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放静音电路、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74267阅读:1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功放静音电路、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电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功放静音电路、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汽车内部装载设备的丰富,包括导航、音频、视频等功能的多媒体设备逐步推广使用。以影音系统为例,在现有的车载影音系统在功率逐步增大的情况下,利用莲花插座RCA音频输出时,如果使用原车进行功放,大功率带动功放的大声量,而原车功放的RCA音频输出缺乏静音脚控制,声量到了最低,即用户要求静音却还能听到声音的问题。为了解 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往往采用在RCA音频输入与RCA音频输出电路间增设RCA静音电路,该电路通过普通的三极管来做开关,所述三极管连接有一分压电阻,在需要进行静音控制时,直接把音频信号短接到大地,以求达到静音效果。而实际上,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单三极管的方式,由于三极管本身在发射机和发射极间会有0. 1-0. 2的管压降,导致所述RCA音频输出时,仍存在有15mV的峰峰值电压输出,因而存在着静音控制下仍能听到声音的静音不完全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放静音电路、装置和系统,以实现功放在静音控制下,完全静音的技术效果。—种功放静音电路,包括第一静音三极管、第二静音三极管、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和阻容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阻容电路间;所述第二分压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阻值为IKQ,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阻值均为47KQ。优选地,所述阻容电路的电阻阻值为4. 7K Q,所述电容的电容值为2. F。—种功放静音装置,包括功放静音输入接口、功放静音电路和功放静音输出端口,其中所述功放静音电路处于所述功放静音输入接口与所述功放静音输出端口之间;所述功放静音电路包括第一静音三极管、第二静音三极管、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和阻容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0017]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阻容电路间;所述第二分压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间;所述阻容电路连接所述功放静音输入接口。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阻值为1ΚΩ,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阻值均为47ΚΩ。优选地,所述阻容电路的电阻阻值为4. 7ΚΩ,所述电容的电容值为2. 2 μ F。一种功放系统,包括所述的功放静音装置。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功放静音电路中双三极管的 结构,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功放静音控制情况下,音频信号在通过两个静音三极管传输时可实现正负波形抵消的效果,并配合分压电阻的分压效果,达到完全静音的目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功放静音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功放静音装置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功放静音电路、装置和系统,以实现功放在静音控制下,完全静音的技术效果。图I示出了一种功放静音电路,包括第一静音三极管Q42、第二静音三极管Q47、第一分压电阻R412、第二分压电阻R417、第三分压电阻R413和阻容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Q4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Q47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Q42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Q4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413设置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Q47的集电极与阻容电路间;所述第二分压电阻R417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412与第一静音三极管Q42的发射极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可选用东芝HN1C03F,然而并不局限于该种管型。从图中的标识可看出所述第一分压电阻阻值为1ΚΩ,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阻值均为47ΚΩ。所述阻容电路的电阻R414阻值为4. 7ΚΩ,所述电容C222的电容值为2. 2 μ F。所述东芝HN1C03F的集电极到发射极间电压最小可达42mV,再加上第一分压电阻的阻值,HN1C03F的集电极到和发射极间电压只有5mV ;
·[0040]而东芝HN1C03F的发射极到集电极间电压有IOOmV,该静音三极管的导通性并不对称,而采用图I中的两个三极管在发射极和集电极交叉连接形式,在功放静音控制情况下,音频信号在通过两个静音三极管传输时可实现正负波形抵消,再各串一个47K Ω的电阻,两个静音三极管分压将更低,而达到完全静音。上述阻值和电容值等参量的配置并不局限于某该种形式,可根据车载音频设施以及静音需求,以及或者是静音三极管的选择进行灵活配置和选定。图2不出了一种功放静音装置,功放静音输入接口I、功放静音电路2和功放静音输出端口 3,其中所述功放静音电路2处于所述功放静音输入接口 I与所述功放静音输出端口 3之间;所述阻容电路连接所述功放静音输入接口 I。所述功放静音电路2的结构和功能具体参见图I图示及其说明,不再赘述。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功放系统,该系统包括图2中所述的功放静音装置,所述功放静音装置的结构和功能具体参见图I图示及其说明,不再图示和赘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功放静音电路中双三极管的结构,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功放静音控制情况下,音频信号在通过两个静音三极管传输时可实现正负波形抵消的效果,并配合分压电阻的分压效果,达到完全静音的目的。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功放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静音三极管、第二静音三极管、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和阻容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三分压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阻容电路间; 所述第二分压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功放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分压电阻阻值为1ΚΩ,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阻值均为47ΚΩ。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功放静音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阻容电路的电阻阻值为4.7ΚΩ,所述电容的电容值为2. 2 μ F。
4.一种功放静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功放静音输入接口、功放静音电路和功放静音输出端口,其中 所述功放静音电路处于所述功放静音输入接口与所述功放静音输出端口之间; 所述功放静音电路包括第一静音三极管、第二静音三极管、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和阻容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第三分压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阻容电路间; 所述第二分压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间; 所述阻容电路连接所述功放静音输入接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放静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一分压电阻阻值为1ΚΩ,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阻值均为47ΚΩ。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放静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阻容电路的电阻阻值为4.7ΚΩ,所述电容的电容值为2. 2 μ F。
7.—种功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功放静音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功放静音电路、装置和系统,包括第一静音三极管、第二静音三极管、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和阻容电路,其中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二静音三极管的集电极与阻容电路间;所述第二分压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一静音三极管的发射极间。在功放静音控制情况下,音频信号在通过两个静音三极管传输时可实现正负波形抵消的效果,并配合分压电阻的分压效果,达到完全静音的目的。
文档编号H04R3/00GK202524548SQ20122012796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
发明者陈志交 申请人:深圳市凌启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