2或中继站3同步的同步信号。为了保持中继站3与无线基站2之间的同步,无线基站2可以在向中继站3发送MAP之前或在下行链路子帧的末尾发送与前同步码类似的其他信号。前同步码信号是按照已知模式以预定间隔来发送的。在图9中,在下行链路子帧的开始处重发前同步码信号。
无线终端预先存储有多种模式的前同步码信号,因此可以选择与具有最充分接收质量(例如,接收电平)的模式相对应的无线基站作为目的地无线基站。
例如,当使用0FDM(包括0FDMA)作为无线方法时,无线基站为每个子载波分配发送数据,以利用多个这种子载波来发送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照预定模式将这些前同步码信号发送到每个子载波。无线终端接收这些预定子载波的组合以与已知的前同步码信号匹配,由此可以与从其接收到最优选前同步码的无线基站相同步。
发送了前同步码信号之后是DL/ULMAP(MAP1、2)。DL/ULMAP是用于存储控制数据 (MAP数据)的区域,该控制数据将用于控制发送/接收操作的通信参数(如发送/接收定时、发送/接收信道、无线通信方法(调制方法、编码方法、编码率等))通知给无线终端4。 也可以通过与DL/UL MAP 1不同的MAP(MAP3)将类似信息通知给中继站3。
MAP数据包括DLMAP数据和ULMAP数据。DLMAP数据定义了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而ULMAP数据定义了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
DLMAP 数据包括 MAP 数据(RB (MAP3))和 MAP 数据(B (MAPI、2))。MAP 数据(RB)是要发送到中继站3的发送数据,并表示MMR 1的区域(发送定时、发送信道(接收装置的接收定时和接收信道))和无线通信方法。MAP数据(B)是要发送到无线终端4-1的发送数据,并表示T4-1的区域(接收定时和发送信道(接收装置的接收定时和接收信道))和无线通信方法。RB和B还分别包括作为发送目标的中继站的标识信息(CID等)或作为发送目标的无线终端的标识信息(CID等)。
另一方面,UL MAP数据包括MAP数据(B)和MAP数据(RB)。MAP数据(B)是要发送到无线终端4-1的数据,并表示无线终端4-1进行发送(上行链路)的用于接收突发数据的区域、RNG(测距信号)、CQI和无线通信方法。MAP数据(RB)是要发送到中继站3的数据,并表示从中继站3发送MMR 1(上行链路)的区域(接收定时和接收信道(发送装置的发送定时和发送信道))和无线通信方法。
可以在RNG区域中发送的测距信号有多种模式。根据情况,可以通过以与该情况相对应的模式使用这些测距信号来进行测距处理。
初始测距信号
初始测距信号是当无线终端需要进入(entry)网络时所发送的信号。无线终端可以通过该测距信号的成功发送而进入网络。接收到该信号时,无线基站2请求发送定时偏移(相移)、发送频率偏移和必要发送功率的增大/减小信息,并将它们作为调节信息 (RNG-RSP (测距应答))发送到无线终端。
·周期性测距信号
周期性测距信号是已经进入网络的无线终端周期性地发送到网络的信号。
带宽请求测距信号
带宽请求测距信号是当无线终端请求上行链路带宽时所发送的信号。当无线终端等在完成初始测距之后需要发送数据时,发送该信号以获得发送带宽。即,无线终端发送该带宽请求测距信号、接收用于进行带宽请求的发送区域的分配,并发送该发送区域中的带宽请求头。然后,通过UL MAP数据被指定了与所请求的带宽相对应的发送区域的无线终端 4在指定区域中进行数据的发送(见图10)。
·切换测距信号
切换测距信号是发送到作为切换目的地的无线基站的信号,并进行与初始测距信号相同的处理。
CQI表示其中无线终端可以报告对已知信号(如前同步码或导频信号(包括在下行链路突发数据中的已知信号))的接收质量进行测量的结果的发送周期。基于从BS下的无线终端4-1接收到的CQI,无线基站2对发送处理单元进行控制,以改变诸如调制方法 (64QAM和16QAM等)、编码方法(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等)以及编码率(1/2和1/3等) 的发送参数。即,当接收质量良好时,在增大发送速度的方向上进行控制。当接收质量劣化时,在减小发送速度的方向上进行控制。
与无线基站2 —样,中继站3可以发送用于中继站3下的无线终端4-2的前同步码、DL/UL MAP数据和突发数据。
此时,可以由中继站3生成并控制从中继站3发送的DL/UL MAP。
中继站3下的无线终端4-2通过利用从中继站3发送的前同步码来执行与中继站 3的同步、从中继站3接收MAP数据、识别发送/接收定时,并以分配的定时进行数据的发送 /接收。此外,无线终端4-2在从中继站3接收到的UL MAP数据所指定的RNG和CQI区域中,发送该测距信号和CQI。
S卩,无线终端4-2按照与情况相对应的模式来发送这些测距信号、测量已知信号 (如从中继站3接收到的前同步码或导频信号(包括在下行链路数据等中的已知信号))的接收质量,并将测量结果作为CQI报告给中继站3或无线基站2。所报告的测量结果用于控制中继站3中的发送处理单元。而且,根据该CQI来改变诸如调制方法、编码方法以及编码率的发送参数。
在该帧的构成示例中,从BS 2或RS 3到T进行发送的周期与从BS 2到RS 3进行发送的周期在时间上是分离的。
中继站3通过MMR链路将从无线终端4-2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无线基站2,与此相反地,中继站3通过该MMR链路将从无线终端4-2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无线基站2。
“装置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11对无线基站2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图11示出了无线基站2的构成。
如图11中所示,数10表示用于在中继站3与无线终端4之间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数11表示用于在发送/接收系统中共享天线10的双工器。数12表示接收单元。数13表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单元。数14表示对经解调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的解码单元。数15表示解密单元,其对由无线终端4加密的数据(或数据部分)进行解密处理,并将解密结果提供给控制数据检测单元16。
控制数据检测单元16对控制数据进行检测并将与带宽分配相关的数据提供给带宽分配控制单元20和控制单元27,而且将诸如用户数据的其他数据传送给包生成单元17。数17表示包生成单元,其用于对从控制数据检测单元16所发送的数据进行封包 (packetize)并将封包的数据提供给NW接口单元18。
数18表示网络接口单元,其形成与路由装置1进行通信的接口(通过该接口来进行包通信)。数19表示包识别单元,其用于识别包括在从NW接口单元18接收到的包数据中的IP地址,并基于该IP地址数据来指定目的地无线终端4。例如,通过存储IP地址及相应的CID并利用所识别的IP地址作为关键信息来搜索相应的CID。包识别单元19还获得与CID相对应的QoS (与CID相对应地存储)信息、将CID和QoS信息提供给带宽分配单元 20以执行带宽分配请求,并将从NW接口单元18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包缓冲单元21中。
数20表示带宽分配控制单元20。基于从包识别单元19接收到的带宽分配请求以及从控制数据检测单元获得的带宽分配请求(其包括未经中继站3路由而从无线终端4-1 接收到的带宽分配请求),带宽分配控制单元20通过生成MAP数据并将其提供给包缓冲单元21来发送MAP数据。
数22表示PDU生成单元。生成MAP数据及发送数据(MAC PDU),并存储在基于同步信号(前同步码)而形成的无线帧的每个区域中,然后将其发送到加密单元23。即,PDU 生成单元22在输出用户数据前,根据需要向该用户数据添加MAC头、包编号、子头、ICV及 CRC 等。
当MAP头的EC为1时,加密单元23对有效载荷(子头、用户数据以及ICV)部分执行加密处理,并将结果提供给编码单元对。该加密处理视为是由PDU生成单元22执行的,因此可以在添加头等之前执行。
数M表示编码单元。数25表示调制单元。数沈表示发送单元。通过这些单元, 对PDU数据依次进行诸如纠错编码的编码处理并进行调制。将该数据作为无线信号通过天线10从发送单元沈发送出去。
数27表示控制单元。控制单元27通过控制发送处理单元及接收处理单元来控制发送/接收操作。
当需要通过MMR链路向中继站3发送数据时,控制单元27请求带宽分配控制单元 20来保证(Secure)MMR链路的突发区域,并通过将发送数据(控制数据等)提供给PDU生成单元22,来通过MMR链路发送该数据。
另一方面,控制数据检测单元16获得从中继站通过MMR链路发送的数据(控制数据等)。对数据的内容进行解密,并执行必要的处理。
此外,控制单元27经由解密单元15和控制数据检测单元16,从中继站3接收加密数据(例如,将MAC头的HT设置为0、MAC头的EC设置为1而类型字段设置为#0的情况下的子头等)。控制单元27获得解密单元15对加密数据(该子头)进行解密的结果,并生成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带宽请求信息是关于无线终端4所请求的带宽的信息。因此,无线基站2通过将带宽请求信息(对于中继站3的解密结果)提供给PDU生成单元22, 来通过MMR链路将该带宽请求信息发送给中继站3。此时,控制单元27请求带宽分配控制单元20来保证数据发送区域。
图12示出了中继站3的构成。
在图12中,数30表示用于在无线基站2与无线终端4之间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数31表示用于在发送和接收中共享天线30的双工器。数32表示接收单元。数 33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单元。数34表示对经解调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纠错解码)的解码单元。数35表示检测单元,其用于对从无线基站2或无线终端4接收到的数据的未加密数据进行检测。
未加密数据检测单元35例如检测从无线终端接收到的未加密MAC PDU和未加密 MAC头(带宽请求头(HT = 1、EC = O)),并将该MAC PDU和MAC头提供给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未加密数据检测单元35不论接收到的数据是否加密(MAP数据、从无线终端接收到的加密MAC PDU、其他接收到的控制数据、未加密MAC PDU、未加密MAC头等),都将该数据提供给控制单元41。
控制单元41将从无线终端接收到的加密MAC PDU、其他接收到的控制数据、未加密MAC PDU及未加密MAC头提供给缓冲单元37,并由此将这些数据发送给无线基站2。此时,当从无线终端4-2接收到带宽分配请求时,如果可以由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进行带宽分配控制,则可以将该带宽分配请求控制为不被发送到无线基站2 (例如,表明该请求未被提供给缓冲单元37的数据)。此外,还可以告知无线基站2该请求是无效的。
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解释未加密且可解释的MAC PDU及MAC头(带宽请求头), 并生成保证了所请求的带宽的上行链路MAP数据。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通过将该MAP数据提供给缓冲单元37,而将该MAP数据发送给无线终端4。此外,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获得要被发送给无线终端4的MAC PDU的信息、生成下行链路MAP数据、将该下行链路MAP提供给缓冲单元37,并将该MAP数据和MAC PDU发送给无线终端4。
数37表示缓冲单元。缓冲单元37存储由控制单元41提供的发送数据,并将所存储的发送数据输出到编码单元38,使得在由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所提供的MAP数据所限定的发送定时来发送相应的发送数据。在将发送数据发送到无线终端4-2时,由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提供的前同步码及MAP数据被添加到发送数据中并随后被提供给编码单元38。
通过形成在无线基站2与中继站3之间的通信链路(MMR链路)来接收寻址到无线终端4的数据。
数38表示编码单元。数39表示调制单元。来自缓冲单元37的发送数据被编码和调制,并被提供给发送单元40,使得发送单元40在发送定时、在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中获得的信道上发送用户数据。
数40表示发送单元,其用于通过天线30向无线终端4或无线基站2发送作为无线信号的发送信号。
数41表示控制单元。控制单元41控制发送处理单元及接收处理单元,使得对从无线基站2获得的MAP数据进行解释,并通过该无线通信方法,在发送/接收定时和该信道上向/从无线基站2发送/接收。当向无线终端4发送下行链路突发时,控制单元41根据由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定义的下行链路MAP数据,对发送处理单元进行控制。在从无线终端4接收上行链路突发时,控制单元41根据由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定义的上行链路MAP 数据,对接收处理单元进行控制。
图13示出了无线终端4的构成。
如图13中所示,数50表示用于向/从中继站3和无线基站2发送/接收无线信号的天线。数51表示用于在发送和接收时共享天线50的双工器。数52表示接收单元。数 53表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的解调单元。数M表示对经解调的接收信号进行解码的解码单元。数阳表示解密单元,其对经解码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处理。
控制数据检测单元56检测控制数据,如果该控制数据是MAP数据则将该控制数据提供给MAP信息分析单元63。将其他控制数据提供给控制单元64。将用户数据等提供给数据处理单元57。
数63表示MAP信息分析单元。MAP信息分析单元63对从无线基站2或中继站312接收到的MAP数据(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通信参数(B))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控制单元64。S卩,MAP信息分析单元63将每个数据的发送/接收定时通知给控制单元64。
数57表示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57对包括在所接收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执行显示处理,并对音频输出等执行处理,将需要发送到目的地装置的用户数据提供给PDU 缓冲单元58。
数58表示PDU缓冲单元。PDU缓冲单元58将所存储的数据输出到加密单元59, 使得可以在均由MAP数据(通信参数(B))指定的无线通信方法、发送定时和发送信道上发送来自数据处理单元57的发送数据。
加密单元59对包括子头、用户数据等的MAC PDU的有效载荷部分等执行加密处理,并将结果提供给编码单元60。与无线基站2 —样,PDU缓冲单元58被视为具有加密功能,因此可以在加密之后向数据中添加MAC头等内容。
数60表示编码单元。数61表示调制单元。在控制单元64的控制下对发送数据执行编码处理及解调处理,使得在均由MAP信息指定的发送定时和发送信道上发送来自PDU 缓冲单元58的发送数据。
发送单元62通过天线50来发送无线信号。
控制单元64基于MAP数据对发送处理单元和接收处理单元的运行进行控制。
“带宽请求”
接下来基于上述系统对无线终端4请求上行链路发送带宽的处理进行说明。
在这种情况下,当中继站3接收到来自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时,中继站3的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执行带宽分配控制。例如,由从中继站3发送到无线终端4-2的UL MAP 数据来限定无线终端4进行数据发送的发送区域,以允许进行发送。因此,由于无需询问无线基站2就可以对带宽分配请求作出响应,所以防止了处理的延迟。
此外,如果无需询问无线基站2就可以对来自无线终端4的带宽分配请求进行分析,则中继站3的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执行带宽分配而无需询问无线基站2。
但是,如果不询问无线基站2就不能对来自无线终端4的带宽分配请求进行分析 (例如,如果带宽分配所必需的数据被无线基站2与无线终端4之间的加密通信所加密), 则中继站3将该加密数据传送到无线基站2并接收带宽分配所必需的数据(带宽请求信息),其中该数据是无线基站2通过对该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而生成的。带宽分配控制单元 36基于所获得的数据(带宽请求信息)向无线终端4分配带宽。
结果,在无线基站2与无线终端4之间进行加密通信,而且即使中继站3本身不能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该中继站也可以获得解密结果。还可以基于解密结果对与无线终端 4的无线通信进行控制。
参照附图来进行详细说明。
图14示出了使用带宽请求头作为来自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的时序。
如上所述,图6所示的带宽请求头是未加密且不包括有效载荷的简单消息。该带宽请求头是例如在无线终端4通过初始测距过程进入网络时发送的。
如图14所示,无线终端4(MS)发送带宽请求(带宽请求头)。
在此发送之前,可以发送带宽请求测距信号,以保证该带宽请求头的发送区域。 即,中继站3通过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来生成MAP数据以保证预定的带宽,并通过接收带宽请求测距信号而将MAP数据发送到无线终端4 (4-2)。
但是,带宽请求测距信号的发送并不是必要的(essential)。因为根据QoS的类型周期性地对用于允许向无线终端4发送带宽请求(带宽请求头)的发送区域进行管理,所以可以利用该发送区域来发送带宽请求(带宽请求头)。
当中继站3(1 )从无线终端4接收到带宽请求头时,中继站3的未加密数据检测单元35因为EC = O而识别出该带宽请求头并非加密对象,然后将该带宽请求头提供给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
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基于包括在带宽请求头中的信息(带宽请求类型(Type)及带宽请求(BR)),来请求要分配给无线终端4的带宽。为了分配带宽,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 生成MAP数据并将其提供给缓冲单元37从而发送MAP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当已请求的带宽为A、带宽请求头的Type为000 (增量带宽)且BR为B时,分配给无线终端4的最大带宽为A+B。此外,例如,当已请求的带宽为A、带宽请求头的Type为001(累积带宽)且 BR为B时,分配给无线终端4的最大带宽为B。
中继站3可以请求大于(或等于)分配给无线终端4的带宽的带宽(X),从而可以在上行链路MMR链路上为中继站3分配带宽。例如,控制单元41可以生成请求分配带宽 (X)的控制数据,并将该控制数据提供给缓冲单元37,以将该数据发送到无线基站2。
无线终端4的MAP信息分析单元63通过从中继站3发送的MAP数据,来获得用于允许发送用户数据的发送区域(发送定时和发送区域),并将该数据提供给控制单元64。
控制单元64对发送处理单元进行控制,以在该发送区域中发送用户数据等。
中继站3的控制单元41识别出由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分配给无线终端4的发送区域,从而控制单元41可以对接收处理单元进行控制,以接收诸如用户数据的发送数据。
中继站3的控制单元41可以通过将所接收的用户数据提供给缓冲单元37而将该用户数据传送给无线基站2,以通过MMR链路来发送该数据。
如前所述,控制单元41可以通过在接收用户数据之前请求无线基站2保证传送该用户数据所必需的发送区域而立即传送该用户数据。
显然,控制单元41可以在从无线终端4接收到用户数据之后,生成控制信号并对发送进行控制,以保证上行链路MMR链路上的发送区域。
接下来,对通过使用子头(其可以经无线终端4的加密单元59加密(EC = 1)或不加密(EC = O))从无线终端4执行带宽请求的示例进行说明。该子头是图4中所示子头中的一个,并且MAC头的Type被设置为#0。但是,在该示例中,MAC头的EC被设置为0,而且该子头是未加密的。整个MAC PDU如图1所示(有效载荷未加密)。
通过控制单元64的控制,无线终端4发送包括该用户数据(可以忽略)以及子头 (包括从图4顶部起第二个或第三个中的捎带带宽请求的子头,或图4顶部的子头)(它们尚未进行中继站3不能读取的加密处理)的MAC PDU0 MAC PDU的该发送区域可以周期性地分配,也可以通过发送带宽请求测距信号来获得。
中继站3的未加密数据检测单元35将MAC头、子头等提供给带宽分配控制单元 36。
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基于针对MAC头所通知的CID的子头的捎带带宽请求,来计算累积带宽(有利的是,与累积带宽相同,或可能更多),然后向无线终端4分配相应的发送区域(带宽),该发送区域最多为所计算出的值。即,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生成限定了发送区域的UL MAP数据并将其提供给缓冲单元37。此时,如以上所述,可以通过发送一个控制信号,来请求应当在稍后阶段发送给无线基站2的用户数据的发送区域。
在从中继站3接收到UL MAP数据之后,无线终端4对控制单元64进行控制,以在 UL MAP所指定的发送区域中进行用户数据等的发送。
如前所述,中继站3将从无线终端4接收到的用户数据传送到无线基站2。
参照图16,利用经无线终端4的加密单元59加密的子头,对来自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的示例进行说明。该子头是图4中所示子头中的一个,并且MAC头的类型被设置为 #0。但是,MAC头的EC被设置为1,而且该子头是加密的。整个MAC PDU如图1所示(有效载荷被加密)。
通过控制单元64的控制,无线终端4发送包括均由加密单元59加密的用户数据 (可以被忽略)以及子头的MAC PDU0中继站3不能识别出MAC PDU的加密部分。MAC PDU 的发送区域可以周期性地分配,也可以通过发送带宽请求测距信号而获得。
因为有效载荷是加密的(EC= 1),所以中继站3的未加密数据检测单元35将所接收的MAC PDU提供给控制单元41。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在不询问无线基站2的情况下不执行带宽分配。
中继站3将包括加密的有效载荷的MAC PDU提供给缓冲单元37并通过MMR链路将MAC PDU发送给无线基站2。此时,如果需要,可以向MAC PDU添加请求数据,该请求数据请求该无线基站向中继站3发送带宽请求信息,该带宽请求信息是对加密有效载荷进行解密处理的结果(特别是与带宽请求相关的数据)。
无线基站2通过解密单元15对包括加密有效载荷的MAC PDU进行解密,并将解密结果提供给控制单元27。无线基站2通过检测出MAC PDU是在MMR链路的接收定时接收到的或者CID对应于MMR链路,可以识别出MAC PDU并不是直接接收的,而是经由中继站3接收到的。可以将直接接收到的MAC PDU提供给带宽分配控制单元20。
带宽分配控制单元20获得经解密的MAC PDU0因此,将在中继站3处进行带宽分配所必需的带宽请求信息通过MMR链路返回给中继站3。可以返回CID和MAC头中的经解密的子头。此外,可以返回无线终端4所请求的带宽(例如,累积带宽和增量带宽),作为来自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图21示出了一个示例。在图21的示例中,将包括一般MAC 头、MAC头、消息类型(表明带宽是累积带宽还是增量带宽)、CID以及所请求的带宽(带宽请求)的数据返回给中继站3。
在通过MMR链路从无线基站2获得了源自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之后,中继站3的控制单元41将应当分配给无线终端4的带宽以及CID的带宽分配所必需的信息等提供给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
因此,基于所提供的信息,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生成MAP数据并将其发送给无线终端4。
此时,如前所述,可以通过发送该控制信号,来请求应当在稍后阶段传送给无线基站2的数据的发送区域。
控制单元64对发送处理单元进行控制,使得从中继站3接收UL MAP数据的无线终端4在UL MAP数据所指定的发送区域中执行该用户数据的发送。
同样如前所述,中继站3将从无线终端4接收到的用户数据传送给无线基站2。
图17示出了中继站3从无线终端4接收到MAC PDU和带宽请求头时的处理流程图。
首先,确定中继站3是否从无线终端4接收到了数据。如果为“否”,则处理返回到开始的确定。
另一方面,如果为“是”,则确定是否存在有效载荷。如果此步骤为“是”,则确定所接收的数据中是否包括捎带带宽请求。如果确定出不包括捎带带宽请求,则将所接收的数据传送给无线基站2,而且处理返回到开始的确定。
如果确定出包括捎带带宽请求,则确定该捎带带宽请求是否是加密的。
如果捎带带宽请求是加密的,则将所接收的数据传送给无线基站2。
另一方面,如果捎带带宽请求不是加密的,则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更新用于管理每个CID值的带宽请求管理表的请求带宽值(在“增量”情况下,将接收信息的请求带宽添加到存储器值上来进行更新。在“累积”情况下,用接收信息中的值来替换带宽请求管理表中的请求带宽)。图20示出了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的带宽请求管理表的示例。与CID相对应地来管理请求带宽(例如,字节单位),以识别与无线终端4的连接。
在更新了请求带宽值之后,将所接收的数据传送给无线基站2。
如果确定出不存在有效载荷,则确定是否存在带宽请求信息。如果此步骤为“否”, 则将所接到的数据传送给无线基站2。
另一方面,如果为“是”,则确定带宽请求头的Type是否为“累积”。
如果Type为“累积”,则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用带宽请求头中的带宽请求来替换带宽请求管理表的请求带宽值,并且可以丢弃所接收的数据。这是因为既然不存在有效载荷,就无需将用户数据传送给无线基站2。
如果Type为“增量”,则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更新用于管理每个CID值的(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的)带宽请求管理表的请求带宽值(将带宽请求头中的带宽请求添加到存储器值上来进行更新),并且可以丢弃所接收的数据。
如果中继站3已经丢弃了带宽请求头,则中继站3单独请求用于将用户数据等传送给无线基站2的发送区域。显然,可以通过将从无线终端4接收的带宽请求头发送给无线基站2,来保证MMR链路的上行链路发送区域。
我们已经展示了当接收到带宽请求时,中继站3如何更新带宽请求管理表的请求带宽值。当中继站3向无线终端4分配带宽时,将带宽请求管理表的带宽请求值减小所分配的量。
图18示出了无线基站2从中继站3接收到MAC PDU时的处理流程图。
首先,确定无线基站2是否从中继站3接收到了数据。如果为“否”,则处理返回到开始的确定。
另一方面,如果为“是”,则确定所接收的数据中是否存在带宽请求(捎带带宽请求)。
如果此步骤为“是”,则确定该带宽请求(捎带带宽请求)是否是加密的。如果带宽请求不是加密的,则执行将所接收的数据传送给路由装置1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带宽请求是加密的,则将为该加密带宽请求(捎带带宽请求)提供的解密处理结果作为来自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而返回中继站3。
图21示出了从无线基站2发送给中继站3的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的示例。 该带宽请求信息中包括一般MAC头,然后是消息类型、表明需要带宽分配的连接的CID以及带宽请求(字节单位)。
在消息类型字段中可以设置“带宽增加”,而在BR(带宽请求)字段中可以设置“由无线终端4请求的带宽增量”。
图19示出了中继站3从无线基站2接收到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图21) 时的处理流程图。
从无线基站2接收到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时,中继站3根据该信息来更新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带宽管理表(图20)。
中继站3基于带宽管理表中经更新的结果值来向无线终端4分配带宽。S卩,中继站3生成限定了与更新后的值相对应的发送区域的ULMAP并进行发送。当中继站3向无线终端4分配带宽时,将带宽请求管理表的带宽请求值减小所分配的量。
[b]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无线终端4发送带宽请求以获得用于发送用户数据等的带宽(例如,在发送了捎带带宽请求(加密的)之后(立即)发送带宽请求(带宽请求头(累积)))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当无线终端4用捎带带宽请求来请求带宽增量时,中继站3并不能对加密的捎带带宽请求进行解密而获得信息。因此,中继站3将捎带带宽请求(加密的)传送给无线基站2。
然后,无线终端4发送其中指定了累积带宽的带宽请求头。因为带宽请求的周期性发送定时,所以可以进行该发送,或者因为如果没有对所发送的捎带带宽请求的应答而需要再次发送带宽,所以可以进行该发送。
因为带宽请求头(所指定的累积带宽)不是加密的,所以中继站3的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解释由无线终端4请求的累积带宽,用带宽请求头中的带宽请求值来替换带宽请求管理表中的与包括在带宽请求头中的CID相对应的请求带宽,然后将该带宽分配给无线终端4。即,通过ULMAP数据来分配发送带宽。中继站3将带宽请求管理表的带宽请求值减小所分配的量。
因此,无线终端4利用由UL MAP数据指定的发送带宽,来发送包括用户数据的MAC PDU。
在接收到捎带带宽请求(加密的)之后,无线基站2在解密单元15中执行对加密数据的解密处理,而且由控制单元27来获得结果。
基于捎带带宽请求,控制单元27检测由无线终端4请求的带宽增量,并将该带宽增量作为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发送给中继站3。即,通过下行链路MMR链路将带宽请求信息发送给中继站3。
中继站3通过添加该增量来更新带宽请求管理表的带宽,并将更新后的带宽分配给无线终端4。
但是,因为已经向无线终端4分配了发送带宽而且无线终端4已经发送了用户数据等,所以该分配将是无用的。因此,设计出了中继站3中的处理流。图23中所示的流与图17类似,并简要说明两者之间的改变(差异)。
图23的改变在于,在图17中确定出该带宽请求具有捎带带宽请求而且该请求被加密时的情况的处理。
S卩,一个改变是,带宽请求管理表的包编号改变为所接收的MAC PDU的包编号,而且,所接收的数据的传送是在将未知带宽请求标志设置为1之后执行的。未知带宽请求标志=1表示无线终端4作出了中继站3不能识别的带宽请求,这意味着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是从无线基站2传送来的。
另一个改变是,当接收到指定“累积”的带宽请求头并且用该累积带宽替换带宽请求管理表的请求带宽值时,将未知带宽标志设置为0。在这种情况下,未知带宽请求标志= 0表示请求带宽设置为最新的值。
图25示出了具有附加的两行未知带宽请求标志及包编号的带宽请求管理表的示例。
无线基站2从中继站3接收数据的处理流程图与图18的相同。但是,却向从无线基站2发送给中继站3的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中添加了包括在加密的MACPDU中的包编号(见图沈)。
图M示出了在从无线基站2接收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的情况下中继站3 的运行的流程图。
中继站3确定是否从无线基站2接收到了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如果为 “否”,则处理返回到开始的确定。
另一方面,如果为“是”,则确定在相应CID的记录中未知带宽请求标志是否被设置为0。
如果此时该标志被设置为0,则已经根据来自无线终端4的最新的带宽请求头(累积)对带宽请求管理表中的请求带宽进行了更新。因此,丢弃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 而且处理返回到开始的确定。
另一方面,如果该标志被设置为1,则相应地更新带宽请求管理表的请求带宽值。
然后,确定带宽请求管理表的包编号是否大于由无线基站2告知的包编号,以确定执行保持还是更新未知带宽请求标志的设置值的处理。
如果此步骤为“是”,则保持未知带宽请求标志的设置值。如果为“否”,则将带宽请求管理表的未知带宽请求标志的值更新为0,并丢弃无线终端4的带宽请求信息。这个示例中使用了包编号,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信息。例如,可以使用能够确定帧编号的带宽请求的发送次序的信息等。
[C]实施方式3
如果CID属于UGS类别,则授予管理子头并不包括捎带带宽请求而是包括轮询请求(Poll-Me Bit(PM位))。如果包括PM位,则无线终端4可以分配尽可能多的带宽来发送该带宽请求头。
在该实施方式中,中继站3的带宽分配控制单元36试图判定分配给无线终端4的连接(CID)属于哪个QoS类别(UGS连接或其他连接)。也可以通过监测无线终端4与无线基站2之间所发送/接收的数据来判定该连接属于哪个QoS类别。例如,当无线基站2通过中继站3将与该CID相对应的QoS类别通知给无线终端4时,中继站3获得该通知并在存储器中存储CID及QoS类别的相应表。
因此,如图27所示,确定中继站3是否接收到了数据。如果为“否”,则处理返回到开始的确定。
另一方面,如果为“是”,则确定该头中的CID是否对应于UGS类别。在该确定中, 参阅存储在存储器中的CID及QoS类别的相应表,以搜索与包括在从无线终端4接收的数据中的CID相对应QoS类别。
作为搜索结果,如果该CID并不对应于UGS类别,则仅将所接收的数据传送给无线基站2。
作为搜索结果,如果该CID对应于UGS类别,则中继站3解释未加密的MAC头的 Type字段,以确定是否存在授予管理子头。即,确定该头的Type字段的位#0是否被设置为 1(1表示存在授予管理子头)。
如果此步骤为“否”,则将所接收的数据传送给基站2。
另一方面,如果为“是”,则尽可能多地分配预定带宽来发送带宽请求头,而且将所接收的数据传送给无线基站2。
结果,虽然该子头本身是加密的而且不可被解释,但是可以通过借助于MAC头的 CID及子头类型信息检测出QoS类别,来检测出无线终端4请求了预定带宽。这使得可以更快地向无线终端4分配带宽(而无需询问无线基站2)。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为中继站3提供带宽分配功能。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中继站中对无线终端4与无线基站2之间的加密数据的内容进行解释。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防止中继站3执行不必要的带宽分配。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继站3可以进行适当的带宽分配控制。
本申请涉及2007年4月12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申请No. 2007-104996并要求其优先权,此处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内容并入。
权利要求
1.一种介于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之间,对数据进行中继处理的中继站,该中继站包括发送处理单元,用于将从该无线终端接收到的加密数据发送给该无线基站; 接收处理单元,用于从该无线基站接收带宽请求信息,其中,该带宽请求信息是由该无线基站基于该加密数据的解密结果而生成的;以及带宽分配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接收的带宽请求信息向该无线终端分配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该中继站还包括用于获得从该无线终端接收到的数据中所包括的带宽请求的检测单元,其中,该带宽分配控制单元基于由该检测单元获得的带宽请求,向该无线终端分配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站,其中,如果在将该加密数据发送给该无线基站之后基于由该检测单元获得的带宽请求进行了带宽分配,则该带宽分配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从而不执行基于来自该无线基站的带宽请求信息的带宽分配。
4.一种通过中继站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包括 解密单元,用于对从该中继站接收到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对向该中继站发送带宽请求信息进行控制,其中,该带宽请求信息是基于该解密单元获得的解密结果而生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基站,其中,该带宽请求信息包括该加密数据的标识信肩、ο
6.一种介于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之间对数据进行中继处理的中继站的带宽分配方法, 该带宽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从该无线终端接收到的加密数据发送给该无线基站;接收由该无线基站基于该加密数据的解密结果而生成的带宽请求信息;以及基于所接收的带宽请求信息,向该无线终端分配带宽。
7.一种介于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之间,对数据进行中继处理的中继站,该中继站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向该无线终端发送无线信号;以及带宽分配控制单元,用于当从该无线终端接收到的数据属于特定连接时并且当检测到该数据中所包括的数据类型属于预定类型时,对该发送单元进行控制,以向该无线终端发送预定带宽的分配信息。
8.一种介于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之间对数据进行中继处理的中继站的带宽分配方法, 该带宽分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从该无线终端接收到的数据属于特定连接时并且当检测到该数据中所包括的数据类型属于预定类型时,向该无线终端分配预定带宽;以及向该无线终端发送该预定带宽的分配信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基站、中继站和带宽分配方法。一方面,使用一种介于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之间对数据进行中继处理的中继站,该中继站包括接收处理单元,用于获得从该无线终端接收到的数据中所包括的带宽请求;以及带宽分配控制单元,用于基于由该接收处理单元获得的带宽请求向该无线终端分配带宽。
文档编号H04W16/26GK102523625SQ201110433449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2日
发明者奥田将人 申请人:富士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