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网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5387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RFID的网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连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RFID的网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网间连接器是两个网络或者多个网络之间必不可少的设备,随着传输数据或文件的不断复杂化,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方式也越来越重要。

现在比较流行的网间连接器传输方式都是通过有线的连接,而且还需要很复杂的线路才能实现,这样会造成线路混乱的问题,如果两个网络之间距离较远,就要耗费很多的资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网间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网间连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FID的网间连接器,包括外部装置和内部电路,所述外部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部安装有外接天线,所述外壳的一侧面设有电源插头,所述外壳的内腔中安装有内部电路,所述内部电路包括CPU,所述CPU与检波器单向电连接,所述检波器与外接天线电连接,所述CPU与存储器双向电连接,所述CPU与时钟复位电路双向电连接,所述CPU与模数转换器单向电连接,所述CPU与稳压器单向电连接,所述稳压器与电源插头电连接,所述CPU与数模转换器单向电连接,所述CPU与RFID读写器双向电连接,所述CPU与RFID标签双向电连接;

所述基于RFID的网间连接器通过RFID读写器和RFID标签与网络1、网络2无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另一侧面设有网络一有线接口和网络二有线接口。

优选的,所述CPU与缓冲器双向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网间连接器内部加装基于RFID的CPU模块内部电路,这样就省去了传统的有线连接网络方式,通过RFID射频技术可以使网络之间运用无线传输的方式进行数据的传输,可以省去线路设备,这样也可以使较远的网络之间进行无线传输,使传输或信息交换更加的快速、便捷。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电路图;

图3为基于RFID的网间连接器与网络1和网络2无线连接图。

图中:1、外部装置,101、外壳,102、外接天线,103、电源插头,104、网络一有线接口,105、网络二有线接口,2、内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RFID的网间连接器,包括外部装置1和内部电路2,所述外部装置1包括外壳101,所述外壳101的上部安装有外接天线102,用于接收来自不同网络的射频信号,所述外壳101的一侧面设有电源插头103,所述外壳101的内腔中安装有内部电路2,将电源插头103插到电源上就通电了,所述内部电路2包括CPU,所述CPU与检波器单向电连接,所述检波器与外接天线102电连接,用于将来自外接天线103的信号进行检波送至CPU模块,所述CPU与存储器双向电连接,用于存储各个网络之间的互联关系,所述CPU与时钟复位电路双向电连接,当两个网络连接完成后,需要连接别的网络这时需要时钟复位进行改变程序,所述CPU与模数转换器单向电连接,将接收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所述CPU与稳压器单向电连接,所述稳压器与电源插头103电连接,对电源插头103过来的电流进行稳压,所述CPU与数模转换器单向电连接,将CPU处理好的信号进行数模转换,所述CPU与RFID读写器双向电连接,用于识别接收来自外接天线102的射频信号,所述CPU与RFID标签双向电连接,将处理好的射频信号发射出去;

所述基于RFID的网间连接器通过RFID读写器和RFID标签与网络1、网络2无线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外壳另一侧面设有网络一有线接口和网络二有线接口,如无线射频出现故障时,可通过有线接口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CPU与缓冲器双向电连接,缓冲器可对输入或者输出的数据进行暂时存放,起到协调缓冲的效果。

工作原理:当需要两个网络或者多个网络进行连接时,将电源插头103通电,网间连接器通电,网络1中的RFID标签发出连接指令,指令经网间连接器中RFID读写器接收,经CPU处理信息,再由网间连接器RFID标签发射到网络2,由网络2中的RFID读写器识别接收,完成无线射频传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