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调制的联合信道与安全编译码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797962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基于随机调制的联合信道与安全编译码设计方法
【专利摘要】针对常规Turbo码码流的调制器不具备加密功能的问题,本发明基于随机调制的联合信道与安全编译码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密钥控制的调制加密方法,该方法将交织器和调制器相关联。首先,设交织器长度为N,S为长度为N的自然数序列,采用密钥Key产生一个N长的自然数的随机排列d,即d=f(S,Key),f为随机置换函数,然后对d进行模2运算,产生一个N长二进制序列b,最后对经过复用后的编码比特序列c进行随机调制,输出调制序列cm。解调时,接收端采用与编码端相同的Key和随机函数f,产生N长二进制序列b,然后解调输出正确的比特序列c。
【专利说明】基于随机调制的联合信道与安全编译码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Turbo码,也称为并行级联卷积码(Parallel ConcatenatedConvolutional Cade7PCCC)编码码流的一种调制器设计方法,主要涉及具有码流纠错和加密功能的Turbo码调制器(Modulator)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在有噪信道上进行可靠传输,需要克服信道中的噪声和干扰。信道编码(Channel Coding)或称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根据一定的准则在待发送的信息码元中加入必要的校验码元,接收端利用校验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的编码准则,检测和纠正差错,提高信息码元传输的可靠性。研究信道编码的目标是利用最少的校验码元,获得较高的可靠性传输,即在保证传输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编码效率。常用的信道编码方案主要包括=Hamming码、线性分组码、卷积码、BCH码、RS码等。
[0003]随着信道编码理论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在1993年召开的国际通信会议上,
C.Berrou等学者提出了 Turbo码的编、译码方案。它由两个递归系统卷积码(RecursiveSystem Convolutional Code, RSCC)通过交织器以并行级联的方式结合而成,因此也称为并行级联卷积码(Parallel Concatenated Convolutional Code,PCCC)。Turbo码米用迭代算法译码,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8次迭代译码,在信噪比EbZX ^ 0.7dB时,码率为1/2的Turbo码在加性白高斯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上的误比特率(Bite Error Rate, BER)达到 Pb < ICT5,达到了近香农(Shannon)限的性能。至此,Turbo码的提出,将信道编码技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其后的信道编码性能不再以互相比较为目标,而是直接与香农限相比较。Turbo码编码器框图如图1所示。
[0004]从编码器框图1可以看出,为了得到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调制器采用下式对序列进行调制
[0005]cm = 2c-l
[0006]其中c为二进制序列,Cm为取值{-1,1}的实数序列。该发送序列不具备加密功能,在信道(特别是无线信道)上传输容易被泄密。为获得加密码流,本发明基于Turbo码具有良好纠错性能的特点,对传统Turbo码编码器输出码流的调制方案进行随机化处理,如图2所示,从而可获得加密码流。

【发明内容】

[0007]为了解决经典Turbo码编码器码流不具备加密功能的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密钥控制的随机调制方法。该方法设计了一种与Turbo码编码器的交织器(Interleaver)等长的随机调制器,实现了 Turbo码编码器的码流加密功能。
[0008]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密钥Key为种子,产生一个与交织器长度N相等随机序列,然后进行模2运算,获得一个N长二进制序列。该二进制序列用于控制调制器的调制输出,序列的每一个二进制数用于控制输入调制器的3个分量的调制输出:该二进制数为O时,与传统调制器输出相同;该二进制数为I时,与传统调制器输出相反。经过新设计的调制器调制后,输出码流具有加密功能。解调制时,将接收端信号分割为长度为3分组,采用与调制时相同的N长二进制随机序列,序列的每一个二进制数决定每3个信号的正确解调值。
[0009]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的调制器,使调制码流实现了加密功能,从而将信道调制器和加密器合并成为一个联合信道安全编码器,降低了分离的信道调制器和加密器的编码复杂度。另一方面,通过密钥Key为种子产生的N长随机序列,该随机序列可同时用于交织器和调制器,从而本发明并没有显著增加发送端的计算复杂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传统Turbo码的编码器模型
[0011]图中:1.第一分量递归卷积码编码器,2.随机序列交织器,3.第二分量递归卷积码编码器,4.多路复用器,5.调制器,u为输入待编码序列,U1为交织器输出序列,(^和(32分别为两个递归卷积码编码器输出序列,c为多路复用器输出序列,Cm为调制器输出序列。
[0012]图2修改后的Turbo码编码器模型
[0013]图中:Key为输入密钥,S为输入N长自然序列,即S = {1,2,…,N},6.随机置换器,7.模2运算器,d为模块6输出的十进制N长随机序列,b为模块7输出的二进制N长随机序列。
[0014]图3调制器工作实例图
[0015]图中:100 100 111为输入调制器的待调制序列c,101为由Key产生的二进制随机序列b,-111 1-1-1 -1-1-1为调制后的输出序列cm。
[0016]图4解调器工 作实例图
[0017]图中:-111 1-1-1 -1-1-1为输入解调器的待解调序列(VlOl为由Key产生的二进制随机序列b,100100111为解调后的输出序列C。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发明的调制器设计方法,主要分为编码码流的调制和接收码流的解调,实现码流的加密、解密功能。
[0019]1.调制器设计方法
[0020]分析Turbo码编码器的码流可知:如果调制器输出的码流是随机的,在输出码流被截获的情况下,窃听者也不能获得正确的解调输出,从而实现了编码码流的保密性。本发明的调制器用于图2的Turbo码编码系统,调制器由随机序列发生器和判决器组成,其输入为编码序列,输出为经过调制之后的调制序列。本发明设计的调制器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以修改后的Turbo码编码器(图2)为例进行阐述。
[0021]首先对输入序列u进行编码。在图2中,设交织器长度为N,将序列u进行N长分组,通过下面的编码方案得到3路输出:第一路输出为待编码序列U。第二路输出:输入序列u经过第一分量递归卷积码编码模块I的输出Cl。第三路输出:输入序列u经过交织器模块2,重新排序后输出u1,将U1作为第二分量递归卷积码模块3的输入,输出编码码流为C20多路复用器模块4将3路N长序列U、C1和C2复合为一个3N长码流,输出编码码流C。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随机交织器模块2的随机排序由用户输入的密钥Key为初值,通过随机置换产生,模块I和模块3的分量卷积码编码器采用相同的递归系统卷积码编码器。
[0022]其次,将码流c分割为3比特一组,共计N组,以及N长二进制序列输入调制器模块5,其实现框图如图2的模块5所示。调制方式如下:
[0023]a)若控制调制输出的二进制数为0,则调制输出为cm = 2c-l ;
[0024]b)若控制调制输出的二进制数为I,则调制输出为Cni = l_2c。设控制调制的二进制数为b,输入的待调制二进制数为C,调制输出实数为cm,则上述两种情况可以合并为Cm =(2c-l) (l-2b)。经过该调制器输出的调制序列Cm具有加密功能。
[0025]例如,设N= 3,多路复用器模块5输出的码流c为:100 100 111,传统调制出输出为:1-1-1 1-1-1 111。设密钥Key确定的二进制随机序列为101,根据设计的调制方案,该调制器的输出为:-111 1-1-1 -1-1-1。调制器工作实例示意图如图3所示。
[0026]2.码流解调方法设计
[0027]在通信系统的接收端收到信号后,经过下面四个步骤进行解调:首先,对收到信号进行量化,获得实数数字信号;其次,使用与编码端相同的密钥,产生一个N长二进制随机序列;再次,将数字码流进行长度为3的分组,共计N组;最后,根据控制调制的二进制序列的数值,解调出正确二进制编码序列。解调器工作实例示意图如图4所示。
[0028]例如,设N = 3,接收器将接收信号量化为实数序列-111 1-1-1 _1_1_1,采用与调制端相同的密钥,产生二进制序列101。根据设计的调制方案,可以获得正确的解调序列100 100 111。如果没有密钥,按照常规方法解调,输出错误解调序列为011 100 000,这样窃听者无法通过Turbo码解码器重建正确信息。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密钥控制随机调制的安全Turbo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数据经过Turbo编码器编码后,利用调制器随机调制功能实现码流的加密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密钥控制的调制设计方法,其特征是:调制器与交织器相关,采用密钥产生一个长度为N的随机序列的交织器,对该随机序列进行模2运算,得到一个N长二进制序列,将该序列用于控制调制器输出,获得加密码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密钥控制的调制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对解码端收到的码流,在解调时,由与编码端相同的密钥产生随机序列,然后进行模2运算,获得N长二进制序列,然后根据该序列输出解调估计序列。
【文档编号】H04L9/06GK103475462SQ201210184514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陈德元, 凃国防, 吴伟仁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