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型动铁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945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防水型动铁受话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动铁受话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型动铁受话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听见声音的原理是因为空气中的振动通过外耳耳道把振动传递到了耳膜,通过耳膜形成的振动驱动人的听觉神经,由此感知声音的振动。然而已有的受话器受外界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造成,音质不清晰,并且噪声大,在电声转换率方面转换效率低,造成耗电量大,续航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受话器不防水,音质不清晰等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水型动铁受话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水型动铁受话器,包括受话器本体、音嘴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嘴下方为受话器本体,所述受话器本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下方为振膜,所述振膜固定振膜支架上,所述振膜支架固定在受话器本体上,所述振膜上设有保护膜,所述受话器本体内设有锷铁,所述锷铁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簧片连接,所述受话器本体内设有线圈,所述簧片穿过线圈,所述簧片上方设有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固定锷铁上,所述簧片下方设有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固定在受话器本体上,所述簧片上与传振杆连接,所述传振杆与振膜连接,所述受话器本体下方设有焊盘,所述焊盘通过导线与线圈连接。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振膜与振膜支架之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设有出水口。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振膜厚度为0.015-0.03mm,材料为铝镁合金。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音嘴和通孔在同一位置。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保护膜为TPU材料。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为:所述连接块的材料为天然橡胶。

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防水型动铁受话器,包括受话器本体、永磁铁、线圈、传振杆、簧片、锷铁和振膜,当线圈上有电流通过时,线圈中的簧片产生磁性,簧片上方和下方设有磁铁,因此簧片处于磁场中,由于磁力的作用簧片惠产生振动,簧片与传振杆连接,传振杆与振膜连接,导致振膜振动,从听到声音,振膜与振膜支架之间设有凹槽,凹槽两侧设出水口,音嘴进水时,水会流凹槽中,通过出水口排出,减少振膜振动时受水的影响而产生杂音,簧片与锷铁之间设有天然橡胶,可以防止受话器本体振动,产生噪音,此受话器不仅能够防水,动铁技术具有稳定可靠,极低失真,节能省电等特点,封闭式结构,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声音清晰无杂音,无噪音,长时间使用不会头脑发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振膜和振膜支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防水型动铁受话器,包括受话器本体3、音嘴8和线圈9,音嘴8下方为受话器本体3,受话器本体3上设有通孔12,通孔12下方为振膜2,所述振膜2固定振膜支架11上,振膜支架11固定在受话器本体3上,振膜2上设有保护膜1,受话器本体3内设有锷铁10,锷铁10上设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与簧片6连接,受话器本体3内设有线圈9,6簧片穿过线圈9,簧片6上方设有第一永磁铁5,第一永磁铁5固定锷铁10上,簧片10下方设有第二永磁铁7,第二永磁铁7固定在受话器本体3上,簧片6上与传振杆4连接,传振杆4与振膜2连接,受话器本体3下方设有焊盘14,焊盘14通过导线15与线圈9连接。

上述较佳的实施例中,振膜与振膜支架之间设有凹槽,凹槽两侧设有出水口,振膜的厚度为0.015mm,材料为铝镁合金,保护膜为为TPU材料,连接块的材料为天然橡胶,此实施例振膜厚度为0.015mm,振膜比较薄,为低频率的防水型动铁受话器。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防水型动铁受话器,包括受话器本体3、音嘴8和线圈9,音嘴8下方为受话器本体3,受话器本体3上设有通孔12,通孔12下方为振膜2,所述振膜2固定振膜支架11上,振膜支架11固定在受话器本体3上,振膜2上设有保护膜1,受话器本体3内设有锷铁10,锷铁10上设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与簧片6连接,受话器本体3内设有线圈9,6簧片穿过线圈9,簧片6上方设有第一永磁铁5,第一永磁铁5固定锷铁10上,簧片10下方设有第二永磁铁7,第二永磁铁7固定在受话器本体3上,簧片6上与传振杆4连接,传振杆4与振膜2连接,受话器本体3下方设有焊盘14,焊盘14通过导线15与线圈9连接。

上述较佳的实施例中,振膜与振膜支架之间设有凹槽,凹槽两侧设有出水口,振膜的厚度为0.015mm,材料为铝镁合金,保护膜为为TPU材料,连接块的材料为天然橡胶,此实施例振膜厚度为0.03mm,振膜比较薄,为高频率的防水型动铁受话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