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80709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客户端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要。

现有技术中,客户端上的app与服务器交互的方式一般需要通过多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api)来实现。比如:在初次运行app的应用场景下,需要调用注册设备、获取配置、验证升级、报活、获取协议、上报地理位置、验证登录等多个api。

但是,由于受事先写好的逻辑控制的限制,调用各个api时不能调整调用顺序,使得利用api完成app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时,其灵活性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api完成app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时,其灵活性差,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请求信息,所述数据请求信息携带有第一场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

利用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 理,得到第二数据;

将携带有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对所述数据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应用请求时,根据所述应用请求确定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所述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场景标识;

将携带有所述第一场景标识的数据请求信息发送至网关,以使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

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网关利用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输出所述解析处理后的数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请求信息,所述数据请求信息携带有第一场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

利用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将携带有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对所述数据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信息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接收到应用请求时,根据所述应用请求确定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所述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场景标识;

将携带有所述第一场景标识的数据请求信息发送至网关,以使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

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网关利用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输出所述解析处理后的数据。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请求信息,该数据请求信息携带有第一场景标识,据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利用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第二数据,利用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第二数据,使得网关基于场景标识完成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提高了信息交互效率,还节省了网络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交互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信息交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信息交互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信息交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信息交互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信息交互装置所在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信息交互装置所在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信息交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框图;

图9为本申请信息交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信息交互场景示意图:

图1场景中包括:客户端、网关(gateway)和服务端。其中,网关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并且,网关和客户端之间是基于场景进行信息交互,而网关和服务端之间是基于api进行信息交互。

客户端上的app接收到用户的应用请求时,会根据该应用请求确定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该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场景标识,然后将该携带有第一场景标识的数据请求信息发送至网关。

网关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携带有第一场景标识的数据请求信息后,会根据该第一场场景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待调用的api,以及获取各个api对应的设定调用策略,并根据各个api对应的设定调用策略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调用请求。

服务器接收到各个api发起的数据调用请求后,会获取对应的调用数据,并将对应的调用数据返回网关,该调用数据为第一数据。其中,调用数据可以是一些业务数据。

网关接收到第一数据后,会利用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携带有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发送至客户端。其中,第二数据是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数据,有利于客户端处理和展现给用户。

客户端接收到第二数据,会利用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输出解析处理后的数据。

另外,网关可以提前配置应用场景和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以及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该对应关系发送至客户端,以使客户端可根据对应关系中的场景标识向网关发起订阅服务。

同时,网关还可以提供场景维护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再将调整后的对应关系发送至客户端。

因此,上述客户端和网关之间可以基于场景标识进行信息交互,并且,网关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基于场景标识的一次数据请求,就可以向该客户端返回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所有数据,避免了客户端多次发送数据请求,不但提高了信息交互效率,还提高了用户体验。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2,为本申请信息交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于服务端的网关上,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请求信息,该数据请求信息携带有第一场景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客户端接收到用户对app的应用请求时,可以根据该应用请求确定对应的应用场景,并将携带有该应用场景对应场景标识的数据请求信息发送至网关,便于网关根据场景标识获取对应的应用场景所需要的所有数据。

比如:客户端接收到用户对app的登录请求时,根据登录请求确定此时应用场景为登录场景,可以将携带有登录场景对应的场景标识的数据请求信息发送至网关,便于网关根据登录场景对应的场景标识获取登录场景所需要的所有数据。

步骤220:根据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可以是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应用场景所需的所有业务数据。

比如:第一场景标识为登录场景的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可以包括登录场景中需要用到的配置数据、用户数据、时间数据等。

另外,根据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时,可以采用api的方式,包括:

(1)根据第一场景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待调用的api。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场景标识可以对应的一个或多个api。

(2)获取各个api对应的设定调用策略。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调用策略可以包括哪些api可以同时执行,哪些api可以顺序执行,哪些api可以先后执行等。

(3)根据设定调用策略向服务端发送数据调用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设定调用策略确定各个api的调用次序,并通过这些api向服务器发送数据调用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调用数据。

(4)接收服务端返回的调用数据,该调用数据为待整合处理的第一数据。

步骤230:利用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场景标识可以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统一数据模型, 利用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待整合处理的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后,得到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第二数据,并且该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第二数据便于客户端处理和展现给用户。

另外,利用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第二数据时,可以基于事先配置的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来实现,包括:

(1)从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询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第一模型标识;

(2)根据第一模型标识确定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

(3)利用第一模型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基于统一数据模型的第二数据。

步骤240:将携带有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发送至客户端,以使客户端对数据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通过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请求信息,该数据请求信息携带有第一场景标识,据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利用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第二数据,利用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第二数据,使得网关基于场景标识完成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从而提高了信息交互效率,还节省了网络资源消耗。

参见图3,为本申请信息交互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于服务端的网关上,结合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配置至少一个应用场景、以及各个应用场景的场景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关提供场景配置服务,可以提前配置一个或多个应用场景,以及各个应用场景的场景标识。

步骤320:配置每个应用场景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以及所述统一数据模型的模型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关还提供统一数据模型配置服务,可以提前配置一 个或多个统一数据模型,以及各个统一数据模型的模型标识。

步骤330:配置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关可以提前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该对应关系发送至客户端。

另外,网关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将调整后的对应关系发送至客户端,便于客户端根据调整后的对应关系更加已保存的对应关系。

步骤340:将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至客户端。

步骤350:接收客户端的订阅请求信息,该订阅请求信息携带有第二场景标识。

步骤360:根据第二场景标识获取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并将第二场景标识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发送至客户端。

另外,步骤340中除了将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至客户端,也可以将自身配置的各个应用场景、各个应用场景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都发送至客户端。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通过提前配置至少一个应用场景、以及各个应用场景的场景标识,配置每个应用场景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以及所述统一数据模型的模型标识,配置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发送至客户端,便于网关和客户端实现基于场景标识的信息交互,从而保证信息交互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参见图4,为本申请信息交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于客户端上,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在接收到应用请求时,根据应用请求确定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场景标识。

步骤420:将携带有第一场景标识的数据请求信息发送至网关,以使网 关根据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

步骤430:接收网关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该第二数据是网关利用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步骤440:根据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输出解析处理后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客户端接收到第一数据后,可以根据本地保存的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询该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模型标识,并根据该模型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在应用界面上显示解析处理后的数据。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在接收到应用请求时,根据应用请求确定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场景标识,将携带有第一场景标识的数据请求信息发送至网关,以使网关根据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接收网关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该第二数据是网关利用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后得到的数据,根据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输出解析处理后的数据,使得客户端可以基于场景标识一次完成对场景数据的获取,减少了客户端和服务端信息交互的次数,从而提高了信息交互效率,还节省了网络资源消耗。

参见图5,为本申请信息交互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于客户端上,结合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0:接收网关发送的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520:若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与本地保存的对应关系不同,则根据接收到的对应关系更新本地保存的对应关系。

步骤530:若本地不包括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则保存该对应关系。

步骤540:从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选择待订阅的第二场景标识。

步骤550:将携带有第二场景标识的订阅请求信息发送至网关,以使网关根据第二场景标识获取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

步骤560:接收网关发送的第二场景标识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

由上述实施例可见,通过接收网关发送的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客户端根据场景标识与服务端的网关进行信息交互,从而保证信息交互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与本申请信息交互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信息交互装置的实施例。

本申请信息交互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服务端的网关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信息交互装置所在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6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设备通常根据该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如对于终端来说,可能包括摄像头、触摸屏子、通信组件等,对于服务器来说,可能包括负责处理报文的转发芯片等等。

本申请信息交互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客户端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设备的处理器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读取到内存中运行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信息交互装置所在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7所示的处理器、内存、网络接口、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设备通常根据该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如对于终端来说, 可能包括摄像头、触摸屏子、通信组件等,对于服务器来说,可能包括负责处理报文的转发芯片等等。

参见图8,为本申请信息交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框图,该信息交互装置可以在服务端的网关上,并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信息交互方法,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81、调用单元82、整合单元83和第一发送单元84。

第一接收单元81,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请求信息,所述数据请求信息携带有第一场景标识;

调用单元8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

整合单元83,用于利用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第一发送单元84,用于将携带有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对所述数据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用单元82可以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获取子单元、发送子单元和接收子单元(图8中未标出)。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确定至少一个待调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各个所述api对应的设定调用策略;

发送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设定调用策略向所述服务端发送数据调用请求;

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端返回的调用数据,所述调用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配置单元、第二配置单元、第三配置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图8中未标出)。

第一配置单元,用于配置至少一个应用场景、以及各个应用场景的场景标识;

第二配置单元,用于配置每个应用场景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以及所述统一数据模型的模型标识;

第三配置单元,用于配置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对应关系发送至所述客户端。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图8中未标出)。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端的订阅请求信息,所述订阅请求信息携带有第二场景标识;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场景标识获取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并将所述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发送至所述客户端。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调整单元和第四发送单元(图8中未标出)。

调整单元,用于调整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调整后的对应关系发送至所述客户端。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整合单元83可以包括:查询子单元、第二确定子单元和整合子单元(图8中未标出)。

查询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对应关系中查询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第一模型标识;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模型标识确定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

整合子单元,用于利用所述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数据。

参见图9,为本申请信息交互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框图,该信息交互装置可以在客户端上,并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信息交互方法,该装置可以包括:确定单元91、第一发送单元92、第一接收单元93和解析单元94。

确定单元91,用于在接收到应用请求时,根据所述应用请求确定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所述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场景标识;

第一发送单元92,用于将携带有所述第一场景标识的数据请求信息发送至网关,以使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

第一接收单元93,用于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网关利用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解析单元9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输出所述解析处理后的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更新单元和保存单元(图9中未标出)。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各个场景标识与各个模型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更新单元,用于若所述对应关系与本地保存的对应关系不同,则根据所述对应关系更新本地保存的对应关系;

保存单元,用于若本地不包括所述对应关系,则保存所述对应关系。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选择单元、第二发送单元和第三接收单元(图9中未标出)。

选择单元,用于从所述对应关系中选择待订阅的第二场景标识;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携带有所述第二场景标识的订阅请求信息发送至所述网关,以使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第二场景标识获取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所述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解析单元94可以包括:查询子单元、解析子单元和显示子单元(图9中未标出)。

查询子单元,用于从所述对应关系中查询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模型标识;

解析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模型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

显示子单元,用于在所述场景标识对应的应用界面上显示所述解析处理 后的数据。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请求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与图8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可以于服务端的网关上,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请求信息,所述数据请求信息携带有第一场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

利用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得到第二数据;

将携带有所述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发送至所述客户端,以使所述客户端对所述数据响应信息中的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

与图9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交互装置,所述装置可以于客户端上,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在接收到应用请求时,根据所述应用请求确定对应的应用场景、以及所述应用场景对应的第一场景标识;

将携带有所述第一场景标识的数据请求信息发送至网关,以使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从服务端调用对应的第一数据;

接收所述网关发送的携带有第二数据的数据响应信息,所述第二数据是所述网关利用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场景标识对应的统一数据模型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并输出所述解析处理后的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