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特征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38543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特征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特征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二维码是信息交换的一种方式,可以把文字和图案等信息通过编码方式转化为二维码图形进行存储,然后通过相应的解码还原得到传输的信息。目前二维码已经遍布于人们的生活中,包括购物、信息传输等。二维码有容量大、加密性等特点。

另一方面,指纹功能作为当前智能终端中较新兴的功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常指纹功能被应用于终端的解锁功能、多用户切换、支付等功能。但是现有的指纹功能只能在一台具有指纹扫描模块的终端上进行采集和运用,具有很大的应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特征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克服现有技术中对生物特征运用的局限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生物特征的传输方法,在发布终端侧执行的流程包括:

采集使用者的生物特征数据;

将所述生物特征数据转换成加密二维码,向接收终端进行发布。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特征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纹、声音、虹膜、 心电图波形。

进一步的,将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成加密二维码,包括:

将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转换成二维码,然后对转换得到的二维码进行加密;或者,

将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结果转换成二维码;或者,

将设定的密钥编码插入到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中,然后将插入了所述密钥编码的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转换成二维码。

进一步的,所述密钥编码,包括:发布终端唯一身份识别码,或者,设定的文件对应的编码。

进一步的,所述发布终端唯一身份识别码,包括:发布终端的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或者发布终端的电话号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物特征的传输方法,在接收终端侧执行的流程包括:

从发布终端处获取加密二维码;

对所述加密二维码进行解密识别后得到生物特征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特征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纹、声音、虹膜、心电图波形。

进一步的,对所述加密二维码进行解密识别后得到生物特征数据,包括与在发布终端生成所述加密二维码的方式相对应的以下方式:

对所述加密二维码进行解密,然后对解密后的二维码进行二维码解析得到生物特征对应的编码;或者,

对所述加密二维码进行二维码解析,然后对解析结果进行解密得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或者,

对所述加密二维码进行二维码解析,然后采用设定的密钥编码对解析结果 进行解密得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物特征的传输装置,设置于发布终端中,该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使用者的生物特征数据;

转换发布模块,用于将所述生物特征数据转换成加密二维码,向接收终端进行发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生物特征的传输装置,设置于接收终端中,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从发布终端处获取加密二维码;

还原模块,用于对所述加密二维码进行解密识别后得到生物特征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含上述设置于发布终端中的生物特征的传输装置,和/或,设置于接收终端中的生物特征的传输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所述生物特征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针对在终端与终端之间生物特征数据的传输是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如果仅仅传输指纹的信息很容易被第三方截取到,本发明通过二维码这种传输媒介,携带生物特征数据在终端间进行传递指纹信息,利用二维码可加密的特点与其他加密方式相结合,可以保证生物特征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发明可以让接收终端在没有指纹采集模块的前提下,通过接收到的生物特征数据实现一些重要的操作,比如利用指纹进行支付,在多用户多终端的场景下,不再局限于本地的指纹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生物特征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生物特征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生物特征的传输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生物特征的传输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发送端的各模块的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接收端的各模块的数据处理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后。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一种生物特征的传输方法,如图1所示,在发布终端侧执行的流程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S101,采集使用者的生物特征数据;

具体的,所述生物特征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纹、声音、虹膜、心电图波形。对于指纹的采集,要求在发布终端侧具备指纹采集模块;对于声音的采集,要求在发布终端侧具备麦克等音频采集模块;对于虹膜的采集,要求在发布终端具备拍摄模块;对于心电图波形的采集,要求发布终端侧具备心电图波形采集模块,或者可以由外接的可穿戴设备采集到使用者的心电图波形后传输给发布终端。上述生物特征数据均可以作为使用者的唯一的身份认证信息,被用于支付、登录等重要的应用场合。

步骤S102,将所述生物特征数据转换成加密二维码,向接收终端进行发布。

具体的,在步骤S102中,将所述生物特征转换成加密二维码,包括:

1)将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转换成二维码,然后对转换得到的二维码进行加密;或者,

2)将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进行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结果转换成二维码;或者,

3)将设定的密钥编码插入到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中,然后将插入了所述密钥编码的所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转换成二维码。

进一步的,所述密钥编码,包括:发布终端唯一身份识别码,或者,设定 的文件对应的编码。所述发布终端唯一身份识别码,包括:发布终端的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MEI或者发布终端的电话号码。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发布终端侧执行的流程对应的提供在接收终端侧执行的流程,本实施例的一种生物特征的传输方法,如图2所示,在接收终端侧执行的流程包括:

步骤S201,从发布终端处获取加密二维码;

具体的,可以通过接收终端的摄像头对发布终端呈现的加密二维码进行扫描,也可以先从发布终端发送来的加密二维码图片,基于接收终端中的二维码图片信息识别功能从中获取到加密二维码。

步骤S202,对所述加密二维码进行解密识别后得到生物特征数据。

具体的,步骤S202包括与在发布终端生成所述加密二维码的方式相对应的以下方式:

1)对所述加密二维码进行解密,然后对解密后的二维码进行二维码解析得到生物特征对应的编码;或者,

2)对所述加密二维码进行二维码解析,然后对解析结果进行解密得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或者,

3)对所述加密二维码进行二维码解析,然后采用设定的密钥编码对解析结果进行解密得到生物特征数据对应的编码。

进一步的,所述密钥编码,包括:发布终端唯一身份识别码,或者,设定的文件对应的编码。所述发布终端唯一身份识别码,包括:发布终端的IMEI码或者发布终端的电话号码。

在步骤S202中,所述生物特征数据,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指纹、声音、虹膜、心电图波形。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对应,本实施例介绍一种生物特征的传 输装置,设置于发布终端中,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采集模块301,用于采集使用者的生物特征数据;

转换发布模块302,用于将所述生物特征数据转换成加密二维码,向接收终端进行发布。

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对应,本实施例介绍一种生物特征的传输装置,设置于接收终端中,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获取模块401,用于从发布终端处获取加密二维码;

还原模块402,用于对所述加密二维码进行解密识别后得到生物特征数据。

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在第三、四实施例的基础上,介绍一种移动终端,包含第三实施例中的设置于发布终端中的生物特征的传输装置,和/或,第四实施例中的设置于接收终端中的生物特征的传输装置。本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可以当作实体装置来理解。

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手机终端之间传输指纹信息为例,结合附图5~6介绍一个本发明的应用实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手机终端分为发送端(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发布终端)和接收端,发送端提供指纹采集模块(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中的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发送端中还要提供二维码生成模块(类似于第三实施例中的转换发布模块的转换功能),用于生成携带指纹信息的二维码。出于安全问题考虑,可以提供一些加密算法,用于对指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对于接收端则比较简单,接收端提供二位码扫描解析模块(类似于第四实施例中的获取模块和还原模块),通过该二位码扫描解析模块接收到二维码并对接收到的二维码进行解析,得到可用的指纹信息。当然如果,发送端已经对二维码信息进行了某种加密算法,接收端必须能够匹配这种加密算法的解密算法, 这样才能够保证接收端可以成功解析出二维码中的指纹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发送端传递的指纹信息后,针对接收到的指纹,用户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用于支付的密码、解锁的密码、多用户切换的账号等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指纹可以通过简单且安全的途径进行传输,让很多事情不再局限于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中各模块的数据处理流程,如下:

发送端:各模块的数据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发送端通过指纹扫描模块获得到指纹信息,然后通过二维码生成模块把指纹扫描得到的指纹信息生成二维码,在生成二维码的过程可以选择是否对其进行加密,然后通过彩信、微信等多种途径传输携带指纹信息的二维码。

接收端:各模块的数据处理流程如图6所示。接收端通过二维码扫描模块接收到二维码信息后,通过二维码解析模块解析二维码的信息得到发送端传输的指纹信息,在解析信息的过程中如果信息被加密,在解析的过程中需要有解密的过程,前提是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加密协议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阐述了一种手机终端间发送指纹信息的一种策略,通过二维码这种传输媒介,携带指纹信息在手机终端间进行传递指纹信息,利用二维码可加密的特点,可以保证指纹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发明实施例可以让接收端在没有指纹采集模块的前提下,通过接收到的指纹信息实现一些指纹类的操作,比如利用指纹进行支付,本策略也为指纹的操作提供了很多便捷条件,在多用户多终端的场景下,不再局限于本地的指纹录入。

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应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示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