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43682阅读:19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设备的喇叭音腔,尤其涉及一种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类似设备)通常包括正出声和侧出声两种方式。无论哪种出声方式,喇叭前音腔都是产品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结构。正出声方式对喇叭前音腔结构设计要求相对简单通常将喇叭元器件平放,即喇叭前盖面平行于便携设备的正面壳放置,喇叭前盖面与其相对面之间保留约0. 3mm至 1. Omm的间隙,喇叭周圈呈封闭状态,仅喇叭前盖面的相对面上的出音孔处开通,从而构成喇叭前音腔。对于正出声方式,出音孔既可以设置在便携设备的正面壳上,即便携设备的正面壳作为喇叭前盖面的相对面,也可以设置在便携设备的背面壳上,即便携设备的背面壳作为喇叭前盖面的相对面。前者容易形成良好的音质效果,但孔洞直接影响外观效果,且受空间限制;后者对外观影响较小,但音质效果受到放置方式的影响,当便携设备背面朝下平放时,背面壳直接接触支撑面使声波的正常传播受阻,声音将变小或不清晰。现有侧出声方式的前音腔结构包括两种一种如图1所示,将喇叭2平放,即喇叭前盖面平行于便携设备的正面壳放置,与正出声方式不同的只是喇叭前盖面21 —侧的壳体侧壁3上设有出音孔31,以便声波从此传出,而喇叭前盖面的相对面41为封闭状态,从而构成喇叭前音腔1,这种结构能够克服正出声方式的空间限制和外观影响等缺点,但喇叭前盖面的相对面41平行于喇叭前盖面21,不利于声波传播;另一种是将喇叭侧放,即喇叭前盖面垂直于便携设备的正面壳放置,这种方式的前音腔结构与正出声方式的前音腔结构相同,只是此时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作为喇叭前盖面的相对面,这种前音腔结构受内部空间限制,不适合产品总厚度小于或略大于喇叭宽度的情况。
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越靠近出音孔所在的设备壳体侧壁则喇叭前盖面与其相对面之间的间距越大的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包括喇叭前盖面、与喇叭前盖面相对的音腔体反射面、 位于喇叭前盖面和音腔体反射面一端并介于所述两个面之间的音腔体侧面、以及位于喇叭前盖面和音腔体反射面另一端的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位于喇叭前盖面和音腔体反射面之间的部分设有出音孔,其特征在于,喇叭前盖面与音腔体反射面之间靠近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处的间距大于喇叭前盖面与音腔体反射面之间靠近音腔体侧面处的间距。进一步地,喇叭前盖面垂直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音腔体反射面相对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倾斜。进一步地,喇叭前盖面相对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倾斜,音腔体反射面垂直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进一步地,喇叭前盖面和音腔体反射面均相对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倾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主要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前音腔结构有利于声波传播输出侧面出音孔,而且克服了设备正出声方式时和设备侧出声方式喇叭侧放时的空间限制性,同时,不会直接影响便携设备的外观效果。

图1示出现有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在喇叭元器件平放方式下的结构;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的结构;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的结构;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包括喇叭前盖面、与喇叭前盖面相对并间隔开的音腔体反射面、位于喇叭前盖面和音腔体反射面一端并位于这两个面之间的音腔体侧面、 以及位于喇叭前盖面和音腔体反射面另一端并与该音腔体侧面相对的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位于喇叭前盖面和音腔体反射面之间的部分设有出音孔。喇叭前盖面与音腔体反射面之间在靠近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处的间距大于喇叭前盖面与音腔体反射面之间在靠近音腔体侧面处的间距。可见,本实用新型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的设计原理在于前音腔是向着接近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的方向空间不断扩大的渐变式音腔体,即前音腔的空间内小外大。下面,通过实施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前音腔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喇叭2平放,喇叭前盖面21垂直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与喇叭前盖面21相对的音腔体反射面41相对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倾斜,使得喇叭前盖面21与音腔体反射面的夹角为一个锐角,喇叭前盖面21与音腔体反射面41之间在靠近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处的间距大于靠近音腔体侧面 42处的间距。喇叭2作为声源体,其在工作时发出声波WA,声波WA在喇叭前音腔1中的传播方向如箭头所示,当WA到达音腔体反射面41时,被反射,WA的传播方向将发生改变,并以声波WB继续传播;当WB到达喇叭前盖面21时,喇叭前盖面21作为反射面,WB的传播方向将发生变化,并以声波WC继续传播;如此不断进行,最终,声波将从便携设备壳体侧壁3 的出音孔31传出去。本实用新型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的第二实施例如图3所示,喇叭2斜放,喇叭前盖面21相对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倾斜,与喇叭前盖面21相对的音腔体反射面41垂直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使得喇叭前盖面21与音腔体反射面的夹角为一个锐角,喇叭前盖面21与音腔体反射面41之间在靠近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处的间距大于靠近音腔体侧面 42处的间距。喇叭2作为声源体,其在工作时发出声波WA,声波WA在喇叭前音腔1中的传播方向如箭头所示,其传播的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0022]本实用新型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的第三实施例如图4所示,喇叭2斜放,喇叭前盖面21相对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倾斜,与喇叭前盖面21相对的音腔体反射面41相对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倾斜,使得喇叭前盖面21与音腔体反射面的夹角为一个锐角,喇叭前盖面21与音腔体反射面41之间在靠近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处的间距大于靠近音腔体侧面42处的间距。喇叭2作为声源体,其在工作时发出声波WA,声波WA在喇叭前音腔1中的传播方向如箭头所示,其传播的原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通过将喇叭前盖面与音腔体反射面的夹角设计成锐角,并使得喇叭前盖面与音腔体反射面之间靠近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处的间距大于靠近音腔体侧面处的间距;这种喇叭前音腔有利于声波传出侧出音孔,克服了现有喇叭前音腔的空间限制性,同时不直接影响便携设备的外观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包括喇叭前盖面(21)、与喇叭前盖面(21)相对的音腔体反射面(41)、位于喇叭前盖面(21)和音腔体反射面(41) 一端并介于所述两个面之间的音腔体侧面(42)、以及位于喇叭前盖面(21)和音腔体反射面(41)另一端的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位于喇叭前盖面(21)和音腔体反射面(41)之间的部分设有出音孔(31),其特征在于,喇叭前盖面(21)与音腔体反射面(41)之间靠近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处的间距大于喇叭前盖面(21)与音腔体反射面(41)之间靠近音腔体侧面 (42)处的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其特征在于,喇叭前盖面(21)垂直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音腔体反射面(41)相对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其特征在于,喇叭前盖面(21)相对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倾斜,音腔体反射面(41)垂直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其特征在于,喇叭前盖面(21)和音腔体反射面(41)均相对于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倾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侧出声的喇叭前音腔,其包括喇叭前盖面(21)、与喇叭前盖面(21)相对的音腔体反射面(41)、位于喇叭前盖面(21)和音腔体反射面(41)一端并介于这两个面之间的音腔体侧面(42)、及位于喇叭前盖面(21)和音腔体反射面(41)另一端的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位于喇叭前盖面(21)和音腔体反射面(41)之间的部分设有出音孔(31)。喇叭前盖面(21)与音腔体反射面(41)之间靠近便携设备的壳体侧壁(3)处的间距大于靠近音腔体侧面(42)处的间距。这种喇叭前音腔有利于声波传出侧出音孔,克服了现有喇叭前音腔的空间限制性,同时不直接影响便携设备的外观效果。
文档编号H04R1/02GK202340294SQ20112045169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5日
发明者丁少枫, 张华玲 申请人: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