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用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3673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手机充电用手机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充电用手机壳,包括基板、背板、充电接头和接头壳,所述背板的四周边沿设置有向上弯折的上包边、下包边、左包边和右包边,所述基板和背板平行设置并且所述基板的四周分别与上包边、下包边、左包边和右包边的内侧面密封固定,所述基板与背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上包边、下包边、左包边和右包边向上伸出所述基板的部分与基板形成用于放置手机的第二腔体,这种手机充电用手机壳不仅可以对手机进行保护,而且可以与随身携带的电源连接进行充电,丰富了手机壳的功能,而且不同于现在的移动电源,它不需要随身携带充电线缆,即插即充,非常方便。
【专利说明】
手机充电用手机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充电用手机壳。
【背景技术】
[0002]现在的手机壳只是用于保护手机在掉落或发生碰撞时对手机外壳形成保护,防止手机外壳的破损,功能比较单一,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的手机壳进行改进,丰富它的功能,物尽其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手机壳功能单一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充电用手机壳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机充电用手机壳,包括基板、背板、充电接头和接头壳,所述背板的四周边沿设置有向上弯折的上包边、下包边、左包边和右包边,所述基板和背板平行设置并且所述基板的四周分别与上包边、下包边、左包边和右包边的内侧面密封固定,所述基板与背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上包边、下包边、左包边和右包边向上伸出所述基板的部分与基板形成用于放置手机的第二腔体;
[0005]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升压电路,所述下包边上开设有充电缺口,所述接头壳呈“L”形,“L”形的所述接头壳的长边与背板的下部固定连接,短边向上弯折,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接头壳中并且与所述升压电路电连接,另外一端从所述接头壳的端部伸出并从所述充电缺口伸入第二腔体中;
[0006]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二个充电通孔和二个通信通孔,所述第一腔体中还设置有与所述升压电路连接的二个充电端子和二个通信端子,所述二个充电端子分别与二个充电通孔对应,所述二个通信端子分别与二个通信通孔对应。
[0007]具体的,所述左包边上开设有音量键缺口,所述右包边上开设有电源键缺口,所述背板的上部还设有第一摄像头通孔,所述基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二摄像头通孔,所述第一摄像头通孔与第二摄像头通孔对应设置。
[0008]作为优选,所述背板的背面上设置有四个凸点,所述四个凸点呈矩形分布在所述背板上。
[0009]作为优选,所述背板的背面还设置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中固定有磁片,所述矩形槽中盖设有封盖。
[00?0]具体的,所述充电接头为microUSB接头或者lighting接头。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手机充电用手机壳不仅可以对手机进行保护,而且可以与随身携带的电源连接进行充电,丰富了手机壳的功能,而且不同于现在的移动电源,它不需要随身携带充电线缆,即插即充,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充电用手机壳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充电用手机壳的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基板,2、背板,3、充电接头,4、接头壳,5、上包边,6、下包边,7、左包边,8、右包边,9、充电通孔,10、通信通孔,11、凸点,12、磁片,13、矩形槽,14、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19]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机充电用手机壳,包括基板1、背板2、充电接头3和接头壳4,背板2的四周边沿设置有向上弯折的上包边5、下包边6、左包边7和右包边8,基板I和背板2平行设置并且基板I的四周分别与上包边5、下包边6、左包边7和右包边8的内侧面密封固定,基板I与背板2之间形成第一腔体,上包边5、下包边6、左包边7和右包边8向上伸出基板I的部分与基板I形成用于放置手机的第二腔体;
[0020]第一腔体中设置有升压电路,下包边6上开设有充电缺口,接头壳4呈“L”形,“L”形的接头壳4的长边与背板2的下部固定连接,短边向上弯折,充电接头3的一端固定在接头壳4中并且与升压电路电连接,另外一端从接头壳4的端部伸出并从充电缺口伸入第二腔体中;
[0021]背板2上开设有二个充电通孔9和二个通信通孔10,第一腔体中还设置有与升压电路连接的二个充电端子和二个通信端子,二个充电端子分别与二个充电通孔9对应,二个通信端子分别与二个通信通孔10对应。这种手机充电用手机壳单独使用是无法给手机充电的,还需要电源组件的配合,电源组件主要包括电芯和主控芯片,电芯上连接有充电针,主控芯片连接有通信针,将它们与通信端子和充电端子连接,从而再给手机充电。
[0022]左包边7上开设有音量键缺口,右包边8上开设有电源键缺口,背板2的上部还设有第一摄像头通孔,基板I的上部开设有第二摄像头通孔,第一摄像头通孔与第二摄像头通孔对应设置,背板2的背面上设置有四个凸点11,四个凸点11呈矩形分布在背板2上,凸点11既起到防滑的作用,而且可以将背板2抬高,减少摩擦;背板2的背面还设置有矩形槽13,矩形槽13中固定有磁片12,矩形槽13中盖设有封盖14,电源组件上也有磁片12,通过磁片12,电源组件与手机壳的连接更加稳定;充电接头3为microUSB接头或者lighting接头。
[002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4]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手机充电用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背板、充电接头和接头壳,所述背板的四周边沿设置有向上弯折的上包边、下包边、左包边和右包边,所述基板和背板平行设置并且所述基板的四周分别与上包边、下包边、左包边和右包边的内侧面密封固定,所述基板与背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上包边、下包边、左包边和右包边向上伸出所述基板的部分与基板形成用于放置手机的第二腔体; 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升压电路,所述下包边上开设有充电缺口,所述接头壳呈“L”形,“L”形的所述接头壳的长边与背板的下部固定连接,短边向上弯折,所述充电接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接头壳中并且与所述升压电路电连接,另外一端从所述接头壳的端部伸出并从所述充电缺口伸入第二腔体中; 所述背板上开设有二个充电通孔和二个通信通孔,所述第一腔体中还设置有与所述升压电路连接的二个充电端子和二个通信端子,所述二个充电端子分别与二个充电通孔对应,所述二个通信端子分别与二个通信通孔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充电用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包边上开设有音量键缺口,所述右包边上开设有电源键缺口,所述背板的上部还设有第一摄像头通孔,所述基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二摄像头通孔,所述第一摄像头通孔与第二摄像头通孔对应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充电用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背面上设置有四个凸点,所述四个凸点呈矩形分布在所述背板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充电用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背面还设置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中固定有磁片,所述矩形槽中盖设有封盖。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充电用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为microUSB接头或者lighting接头。
【文档编号】H04M1/18GK205693731SQ201620581575
【公开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5日 公开号201620581575.1, CN 201620581575, CN 205693731 U, CN 205693731U, CN-U-205693731, CN201620581575, CN201620581575.1, CN205693731 U, CN205693731U
【发明人】王旭, 王二化
【申请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