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及其动态加密方法

文档序号:7808383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及其动态加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及其动态加密方法,包括中央处理器、数据源和北斗收发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内设有RC4加密模块、RC4解密模块、封包模块、拆包模块,所述数据来源的数据输出端依次通过RS232接口、存储器a、RC4加密模块、封包模块与北斗收发模块的数据输入端连通,所述北斗收发模块的数据接收端依次通过拆包模块、RC4解密模块、存储器b、Flash存储器、RS232接口与数据源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RC4算法加密及动态加密技术,每次加密的密码都不相同,确保数据安全性。数据经打包发送,接收端解密后确认无误,发送应答,确保数据传输可靠,适合对数据安全有较高要求的输出传输领域。
【专利说明】-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及其动态加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北斗加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及其动态加 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 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格罗纳斯、欧盟伽 利略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000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静 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 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伽利 略"(GALILEO)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0004] 中国此前已成功发射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 斗-1A已经结束任务),将在系统组网和试验基础上,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覆盖全球的导航系 统。
[000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 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该系统可在全 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具短 报文通信能力。中国以后生产定位服务设备的产商,都将会提供对GPS和北斗系统的支持, 会提高定位的精确度。由此可见北斗北斗加密技术尤为重要,目前的还没有加密技术和装 置的加密方法易破解,使用寿命短,安全性能低。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及其动 态加密方法。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包括 中央处理器、数据源和北斗收发模块,还包括RS232接口、存储器a、存储器b和Flash存储 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内设有RC4加密模块、RC4解密模块、封包模块、拆包模块,所述数据来 源的数据输出端依次通过RS232接口、存储器a、RC4加密模块、封包模块与北斗收发模块的 数据输入端连通,再通过北斗收发模块发送,所述北斗收发模块的数据接收端依次通过拆 包模块、RC4解密模块、存储器b、Flash存储器、RS232接口与数据源连通;
[0008] 作为优选,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RS232接口与PC上位机进行交互;
[0009] 作为优选,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32位高性能单片机;
[0010] 作为优选,所述中央处理器上还连接有实时时钟模块和看门狗模块;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存储器a存储器b均为铁电存储器;
[0012] -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的动态加密方法,将数据源提交的文件分解成较小的 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的数据经RC4算法加密,其加密密码随机产生,再将加密密码经二 次加密,然后按特定算法,将二次加密后的密码随机插入到发送的数据队列中,形成一个完 整的数据包,再将数据包发送,接收端解密后确认无误,发送应答,确保数据传输可靠。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RC4算法加密及动态加密技术,每次加 密的密码都不相同,确保数据安全性。数据经打包发送,接收端解密后确认无误,发送应答, 确保数据传输可靠。适合对数据安全有较高要求的输出传输领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6] 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数据源和北斗 收发模块,所述数据源为用户设备数据、TXT文件等,所述中央处理器采用32位高性能单片 机,还包括RS232接口、存储器a、存储器b和Flash存储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内设有RC4加 密模块、RC4解密模块、封包模块、拆包模块,所述存储器a存储器b均为铁电存储器,铁电 存储器在掉电后仍能够继续保存数据,写入速度快且具有无限次写入寿命,不容易写坏,所 述数据来源的数据输出端依次通过RS232接口、存储器a、RC4加密模块、封包模块与北斗收 发模块的数据输入端连通,再通过北斗收发模块发送,所述北斗收发模块接收到北斗卫星 传送过来的信号后,依次通过拆包模块、RC4解密模块、存储器b、Flash存储器、RS232接口 与数据源连通;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RS232接口与PC上位机进行交互。所述中央处理器上 还连接有实时时钟模块和看门狗模块。
[0017] 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的动态加密方法,北斗传输装置采用32位高性能单 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单元,完成文件的接收、存储、加密、解密、封包、拆包等操作,然后通过北 斗收发模块最终完成数据发送和接收。北斗传输装置通过串口与PC上位机交互,返回内部 的状态信息。北斗传输装置通过串口与PC上位机交互,所有交互数据格式必须符合"文件 传输协议"规范。文件传输协议作为单独的说明文件提供给用户。
[0018] 北斗传输装置内部拥有上述数据加密发送通道多个,允许用户连续提交需要发送 的文件,不需要等待第一个文件发送完成,就可以提交第二个文件,当内部发送通道占满 时,不能接受发送任务。至少有一个发送通道发送完成,通道进入空闲状态时,用户才能进 行提交新的发送任务。
[0019] 本发明将用户提交的文件进行分解打包,加密,储存。然后将各个数据包依次发 送出去,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包后,返回应答数据包通知发送方,从而保证数据包的传输可靠 性。将用户提交的文件分解成较小的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的数据经RC4算法加密,加密 密码随机产生,所以每个数据包的密码都不相同。密码经二次加密,然后按特定算法,将加 密的密码随机插入到发送的数据队列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包。采用应答制收发文件,当 接收到发送方发来的数据包后,执行加密文件的逆过程,得到原始数据。经确认无误后,北 斗传输装置将发送应答数据包,通知发送方数据已经接收到。当一个文件的所有数据包接 收完成时,北斗传输装置将所有文件片段连接为一个完整的文件,并储存到Flash中。
[0020] 北斗传输装置正是基于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双向短报文通信功 能,通过北斗网络将用户的数据信息互相传输的设备。北斗传输装置具有文件发送、文件 接收、文件管理、文件存储、远程客户机定位和本机定位等功能。北斗传输装置动态加密技 术所使用的RC4动态加密技术由于密码的随机性,将极大地提高传输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0021]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及其动态加密方法进行了详 尽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 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 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发明的变更和改进将 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 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1. 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包括中央处理器、数据源和北斗收发模块,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RS232接口、存储器a、存储器b和Flash存储器,所述中央处理器内设有RC4加 密模块、RC4解密模块、封包模块、拆包模块,所述数据来源的数据输出端依次通过RS232接 口、存储器a、RC4加密模块、封包模块与北斗收发模块的数据输入端连通,再通过北斗收发 模块发送,所述北斗收发模块的数据接收端依次通过拆包模块、RC4解密模块、存储器b、 Flash存储器、RS232接口与数据源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 通过RS232接口与PC上位机进行交互。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 采用32位高性能单片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 上还连接有实时时钟模块和看门狗模块。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a存 储器b均为铁电存储器。
6. -种北斗动态加密传输装置的动态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数据源提交的文件分 解成较小的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的数据经RC4算法加密,其加密密码随机产生,再将加 密密码经二次加密,然后按特定算法,将二次加密后的密码随机插入到发送的数据队列中, 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包,再将数据包发送,接收端解密后确认无误,发送应答,确保数据传 输可靠。
【文档编号】H04L9/32GK104104511SQ201410321505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袁松 申请人:四川海天仪表电器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