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85907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包括用于与中壳卡合固定的第一卡合机构,用于与主板卡合固定的第二卡合机构,用于支撑的支撑脚;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和支撑脚设置在所述侧端支架的底面,所述第二卡合机构设置在所述侧端支架的竖侧面;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卡合机构将侧端支架与中壳卡合固定,第二卡合机构将侧端支架与主板卡合固定,再通过支撑脚在中壳与侧端支架之间起支撑作用,使主板、中壳以及侧端支架之间相互固定,使侧端支架的装配更为简单、快捷,避免了现有侧端支架装配时可能出现的移位问题,节省了装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视机的侧端支架,特别涉及一种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电视机的数据接口均是通过其侧端支架伸出后壳与外界连接,方便后壳注塑成型。侧端支架的固定方式如图1所示,通常在侧端支架20和主板10上对应设置2~3个螺孔30,组装时先把主板10放在中壳(图中未示出)上,再把侧端支架20放在主板10的一侦牝最后将螺钉拧入螺孔30中以紧固主板10、中壳和侧端支架20。
[0003]采用现有方式在拧入螺钉时,主板、中壳与侧端支架之间容易移位,不方便操作且影响装配效率,耗费工时。并且现有方式对螺孔的要求较高,若主板上的螺孔与侧端支架上的螺孔大小不适配或螺孔位置设计出现误差,会影响紧固效果或增加紧固的难度。
[000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螺钉紧固容易移位导致操作不便且影响装配效率,耗费工时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包括用于与中壳卡合固定的第--合机构,用于与
主板卡合固定的第二卡合机构,用于支撑的支撑脚;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和支撑脚设置在所述侧端支架的底面,所述第二卡合机构设置在所述侧端支架的竖侧面。
[0008]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侧端支架的底面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低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包括两个卡勾,均设置在第二平面上且分别与中壳上两个凸包的位置相对应。
[0009]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支撑脚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三支撑脚,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设置在侧端支架底面的两端,第三支撑脚设置在两个卡勾之间。
[0010]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卡勾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卡勾移动的第一侧筋条和第二侧筋条。
[0011]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侧筋条和第二侧筋条比卡勾低。
[0012]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卡勾两侧设置有用于加固卡勾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0013]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呈直角三角形,第一加强筋的一直角边抵接固定在卡勾的侧面,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直角边抵接固定在第二平面上,第一侧筋条的一端抵接固定在第一加强筋的一三角平面上。
[0014]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和第三支撑脚的高度和厚度均相等,且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和第三支撑脚的一侧面与侧端支架的边沿持平。
[0015]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中壳上的长条状凸包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呈网格状或条纹状。
[0016]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中,所述第二卡合机构包括两个L型卡勾,两个L型卡勾分别设置在侧端支架的两端。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通过在侧端支架的底面设置用于与中壳卡合固定的第一卡合机构和用于支撑的支撑脚,在侧端支架的竖侧面上设置用于与主板卡合固定的第二卡合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卡合机构将侧端支架与中壳卡合固定,第二卡合机构将侧端支架与主板卡合固定,再通过支撑脚在中壳与侧端支架之间起支撑作用,使主板、中壳以及侧端支架之间相互固定,使侧端支架的装配更为简单、快捷,避免了现有侧端支架装配时可能出现的移位问题,节省了装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侧端支架装配示意图。
[0019]图2为现有技术中中壳的凸包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的一角度示意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A部分放大的一角度示意图。
[0023]图6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仰视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与中壳凸包的装配截面示意图。
[00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与主板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请同时参阅图2、图3和图4,图2为现有技术中中壳的凸包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根据中壳100上凸包的位置和尺寸在侧端支架的底面对应设置第一卡合机构来使中壳与侧端支架卡合固定。所述凸包包括第一凸包101、第二凸包102和长条状凸包103,其位置和尺寸如图2所不。其中,第一凸包101的一端敞开、如图2中左边的开口 104 端密封;且第一凸包101的凸起顶面105为长方形。第一凸包101和第二凸包102的大小、样式完全相同。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的底面示意图。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用于与主板卡合固定的第二卡合机构和用于支撑的支撑脚。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和支撑脚设置在所述侧端支架200的底面,第二卡合机构设置在所述侧端支架200的竖侧面210。
[0029]所述侧端支架的底面包括第一平面220和第二平面230,第一平面220低于第二平面230。所述第一^^合机构包括两个卡勾,即第一^^勾231和第二卡勾232,均设置在第二平面230上且分别与中壳上第一凸包101、第二凸包102的位置相对应。
[0030]所述支撑脚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支撑脚233、第二支撑脚234、第三支撑脚235。第一支撑脚233和第二支撑脚234设置在侧端支架底面的两端,第三支撑脚235设置在第一卡勾231和第二卡勾232之间,如图3和图4所示的位置。
[0031]请一并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勾231和第二卡勾232的结构相同,第一^^勾231的顶面与第一凸包101的凸起顶面105的面积适配。同时,第一^^勾231的一端比另一端短,如图5所不,第 ^勾231悬空在方形孔501上的一端的长度为L,第 ^勾231与第二平面230连接的一端的长度为M,L小于M。请同时参阅图6和图7,当中壳与侧端支架组装时,将第一卡勾231较短的一端(即悬空在方形孔501上的一端)对准第一凸包101的开口 104 (图7中的虚弧线所示)插入第一凸包101中,通过过盈配合使第一^^勾231固定在第一凸包101内,同理可使第二卡勾232插入第二凸包102中,使中壳100与侧端支架200卡紧从而实现紧固效果。
[0032]请再次参阅图6,为了防止卡勾移动,在第一卡勾23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侧筋条236和第二侧筋条237,其结构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侧筋条236和第二侧筋条237比第一卡勾231低。这样当第一卡勾231卡在第一凸包101中时,第一侧筋条236和第二侧筋条237会与第一凸包101的侧面抵接,从而与第一凸包101卡紧,起到紧固作用,这样侧端支架200与中壳之间无需通过螺钉即可实现固定效果。
[0033]在具体实施时,第一侧筋条236和第二侧筋条237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0034]为了加固第一卡勾231,防止其倾斜,所述第一卡勾231两侧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38和第二加强筋239。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加强筋238和第二加强筋239呈直角三角形,第一加强筋238的一直角边抵接固定在第一卡勾231的侧面,第一加强筋238的另一直角边抵接固定在第二平面230上,第一侧筋条236的一端抵接固定在第一加强筋238的一三角平面上。通过第 一加强筋238和第二加强筋239形成的三角支撑增强第一卡勾231与中壳100之间的固定效果,同时也对第一卡勾231起保护作用,防止第一卡勾231被挤压变形。
[0035]具体实施时,侧端支架200上开设两个用于定位的方形孔,如图6中的方形孔501、502,便于模具工艺制作。第一卡勾231、第一侧筋条236和第二侧筋条237的一部分处于方形孔501上,如图6所示。应当理解的是,第二卡勾232的两侧也设置有侧筋条和加强筋,其设置与第一卡勾231的设置方式相同,
[0036]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所述第一支撑脚233、第二支撑脚234和第三支撑脚235的高度和厚度均相等,且第一支撑脚233、第二支撑脚234、第三支撑脚235的一侧面与侧端支架200的边沿持平。
[0037]为了进一步增加支撑作用,确保侧端支架200平稳,在所述第一平面220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中壳上的长条状凸包103的支撑结构221,所述支撑结构221呈网格状或条纹状,如图4中的四个方形网孔结构。当中壳与侧端支架组装时,所述支撑结构221与长条状凸包103的凸起部分抵接,在中壳100与侧端支架200之间起支撑作用。
[0038]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6,所述第二卡合机构包括两个L型卡勾,即第三卡勾301和第四卡勾302,第三卡勾301和第四卡勾302分别设置在侧端支架200的两端,如图6所示,第三卡勾301和第四卡勾302的结构相同。从图3、6中可以看出,主板400与侧端支架组装时,第三卡勾301 L型的折弯部与主板400—侧的直角边接触,侧端支架200上的缺口 60与主板400上的器件70卡合,器件70相当于阻挡了侧端支架200向上移动;此时第三卡勾301的横折面310与主板400的上表面401接触,主板400的上表面相当于阻挡了侧端支架200向下移动;通过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从而使主板400与侧端支架200卡合固定。
[0039]装配时只需要将侧端支架200对准主板400的端口位置,倾斜一定角度使卡勾对准中壳上凸包的开口处插入凸包内即可固定侧端支架200,装好后壳(图中未示出)后,后壳与侧端支架200的缺口平台处接触,可以压紧侧端支架200,以确保侧端支架200稳固。
[00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端支架的底面设置第一卡勾、第二卡勾分别与中壳的凸包卡合固定,设置三个支撑脚来支撑中壳与侧端支架,在侧端支架的竖侧面上设置第三卡勾和第四卡勾与主板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卡勾和支撑脚使主板、中壳以及侧端支架之间相互固定,采用卡合方式使装配更加简单、快捷,避免了现有侧端支架装配时可能出现的移位问题,减少了螺钉的使用,节省了装配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0041]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中壳卡合固定的第一卡合机构,用于与主板卡合固定的第二卡合机构,用于支撑的支撑脚;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和支撑脚设置在所述侧端支架的底面,所述第二卡合机构设置在所述侧端支架的竖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支架的底面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低于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包括两个卡勾,均设置在第二平面上且分别与中壳上两个凸包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为三个,分别为: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第三支撑脚,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设置在侧端支架底面的两端,第三支撑脚设置在两个卡勾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卡勾移动的第一侧筋条和第二侧筋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筋条和第二侧筋条比卡勾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加固卡勾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呈直角三角形,第一加强筋的一直角边抵接固定在卡勾的一侧面,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直角边抵接固定在第二平面上,第一侧筋条的一端抵接固定在第一加强筋的一三角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和第三支撑脚的高度和厚度均相等,且第一支撑脚、第二支撑脚和第三支撑脚的一侧面与侧端支架的边沿持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中壳上的长条状凸包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呈网格状或条纹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端支架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机构包括两个L型卡勾,两个L型卡勾分别设置在侧端支架的两端。
【文档编号】H04N5/655GK203522917SQ20132054389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陈仕林, 陈延庆, 程前庚, 常文强, 曾发辉, 李文军, 黄贴, 吴水喜, 黄晓程, 赖志斌 申请人: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