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仪数据读取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方法

文档序号:780277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执法仪数据读取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方法
【专利摘要】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通信连接;客户端获取待传输文件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接收该标识信息,并判断是否已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若是,服务端获取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并将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发送至客户端,客户端根据该数据大小信息获取对应文件剩余的数据包;若否,服务端创建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并发送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至该客户端,客户端根据该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获取对应文件的数据包;客户端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服务端接收数据包;以及服务端存储数据包。上述发明可快速及可靠地传输数据。本发明还涉及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及执法仪数据读取系统。
【专利说明】执法仪数据读取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执法仪数据读取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方法。
[0003]【背景技术】
[0004]目前各部委大力鼓励单警在交通、城管、检察院、工商局、国土局等行政执法领域的使用执法仪,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佩戴执法仪实时记录执法过程,并形成视频、音频、图像等媒体文件。执法完成后,执法人员把每天执法拍摄的媒体文件通过电脑传输到远程数据中心的磁盘阵列中进行储存,但由于目前视频压缩技术的限制,视频文件非常庞大,采集传输都很困难,例如,在高清标准1920X1080的分辨率下执法仪拍摄视频,如利用MP4压缩标准,每分钟将产生180MB的数据文件,按公安部标准,每15分钟自动分割一个视频文件的标准,也将产生2.5GB以上的文件容量,采用最新的压缩技术,在不失真情况下也只能把文件压缩到1.5GB左右,这样大的视频文件,若传输过程中断,又得重复传输,数据传输效率低。另外,如此大的视频文件若传输过程丢失,执法人员很难发现,将导致数据不完整。其次,执法仪的存储空间有限,执法人员完成数据传输后还得手动删除执法仪的原文件,若忘记删除,将可能影响下一次执法记录。再者,目前一台电脑同一时间只能传输一台执法仪,传输效率极低,且为确保数据完整性,整个过程需要人工参与其中。
[0005]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执法仪数据读取系统、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B:客户端获取待传输文件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步骤C:服务端接收该标识信息,并判断是否已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若是,则执行步骤D ;若否,则执行步骤F ;
步骤D:服务端获取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并将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发送至客户端;
步骤E:客户端根据该数据大小信息获取对应文件剩余的数据包;
步骤F:服务端创建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并发送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至该客户端; 步骤G:客户端根据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获取对应文件的数据包;
步骤H:客户端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
[0008]步骤1:服务端接收数据包;以及 步骤J:服务端存储数据包。
[0009]进一步地,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K:服务端判断是否接收完对应文件的所有数据包,若是,则执行步骤L ;若否,则执行返回执行步骤I。
[0010]步骤L:服务端发送数据接收完成通知至客户端。
[0011]步骤M:客户端根据数据接收完成通知清除对应文件。
[0012]进一步地,步骤H包括以下步骤:客户端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并先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发送至服务端;再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
对应地,步骤I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1:接收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
步骤12:接收数据包;
步骤13:获取所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
步骤14:将所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与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J ;若否,则执行步骤15 ;以及步骤15:发送一重新发送通知至客户端;
对应地,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客户端根据该重新发送通知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包至服务端。
[0013]本发明还涉及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客户端,其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与服务端的通信连接;
获取待传输文件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根据来自服务器的数据大小信息获取对应文件剩余的数据包,或根据来自服务器的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获取对应文件的数据包;以及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
[0014]进一步地,该数据发送方法还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并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发送至服务端;以及 根据来自服务端的重新发送通知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包至服务端。
[0015]进一步地,该数据发送方法还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来自服务端的数据接收完成通知清除对应文件。
[0016]本发明还涉及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其包括以下步骤:
与客户端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待发送文件的标识信息,并判断是否已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若是,则获取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并将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发送至客户端;若否,则创建对应该标识信息的文件,并发送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至该客户端;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数据包;
存储数据包。
[0017]进一步地,数据接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 将所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与预先所接收的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若是,执行存储数据包的步骤;若否,则发送一重新发送通知至客户端。
[0018]进一步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接收完对应文件的所有数据包,若是,则发送数据接收完成通知至客户端;若否,则执行来自客户端的数据包的步骤。
[0019]本发明还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执法仪数据读取系统,其包括客户端、服务端若干执法仪和至少一集线器、;
每一执法仪包括存储有多媒体文件的存储卡;每一执法仪通过集线器连接客户端;该客户端包括若干数据发送控制单元,每一执法仪对应一数据发送控制单元,每一数据发送控制单元用于采用上述数据发送方法将对应的执法仪的多媒体文件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用于采用上述数据接收方法接收并存储多媒体文件。
[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法可使得服务端自动识别已接收数据的大小,进而自动通知客户端从文件的对应位置开始发送数据,从而避免客户端重复发送已经发送过的数据,有效减少传输时间,且中间过程无需人工进行确认操作,自动识别、自动通知并自动完成对应操作。
[0021]2、本方法可使得服务端在接收完文件的所有数据包后自动通知客户端,通过完成确认信息控制以使得客户端自动删除对应文件,例如,若对应文件存储于电性连接客户端的执法仪的U盘中,则客户端可自动删除执法仪的U盘中的数据,从而使得执法仪可腾出存储空间,以备下一次使用。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进行确认,自动识别并自动完成清除,可避免人工误删的情况,客户端根据服务端的确认信息再清除U盘中的数据,可避免数据接收还没完成即删除数据。
[0022]3、可自动识别出由于网络状况不好而出现的丢包问题,从而避免由于丢包而出现数据缺失,进而可保证数据完整性,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0023]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的较佳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0025]图2为本发明执法仪数据读取系统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通信连接;优选地,可建立堵塞模式的Socket连接,以使得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通过握手信号来进行通知控制。
[0028]步骤B:客户端获取待传输文件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端。其中,标识信息可包括待传输文件的文件名和创建时间。
[0029]步骤C:服务端接收该标识信息,并判断是否已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若是,则执行步骤D ;若否,则执行步骤F。
[0030]步骤D:服务端获取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并将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发送至客户端。
[0031]步骤E:客户端根据该数据大小信息获取对应文件剩余的数据包;具体如下:
客户端根据数据大小信息计算文件起始发送的位置,并把文件指针指向上一次终止发送的位置,接着从上一次终止发送的位置开始获取文件剩余的数据,并将获取的数据打包为数据包,再将数据包发送至客户端缓冲区。
[0032]步骤F:服务端创建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并发送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至该客户端。
[0033]步骤G:客户端根据该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获取对应文件的数据包;
具体地,客户端将文件指针指向文件的首位置开始获取数据,并将数据打包为数据包,再将数据包发送至客户端缓冲区。一个大文件一般被分割成多个数据包进行发送。
[0034]步骤H:客户端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
[0035]步骤1:服务端接收数据包;以及 步骤J:服务端存储数据包。
[0036]本方法可使得服务端自动识别已接收数据的大小,进而自动通知客户端从文件的对应位置开始发送数据,从而避免客户端重复发送已经发送过的数据,有效减少传输时间,且中间过程无需人工进行确认操作,自动识别、自动通知并自动完成对应操作。
[0037]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K:服务端判断是否接收完对应文件的所有数据包,若是,则执行步骤L ;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I ;
步骤L:服务端发送数据接收完成通知至客户端;以及 步骤M:客户端根据数据接收完成通知清除对应文件。
[0038]如此,本方法可使得服务端在接收完文件的所有数据包后自动通知客户端,以使得客户端自动删除对应文件,例如,若对应文件存储于电性连接客户端的执法仪的U盘中,则客户端可自动删除执法仪的U盘中的数据,从而使得执法仪可腾出存储空间,以备下一次使用。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进行确认,自动识别并自动完成清除,可避免人工误删、忘删,或者客户端在未传输完就执行删除动作的情况。
[0039]本实施例中,步骤H包括以下步骤:客户端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并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发送至服务端;再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
[0040]对应地,步骤I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2:接收数据包;
步骤13:获取所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
步骤14:将所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与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J ;若否,则执行步骤15 ;以及步骤15:发送一重新发送通知至客户端;以及对应地,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客户端根据该重新发送通知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包至服务端。
[0041 ] 如此,可自动识别出由于网络状况不好而出现的丢包问题,从而避免由于丢包而出现数据缺失,进而可保证数据完整性,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004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客户端,其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与服务端的通信连接;
获取待传输文件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根据来自服务器的数据大小信息获取对应文件剩余的数据包,或根据来自服务器的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获取对应文件的数据包;以及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
该数据发送方法还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并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根据来自服务端的重新发送通知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包至服务端;以及 根据来自服务端的数据接收完成通知清除对应文件。
[0043]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其包括以下步骤:
与客户端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待发送文件的标识信息,并判断是否已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若是,则获取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并将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发送至客户端;若否,则执行步骤创建对应该标识信息的文件,并发送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至该客户端;
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数据包;以及 存储数据包。
[0044]该数据接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
将所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与预先所接收的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若是,存储数据包;若否,则发送一重新发送通知至客户端;
判断是否接收完对应文件的所有数据包,若是,则发送数据接收完成通知至客户端;若否,则接收数据包。
[0045]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包括以下模块:
模块A应用于客户端和服务端:用于建立通信连接;
模块B应用于客户端:用于获取待传输文件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0046]模块C应用于服务端:用于判断是否已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若是,则执行模块D ;若否,则执行模块F ;
模块D应用于服务端:用于获取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并将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发送至客户端。
[0047]模块E应用于客户端:用于根据该数据大小信息获取对应文件剩余的数据包; 模块F应用于服务端:用于创建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并发送准备接收数据通知
至该客户端。
[0048]模块G应用于客户端:用于根据该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获取对应文件的数据包; 模块H应用于客户端:用于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
[0049]模块I应用于服务端:用于接收数据包;以及 模块J应用于服务端:用于存储数据包; 该数据传输系统还包括以下模块:
模块K应用于服务端: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完对应文件的所有数据包,若是,则执行模块L ;若否,则返回执行模块I 。
[0050]模块L应用于服务端:用于发送数据接收完成通知至客户端;以及 模块M应用于客户端:用于根据数据接收完成通知清除对应文件。
[0051]本实施例中,模块H包括以下模块:用于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并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发送至服务端;再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
[0052]对应地,模块I具体包括以下模块:
模块12:接收数据包;
模块13:获取所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
模块14:将所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与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模块J ;若否,则执行模块15 ;以及模块15:发送一重新发送通知至客户端;以及
对应地,该数据传输系统还包括根据该重新发送通知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包至服务端的模块,其应用于客户端。
[0053]请参见图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执法仪数据读取系统,其包括客户端、服务端、若干执法仪和至少一集线器。
[0054]每一执法仪包括存储有多媒体文件的存储卡;每一执法仪通过集线器连接客户端;
该客户端包括若干数据发送控制单元,每一执法仪对应一数据发送控制单元,每一数据发送控制单元用于采用上述数据发送方法将执法仪的多媒体文件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用于采用上述数据接收方法接收并存储多媒体文件。
[0055]本实施例中,该集线器为USB HUB。
[0056]上述执法仪数据读取系统可通过一个客户端同时将多个执法仪的多媒体文件发送至远程的服务端进行存储,实现多通道、快速且可靠地传输数据。
[0057]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B:客户端获取待传输文件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步骤C:服务端接收该标识信息,并判断是否已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若是,则执行步骤D ;若否,则执行步骤F ; 步骤D:服务端获取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并将已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发送至客户端; 步骤E:客户端根据该数据大小信息获取对应文件剩余的数据包; 步骤F:服务端创建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并发送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至该客户端; 步骤G:客户端根据该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获取对应文件的数据包; 步骤H:客户端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 步骤1:服务端接收数据包;以及 步骤J:服务端存储数据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K:服务端判断是否接收完对应文件的所有数据包,若是,则执行步骤L ;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I ; 步骤L:服务端发送数据接收完成通知至客户端;以及 步骤M:客户端根据数据接收完成通知清除对应文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H包括以下步骤:客户端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并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发送至服务端;再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 对应地,步骤I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1:接收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 步骤12:接收数据包; 步骤13:获取所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 步骤14:将所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与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J ;若否,则执行步骤15 ;以及步骤15:发送一重新发送通知至客户端;以及对应地,本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客户端根据该重新发送通知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包至服务端。
4.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客户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与服务端的通信连接; 获取待传输文件的标识信息,并将标识信息发送至服务端; 根据来自服务器的数据大小信息获取对应文件剩余的数据包,或根据来自服务器的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获取对应文件的数据包;以及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据发送方法还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并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发送至服务端;以及根据来自服务端的重新发送通知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包至服务端。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据发送方法还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来自服务端的数据接收完成通知清除对应文件。
7.一种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其包括以下步骤: 与客户端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待发送文件的标识信息,并判断是否已存在与该标识信息对应的文件,若是,则获取已接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大小信息;并将已接收到的文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发送至客户端;若否,则创建对应该标识信息的文件,并发送准备接收数据通知至该客户端; 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数据包;以及 存储数据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接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来自客户端的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以及 将所接收的数据包大小信息与预先所接收的待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是否一致,若是,执行存储数据包的步骤;若否,则发送一重新发送通知至客户端。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接收完对应文件的所有数据包,若是,则发送数据接收完成通知至客户端;若否,则执行来自客户端的数据包的步骤。
10.一种执法仪数据读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客户端、服务端若干执法仪和至少一集线器、; 每一执法仪包括存储有多媒体文件的存储卡;每一执法仪通过集线器连接客户端;该客户端包括若干数据发送控制单元,每一执法仪对应一数据发送控制单元,每一数据发送控制单元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数据发送方法将对应的执法仪的多媒体文件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数据接收方法接收并存储多媒体文件。
【文档编号】H04L29/08GK103957256SQ20141018102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梁鸿才 申请人:梁鸿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