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0276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基于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路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不合理的问题。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
【专利说明】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0002]路测(DT,Drive Test)是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路测的主要过程包括:定期驱车在检测区域内采集多个路测点的表征无线网络质量的数据(例如:小区信号强度、话音质量、相邻小区的信号强度指示、切换及接入的指令过程等),根据采集的数据,定期对无线网络的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检测区域中无线网络质量存在问题的路测点进行问题解决,从而实现对无线网络进行优化。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通过人工或者自动路测的方式采集到的数据,通常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分析评估:
[0004]步骤1:将采集到的每个路测点的数据逐一导入解析服务器;
[0005]步骤2:确定每一个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点,并将不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点的数据丢弃。
[0006]通过上述对采集到的数据的分析评估过程,确定出的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路测点,提供给测试人员,以便后续测试人员对这些异常路测点逐一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但是,路测点是检测区域中一个位置点,通常可以用该路测点的经度和纬度信息标识,而由于路测需要定期进行,那么,频繁的路测将会产生海量的采集数据,当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点数量较多,测试人员针对每次路测中的每个存在问题的路测点没有重点地逐一进行问题解决,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路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不合理的问题。
[0008]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包括:
[0009]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所述栅格为所述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
[0010]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011]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
[0012]基于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其中,所述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指构成该连通区域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至少存在一个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0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装置,包括:
[0014]路测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所述栅格为所述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
[0015]异常栅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016]连通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
[0017]问题频发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其中,所述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指构成该连通区域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至少存在一个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01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装置。
[0019]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基于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在时间上,对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更多的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在空间上,确定多次路测中,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并进一步确定由栅格构成的连通区域,以连通区域为单位,能够使解决问题时地点更加集中,同时考虑了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对于后续解决问题的测试人员来说,可以对问题频发区域,也就是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解决,与现有技术中,针对每次路测中的每个异常路测点逐一解决问题相比,解决问题时重点明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对路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更加合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2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2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更新方法的流程图;
[002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0029]S101、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栅格为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
[0030]S102、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031]S103、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
[0032]S104、基于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其中,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指构成该连通区域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至少存在一个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033]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lOl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检测区域划分成多个连通的子区域,每一个子区域为一个栅格,每个栅格包含多个路测点。
[0034]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02中,异常事件可以包括:未接通、掉话、连续弱覆盖、连续质差、切换失败等,其中的一件或多件的组合,其中,连续弱覆盖的规则可以定义为15秒内,接收信号电平局部测量(Rxlevsub, Received signal level subset)不大于_95db的采样点占比不小于第一预设比例阈值,较佳地,可以设置第一预设比例阈值为70%,连续质差的规则可以定义为:15秒内,Rxlevsub不小于6的采样点占比不小于第二预设比例阈值,较佳地,可以设置第二预设比例阈值为70%。
[0035]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04中,对于每一个连通区域,在一次路测中,只要该连通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栅格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则该连通区域在该次路测中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
[0036]下面结合附图,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相关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0037]实施例1:
[0038]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9]S201、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每个栅格包含的每个路测点的路测结果。
[0040]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进行一次路测的时间单位通常为半天。也就是说,本步骤中,针对每个半天采集到的检测数据,遍历每一个栅格,确定每个栅格内包含的每个路测点的路测结果。
[0041]S202、针对每次路测中的每个栅格,当该栅格在该次路测中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确定该栅格在该次路测中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其中,异常路测点为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点。
[0042]S203、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043]本步骤中,确定在上述多次路测中的至少一次路测中,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的异常栅格。
[0044]S204、针对各异常栅格中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未遍历的异常栅格,判断是否遍历完所有异常栅格,若否,进入步骤S205,若是,进入步骤S207 ;
[0045]S205、确定是否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上述多次路测中,该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与该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并且,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异常路测点中,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若是,则进入步骤S206,若否,则进入步骤S204。
[0046]本步骤中,对于各异常栅格中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的异常栅格,可以先确定一个异常栅格,再确定是否存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第一异常栅格,若存在,则将该异常栅格中多次路测中的各异常路测点,与位置相邻的第一异常栅格中多次路测中的各异常路测点两两进行比较,若存在至少一对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则将该两个异常栅格构成的连通区域确定为连通区域,并针对该位置相邻的第一异常栅格,确定除上述该异常栅格外,是否存在与该第一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第二异常栅格,若存在则将该第一异常栅格中多次路测中的各异常路测点,与位置相邻的第二异常栅格中多次路测中的各异常路测点两两进行比较,若存在至少一对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则将该第二异常栅格并入上述该异常栅格和第一异常栅格构成的连通区域中,依次类推,直到最后形成的连通区域中,该连通区域之外与该连通区域中的任一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异常路测点中,均不存在与该任一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
[0047]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位置相邻可以理解为:若划分的栅格为方形的区域,那么当一个栅格处于一个由九个栅格构成的九宫格的中间位置时,该栅格周围的八个栅格均可以称为与该栅格相邻。
[0048]进一步地,本步骤中,还可以针对各所述异常栅格中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的异常栅格,设置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需要满足的条件为: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0049]较佳地,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划分的栅格的大小确定。
[0050]进一步地,本步骤中,若不存在符合上述条件的由至少两个栅格构成的连通区域,则确定多次路测中,各连通区域中不存在问题频发区域,本确定问题频发区域流程结束。
[0051]S206、确定上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进入步骤S204。
[0052]S207、判断是否确定出连通区域,若是,则进入步骤S208,若否,则本确定问题频发区域流程结束。
[0053]S208、针对当前检测区域中的每个连通区域,确定上述多次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预设次数;若是,则进入步骤S209,若否,则本确定问题频发区域流程结束。
[0054]进一步地,本步骤中,若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小于预设次数,则确定多次路测中,不存在问题频发区域,本确定问题频发区域流程结束。
[0055]S209、确定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
[0056]实施例2:
[0057]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中,设置了第一预设次数和第二预设次数,当路测次数达到第一预设次数,根据所有第一预设次数的路测结果,确定成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并当路测次数超过第一预设次数时,继续根据路测数据跟踪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状态,以及确定新的萌芽问题频发区域,当路测次数达到第二预设次数(第二预设次数大于第一预设次数),根据所有第二预设次数的路测结果,确定成为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
[0058]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根据多次的路测数据,对存在问题的连通区域进行持续跟踪,先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如果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在后续的路测中,该萌芽问题频发区域可能变成问题频发区域,对不同的连通区域问题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后续进行问题处理时,能够根据评估结果,将存在问题的连通区域划分处理优先级,首先对问题最严重的连通区域进行问题处理。对路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更加合理,测试人员能够有重点地针对问题严重的连通区域进行问题解决,提高了效率。
[0059]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一种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60]S301、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栅格为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
[0061]S302、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062]S303、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
[0063]进一步地,确定上述多次小于第一预设次数,针对后续路测,进入步骤S304:
[0064]S304、针对下次路测,获取该次对检测区域进行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
[0065]S305、根据步骤S304中的检测数据,确定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
[0066]S306、基于步骤S305中确定的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更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0067]S307、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是否等于第一预设次数,若是,进入步骤S308,若否,进入步骤S310。
[0068]S308、针对当前检测区域中的每个连通区域,确定第一预设次数的各次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进入步骤S309,若否,进入步骤S304。
[0069]S309、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进入步骤S304。
[0070]S310、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次数且不大于第二预设次数,若是,则进入步骤S311,若否,则本流程结束。
[0071]S311、针对检测区域的所有连通区域中,当前未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第一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进入步骤S312,若否,则进入步骤S313。
[0072]S312、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
[0073]S313、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从该连通区域最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至该次路测,该连通区域连续路测结果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预设正常次数;若是,则进入步骤S314,若否,则进入步骤S315。
[0074]S314、将该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恢复为正常状态。
[0075]本步骤中,消除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标识,将该连通区域恢复为正常的连通区域。
[0076]S315、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是否等于第二预设次数,若是,则进入步骤S316,若否,进入步骤S304。
[0077]进一步地,假设进行一次路测的时间单位为半天,则可以设置第二预设次数为12个半天。
[0078]S316、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第二预设次数的各次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二异常次数;若是,则进入步骤S317 ;若否,则本流程结束。
[0079]S317、确定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
[0080]实施例3:
[0081]当路测次数等于第二预测次数,并且确定了问题频发区域之后,当路测次数超过第二预设次数时,继续根据路测数据跟踪问题频发区域的状态、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状态,以及确定新的问题频发区域、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直到问题频发区域和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问题得到解决,检测区域中不存在问题频发区域或者萌芽问题频发区域,完成本阶段路测数据的统计。本发明实施例3中,提供一种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更新方法,如图4所示,针对路测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的各次路测,执行如下步骤:
[0082]S401、确定检测区域中是否存在萌芽问题频发区域或问题频发区域,若是,则进入步骤S402,若否,则结束本流程。
[0083]本步骤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跟踪条件,例如,可以当检测区域中存在萌芽问题频发区域时进行后续路测跟踪,也可以当检测区域中存在问题频发区域时进行后续路测跟踪。
[0084]S402、针对下次路测,获取该次对检测区域进行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
[0085]S403、根据步骤S402中的检测数据,确定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
[0086]S404、基于步骤S403中确定的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更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0087]S405、针对检测区域的所有连通区域中,当前未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以及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第一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进入步骤S406,若否,则进入步骤S407。
[0088]S406、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
[0089]S407、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第二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二异常次数;若是,则进入步骤S408,若否,则进入步骤S409。
[0090]S408、确定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
[0091]S409、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以及本次确定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从该连通区域最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至该次路测,该连通区域连续路测结果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预设正常次数;若是,则进入步骤S410,若否,则进入步骤S401。
[0092]本步骤中,针对萌芽问题频发区域,消除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标识,将该连通区域恢复为正常的连通区域,针对问题频发区域,消除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的标识,将该连通区域恢复为正常的连通区域。
[0093]S410、将该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恢复为正常状态。进入步骤S401。
[0094]实施例4:
[0095]本发明实施例4中,针对实施例2的步骤S306、实施3的步骤S404,提供一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更新方法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96]S501、从各栅格中,确定在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且在该次路测之前的各次路测中路测结果均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097]循环执行步骤S502?步骤S510对每个确定的异常栅格进行处理,更新检测区域中的各连通区域,直到遍历完所有确定的异常栅格:
[0098]S502、判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是否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若是,进入步骤S503,若否,进入步骤S502,处理下一个确定的异常栅格。
[0099]S503、判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是否与一个连通区域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若是,进入步骤S504,若否,进入步骤S506。
[0100]进一步地,可以不执行步骤S504,若是,进入步骤S505,也就是说,针对每个确定的异常栅格,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与一个连通区域中的一个栅格位置相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合并入该连通区域。
[0101 ] S504、判断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是否不大于预设距离,若是,则进入步骤S505,若否,进入步骤S506。
[0102]进一步地,本步骤中,可以将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的各个异常路测点,与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各个异常路测点两两进行比较,若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则进入步骤S505。
[0103]S505、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合并入该连通区域。
[0104]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502?步骤S505可以总结为: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与一个连通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合并入该连通区域。
[0105]S506、判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连通区域,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中均存在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若是,进入步骤S507,若否,进入步骤S509。
[0106]进一步地,可以不执行步骤S507,若是,进入步骤S508,也就是说,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存在至少两个连通区域,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中均存在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以及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合并为一个连通区域。
[0107]S507、判断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各异常栅格各自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均不大于预设距离,若是,进入步骤S508,若否,进入步骤S509。
[0108]进一步地,本步骤中,可以将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的各个异常路测点,分别与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各异常栅格分别包含的各个异常路测点两两进行比较,若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预设距离,则进入步骤S508。
[0109]S508、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以及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合并为一个连通区域。
[0110]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506?S508可以总结为: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存在至少两个连通区域,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中均存在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并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各异常栅格各自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预设距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以及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合并为一个连通区域。
[0111]S509、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不与任何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从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的异常栅格中,确定是否存在满足以下条件的包含该确定的异常栅格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
[0112]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并且,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异常路测点中,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若是,则进入步骤S510,若否,则进入步骤S502。
[0113]进一步地,本步骤中,也可以设置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需要满足的条件为: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则确定上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0114]S510、确定步骤S509中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进入步骤S502,处理下一个确定的异常栅格。
[0115]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装置及服务器,由于这些装置和服务器所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和服务器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011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装置,如图6所示,包括:
[0117]路测结果确定模块601,用于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所述栅格为所述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
[0118]异常栅格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119]连通区域确定模块603,用于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
[0120]问题频发区域确定模块604,用于基于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其中,所述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指构成该连通区域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至少存在一个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121]进一步地,所述路测结果确定模块601,具体用于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每个栅格包含的每个路测点的路测结果;针对每次路测中的每个栅格,当该栅格在该次路测中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确定该栅格在该次路测中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其中,异常路测点为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点。
[0122]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区域确定模块603,具体用于针对各所述异常栅格中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未遍历的异常栅格,循环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连通区域,直到遍历完所有异常栅格:
[0123]确定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所述多次路测中,该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与该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并且,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异常路测点中,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0124]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区域确定模块603,具体用于针对各所述异常栅格中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未遍历的异常栅格,循环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连通区域,直到遍历完所有异常栅格:
[0125]确定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0126]进一步地,上述装置还包括:更新模块605 ;
[0127]所述更新模块605,用于当确定所述多次小于第一预设次数时,针对所述多次路测之后的每次路测,获取该次对检测区域进行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基于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0128]进一步地,所述更新模块605,还用于在每次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之后,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等于第一预设次数,针对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每个连通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次数的各次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大于第一预设次数且不大于第二预设次数,针对所述检测区域的所有连通区域中,当前未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第一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以及,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从该连通区域最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至该次路测,该连通区域连续路测结果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预设正常次数;若是,则将该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恢复为正常状态;
[0129]所述问题频发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等于第二预设次数,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次数的各次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二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
[0130]进一步地,所述更新模块605,还用于在每次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之后,且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且所述检测区域中存在萌芽问题频发区域或问题频发区域时,针对所述检测区域的所有连通区域中,当前未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以及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第一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以及本次确定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从该连通区域最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至该次路测,该连通区域连续路测结果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预设正常次数;若是,则将该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恢复为正常状态;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所述第二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二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
[0131]进一步地,所述更新模块605,具体用于采用如下方式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0132]从所述各栅格中,确定在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且在该次路测之前的各次路测中路测结果均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133]针对每个确定的异常栅格,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与一个连通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合并入该连通区域;
[0134]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存在至少两个连通区域,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中均存在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并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各异常栅格各自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预设距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以及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合并为一个连通区域;
[0135]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不与任何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从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的异常栅格中,确定包含该确定的异常栅格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并且,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异常路测点中,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0136]进一步地,所述更新模块605,具体用于采用如下方式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0137]从所述各栅格中,确定在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且在该次路测之前的各次路测中路测结果均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0138]针对每个确定的异常栅格,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与一个连通区域中的一个栅格位置相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合并入该连通区域;
[0139]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存在至少两个连通区域,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中均存在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以及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合并为一个连通区域;
[0140]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不与任何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从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的异常栅格中,确定包含该确定的异常栅格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014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包括上述的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装置。
[0142]上述各单元的功能可对应于图1至图5所示流程中的相应处理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014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路测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装置及服务器,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基于当前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在时间上,对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更多的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在空间上,确定多次路测中,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并进一步确定由栅格构成的连通区域,以连通区域为单位,能够使解决问题时地点更加集中,同时考虑了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对于后续解决问题的测试人员来说,可以对问题频发区域,也就是问题比较严重的区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解决,与现有技术中,针对每次路测中的每个异常路测点逐一解决问题相比,解决问题时重点明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对路测中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更加合理。
[0144]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⑶-R0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014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014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0147]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014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所述栅格为所述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 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 基于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其中,所述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指构成该连通区域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至少存在一个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具体包括: 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每个栅格包含的每个路测点的路测结果; 针对每次路测中的每个栅格,当该栅格在该次路测中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确定该栅格在该次路测中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其中,异常路测点为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具体包括: 针对各所述异常栅格中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未遍历的异常栅格,循环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连通区域,直到遍历完所有异常栅格: 确定至少两个异常栅格; 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所述多次路测中,该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与该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并且,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异常路测点中,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各所述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由至少两个所述异常栅格构成的连通区域,具体包括: 针对各所述异常栅格中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未遍历的异常栅格,循环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连通区域,直到遍历完所有异常栅格: 确定至少两个异常栅格; 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所述多次小于第一预设次数时,针对所述多次路测之后的每次路测,还包括: 获取该次对检测区域进行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 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 基于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次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之后,还包括: 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等于第一预设次数,针对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每个连通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次数的各次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 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 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大于第一预设次数且不大于第二预设次数,针对所述检测区域的所有连通区域中,当前未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第一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以及,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从该连通区域最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至该次路测,该连通区域连续路测结果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预设正常次数;若是,则将该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恢复为正常状态; 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等于第二预设次数,基于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具体包括: 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次数的各次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二异常次数; 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次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之后,且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且所述检测区域中存在萌芽问题频发区域或问题频发区域时,还包括: 针对所述检测区域的所有连通区域中,当前未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以及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第一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 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所述第二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二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 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以及本次确定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从该连通区域最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至该次路测,该连通区域连续路测结果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预设正常次数;若是,则将该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恢复为正常状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式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从所述各栅格中,确定在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且在该次路测之前的各次路测中路测结果均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针对每个确定的异常栅格,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与一个连通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合并入该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存在至少两个连通区域,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中均存在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并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各异常栅格各自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预设距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以及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合并为一个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不与任何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从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的异常栅格中,确定包含该确定的异常栅格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并且,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异常路测点中,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方式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从所述各栅格中,确定在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且在该次路测之前的各次路测中路测结果均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针对每个确定的异常栅格,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与一个连通区域中的一个栅格位置相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合并入该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存在至少两个连通区域,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中均存在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以及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合并为一个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不与任何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从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的异常栅格中,确定包含该确定的异常栅格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10.一种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测结果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所述检测区域中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其中,所述栅格为所述检测区域中的子区域; 异常栅格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各个栅格的路测结果,确定至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连通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异常栅格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且每个连通区域由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 问题频发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确定连通区域是否为问题频发区域,其中,所述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指构成该连通区域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至少存在一个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测结果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基于对检测区域进行多次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分别确定每次路测中,每个栅格包含的每个路测点的路测结果;针对每次路测中的每个栅格,当该栅格在该次路测中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确定该栅格在该次路测中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其中,异常路测点为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各所述异常栅格中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未遍历的异常栅格,循环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连通区域,直到遍历完所有异常栅格: 确定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所述多次路测中,该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与该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并且,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异常路测点中,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各所述异常栅格中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未遍历的异常栅格,循环执行如下步骤确定连通区域,直到遍历完所有异常栅格: 确定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更新模块; 所述更新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多次小于第一预设次数时,针对所述多次路测之后的每次路测,获取该次对检测区域进行路测采集到的检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确定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基于该次路测中各栅格的路测结果,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在每次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之后,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等于第一预设次数,针对当前所述检测区域中的每个连通区域,确定所述第一预设次数的各次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大于第一预设次数且不大于第二预设次数,针对所述检测区域的所有连通区域中,当前未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第一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以及,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从该连通区域最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至该次路测,该连通区域连续路测结果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预设正常次数;若是,则将该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恢复为正常状态; 所述问题频发区域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等于第二预设次数,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次数的各次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二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在每次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之后,且当确定当前完成的路测次数大于第二预设次数,且所述检测区域中存在萌芽问题频发区域或问题频发区域时,针对所述检测区域的所有连通区域中,当前未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以及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第一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一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距该次路测最近的所述第二预设次数路测中,该连通区域的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第二异常次数;若是,则确定该连通区域为问题频发区域;针对本次确定萌芽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萌芽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以及本次确定问题频发区域之前被确定为问题频发区域的连通区域,确定从该连通区域最近一次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的路测,至该次路测,该连通区域连续路测结果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次数是否不小于预设正常次数;若是,则将该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恢复为正常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具体用于采用如下方式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从所述各栅格中,确定在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且在该次路测之前的各次路测中路测结果均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针对每个确定的异常栅格,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与一个连通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合并入该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存在至少两个连通区域,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中均存在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并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各异常栅格各自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均不大于预设距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以及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合并为一个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不与任何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从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的异常栅格中,确定包含该确定的异常栅格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在当前已经完成的各次路测中,该异常栅格包含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和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并且,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所包含的异常路测点中,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所包含的至少一个异常路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的异常路测点,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18.如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新模块,具体用于采用如下方式更新所述检测区域中的连通区域: 从所述各栅格中,确定在该次路测中路测结果为存在异常事件,且在该次路测之前的各次路测中路测结果均为不存在异常事件的异常栅格; 针对每个确定的异常栅格,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与一个连通区域中的一个栅格位置相邻,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合并入该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存在至少两个连通区域,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中均存在与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异常栅格,则将该确定的异常栅格以及该至少两个连通区域合并为一个连通区域; 当该确定的异常栅格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且不与任何连通区域中的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从当前不属于任何连通区域的异常栅格中,确定包含该确定的异常栅格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针对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每个异常栅格,当该异常栅格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中的至少一个异常栅格位置相邻,且不存在与该异常栅格位置相邻的、而不属于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的异常栅格,则确定所述确定的至少两个异常栅格构成一个连通区域。
19.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18任一项所述的路测系统中问题频发区域的确定装置。
【文档编号】H04W24/02GK104349348SQ201310313946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4日
【发明者】崔亦斌, 刘冬梅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