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程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01913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程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程序。发送处理部在需要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在由基站装置所分配的多个无线资源中的一个无线资源而进行发送。
【专利说明】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程序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4月7日”、申请号为“201080018129.5”、题为“无线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程序”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程序。
[0003]本申请基于2009年4月24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专利申请2009-106418号主张优先权,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4]在第三代伙伴项目(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中,讨论了利用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及无线网络的进化(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 (LTE) ” 或“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 (EUTRA) ”)以及更加宽频带的频率、来实现更高速的数据的通信的无线访问方式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为“长期演进-高级: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 ”或“高级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Advance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 (A-EUTRA)” )。
[0005]在LTE中,作为下行链路,使用多载波发送即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0FDM)方式。另外,作为上行链路,使用单载波发送即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 -Spread OFDM方式的单载波通信方式。
[0006]另外,在LTE中,对于从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进行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分配有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下行链路共用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HARQ 指不信道(Physical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PHICH)。另外,对于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的无线通信(上行链路),分配有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
[0007]在LTE-A中,要求具有与LTE的互换性(compatibility),即,LTE-A的基站装置能同时与LTE-A及LTE这两者的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另外,LTE-A的移动站装置能与LTE-A及LTE这两者的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讨论了使用与LTE相同的信道结构的情况。
[0008]例如,提出有以下技术:S卩,在LTE-A中,使用多个与LTE相同的信道结构的频带(以下,称为“载波要素(CC:Carrier Component) ”或“要素载波(CC:ComponentCarrier) ”),来作为一个频带(宽频带)使用(也称为频带聚集:Spectrum aggregation、Carrier aggregation、Frequency aggregation 等)。[0009]具体而言,在使用频带聚集的通信中,对下行链路的每个载波要素发送广播信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用信道、多播信道、控制格式指示信道、HARQ指示信道,对上行链路的每个载波要素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随机接入信道。即,频带聚集是以下技术:即,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使用载波要素的数量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用信道等,同时发送接收多个数据、多个控制信息(参照非专利文献I第5章)。
[0010]在使用上述频带聚集的通信中,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以下技术:即,在对上行链路的载波要素中的任一个分配对于某一移动站装置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该移动站装置将所有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配置给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该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功率。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非专利文献[0013]非专利文献1:“3GPPTR36.814v0.4.1 (2009-02) ”, February, 2009?
[0014]非专利文献2: ,UL control signalling to support bandwidth extension inLTE-Advanced〃,3GPP TSG RAN WGlMeeting#56, Rl-090724, February9-13,2009.
【发明内容】

[0015]然而,对于例如通信量较多的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考虑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分配到多个上行链路的载波要素。
[0016]然而,在对于移动站装置将多个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分配到上行链路的载波要素的情况下,若将所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逐一分配到该多个上行链路载波要素的所有要素,则存在分配数据信息的无线资源减少的缺点。另外,即使分配到某一个载波要素,基站装置也不能判定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到了哪个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存在将配置到该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信息种类搞错的缺点。
[0017]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对信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通信程序。
[0018](I)本发明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是一种在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通信装置将用于多个传输块的多个无线资源分配到上述第一通信装置,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在需要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在上述所分配的多个无线资源中的一个无线资源而进行发送,上述第二通信装置提取出配置到上述一个无线资源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0019]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上述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可靠地对信息进行通信。
[0020](2)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有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无线资源,是上述第二通信装置所选择的、通知给上述第一通信装置的要素载波的无线资源。
[0021](3)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有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无线资源,是由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与上述第二通信装置通知的无线资源分别对应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选择的无线资源。[0022](4)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与调制方式相关的信息。
[0023](5)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与编码率相关的信息。
[0024](6)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与无线资源量相关的信息。
[0025](7)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与传输块的量相关的信息。
[0026](8)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有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一个无线资源,是上述第一通信装置基于上述无线资源的频率的高低而选择的无线资源。
[0027](9)另外,本发明是第一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中,在需要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在由上述第二通信装置所分配的多个无线资源中的一个无线资源而进行发送。
[0028](10)另外,本发明是第二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第一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中,将多个无线资源分配到上述第一通信装置,上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进行提取,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配置到上述分配的多个无线资源中的一个无线资源而进行发送的。
[0029](11)另外,本发明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中,在上述第一通信装置需要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具有以下过程:即,将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到对上述第二通信装置所分配的多个无线资源中的一个无线资源而进行发送的过程。
[0030](12)另外,本发明是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第一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方法中,上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将多个无线资源分配到上述第一通信装置的过程;以及上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进行提取的过程,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配置到对上述第一通信装置所分配的多个无线资源中的一个无线资源而进行发送的。
[0031](13)另外,本发明是通信程序,其特征在于,使得与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通信装置的计算机起到作为以下单元的作用,上述单元是在需要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将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到对上述第二通信装置所分配的多个无线资源中的一个无线资源而进行发送的单元。
[0032](14)另外,本发明是通信程序,其特征在于,在与第一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通信装置的通信程序中,起到作为以下单元的作用:即,将多个无线资源分配到上述第一通信装置的单元;以及上述第一通信装置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进行提取的单元,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是配置到上述分配的多个无线资源中的一个无线资源而进行发送的。
[0033]根据本发明,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可靠地对信息进行通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0035]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频带聚集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
[0036]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的无线帧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简图。
[0037]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配置上行控制信号的一个例子的简图。
[0038]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39]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40]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41]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接收处理部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42]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43]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44]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45]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接收处理部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46]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47]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0048]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49]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接收处理部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50]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51]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52]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接收处理部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53]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54]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55]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56]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接收处理部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057]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58]附图标记
[0059]Al?A3、al?a5移动站装置(第一通信装置)
[0060]Bl、bl?b5基站装置(第二通信装置)
[0061]all上位层处理部
[0062]al2控制部
[0063]al3接收处理部
[0064]al4、a24、a34、a44、a54 发送处理部
[0065]all I无线资源控制部
[0066]al41、a241、a341、a441、a541 编码部
[0067]al42 调制部
[0068]al43离散傅立叶变换部
[0069]al44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
[0070]al45多路复用部
[0071]al46 发送部
[0072]al411 Turbo 编码部[0073]al412CQI/PMI 编码部
[0074]al413 ACK/NACK 编码部
[0075]al414 RI 编码部
[0076]al415、a2415、a3415、a4415、a5415多路复用切换部(载波要素选择部)
[0077]al416~al418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
[0078]bll、b51上位层处理部
[0079]bl2控制部
[0080]bl3、b23、b33、b43、b53 接收处理部
[0081]bl4发送处理部
[0082]bill无线资源控制部
[0083]b512载波要素通知部(载波要素选择部)
[0084]bl31 接收部
[0085]bl32多路 复用分离部
[0086]bl33传播路线推定部
[0087]bl34传播路线补偿部
[0088]bl35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
[0089]bl36 解调部
[0090]bl37、b237、b337、b437、b537 解码部
[0091]bl371~bl373、b2371~b2373、b3371~b3373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
[0092]bl374 Turbo 解码部
[0093]al375 CQI/PMI 解码部
[0094]bl376 ACK/NACK 解码部
[0095]bl377 RI 解码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96](实施方式I)
[0097]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
[0098](关于无线通信系统)
[0099]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站装置Al~A3 (第一通信装置)、及基站装置BI (第二通信装置)。移动站装置Al~A3和基站装置BI使用后述的频带聚集进行通信。
[0100]图1中,对于从基站装置BI向移动站装置Al~A3进行的无线通信(下行链路),示出了分配有下行链路导频信道(或称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 ReferenceSignal:DLRS)、广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PBCH)、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下行链路共用信道(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 =F1DSCH)、多播信道(Physical Multicast Channel:PMCH)、控制格式指不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CFICH)、HARQ 指不信道(Physical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 ?另外,图1中,对于从移动站装置Al~A3向基站装置BI进行的无线通信(上行链路),示出了分配有上行链路导频信道(或称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Uplink Reference Signal:ULRS)、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PUCCH)、上行链路共用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
[0101 ] 以下,将移动站装直Al?A3称为移动站装直a I,将基站装直BI称为基站装直bl。
[0102](关于频带聚集)
[0103]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频带聚集处理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2中,横轴表示频率区域,纵轴表示时间区域。
[0104]如图2所示,下行链路的子帧Dl包括具有20MHz的带宽的三个载波要素(DCC-0: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0、DCC-1、DCC-2)。该下行链路的载波要素(称为下行载波要素)的各子帧中,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下行链路共用信道进行时间多路复用并进行分配,上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以右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所示的信道,上述下行链路共用信道是未打上阴影的区域所表示的信道。
[0105]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子帧Ul包括具有20MHz的带宽的三个载波要素(UCC-0:Uplink Component Carrier—0、UCC-1、UCC-2)。该上行链路的载波要素(称为上行载波要素)的各子帧中,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进行频率多路复用并进行分配,上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是以倾斜的栅格状的线打上阴影的区域所示的信道,上述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是以左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所表示的信道。WTJfUCC-n(n = 0、l、2)的编号η称为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
[0106]例如,基站装置bl在某子帧中,将信号配置到三个下行载波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载波要素的下行链路共用信道,并发送到移动站装置al。另外,移动站装置al在某子帧中,将信号配置到三个上行载波要素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并发送到基站装置bl。
[0107](关于上行链路无线帧)
[0108]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的无线帧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简图。图3表示某上行载波要素中的无线帧的结构。在图3中,横轴是时间区域,纵轴是频率区域。
[0109]如图3所示,上行载波要素的无线帧包括多个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Resource Block)对(例如,以附加了标号RB的虚线围住的区域)。该物理资源块对是分配无线资源等的单位,包括预定的宽度的频带(PRB带宽)及时间带(两个时隙=一个子帧)。
[0110]一个物理资源块对包括在时间区域中连续的两个物理资源块(PRB带宽X时隙)。一个物理资源块(在图3中以粗实线围住的单位)在频率区域中包括12个载波,在时间区域中包括7个DFT-Spread OFDM码元。
[0111]在时间区域中,由7个DFT-Spread OFDM码元构成时隙,由2个时隙构成子帧,由10个子帧构成无线帧。在频率区域中,根据上行链路的载波要素的带宽来配置多个物理资源块(PRB)。此外,将由一个子载波和一个DFT-Spread OFDM码元构成的单元称为资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RE)。
[0112]以下,对分配到无线帧内的信道进行说明。
[0113]在上行链路的各子帧中,分配有例如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用于对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及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传播路径进行推定的上行链路导频信道。
[0114]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的带宽两端的物理资源块对(以左斜线打阴影的区域)。
[0115]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分配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以外的物理资源块对(未打阴影的区域)。此外,移动站装置al在某一个子帧中,不将数据配置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和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这两者。
[0116]上行链路导频信道(未图示)与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时间多路复用而进行分配。
[0117]首先,对配置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进行说明。
[0118]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配置有信号质量信息、调度要求(SR:SchedulingRequest)、ACK(ACKnowledgement:肯定响应)/NACK(Negative-ACKnowledgement:否定响应)等用于通信控制的信息即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的信号。
[0119]此外,信道质量信息是表示移动站装置al以下行链路的参考信号来测量的下行链路的信道的传播质量的信息。另外,调度要求是移动站装置al向基站装置bl要求分配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信息。另外,ACK/NACK是表示移动站装置a I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共用信道是否成功进行解码的信息。
[0120]另外,在上述信道品质信息中,包括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标)、RI(Rank Indicator:排序指标)、PMI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标)。此处,CQI是表示用于改变下行链路的信道的纠错方式、纠错的编码率、数据调制多值数等无线传输参数的信道质量的信息。另外,RI是下行链路中利用MM0(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方式进行空间多路复用发送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al所要求的信息,是表示预先对发送信号系列进行预处理的信号系列的单位(流)的数量(排序:rank)的信息。另外,PMI是利用MMO方式进行空间多路复用发送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al所要求的信息,是预先对发送信号系列进行预处理的预编码的信息。
[0121]接着,对配置到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信号进行说明。
[0122]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配置有除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外的信息的数据信息(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的信号(也称为数据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还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称为上行控制信号)配置到上行链路共用信道。
[0123]接着,对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上行控制信号的配置进行说明。
[0124](关于上行链路共用信道)
[0125]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上行控制信号的配置的一个例子的简图。在图4中,图4(A)是表示上行控制信号的映射的图,图4(B)是表示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上行控制信号的配置的图。此外,图4(B)表示在某子帧中对移动站装置al分配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一个,另外,示出了作为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而分配有两个物理资源块对的情况。
[0126]在图4(A)中,纵轴表示时间区域,各列是进行DFT的单位的区间(DFT区间)。另夕卜,横轴表示DFT区间编号,该编号是按时间顺序附加的编号。另外,示出了在图4(A)的横轴方向上,分割为DFT后能以子帧进行发送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DFT-Spread OFDM码元数(在图4(B)的例子中,为12个)的区域,并配置调制码元(信号)。另外,示出了在图4(A)的纵轴方向上,分割为以子帧进行分配的子载波数(在图4(B)的例子中,为24个)的区域,并配置调制码元。
[0127]在图4(A)中,以倾斜的栅格状的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配置有ACK/NACK的调制码元的区域。ACK/NACK的调制码元配置在从DFT区间编号最小的区域起向着DFT区间编号增大的方向上的第3个和第4个、第9个和第10个区域,是配置在从时间最大的区域起向着时间减小的方向上的连续的六个区域。另外,在图4(A)中,以右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示出了配置有RI的调制码元的区域。RI的调制码元配置在从DFT区间编号最小的区域起向着DFT区间编号增大的方向上的第2个和第5个、第8个和第11个区域,是配置在从时间最大的区域起向着时间减小的方向上的连续的六个区域。
[0128]另外,在图4(A)中,以左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示出了配置有CQI或PMI的调制码元的区域。对CQI或PMI的调制码元进行如下配置:即,在时间最小的区域中,从DFT区间编号最小的区域起向着DFT区间编号增大的方向依次配置。然后,在结束对时间最小的区域的所有区域进行配置后,对于CQI或PMI的调制码元进行如下配置:即,在配置有CQI或PMI的调制码元的时间区域(行)的下一时间较小的区域中,从DFT区间编号最小的区域起向着DFT区间编号增大的方向依次配置。在图4(A)中,反复进行同样的配置,示出了在以下区域中配置有CQI或PMI的调制码元:上述区域是从时间最小的区域起向着时间增大方向上的第4个区域,是从DFT区间编号最小的区域起向着DFT区间编号增大的方向上的第10个区域。
[0129]另外,在图4(A)中,未打上阴影的区域示出了配置有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的区域。对于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在配置了所有的CQI和PMI的调制码元后,与CQI和PMI的调制码元进行相同配置。只是在配置了数据的调制码元后,以ACK/NACK和RI的调制码元覆盖一部分的数据的调制码元。
[0130]在图4(B)中,横轴表示时间区域,纵轴表示频率区域。在图4(B)中,以右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配置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码元,以点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上行链路
参考信号。
[0131]配置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码元是对如图4(A)那样配置的调制码元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的码兀。具体而言,在图4(B)中,对图4(A)的调制码元从DFT区间编号较小的一侧的时间区域(列)起依次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将进行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的频率区域的码元从时间较小的一侧起依次配置。
[0132](关于移动站装置al的结构)
[0133]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的结构的简要框图。如图所示,移动站装置al包括上位层处理部all、控制部al2、接收处理部al3、多个接收天线、发送处理部al4、及多个发送天线。另外,上位层处理部all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alll。此外,在图5中,将接收天线和发送天线采用分开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切换信号的输入输出的作用的晶闸管等来共用天线。
[0134]上位层处理部all将利用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每个要素的数据信息输出到发送处理部al4。另外,上位层处理部all对分组数据集成协议(PDCP: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层、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ο Resource Control)层进行处理。[0135]在上述处理中,上位层处理部all所具有的无线资源控制部alll对本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通信状态、及缓冲状况进行管理等。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alll生成配置到各上行载波要素的各信道中的信息,对上行载波要素的每个要素来输出到发送处理部al4。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alll根据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处理的结果,来生成对应于下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数据的ACK/NACK,并将所生成的ACK/NACK输出到发送处理部al4。此外,所谓HARQ是以下技术:S卩,向基站装置bl发送是否成功进行解码(ACK/NACK),在因错误而不能进行解码(NACK)的情况下,再次向基站装置bl发送信号,并对再次接收到的信号与已经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合成而获得的信号进行解码处理。
[0136]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alll基于从基站装置bl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知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来生成用于对接收处理部al3及发送处理部al4进行控制的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al2。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alll将共用信道分配信息输出到控制部al2,上述共用信道分配信息是表示分配有对于本装置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另外,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alll在将信号配置到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从存储部(未图示)中读出表示进行图4所示的映射的映射信息,输出到控制部al2。此外,该映射信息可在制造移动站装置al时或在更新软件时进行预先存储,也可在收到基站装置bl的通知时进行预先存储。
[0137]控制部al2基于来自上位层处理部all的控制信号,生成对接收处理部al3及发送处理部al4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此外,将基于该控制信号中的共用信道分配信息而生成的控制信息称为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该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是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 (η = 0、1、2)的一个或多个、或表示未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9”中的任意一个值。
[0138]控制部al2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处理部al3及发送处理部al4,并对接收处理部al3及发送处理部al4进行控制。
[0139]接收处理部al3根据从控制部al2输入的控制信号,对通过接收天线从基站装置bl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解码。接收处理部al3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all。另外,接收处理部al3基于检查出的下行链路导频信号的接收质量等,生成信道质量信息(CQI/PMI/RI),并输出到发送处理部al4。
[0140]发送处理部al4根据来自控制部al2的控制信号,来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另夕卜,发送处理部al4对从上位层处理部all输入的数据信息、ACK/NACK、及从接收处理部al3输入的信道质量信息进行编码、调制,来生成调制码元。
[0141]发送处理部al4将所生成的调制码元配置到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及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与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多路复用,通过发送天线来发送至基站装置bl。
[0142]在该调制码元的配置中,发送处理部al4如图4所示那样,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此处,在对本装置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有多个的情况下,发送处理部al4根据预定的配置规则来选择上行载波要素,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到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
[0143]以下,详细说明发送处理部al4。
[0144](关于发送处理部al4的结构)
[0145]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al4的结构的简要框图。如图所示,发送处理部al4包括编码部al41、调制部al42、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al44、多路复用部al45、及发送部al46。另外,编码部al41包括Turbo编码部al411、CQI/PMI编码部al412、ACK/NACK编码部al413、RI编码部al414、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 (载波要素选择部)、及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此外,图6是示出了如图2所示那样使用三个上行载波要素来与基站装置bl进行通信的情况的图。另夕卜,发送处理部al4的各部根据从控制部al2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
[0146]Turbo编码部al411将从上位层处理部all输入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每个载波要素的数据信息分别根据基站装置bl通知的编码率进行Turbo纠错编码,来生成编码比特(称为经编码比特数据)。Turbo编码部al411将所生成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每个载波要素的数据编码比特输出到与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此外,Turbo编码部al411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对CQI/PMI进行多路复用的情况下,进行Turbo纠错编码,使得数据的编码比特减少CQI/PMI的编码比特相应的量。
[0147]CQI/PMI编码部al412基于从控制部al2输入的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对从接收处理部al4输入的CQI/PMI进行纠错编码,生成CQI/PMI的编码比特。CQI/PMI编码部al412将所生成的编码比特(称为CQI/PMI编码比特)输出到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
[0148]ACK/NACK编码部al413基于从控制部al2输入的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al413输入的ACK/NACK进行纠错编码,将所生成的编码比特(称为ACK/NACK编码比特)输出到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
[0149]RI编码部al414基于从控制部al2输入的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对从接收处理部al4输入的RI进行纠错编码,将所生成的编码比特(称为RI编码比特)输出到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
[0150]CQI/PMI编码部al412、ACK/NACK编码部al413、RI编码部al414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示出未对本装置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及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 (η = 0、1、2)的情况下,SP,在判定为示出对本装置分配有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进行纠错编码的切换处理。即,CQI/PMI编码部al412、ACK/NACK编码部al413、RI编码部al414根据编码比特是由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还是由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发送的,来进行不同的纠错编码。
[0151]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基于从控制部al2输入的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进行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该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将从CQI/PMI编码部al412、ACK/NACK编码部al413、RI编码部al414输入的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进行切换。
[0152]此处,说明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所进行的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
[0153]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的情况下,即,判定为未对本装置分配有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多路复用部al45。在这种情况下,所输出的编码比特由调制部(未图示)进行调制,由多路复用部al45分配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0154]另一方面,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一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n(n = 0、1、2)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分配有对于本装置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为一个的情况下,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与分配有该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中的一个。[0155]另外,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 (η = 0、1、2)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分配有对于本装置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为多个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配置规则如下述那样决定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
[0156]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从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中,选择最大值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与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中的一个。即,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根据预定的规则来从分配有无线资源的多个载波要素中选择载波要素。
[0157]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将编码比特输出到由上述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所决定的输出目标。
[0158]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分别与上行载波要素编号O?2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将配置在相应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的编码比特进行重排。由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所具有的功能相同,因此以其中一个(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8)为代表进行说明。
[0159]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8如下述那样重排从Turbo编码部al411输入的数据编码比特、和从多路复用部al415输入的编码比特。首先,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8将CQI/PMI编码比特的后方与数据编码比特相接合。接着,ACK/NACK编码比特及RI编码比特的调制码元如图4(A)所示的配置那样,以ACK/NACK编码比特及RI编码比特覆盖数据编码比特。
[0160]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8将顺序重排后的编码比特输出到调制部al42。此外,在未从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输入编码比特的情况下,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8不插入CQI/PMI编码比特、ACK/NACK编码比特、及RI编码比特,仅将数据编码比特输出到调制部al42。即,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8向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无线资源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0161]调制部al42将由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输入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编码比特分别以调制方式进行调制,来生成调制码元信号,上述调制方式是4相移相调制(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16 值正交振幅调制(16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 16QAM)、64 值正交振幅调制(64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64QAM)等任意一种调制方式,是预先从基站装置bl通知移动站装置al的调制方式。
[0162]调制部al42将所生成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输出到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
[0163]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将从调制部al42输入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分别如图4(A)那样进行并行重排。离散傅里叶变换部al43对进行了并行重排的信号进行离散傅立叶变换,生成频率区域的信号。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将所生成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输出到多路复用部al45。
[0164]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al44生成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系列即移动站装置al和基站装置bl中已知的系列信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该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是基于识别移动站装置al的移动站ID及识别基站装置bl的基站ID而生成的。
[0165]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al44将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多路复用部al45。
[0166]多路复用部al45将从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输入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和从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al44输入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到从基站装置bl分配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资源元素(参照图4(B))。多路复用部al45将所配置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输出到发送部al46。
[0167]此外,多路复用部al45在从多路切换部al415输入对编码比特进行了调制的信号的情况下,将该信号配置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0168]发送部al46对从多路复用部al45输入的频率区域的信号进行逆高速傅立叶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1FFT),生成 DFT-Spread OFDM码兀。此外,DFT-SpreadOFDM码元是将对时间区域的信号进行了傅立叶变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进行)的频率区域的信号配置到其他频率(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多路复用部al45进行)、并进行逆傅立叶变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发送部al46进行)后生成的OFDM码元。
[0169]发送部al46对所生成的DFT-Spread OFDM码元附加保护区间(Guard Interval:GI),来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发送部al46将所生成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基于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去除相对于中间频带的多余频率分量,将中间频率的信号转换为高频信号(上变频),去除多余频率分量,放大功率,并输出到各发送天线进行发送。
[0170](关于基站装置bl的结构)
[0171]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bl的结构的简要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bl包括上位层处理部bll、控制部bl2、接收处理部bl3、多个接收天线、发送处理部bl4、及多个发送天线。另外,上位层处理部bll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bill。此外,在图7中,将接收天线和发送天线采用分开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使用具有切换信号的输入输出的作用的晶闸管等来共用天线。
[0172]上位层处理部bll将上行载波要素的每个要素的数据信息输出到发送处理部bl4。另外,上位层处理部bll对分组数据集成协议层、无线链路控制层、无线资源控制层进行处理。上位层的无线资源控制部对各移动站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通信状态、及缓冲状况进行管理等。
[0173]在上述处理中,上位层处理部bl I所具有的无线资源控制部bl 11选择多个上行载波要素,将所选择的各上行载波要素内的无线资源配置到移动站装置al,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或数据信息的无线资源。无线资源控制部bill将表示该配置的上行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通过发送处理部bl4来发送至移动站装置al。
[0174]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bill对各移动站装置al的各种设定信息、通信状态、及缓冲状况进行管理等。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bill生成配置到各下行载波要素的各信道中的信息,或从网络中获取,并对下行载波要素的每个要素输出到发送处理部bl4。例如,在无线资源控制部bill根据HARQ处理的结果,来生成对应于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数据的ACK/NACK,并将所生成的ACK/NACK输出到发送处理部bl4。另外,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bill生成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来输出到发送处理部bl4。
[0175]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bill基于从移动站装置al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上行链路共用信道通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调度要求、及移动站装置al的缓冲状况),来生成用于对接收处理部bl3及发送处理部bl4进行控制的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bl2。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bill对各移动站装置al将共用信道分配信息输出到控制部bl2,上述共用信道分配信息表示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另外,在例如无线资源控制部bill提取出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信号时,从存储部(未图示)中读出表示进行图4所示的映射之逆处理的逆映射的逆映射信息,输出到控制部bl2。此夕卜,该逆映射信息可在制造基站装置bl时或在更新软件时或在利用操作者的操作而进行更新时,进行预先存储,也可在收到移动站装置al的通知时进行预先存储。
[0176]控制部bl2基于来自上位层处理部bll的控制信息,生成对接收处理部bl3及发送处理部bl4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此外,基于共用信道分配信息生成的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是移动站装置al中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 (η = 0、1、2)的一个或多个、或表示未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9”中的任意一个值。
[0177]接收处理部bl3根据从控制部bl2输入的控制信号,对通过接收天线从移动站装置al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解码。接收处理部bl3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bl I。在该解调处理中,接收处理部bl3基于预定的配置规则从分配多个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移动站装置al接收到接收信号,从该接收信号中,提取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并进行解调、解码.下文将叙述接收处理部bl3的详细情况。
[0178]发送处理部bl4根据来自控制部bl2的控制信号,来输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另夕卜,发送处理部bl4对从上位层处理部bll输入的数据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例如,表示分配上行共用信道分配信息、各下行载波要素内的下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无线资源的下行共用信道分配信息)进行编码及调制,来生成调制码元。
[0179]发送处理部bl4将所生成的调制码元配置到下行链路共用信道及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与所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多路复用,通过发送天线来发送至移动站装置al。
[0180](关于接收处理部bl3的结构)
[0181]下文将说明接收处理部bl3的详细情况。
[0182]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bl的接收处理部bl3的结构的简要框图。如图所示,接收处理部bl3包括接收部bl31、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传播路径推定部bl33、传播路径补偿部bl34、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bl35、解调部bl36、及解码部bl37。另外,解码部bl37包括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1?bl373、Turbo解码部bl374、CQI/PMI解码部bl375、ACK/NACK解码部b1376、及RI解码部bl377。此外,图8是示出了如图2所示那样使用三个上行载波要素来与移动站装置al进行通信的情况的图。另外,接收处理部bl3的各部根据从控制部bl2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处理。
[0183]接收部bl31将通过各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转换为中间频率(下变频),去除所不需要的频率分量,并以适当地维持信号电平的方式控制放大电平,基于所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及正交分量,来进行正交解调,将进行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接收部bl31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中去除相当于保护区间的部分。接收部bl31对去除了保护区间的信号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提取出频率区域的信号。接收部bl31将提取出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输出到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
[0184]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将从接收部bl31输入的信号对上行载波要素的每个要素分别分离为配置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及上行链路导频信道中的信号。此夕卜,该分离是基于由基站装置bl预先决定并通知到各移动站装置al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而进行的。
[0185]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将分离后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及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信号输出到传播路径补偿部bl34。另外,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将配置在分离后的上行链路导频信道中的信号(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传播路径推定部bl33。
[0186]传播路径推定部bl33从由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输入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系列中计算出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传播路径的推定值,并将传播路径的推定值输出到传播路径补偿部bl34。
[0187]传播路径补偿部bl34使用从传播路径推定部bl33输入的传播路径的推定值,来对从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输入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及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信号进行传播路径的补偿。传播路径补偿部bl34将进行了传播路径的补偿后的信号输出到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bl35。
[0188]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bl35将从传播路线补偿部bl34输入的各载波要素的信号配置为预定的频率即移动站装置al的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进行了离散傅立叶变换的频率。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bl35对改变了配置的信号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信号输出到解调部bl36。
[0189]解调部bl36对从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bl35输入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的各信号以调制方式进行解调,上述调制方式是QPSK、16QAM、64QAM等中任意一种调制方式,是预先由基站装置bl决定并通知到各移动站装置al的调制方式。解调部bl36将解调后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编码比特进行串行重排,输出到与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1?bl373。
[0190]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1?bl373分别与上行载波要素编号O?2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进行控制信息分离处理,该控制信息分离处理是将配置在相应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由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1?bl373所具有的功能相同,因此以其中一个(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为代表进行说明。
[0191]说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所进行的控制信息分离处理。
[0192]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对发送了所输入的信息的移动站装置al未分配有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编码比特中提取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CQI/PMI编码比特、ACK/NACK编码比特、RI编码比特)。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不会提取出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
[0193]另一方面,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一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2”的情况下,根据图4(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这种情况是基站装置bl对于发送了输入到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的信息的移动站装置al、仅分配一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2”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此外,对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1、bl372,分别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一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O”、“ I”的情况下,将上述编码比特进行分离处理。[0194]另外,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n(n = 0、1、2)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配置规则即与移动站装置al所使用的配置规则相同的配置规则,如下所述那样进行编码比特的分离处理。此外,这种情况是基站装置bl对于发送了输入到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的信息的移动站装置al、分配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
[0195]首先,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从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中,选择最大值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对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是否为“2”进行判定。在判定为“2”的情况下,根据图4(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即,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根据预定的规则从分配了无线资源的多个上行载波要素中选择上行载波要素,提取出配置到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内的无线资源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此外,对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2,在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为“I”的情况下,根据图4(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
[0196]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3将经上述控制信息分离处理后分离的数据编码比特、CQI/PMI编码比特、ACK/NACK编码比特、及RI编码比特,分别输出到Turbo解码部 bl374、CQI/PMI 解码部 bl375、ACK/NACK 解码部 bl376、及 RI 解码部 bl377。Turbo 解码部bl374对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1?bl373输入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数据编码比特进行利用Turbo解码的纠错解码,将经解码后的数据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bll。此外,Turbo解码部bl374在移动站装置al中,对置换为ACK/NACK及RI编码比特的数据编码比特的比特值为O或I的概率作为相同来进行纠错解码。
[0197]CQI/PMI解码部bl375对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1?bl373输入的CQI/PMI编码比特进行纠错解码,并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bll。
[0198]ACK/NACK解码部bl376对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1?bl373输入的ACK/NACK编码比特进行纠错解码,并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bll。
[0199]RI解码部bl377对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1?bl373输入的RI编码比特进行纠错解码,并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bll。
[0200]CQI/PMI解码部bl375、ACK/NACK解码部bl376、RI解码部bl377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示出未对移动站装置al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及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一个或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11(11 = 0、1、2)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示出对移动站装置al分配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进行纠错解码的切换处理。g卩,CQI/PMI解码部bl375、ACK/NACK解码部bl376、RI解码部bl377根据编码比特是由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还是由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发送的,来进行不同的纠错解码。
[0201](关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
[0202]接下来,说明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
[0203]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204](步骤S100)基站装置bl分散在基站装置bl用于通信的所有下行载波要素的全频带中,发送移动站装置al已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接着,前进至步骤S101。
[0205](步骤S101)基站装置bl使用下行链路共用信道向移动站装置al发送数据信息。接着,前进至步骤S102。
[0206](步骤S102)基站装置bl将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分配至移动站装置al,生成表示该分配的上行共用信道分配信息。基站装置bl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来发送所生成的上行共用信道分配信息。接着,前进至步骤S103。
[0207](步骤S103)移动站装置al接收由步骤SlOO发送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基于所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来生成信道质量信息。接着,前进至步骤S104。
[0208](步骤S104)移动站装置al接收在步骤SlOl中由基站装置bl发送的下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数据,来生成对于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的ACK/NACK。接着,前进至步骤S105。
[0209](步骤S105)移动站装置al接收在步骤S102中发送的上行共用信道分配信息,基于所接收到的上行共用信道分配信息,来选择将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发送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移动站装置al从所分配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选择频率最高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接着,前进至步骤
5106。
[0210](步骤S106)移动站装置al对数据信息、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进行编码及调制,对由基站装置所分配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无线资源进行多路复用。接着,前进至步骤
5107。
[0211](步骤S107)移动站装置al在分配由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利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数据信息、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接着,前进至步骤S108。
[0212](步骤S108)基站装置bl接收在步骤S102中分配到移动站装置al的上行链路的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配置的信号。接着,前进至步骤S109。
[0213](步骤S109)基站装置bl对在步骤S108中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进行解调。接着,前进至步骤S110。
[0214](步骤S110)基站装置bl基于在步骤S102中生成的上行共用信道分配信息,来选择配置有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基站装置bl从所分配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选择频率最高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接着,前进至步骤S111。
[0215](步骤S111)基站装置bl从在步骤SllO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将数据信息、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进行分离。接着,前进至步骤S112。
[0216](步骤S112)基站装置bl对在步骤Slll中分离的数据信息、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进行解调及解码。步骤S112之后,基站装置bl和移动站装置al结束与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发送相关的处理。
[0217](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
[0218]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0中,横轴表示时间区域,纵轴表示频率区域。另外,图10表示一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图10是在使用图2所示的频带聚集进行通信时、基站装置bl对某移动站装置al向UCC-O和UCC-2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的图。
[0219]在图10中,对于UCC-0、UCC_2,分别配置有付加了标号UlOl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101、附加了标号U12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121。
[0220]在码元U101、U121中,以右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配置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码元,以点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该码元U101、U121是图4(B)的码
J Li ο
[0221]附加了标号U102的码元U102、附加了标号U122的码元U122分别表示从码元U10UU121中去除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后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
[0222]附加了标号U103的码元U103、附加了标号U123的码元U123分别表示对码元U102、U122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生成的码元。
[0223]在码元U103中,未打上阴影的区域示出了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在码元U123中,以倾斜的栅格状的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ACK/NACK的调制码元,以左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RI的调制码元。另外,在码元U123中,以左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CQI或PMI的调制码元,未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
[0224]图10表示在对UCC-O和UCC-2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CQI/PM1、R1、ACK/NACK)配置到频率最高的上行载波要素即UCC-2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
[0225]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bl分配多个上行载波要素内的无线资源,移动站装置al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在根据预定的规则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内的无线资源中而进行发送,基站装置bl提取出配置到根据预定的规则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内的无线资源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由此,无线通信系统分配多个上行载波要素内的无线资源,能够可靠地将配置到所分配的无线资源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进行通信。
[0226]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站装置al和基站装置bl根据预定的规则来选择一个上行载波要素,因此,仅在所选择的一个上行载波要素中进行信号的多路复用或分离,而不在其他上行载波要素中进行信号的多路复用及分离,就能够提取出数据信息,与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到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处理负载。
[0227]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bl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到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因此,与利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发送功率。
[0228](实施方式2)
[0229]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
[0230]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说明了无线通信系统从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中、选择一个上行载波要素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说明无线通信系统从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中、将多个(M个)上行载波要素选择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情况。
[0231]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和实施方式I的无线通信系统,则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及基站装置的接收处理部不同。但是,由于其他结构要素所具有的结构及功能都与实施方式I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以下,将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称为移动站装置a2,将基站装置称为基站装置b2。
[0232](关于发送处理部a24的结构)
[0233]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装置a2的发送处理部a24的结构的简要框图。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发送处理部a24(图11)和实施方式I的发送处理部al4(图6),则不同之处在于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但是,其他结构要素(Turbo编码部al411、CQI/PMI编码部al412、ACK/NACK编码部al413、RI编码部al414、及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调制部al42、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多路复用部al45、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al44、及发送部al45)所具有的功能都与实施方式I相同。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
[0234]以下,说明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所进行的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
[0235]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 "的情况下,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多路复用部al45。
[0236]另一方面,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一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n(n = 0、1、2)的情况下,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与分配有该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
[0237]另外,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 (η = 0、1、2)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被分配了相对于本装置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为多个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配置规则如下述那样决定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
[0238]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从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中,按照从最大值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起向该值逐渐减小的顺序来选择预定的个数(设为M个)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与所选择的M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即,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按照从频率最高的上行载波要素起向频率逐渐减小的顺序与M个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即,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选择多个上行载波要素。
[0239]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将编码比特输出到经上述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后决定的输出目标。
[0240](关于接收处理部b23的结构)
[0241]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b2的接收处理部b23的结构的简要框图。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接收处理部b23(图12)和实施方式I的接收处理部bl3(图8),则不同之处在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1?b2373。但是,其他结构要素(接收部bl31、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传播路径推定部bl33、传播路径补偿部bl34、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bl35、解调部bl36、Turbo解码部bl374、CQI/PMI解码部bl375、ACK/NACK解码部bl376、及RI解码部bl377)所具有的功能与实施方式I相同。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
[0242]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1?b2373分别与上行载波要素编号O?2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进行控制信息分离处理,该控制信息分离处理是将配置在相应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由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1?b2373所具有的功能相同,因此以其中一个(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3)为代表进行说明。
[0243]接下来,说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3所进行的控制信息分离处理。
[0244]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的情况下,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编码比特中提取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
[0245]另一方面,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一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2”的情况下,根据图4(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
[0246]另外,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n(n = 0、1、2)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配置规则即与移动站装置a2所使用的配置规则相同的配置规则,如下所示那样进行编码比特的分离处理。
[0247]首先,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3从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中,按照从最大值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起向该值逐渐减小的顺序来选择预定的M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3对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是否为“2”进行判定。在判定为“2”的情况下,根据图4(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即,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2373选择多个载波要素。此外,对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1、b2372,分别在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为的情况下,根据图4(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
[0248]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3将由上述控制信息分离处理分离的数据编码比特、CQI/PMI编码比特、ACK/NACK编码比特、及RI编码比特,分别输出到Turbo解码部bl374、CQI/PMI 解码部 b1375、ACK/NACK 解码部 b1376、及 RI 解码部 bl377。
[0249](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
[0250]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3中,横轴表示时间区域,纵轴表示频率区域。另外,图13表示一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图13是在使用图2所示的频带聚集进行通信时、基站装置b2对某移动站装置a2向UCC-O和UCC-2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预定的个数M为M = 2的情况的图。
[0251 ] 在该情况下,移动站装置a2的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及基站装置b2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1?b2373选择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O”、“2”。
[0252]在图13中,对于UCC-0、UCC_2,分别配置有付加了标号U20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201、附加了标号U22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221。
[0253]在码元U201、U221中,以右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配置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码元,以点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该码元U201、U221是图4(B)的码
J Li ο
[0254]附加了标号U202的码元U202、附加了标号U222的码元U222分别表示从码元U20UU221中去除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后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
[0255]附加了标号U203的码元U203、附加了标号U223的码元U223分别表示对码元U202、U222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生成的码元。
[0256]在码元U203、U223中,以倾斜的栅格状的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ACK/NACK的调制码元。另外,在码元U203、U223中,未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
[0257]另外,在图13中,U203的ACK/NACK的调制码元是相对于DCC-0和DCC-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ACK/NACK的调制码元。另外,在图13中,U223的ACK/NACK的调制码元是相对于DCC-2的下行链路共用信道的ACK/NACK的调制码元。由此,也可预先决定配置到该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下行载波要素的ACK/NACK的种类。另外,也可将ACK/NACK分散地配置到多个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
[0258]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4中,横轴表示时间区域,纵轴表示频率区域。另外,图14表示一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图14是在使用图2所示的频带聚集进行通信时、基站装置b2对某移动站装置a2向UCC-0、UCC-1、及UCC-2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预定的个数M为M = 2的情况的图。
[0259]在该情况下,移动站装置a2的多路复用切换部a2415及基站装置b2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2371?b2373从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O”、
中,按照值从大到小的顺序(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上行载波要素编号“2”、
“I”。
[0260]在图14中,对于UCC-0、UCC-1、UCC_2,分别配置有付加了标号U30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301、附加了标号U31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311、附加了标号U32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321。
[0261]在码元U301、U311、U321中,以右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配置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码元,以点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该码元U301、U311、U321是图4⑶的码元。
[0262]附加了标号U302的码元U302、附加了标号U312的码元U312、及附加了标号U322的码元U322分别表示从码元U301、U311、U321中去除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后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
[0263]附加了标号U303的码元U303、附加了标号U313的码元U313、附加了标号U323的码元U323分别表示对码元U302、U312、U322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生成的码元。
[0264]在码元U303中,未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另外,在码元U313、U323中,以倾斜的栅格状的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ACK/NACK的调制码元。另外,在码元U313、U323中,未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
[0265]另外,在图14中,U313的ACK/NACK的调制码元是相对于DCC-O和DCC-1的下行链路共用信道的ACK/NACK的调制码元。另外,在图13中,U323的ACK/NACK的调制码元是相对于DCC-2的下行链路共用信道的ACK/NACK的调制码元。
[0266]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站装置a2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配置在所选择的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而进行发送,因此,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集中在一个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从而能够避免该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率升高、特性变差。
[0267](实施方式3)
[0268]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
[0269]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说明了无线通信系统从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中、选择频率最高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说明无线通信系统从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中、选择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无线资源量最多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情况。
[0270]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和实施方式I的无线通信系统,则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及基站装置的接收处理部不同。但是,由于其他结构要素所具有的结构及功能都与实施方式I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以下,将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称为移动站装置a3,将基站装置称为基站装置b3。
[0271](关于发送处理部a34的结构)
[0272]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移动站装置a3的发送处理部a34的结构的简要框图。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发送处理部a34(图15)和实施方式I的发送处理部al4(图6),则不同之处在于多路复用切换部a3415。但是,其他结构要素(Turbo编码部al411、CQI/PMI编码部al412、ACK/NACK编码部al413、RI编码部al414、及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调制部al42、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多路复用部al45、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al44、及发送部al45)所具有的功能都与实施方式I相同。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
[0273]以下,说明多路复用切换部a3415所进行的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
[0274]多路复用切换部a3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 "的情况下,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多路复用部al45。
[0275]另一方面,多路复用切换部a3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一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n(n = 0、1、2)的情况下,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与分配有该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
[0276]另外,多路复用切换部a3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 (η = 0、1、2)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分配有对于本装置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为多个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配置规则如下述那样决定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
[0277]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多路复用切换部a3415从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中,选择所分配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无线资源量最多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具体而言,多路复用切换部a3415对所分配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物理资源块对的数量进行计算,选择所计算出的数量最多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即,多路复用切换部a3415从分配有无线资源的多个上行载波要素中,选择分配在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无线资源量最多的上行载波要素。多路复用切换部a3415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与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
[0278]多路复用切换部a3415将编码比特输出到经上述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后决定的输出目标。
[0279](关于接收处理部b33的结构)
[0280]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b3的接收处理部b33的结构的简要框图。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接收处理部b33(图16)和实施方式I的接收处理部bl3(图8),则不同之处在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1?b3373。但是,其他结构要素(接收部bl31、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传播路径推定部bl33、传播路径补偿部bl34、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bl35、解调部bl36、Turbo解码部bl374、CQI/PMI解码部bl375、ACK/NACK解码部bl376、及RI解码部bl377)所具有的功能与实施方式I相同。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
[0281]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1?b3373分别与上行载波要素编号O?2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进行控制信息分离处理,该控制信息分离处理是将配置在相应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由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1?b3373所具有的功能相同,因此以其中一个(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3)为代表进行说明。
[0282]接下来,说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3所进行的控制信息分离处理。
[0283]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的情况下,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编码比特中提取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
[0284]另一方面,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一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2”的情况下,根据图4(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
[0285]另外,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n(n = 0、1、2)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配置规则即与移动站装置a3所使用的配置规则相同的配置规则,如下所示那样进行编码比特的分离处理。
[0286]首先,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b3373从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中,选择所分配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无线资源量最多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3对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是否为“2”进行判定。在判定为“2”的情况下,根据图4㈧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即,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3从分配有无线资源的多个上行载波要素中,选择分配在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无线资源量最多的上行载波要素。此外,对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1、b3372,分别在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为的情况下,根据图4(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
[0287]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3将由上述控制信息分离处理分离出的数据编码比特、CQI/PMI编码比特、ACK/NACK编码比特、及RI编码比特,分别输出到Turbo解码部 bl374、CQI/PMI 解码部 b1375、ACK/NACK 解码部 bl376、及 RI 解码部 bl377。
[0288](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
[0289]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7中,横轴表示时间区域,纵轴表示频率区域。另外,图17表示一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图17是在使用图2所示的频带聚集进行通信时、基站装置b3对某移动站装置a3向UCC-O和UCC-2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的图。
[0290]另外,图17表示分配到UCC-O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物理资源对的数量(例如,
50个)比分配到UCC-2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物理资源对的数量(例如,30个)要多的情况。
[0291 ] 在该情况下,移动站装置a3的多路复用切换部a3415及基站装置b3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3371?b3373选择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O”。
[0292]在图17中,对于UCC-0、UCC_2,分别配置有付加了标号U40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401、附加了标号U42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421。
[0293]在码元U401、U421中,以右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配置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码元,以点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该码元U401、U421是图4(B)的码J Li ο
[0294]附加了标号U402的码元U402、附加了标号U422的码元U422分别表示从码元U40UU421中去除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后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
[0295]附加了标号U403的码元U403、附加了标号U423的码元U423分别表示对码元U402、U422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生成的码元。
[0296]在码元U403中,以倾斜的栅格状的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ACK/NACK的调制码元。另外,在码元U403中,以左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CQI或PMI的调制码元,未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
[0297]在码元U423中,未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
[0298]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站装置a3及基站装置b3选择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无线资源量最多的上行载波要素,因此,与选择无线资源量较少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接收特性。
[0299](实施方式4)
[0300]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
[0301]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说明了无线通信系统从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中、选择频率最高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说明无线通信系统从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中、基于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来进行选择的情况。
[0302]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和实施方式I的无线通信系统,则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及基站装置的接收处理部不同。但是,由于其他结构要素所具有的结构及功能都与实施方式I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以下,将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称为移动站装置a4,将基站装置称为基站装置b4。
[0303](关于发送处理部a44的结构)
[0304]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移动站装置a4的发送处理部a44的结构的简要框图。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发送处理部a44(图18)和实施方式I的发送处理部al4(图6),则不同之处在于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但是,其他结构要素(Turbo编码部al411、CQI/PMI编码部al412、ACK/NACK编码部al413、RI编码部al414、及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调制部al42、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多路复用部al45、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al44、及发送部al45)所具有的功能都与实施方式I相同。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
[0305]以下,说明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所进行的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
[0306]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 "的情况下,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多路复用部al45。
[0307]另一方面,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一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n(n = 0、1、2)的情况下,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与分配有该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
[0308]另外,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 (η = 0、1、2)的情况下,即,在判定为分配有对于本装置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为多个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配置规则如下述那样决定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0309]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从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中,基于所分配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调制方式及编码率,选择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调制多值数最小、编码率最低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此外,调制方式和编码率如上所述那样预先由基站装置bl决定并通知到各移动站装置al。
[0310]具体而言,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对所分配的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率进行计算,选择调制方式的调制多值数最小、所计算出的编码率最低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另外,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也可基于用于计算包含于基站装置b4发送的上行共用信道分配信息等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信息,来选择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即,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从分配有无线资源的多个上行载波要素中,选择分配在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调制多值数最小、编码率最低的上行载波要素。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与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
[0311]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将编码比特输出到经上述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后决定的输出目标。
[0312](关于接收处理部b43的结构)
[0313]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b4的接收处理部b43的结构的简要框图。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接收处理部b43(图19)和实施方式I的接收处理部bl3(图8),则不同之处在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1?b4373。但是,其他结构要素(接收部bl31、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传播路径推定部bl33、传播路径补偿部bl34、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bl35、解调部bl36、Turbo解码部bl374、CQI/PMI解码部bl375、ACK/NACK解码部bl376、及RI解码部bl377)所具有的功能与实施方式I相同。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
[0314]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1?b4373分别与上行载波要素编号O?2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进行控制信息分离处理,该控制信息分离处理是将配置在相应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由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1?b4373所具有的功能相同,因此以其中一个(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3)为代表进行说明。
[0315]接下来,说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3所进行的控制信息分离处理。
[0316]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的情况下,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编码比特中提取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
[0317]另一方面,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一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2”的情况下,根据图4㈧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
[0318]另外,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多个上行载波要素编号n(n = 0、1、2)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配置规则即与移动站装置a4所使用的配置规则相同的配置规则,如下所示那样进行编码比特的分离处理。
[0319]首先,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b4373从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中,选择所分配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率最低、调制多值数小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3对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是否为“2”进行判定。在判定为“2”的情况下,根据图4(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即,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3从分配有无线资源的多个上行载波要素中,选择所分配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率最低、调制多值数小的上行载波要素。此外,对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1、b4372,分别在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为的情况下,根据图4(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
[0320]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3将由上述控制信息分离处理分离出的数据编码比特、CQI/PMI编码比特、ACK/NACK编码比特、及RI编码比特,分别输出到Turbo解码部 bl374、CQI/PMI 解码部 b1375、ACK/NACK 解码部 bl376、及 RI 解码部 bl377。
[0321](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
[0322]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20中,横轴表示时间区域,纵轴表示频率区域。另外,图20表示一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图20是在使用图2所示的频带聚集进行通信时、基站装置b4对某移动站装置a4向UCC-O和UCC-2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的图。
[0323]另外,图20表示UCC-O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率(例如,1/3)比UCC-2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率(例如,2/5)要多的情况。
[0324]在该情况下,移动站装置a4的多路复用切换部a4415及基站装置b4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1?b4373选择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O”。
[0325]在图20中,对于UCC-0、UCC_2,分别配置有付加了标号U50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501、附加了标号U52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521。
[0326]在码元U501、U521中,以右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配置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码元,以点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该码元U501、U521是图4(B)的码
J Li ο
[0327]附加了标号U502的码元U502、附加了标号U522的码元U522分别表示从码元U50UU521中去除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后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
[0328]附加了标号U503的码元U503、附加了标号U523的码元U523分别表示对码元U502、U522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生成的码元。
[0329]在码元U503中,以倾斜的栅格状的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ACK/NACK的调制码元。另外,在码元U503中,以左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CQI或PMI的调制码元,未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
[0330]在码元U523中,未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
[0331 ]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站装置a4及基站装置b4选择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无线资源的编码率最低的上行载波要素,因此,与选择无线资源的编码率较高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接收特性。
[0332](实施方式5)
[0333]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
[0334]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说明了无线通信系统从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中、选择频率最高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说明无线通信系统从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上行载波要素中、优先选择基站装置所选择的、通知给移动站装置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情况。基站装置基于各上行载波要素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来测量各上行载波要素的传播路径的质量,选择质量较好的上行载波要素,并将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通知给移动站装置。
[0335]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和实施方式I的无线通信系统,则移动站装置的发送处理部及基站装置不同。但是,由于其他结构要素所具有的结构及功能都与实施方式I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以下,将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称为移动站装置a5,将基站装置称为基站装置b5。
[0336](关于发送处理部a54的结构)
[0337]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移动站装置a5的发送处理部a54的结构的简要框图。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发送处理部a54(图21)和实施方式I的发送处理部al4(图6),则不同之处在于多路复用切换部a5415。但是,其他结构要素(Turbo编码部al411、CQI/PMI编码部al412、ACK/NACK编码部al413、RI编码部al414、及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调制部al42、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多路复用部al45、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al44、及发送部al45)所具有的功能都与实施方式I相同。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
[0338]以下,说明多路复用切换部a5415所进行的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
[0339]多路复用切换部a5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 "的情况下,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多路复用部al45。
[0340]另一方面,多路复用切换部a5415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不为“9 "的情况下,选择由基站装置b5预先通知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即,多路复用切换部a5415从分配有无线资源的多个上行载波要素中,优先选择预先由基站装置b5通知的上行载波要素。多路复用切换部a5415将编码比特的输出目标决定为与基站装置b5通知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
[0341]多路复用切换部a5415将编码比特输出到经上述控制信息配置切换处理后决定的输出目标。
[0342](关于基站装置b5的结构)
[0343]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b5的结构的简要框图。
[0344]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b5(图22)和实施方式I的基站装置bl (图7),则不同之处在于上位层b51的载波要素通知部b512(载波要素选择部)及接收处理部b53。但是,其他结构要素(无线资源控制部bill、控制部bl2、及发送处理部bl4)所具有的功能都与实施方式I相同。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
[0345]载波要素通知部b512基于根据各上行载波要素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及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信号而测定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传播路径的质量信息,来选择传播路径质量较好的上行载波要素。
[0346]载波要素通知部b512将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通过发送处理部bl4通知给移动站装置a5。另外,载波要素通知部b512将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通过控制部bl2输出到接收处理b53。
[0347](关于接收处理部b43的结构)
[0348]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b5的接收处理部b53的结构的简要框图。若比较本实施方式的接收处理部b53(图23)和实施方式I的接收处理部bl3(图8),则不同之处在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5371?b5373。但是,其他结构要素(接收部bl31、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传播路径推定部bl33、传播路径补偿部bl34、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bl35、解调部bl36、Turbo解码部bl374、CQI/PMI解码部bl375、ACK/NACK解码部bl376、及RI解码部bl377)所具有的功能与实施方式I相同。省略说明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功能。
[0349]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5371?b5373分别与上述载波要素编号O?2的上行载波要素相对应,进行控制信息分离处理,该控制信息分离处理是将配置在相应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由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5371?b5373所具有的功能相同,因此以其中一个(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4373)为代表进行说明。
[0350]接下来,说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5373所进行的控制信息分离处理。
[0351]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5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为“9”的情况下,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编码比特中提取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
[0352]另一方面,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5373在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不为“9 "的情况下,对从载波要素通知部b512输入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是否为“2”进行判定。在判定为“2”的情况下,根据图4(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即,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5373从分配有无线资源的多个上行载波要素中,优先选择由移动站装置a5预先通知的上行载波要素。此外,对于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5371、b5372,分别在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η为“0”、“1”的情况下,根据图4 (A)的分配,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编码比特进行分离。
[0353]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5373将由上述控制信息分离处理分离出的数据编码比特、CQI/PMI编码比特、ACK/NACK编码比特、及RI编码比特,分别输出到Turbo解码部 bl374、CQI/PMI 解码部 b1375、ACK/NACK 解码部 bl376、及 RI 解码部 bl377。
[0354](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
[0355]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24中,横轴表示时间区域,纵轴表示频率区域。另外,图24表示一个子帧中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结构。图24是在使用图2所示的频带聚集进行通信时、基站装置b5对某移动站装置a5向UCC-O和UCC-2分配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的图。
[0356]另外,图24表示基站装置b5选择UCC-O作为优先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上行载波要素、将作为优先配置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的“O”通知到移动站装置a5的情况。
[0357]在该情况下,移动站装置a5的多路复用切换部a5415及基站装置b5的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5371?b5373选择共用信道分配信息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编号“O”。
[0358]在图24中,对于UCC-0、UCC_2,分别配置有付加了标号U60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601、附加了标号U621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U621。
[0359]在码元U601、U621中,以右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配置在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的码元,以点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该码元U601、U621是图4(B)的码
J Li ο[0360]附加了标号U602的码元U602、附加了标号U622的码元U622分别表示从码元U60UU621中去除了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后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码元。
[0361]附加了标号U603的码元U603、附加了标号U623的码元U623分别表示对码元U602、U622进行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生成的码元。
[0362]在码元U603中,以倾斜的栅格状的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ACK/NACK的调制码元。另外,在码元U603中,以左斜线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CQI或PMI的调制码元,未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
[0363]在码元U623中,未打上阴影的区域表示数据信息的调制码元。
[0364]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站装置a5及基站装置b5选择传播路径的质量较好的上行载波要素,因此,与选择传播路径的质量较差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接收特性。
[0365]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移动站装置al及基站装置bl从所分配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选择频率最高的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选择频率最低的上行载波要素、或频率为中间的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
[0366]另外,也可以根据预定的优先顺序、例如基站装置bl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的解调或解码处理的顺序,将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选择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例如,在选择基站装置bl的解码处理的顺序是最先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情况下,在基站装置bl能够尽早对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解码,能够迅速地进行通信控制。此外,基站装置bl的解码处理的顺序是最先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也可以是与频率最高或最低的载波要素相对应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
[0367]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移动站装置a2及基站装置b2按照从频率最高的上行载波要素起向频率逐渐降低的顺序选择M个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移动站装置a2及基站装置b2也可以按照从频率最小的上行载波要素起向频率逐渐增大的顺序选择M个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另外,例如移动站装置a2及基站装置b2也可以按照基站装置b2的上行载波要素的信号的解调或解码处理的顺序来选择M个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例如也可以按照基站装置b2的解码处理的顺序从前到后的顺序来选择M个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另外,也可以是例如移动站装置a2及基站装置b2从所分配的上行载波要素中,按照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无线资源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来选择M个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
[036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也可以将移动站装置a2及基站装置b2所选择的上行载波要素的数量限定为不多于2个、或扩大到不多于5个。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上行载波要素也可以不是3个,例如也可以是4个以上。
[036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移动站装置a3及基站装置b3从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选择无线资源量最多的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移动站装置a4及基站装置b4从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选择编码率最低、调制多值数小的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基于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无线资源量、及编码率、调制方式,来选择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
[0370]另外,也可以基于从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无线资源量、及编码率、调制方式而能够计算出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数据信息的量,来选择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由此,无需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配置到无线资源量多而编码率高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或编码率低但无线资源量少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等,能够综合地判断无线资源量、编码率、调制多值数,来选择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特性变好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
[0371 ]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移动站装置a4及基站装置b4从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选择调制多值数最小、编码率最低的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从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选择编码率最低的上行载波要素。另外,也可以选择调制多值数最小的上行载波要素。由此,能够简化基站装置b4及移动站装置a4的结构。
[0372]此外,移动站装置a4及基站装置b4也可以从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首先选择调制多值数最小的载波要素,在调制多值数最小的载波要素有多个的情况下,选择编码率最低的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此外,移动站装置a4及基站装置b4也可以从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首先选择编码率最低的上行载波要素,在编码率最低的上行载波要素有多个的情况下,选择调制多值数最小的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
[037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移动站装置a5及基站装置b5从分配到上行载波要素内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中,选择基站装置b5所选择的、通知到移动站装置a5的上行载波要素,作为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信号的上行载波要素。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基站装置b5未预先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分配到通知给移动站装置a5的上行载波要素内、基站装置b5仅预先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分配到通知给移动站装置a5的上行载波要素以外的要素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实施方式5,而仅应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及实施方式4。由此,基站装置b5所选择的、通知给移动站装置a5的上行载波要素中无需分配有上行链路共用信道。
[0374]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bl?b5对分配到移动站装置al?a5的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无线资源中所配置的信号的功率进行测量,在判定为所测量的功率为预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上行载波要素。由此,移动站装置al?a5能够对表示上行链路共用信道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共用信道分配信息)是否正确地解码进行判定,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上行共用信道分配信息)的解码失败时,不根据预定的规则配置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能够避免发生错误。
[0375]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从移动站装置al?a5向基站装置bl?b5进行的通信即上行链路的通信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从基站装置bl?b5 (第一通信装置)向移动站装置al?a5 (第二通信装置)进行的下行链路的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站装置具有上述基站装置bl?b5所具有的结构和功能,基站装置具有上述移动站装置所具有的结构和功能。
[0376]为了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本发明所涉及的基站装置及移动站装置中运转的程序也可以是控制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而且,在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能暂时地存储在 RAM(Randow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中,之后,存放在 Flash ROM (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各种ROM或HDD (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中,由CPU根据需要读出并进行修正、写入。
[0377]此外,也可以够利用计算机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al?a3、基站装置bl?b3的一部分,例如上位层处理部all、控制部al2、接收处理部al3、无线资源控制部alll、Turbo 编码部al411、CQI/PMI 编码部 al412、ACK/NACK编码部 al413、RI 编码部al414、多路复用切换部al415、a2415、a3415、a4415、a5415、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部al416?al418、调制部al42、离散傅立叶变换部al43、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al44、多路复用部al45、发送部al45、上位层处理部bll、控制部bl2、发送处理部bl4、无线资源控制部bill、载波要素通知部b512、接收部bl31、多路复用分离部bl32、传播路线推定部bl33、传播路线补偿部bl34、逆离散傅立叶变换部bl35、解调部bl36、数据/控制信息多路复用分离部bl371 ?bl373、b2371 ?b2373、b3371 ?b3373、b4371 ?b4373、b5371 ?b5373、Turbo 解码部bl374、CQI/PMI解码部bl375、ACK/NACK解码部bl376、及RI解码部bl377。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取记录于该记录介质中的程序,并执行,从而予以实现。此外,这里所谓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内置于移动站装置al?a3、或基站装置bl?b3中的计算机系统,包含OS或周边设备硬件。另外,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盘片、ROM、CD-ROM等移动介质、或内置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此外,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包括:如通过互联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的、能在短时间内动态地存储程序的介质;如在上述情况下的成为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的、能在一定时间内存储程序的介质。另外,上述程序可以用于实现部分上述功能,也可以利用所有记录在计算机系统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上述功倉泛。
[0378]如上所述,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能够改变各种设计等。
[0379]工业中的应用
[0380]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移动通信的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与此相似的技术,能够分配多个载波要素内的无线资源,来可靠地使分配的无线资源中所配置的控制信息与数据信息进行通信。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 是基站装置与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移动站装置, 在某子帧中,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 是基站装置与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移动站装置, 在某子帧中,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不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而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以外的第二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用特定的第二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 是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移动站装置, 在使用多个要素载波的多个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进行发送时, 以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由要素载波的编号所确定的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4.一种移动站装置, 是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要素载波是由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要素载波。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不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装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相对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肯定响应即A C K或否定响应即N A C K。
8.如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由相对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肯定响应即A C K或否定响应即NA C K构成。
10.一种移动站装置, 是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不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而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以外的第二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用特定的第二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第二要素载波是由要素载波的编号确定的要素载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第二要素载波是要素载波的编号最小的要素载波。
13.如权利要求10至12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不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要素载波是由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要素载波。
15.—种移动站装置, 是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多个要素载波的多个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进行发送时, 以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由要素载波的编号所确定的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所确定的要素载波是要素载波的编号最小的要素载波。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不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将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装置。
18.一种基站装置, 是与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所述移动站装置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要素载波是由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要素载波。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不使用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来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21.—种基站装置, 是与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所述移动站装置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不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而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以外的第二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用特定的第二要素 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第二要素载波是由要素载波的编号确定的要素载波。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第二要素载波是要素载波的编号最小的要素载波。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要素载波是由所述基站装置通知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要素载波。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相对于下行链路数据的肯定响应即A C K或否定响应即N A C K。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下行链路的信道质量信息。
27.—种基站装置, 是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多个要素载波的多个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进行发送时, 以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由要素载波的编号所确定的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所确定的要素载波是要素载波的编号最小的要素载波。
29.—种通信方法, 是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30.一种通信方法, 是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不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而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以外的第二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用特定的第二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31.一种通信方法, 是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 移动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用多个要素载波的多个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进行发送时, 以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由要素载波的编号所确定的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32.—种通信方法, 是与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所述移动站装置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33.一种通信方法, 是与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所述移动站装置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不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而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以外的第二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用特定的第二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34.一种通信方法, 是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多个要素载波的多个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进行发送时,以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由要素载波的编号所确定的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35.一种处理器, 通过安装于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中,从而能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多个功能,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以所述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功能。
36.一种处理器, 通过安装于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中,从而能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多个功能,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在使用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不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而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以外的第二要素载波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以特定的第二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功能。
37.一种处理器, 通过安装于与基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站装置中,从而能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多个功能,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在使用多个要素载波的多个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进行发送时, 使所述移动站装置发挥以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由要素载波的编号所确定的要素载波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功能。
38.一种处理器, 通过安装于与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中,从而能使所述基站装置发挥多个功能,其特征在于, 在某子帧中,所述移动站装置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所述基站装置发挥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功能。
39.一种处理器, 通过安装于与设定有多个要素载波的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中,从而能使所述基站装置发挥多个功能,其特征在于,在某子帧中,所述移动站装置在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两个以上的要素载波的两个以上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时, 在移动站装置不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根据预定的规则所决定的第一要素载波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而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所述第一要素载波以外的第二要素载波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进行发送的情况下, 使所述基站装置发挥使用特定的第二要素载波的所述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来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功能。
40.一种处理器, 通过安装于与移动站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装置中,从而能使所述基站装置发挥多个功能,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多个要素载波的多个物理上行链路共用信道进行发送时,使所述基站装置发挥使用所述多个要素载波中的、由要素载波的编号所确定的要素载波的物理上行链路共用 信道来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功能。
【文档编号】H04W72/04GK103945547SQ201410163050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4日
【发明者】铃木翔一, 相羽立志, 山田升平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