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拍摄单元和图像拍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9116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图像拍摄单元和图像拍摄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图像拍摄单元和图像拍摄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已知通过使用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等便携式终端的相机来拍摄(捕捉)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并且利用所拍摄的图像对该图像拍摄对象进行检查的装置。

JP-A-2004-279733披露了通过具有相机的移动电话来拍摄图像拍摄对象的放大的图像的放大成像单元。

[专利文献1]JP-A-2004-27973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即使在获取例如图像拍摄对象的图案信息等细节信息时,也可以相对于图像拍摄部简单地定位图像拍摄对象的预定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拍摄单元,所述图像拍摄单元包括:

抵靠部件,其抵靠在图像拍摄对象上并且使所述图像拍摄对象的预定区域与图像拍摄部对置,所述图像拍摄对象沿着与便携式终端所具有的图像拍摄部的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而插入;

对置部件,其从图像拍摄部侧沿着所述光轴方向与抵靠在所述抵靠部件上的所述图像拍摄对象对置;以及

按压部,其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将所述图像拍摄对象按压在所述对置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拍摄单元,所述图像拍摄单元还包括:

安装部,其通过安装所述抵靠部件和所述按压部或者通过一体地布置所述抵靠部件和所述按压部而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拍摄单元,

其中,所述抵靠部件抵靠在沿着与所述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而插入的所述图像拍摄对象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拍摄单元,

其中,所述抵靠部件从与所述光轴方向交叉并且在沿着所述图像拍摄对象的插入方向的平面中彼此交叉的两个方向抵靠在所述图像拍摄对象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拍摄单元,

其中,所述抵靠部件包括:第一抵靠部分,其抵靠在包括互相交叉的第一边部分和第二边部分的卡片形的所述图像拍摄对象的第一边部分上;以及第二抵靠部分,其抵靠在第二边部分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拍摄单元,

其中,所述按压部包括:球形部件,其具有球形形状并且与所述对置部件对置;以及推压部件,其沿着所述光轴方向朝向所述对置部件推压所述球形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拍摄单元,

其中,在所述图像拍摄对象的插入方向上,所述按压部在所述图像拍摄部与所述图像拍摄对象之间的对置位置的下游侧将所述图像拍摄对象按压在所述对置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拍摄系统,所述图像拍摄系统包括:

便携式终端,其包括图像拍摄部,所述图像拍摄部对图像拍摄 对象进行拍摄;以及

图像拍摄单元,其安装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上,

其中,所述图像拍摄单元包括:

安装部,其用于安装到所述便携式终端上;

抵靠部件,其抵靠在所述图像拍摄对象上并且使所述图像拍摄对象的预定区域与所述图像拍摄部对置,所述图像拍摄对象沿着与所述图像拍摄部的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而插入;

对置部件,其从所述图像拍摄部侧沿着所述光轴方向与抵靠在所述抵靠部件上的所述图像拍摄对象对置;以及

按压部,其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将所述图像拍摄对象按压在所述对置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图像拍摄系统,

其中,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包括显示部,所述显示部显示由所述图像拍摄部所拍摄的图像,并且

当开始插入所述图像拍摄对象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由所述图像拍摄部所拍摄的所述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拍摄单元,所述图像拍摄单元包括:

抵靠部件,其固定在图像拍摄部上,抵靠在图像拍摄对象上并且使所述图像拍摄对象的预定区域与所述图像拍摄部对置,所述图像拍摄对象沿着与所述图像拍摄部的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而插入;

对置部件,其从图像拍摄部侧沿着所述光轴方向与抵靠在所述抵靠部件上的所述图像拍摄对象对置;以及

按压部,其沿着所述光轴方向将所述图像拍摄对象按压在所述对置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即使在获取例如图像拍摄对象的图案信息等细节信息时,也可以相对于图像拍摄部简单地定位图像拍摄对象的预定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例如可以使用通用的便携式终端来执 行诸如对图像拍摄对象的图案信息的图像拍摄等图像拍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倾斜于光轴方向拍摄图像的情况相比,可以清晰地拍摄到图像拍摄对象的预定区域的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例如图像拍摄对象仅从一个方向抵靠在抵靠部件上的情况相比,可以在沿着图像拍摄对象的插入方向的平面中更精确地对图像拍摄对象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不包括第一抵靠部分和第二抵靠部分的情况相比,可以在沿着图像拍摄对象的插入方向的平面中更精确地对图像拍摄对象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例如按压部件由长方体部件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由按压部造成的图像拍摄对象的弯曲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例如在图像拍摄对象的插入方向上的上游侧按压图像拍摄对象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在插入图像拍摄对象时被施加载荷的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即使在获取例如图像拍摄对象的图案信息等细节信息时,也可以相对于图像拍摄部简单地定位图像拍摄对象的预定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未在显示部上显示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善插入图像拍摄对象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即使在获取例如图像拍摄对象的图案信息等细节信息时,也可以相对于图像拍摄部简单地定位图像拍摄对象的预定区域。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应用了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的示意性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应用了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的示意性构造的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图像拍摄系统中的图像拍摄单元的沿线III-III 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像拍摄单元中的后述图像拍摄壳体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应用了示例性实施例的定位部件的构造的视图;

图6是示出作为图像拍摄对象的卡片插入到图像拍摄壳体中的状态的视图;以及

图7A和图7B是示出作为图像拍摄对象的卡片插入到图像拍摄壳体中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和图2是示出应用了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的示意性构造的透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构造为:图像拍摄单元3安装在便携式终端2上,便携式终端2包括图像拍摄部(相机功能)和照明部(照明灯功能)。

这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从前侧(便携式终端2的显示屏20(将在后文中描述)侧)观察图像拍摄系统1时,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目视来确认图像拍摄单元3。

例如,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2是由诸如智能电话等移动电话来实现的。另外,便携式终端2可以由平板型终端、数码相机等实现,只要其包括图像拍摄部和照明部即可。

便携式终端2包括:存储部分,其由诸如微处理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硬盘驱动器等存储介质构成;通信接口;操作按键,等等。相应地,用于获取图案信息的应用程序安装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2中。

此外,如图1所示,便携式终端2包括:作为显示部的实例的显示屏20;作为图像拍摄部的实例的相机21,其布置在显示屏20的后表面上;以及作为照明部的实例的闪光灯22。

布置在便携式终端2中的相机21由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 图像传感器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等摄像装置以及诸如透镜等光学系统等构成。因此,相机21通过拍摄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来获取图像数据。此外,相机21中的光学系统的光轴处于与便携式终端2的显示屏20垂直的方向。

此外,例如,布置在便携式终端2中的闪光灯22构造为包括作为发光元件的发光二极管(LED)。因此,在由相机21获取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的时刻,闪光灯22发光。

例如,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获取具有薄板形状(卡片形)的图像拍摄对象的图案信息。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当通过由图像拍摄系统1拍摄作为图像拍摄对象的实例的卡片C的图像来获取图案信息时,将卡片C插入到图像拍摄单元3中。

此外,当通过由图像拍摄系统1拍摄卡片C的图像来获取图案信息时,启动安装在便携式终端2中的用于获取图案信息的应用程序。从而,在便携式终端2的闪光灯22保持发光的同时,相机21开始进行图像拍摄,并且所拍摄的情景显示在显示屏20上。因此,通过对便携式终端2的操作按键或显示屏20进行输入,获取到由来自闪光灯22的光所照亮的图像拍摄对象(卡片C)的图像,并且还获取到图案信息。

另外,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图像拍摄对象(其图案信息被图像拍摄系统1获取),或相对于图像拍摄单元3来定位图像拍摄对象的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单元3的构造。图3是图1所示的图像拍摄系统1中的图像拍摄单元3的沿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此外,图4是示出图像拍摄单元3中的图像拍摄壳体40(将在后文中描述)的内部构造的透视图,并且图4示出了将遮光部件45的底部分452以及定位部件46(将在后文中描述)从图像拍摄壳体40上拆卸下来的状态。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单元3具有跟随便携式终端2的外形的形状,并且包括:作为安装部的实例的 安装部件31,便携式终端2通过配合到安装部件31中而与安装部件31相配合;以及图像拍摄壳体40,其固定在安装部件31上,图像拍摄对象插入图像拍摄壳体40中,并且图像拍摄壳体40对图像拍摄对象进行定位。

在安装部件31中,在与便携式终端2的相机21和闪光灯22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朝向图像拍摄壳体40敞开的孔部分310。因此,在图像拍摄系统1中,在便携式终端2安装在图像拍摄单元3上的状态下,便携式终端2的相机21通过孔部分310与透镜部分41(将在后文中描述)的放大透镜411对置。此外,便携式终端2的闪光灯22通过孔部分310与导光部件42(将在后文中描述)对置。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布置有透镜部分41,在便携式终端2安装在安装部件31上的状态下,透镜部分41通过孔部分310与便携式终端2的相机21对置。如图3和图4所示,透镜部分41包括:放大透镜(微距镜)411,其缩短相机21的最小图像拍摄距离;以及圆筒形管412,其安装在图像拍摄壳体40中的遮光部件45(将在后文中描述)上,并且支撑放大透镜411。

如上文所述,放大透镜411布置为与便携式终端2的相机21对置。更具体地说,放大透镜411的光轴与相机21中的光学系统的光轴布置为彼此对准。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放大透镜411对焦于由图像拍摄壳体40所定位的图像拍摄对象(卡片C)的表面上。

此外,图像拍摄壳体40包括:导光部件42,其将从闪光灯22输出的照明光引导到图像拍摄壳体40中;以及反射部件43,其反射由导光部件42所引导的照明光,并且用照明光来照射图像拍摄对象。

导光部件42向反射部件43提供从闪光灯22输出的照明光。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导光部件42由管形导光部件构成,该导光部件引导光,以改变来自闪光灯22的照明光的行进方向。

反射部件43布置为与导光部件42的末端(照明光的发射侧)对置。因此,反射部件43反射从闪光灯22被引导通过导光部件42的照明光,并且向图像拍摄对象的放大部分(作为由便携式终端2 的相机21和放大透镜411的光学系统以放大的方式拍摄的图像而被包括在图像拍摄对象中的区域)提供照明光。

例如,反射部件43由进行过弯曲处理的金属板等构成。

此外,图像拍摄壳体40包括为图像拍摄对象的放大部分遮蔽来自图像拍摄壳体40的外部的光的遮光部件45。

如图3和图4所示,遮光部件45由盒状侧壁部分451和底部分452构成,侧壁部分451在与安装部件31相反的一侧具有开口,而底部分452作为封闭侧壁部分451开口的对置部件的实例。因此,遮光部件45将上述透镜部分41、导光部件42和反射部件43容纳在由侧壁部分451和底部分452所包围的空间内。如图3所示,在底部分452中,开口453形成在与放大透镜411对置的位置处。因此,当图像拍摄对象插入到图像拍摄壳体40中时,放大透镜411通过开口453与图像拍摄对象的放大部分对置。

例如,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遮光部件45由诸如ABS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例如,优选的是,遮光部件45的内壁(面向透镜部分41、导光部件42和反射部件43的壁面)被染成黑色,以便抑制照明光的散射。

另外,图像拍摄壳体40包括:作为抵靠部件的实例的定位部件46,其布置为与遮光部件45的底部分452对置,并且在与光轴方向交叉的平面中对图像拍摄对象进行定位;球形部件47,其安装在定位部件46上,并且沿光轴方向对图像拍摄对象进行定位;以及作为推压部件的实例的弹性部件48,其沿着与朝向放大透镜411的方向推压球形部件47。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定位部件46由诸如ABS树脂等在与图像拍摄对象接触时不容易变形的硬树脂材料构成。此外,例如,球形部件47由诸如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球构成。另外,弹性部件48由诸如毡或泡沫橡胶等具有弹性的片状部件构成。

这里,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按压部由球形部件47和弹性部件48构成。

在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相机21(放大透镜411)的光轴方向被称为Z方向,并且与Z方向垂直的平面被称为XY平面。此外, 在实例中,矩形便携式终端2(安装部件31)的短边方向被称为X方向,而沿着长边的方向被称为Y方向。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实例被示例性地描述为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但是,该“与光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不一定与光轴方向垂直,而是只要能够对图像拍摄对象进行拍摄,其可以稍微地倾斜于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

图5A和图5B是示出应用了示例性实施例的定位部件46的构造的视图。图5A是定位部件46的透视图,并且图5B是沿Z方向从上游侧看到的图5A所示的定位部件的视图。

如图5A和图5B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定位部件46包括作为第一抵靠部分的实例的在预定的第一方向(X方向)上对图像拍摄对象进行定位的第一抵靠壁461以及作为第二抵靠部分的实例的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对图像拍摄对象进行定位的第二抵靠壁462。在实例中,第一抵靠壁461由沿着YZ平面的壁面构成,并且第二抵靠壁462由沿着ZX平面的壁面构成。

定位部件46的第一抵靠壁461和第二抵靠壁462布置为与相机21的图像拍摄区域相距预定距离。换言之,第一抵靠壁461布置在沿X方向与相机21的图像拍摄区域分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类似地,第二抵靠壁462布置在沿Y方向与相机21的图像拍摄区域分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如图3等所示,定位部件46安装在遮光部件45上,使得第一抵靠壁461和第二抵靠壁462与底部分452接触。因此,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在遮光部件45的底部分452与定位部件46的第一抵靠壁461及第二抵靠壁462之间形成了供图像拍摄对象插入的插入空间S。

如图3、图5A和图5B所示,在定位部件46中布置有保持孔463,在保持孔463中保持有球形部件47。

因此,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球形部件47保持在定位部件46的保持孔463中,并且弹性部件48安装在定位部件46的背面(与面向遮光部件45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因 此,由弹性部件48将球形部件47压在Z方向上的上游侧,并且在图像拍摄对象未插入插入空间的状态下,球形部件47与遮光部件45的底部分452接触。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球形部件47未固定于保持孔463,而是以可旋转方式保持在保持孔463中。因此,当图像拍摄对象插入到插入空间S中时,球形部件47随着图像拍摄对象的移动而旋转。

另外,将在下文中对此进行详细描述。然而,当图像拍摄对象插入到插入空间S中时,球形部件47被推向远离放大透镜411的方向,并且因此,弹性部件48发生弹性变形。相应地,图像拍摄对象因被夹在球形部件47与遮光部件45的底部分452之间而受到支撑。

此外,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当沿着Z方向(光轴方向)观察图像拍摄壳体40时,保持孔463和球形部件47布置在偏离于放大透镜411(底部分452的开口453)的位置处。更详细地说,如图3、图7A和图7B所示,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球形部件47在X方向和Y方向上布置在放大透镜411的下游侧。换言之,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在图像拍摄对象的插入方向上,球形部件47布置在放大透镜411的下游侧。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中的图像拍摄对象。例如,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中,诸如安全卡、信用卡或票卡等薄板形卡片C用作图像拍摄对象,并且对卡片C进行检查(真实性判断)。

具体地说,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中,与卡片C的图案信息相关的信息预先存储在便携式终端2内或者存储在诸如服务器PC等以有线方式或无线方式与便携式终端2连接的外部装置内。

在对卡片C进行检查时,使用图像拍摄系统1来拍摄卡片C的预定区域的图像,并且由此获取卡片C的图案信息。对所获取的卡片C的图案信息与存储在便携式终端2或外部装置内的图案信息是 否一致进行判断,由此对卡片C进行检查,并且通过便携式终端2的显示屏20等来输出检查结果。

这里,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中,获取呈现在卡片C的表面上的、由每个卡片C所特有的、随机微细的图案的图像,以作为图案信息。一般来说,由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所获取的微细图案表示微细到下述程度的图案:与形成在卡片C上的例如普通的字符或符号不同,该图案不太可能被肉眼所识别。

具体地说,使用由构成卡片C的纤维形成的图案、由卡片C的表面上的细小裂纹形成的图案、由构成卡片C的材料的微细颗粒形成的图案、或形成在卡片C的表面上的全息图案来作为卡片C的图案。另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卡片C的用于进行检查(真实性判断)的图案不限于此。

以这种方式,由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所获取的卡片C的图案是微细的,并且为了精确地拍摄卡片C的图案的图像,需要对卡片C进行定位,以使得卡片C的表面到达(处于)放大透镜411的焦点位置。换言之,为了精确地拍摄卡片C的图案的图像,需要在Z方向(光轴方向)上精确地对卡片C进行定位。

此外,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中,从卡片C获取图案信息的区域大致为卡片C上的狭小范围。因此,为了从卡片C精确地获取作为检查目标的区域的图案,需要相对于相机21的读取位置精确地对卡片C进行定位。此外,为了从卡片C精确地获取作为检查目标的区域的图案,需要在XY平面上精确地对卡片C进行定位(在X方向和Y方向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中,通过使用定位部件46而在XY平面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并且通过使用球形部件47、弹性部件48和遮光部件45的底部分452而在Z方向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

接下来,将描述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中的图像拍摄对象(卡片C)的定位。图6、图7A和图7B是示出作为图 像拍摄对象的卡片C插入到图像拍摄壳体40中的状态的视图。图7A是示出图像拍摄壳体40与卡片C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并且图7B是沿图7A中的线VIIB-VIIB截取的剖视图。

在作为图像拍摄对象的卡片C中,用于获取上述图案信息的信息区域D被设定在预定位置处。这里,将示例性地描述使用长方形卡片C作为图像拍摄对象的情况。如图6所示,在卡片C中,信息区域D被设定在四角之一(在实例中为图中的右下角部分Cx)处。换言之,在卡片C中,信息区域D被设定在拐角部分Cx处,该拐角部分Cx被夹在四个边之中彼此垂直的一个长边(第一边部分)Ca与一个短边(第二边部分)Cb之间。

如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6和上述图3所示,以拐角部分Cx作为端侧,沿X方向和Y方向将卡片C插入形成在图像拍摄壳体40的遮光部件45与定位部件46之间的插入空间S中(见图6中的箭头A)。

如果继续插入卡片C,则卡片C的拐角部分Cx抵靠在突伸入插入空间S的球形部件47上。因此,通过推压卡片C,弹性部件48向Z方向上的下游侧变形,并且球形部件47向Z方向上的下游侧移动。如图7B所示,卡片C处于被夹在球形部件47与遮光部件45的底部分452之间的状态下。

如上文所述,弹性部件48朝向Z方向上的上游侧推压球形部件47,并且球形部件47将卡片C按压在底部分452上。由此,实现了在Z方向上对卡片C的定位。换言之,通过将卡片C压在底部分452上,将卡片C定位为使得从放大透镜411到卡片C的表面的距离等于从放大透镜411到底部分452的距离。由此,放大透镜411的焦点位置与卡片C的表面一致。

这里,球形部件47具有球形形状,并且其表面为球形表面。因此,当随着卡片C的插入,卡片C抵靠在球形部件47上时,卡片C易于被引导至球形部件47的表面。此外,如上文所述,球形部件47相对于定位部件46的保持孔463以可旋转方式被保持。因而,当随着卡片C的插入,卡片C抵靠在球形部件47上时,球形部件467 根据卡片C的移动而旋转。

通过采用这种构造,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抑制了因卡片C抵靠在球形部件47上而发生的卡片C的弯曲或损坏。

另外,如果继续插入卡片C,则卡片C抵靠在定位部件46的第一抵靠壁461和第二抵靠壁462上。更具体地说,如图7A所示,卡片C的长边Ca抵靠在第一抵靠壁461上,并且短边Cb抵靠在第二抵靠壁462上。

由此,实现了在X方向和Y方向上对卡片C的定位。具体地说,卡片C的长边Ca抵靠在第一抵靠壁461上,由此,卡片C在X方向上被定位;并且短边Cb抵靠在第二抵靠壁462上,由此,卡片C在Y方向上被定位。因此,卡片C的信息区域D到达相机21的图像拍摄区域。

当卡片C插入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时,通常,卡片C的长边Ca和短边Cb中的任一者会率先抵靠在第一抵靠壁461或第二抵靠壁462上。例如,当卡片C的长边Ca率先抵靠在第一抵靠壁461上时,如果继续插入卡片C,则卡片C通过在第一抵靠壁461上被引导而朝Y方向移动,从而短边Cb抵靠在第二抵靠壁462上,并且卡片C在X方向和Y方向上被定位。

也就是说,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第一抵靠壁461和第二抵靠壁462具有引导已插入的卡片C的前进方向的作用。因此,在用户执行对卡片C的插入时,操作性变好。

如上文所述,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图像拍摄单元3)中,通过使用定位部件46而在XY平面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并且通过使用球形部件47、弹性部件48和遮光部件45的底部分452而在Z方向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由此,与未采用该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将卡片C的信息区域D定位在相机21的图像拍摄区域处。

由此,即使是微细且通常不容易被读取的图案(正如由卡片C的纤维所形成的图案),也能够由便携式终端2的相机21精确地读 取,并且可以使用所读取的图案对卡片C进行检查(真实性判断)。

这里,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图像拍摄单元3)中,球形部件47在X方向和Y方向上布置在相机21的图像拍摄区域的下游侧。换言之,球形部件47在作为图像拍摄对象的卡片C的插入方向上布置在相机21的图像拍摄区域的下游侧。

因此,例如,与球形部件47在X方向或Y方向上布置在相机21的图像拍摄区域的上游侧的情况相比,可以缩短在球形部件47受压的状态下插入卡片C的距离,并且可以减小施加在卡片C上的载荷。

此外,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系统1中,可以在便携式终端2的显示屏20上向用户显示表示卡片C的插入方向、已插入区域等的画面。由此,可以进一步改善在使用图像拍摄系统1对卡片C进行检查时的操作性。

此外,当卡片C插入到图像拍摄单元3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时,可以在便携式终端2的显示屏20上显示由相机21所拍摄的图像。由此,用户能够在确认显示在显示屏20上的图像的同时进行卡片C的插入,并且能够利用显示屏20来确认卡片C的信息区域是否移动到相机21的图像拍摄区域。

另外,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拍摄壳体40中,通过均为平面的第一抵靠壁461和第二抵靠壁462在X方向和Y方向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具体地说,通过使卡片C的长边Ca与第一抵靠壁461与第一抵靠壁461连续接触而在X方向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并且通过使卡片C的短边Cb与第二抵靠壁462连续接触而在Y方向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

然而,例如,可使卡片C的长边Ca和短边Cb中的一者与定位部件46接触,由此,也可以在X方向或Y方向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一个球形部件47在Z方向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但是,也可以布置多个球形部件47。在这种情况下,卡片C的整个表面易于与遮光部件45的底部分452接触,从而 与由一个球形部件47在Z方向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的情况相比,可以更稳定地在Z方向上对卡片C进行定位。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实施例的选取和说明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具有各种变型的本发明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