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9581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



背景技术:

目前,家庭中观看使用的电视机是普通直面电视机,适合多人观看,但是不能给用户提供最佳的视角,因此当用户想要提升视觉体验感时就要重新安置一台拥有一定曲面形态的曲面电视机,以提供给用户良好的视觉效果,但是,曲面电视机不适合多人观看。为使电视机能够在曲面与平面之间自由转换以均兼顾多人观看及良好的视觉效果,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柔性屏的背后设置曲直转换机构来实现柔性屏的曲直转换。此种曲直转换机构使用电动机带动螺杆,螺杆顶端链接背板,螺母固定于后壳某处,螺杆旋转时,螺杆以螺母为中心点,做以螺母为固定中心的纵向相对运动,螺杆再带动背板,推动模组,实现机械性的平面-曲面变换,但是由于此种曲直转换机构中由于安装有电机,因此在进行柔性屏的曲直转换时会产生噪音,且结构复杂,体积大,增加了液晶电视的厚度,成本高。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将柔性屏曲直转换的机构动作时有噪音,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包括:电视后壳,设置在电视后壳上的第一面壳,其中,其还包括:设置在电视后壳上朝向远离第一面壳的一侧凹陷的弧形槽,设置在电视后壳与第一面壳之间、具有柔性的液晶显示模组,设置在电视后壳上并位于电视后壳与液晶显示模组之间的若干个弹性件和电磁线圈;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金属背板及设置在金属背板上的背光模组;所述电磁线圈和电源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相接触。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其中,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金属背板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的第二面壳;所述第二面壳上设置有若干个依次连接、并用于夹持所述金属背板与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一U型夹持部。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其中,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电视后壳的两端、并用于放置所述电磁线圈的金属支撑架。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其中,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金属支撑架之间。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其中,其还包括设置在金属背板上的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若干个灯条及与灯条连接的散热条。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其中,所述金属支撑架在所述电视后壳上沿垂直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照明组件垂直于所述金属支撑架。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金属背板上的光学组件与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光学组件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弧形缺口,所述金属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缺口相配合的凸筋。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其中,所述光学组件上设置有若干个具有通孔的凸缘。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其中,所述金属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凸起部。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其中,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光学组件与所述金属背板连接的中框;所述中框上设置有若干个依次连接、并用于夹持所述光学组件与所述金属背板的第二U型夹持部。

有益效果: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主要通过设置在电视后壳上的电磁线圈的通电与否及弹性件来实现液晶电视的曲直转换,避免使用电机等驱动装置,从而避免了曲直转换时的噪音;弹性件及电磁线圈的体积小、装配简单,占用空间小,使得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的整体厚度减小,易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的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的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如图1所示,其包括:电视后壳1,设置在电视后壳1上的第一面壳2,设置在电视后壳1上朝向远离第一面壳2的一侧凹陷的弧形槽,设置在电视后壳1与第一面壳2之间、具有柔性的液晶显示模组,及设置在电视后壳1上并位于电视后壳1与液晶显示模组之间的若干个弹性件3和电磁线圈4;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金属背板5及设置在金属背板5上的背光模组;所述电磁线圈4与电源连接;所述弹性件3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相接触。

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具有柔性,即所述液晶模组在外力作用下可弯曲。将电磁线圈4与电源接通时,电磁线圈4产生磁力,并与金属背板5相吸合,使液晶显示模组朝向电视后壳1上设置有电磁线圈4的一面弯曲,即相对于观众来说,液晶显示模组在电磁线圈4的磁力吸引下呈内凹状,从而实现液晶电视由平面电视转换为曲面电视,此时弹性件3被液晶显示模组向电视后壳1方向压缩;将电磁线圈4与电源断开时,电磁线圈4与液晶显示模组之间的吸引力消失,弹性件3恢复弹性形变从而将呈内凹状的液晶显示模组朝向远离电视后壳1的方向顶出,并且在第一面壳2对液晶显示模组的限位作用下,液晶显示模组恢复平直状态,从而实现液晶电视由曲面电视转换为平面电视。当液晶显示模组弯曲时,电视后壳1对液晶显示模组起支撑作用,同时液晶显示模组弯曲形成的曲面的圆心角与所述弧形槽的圆心角相等。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主要通过设置在电视后壳1上的电磁线圈4的通电与否及弹性件3来实现液晶电视的曲直转换,避免使用电机等驱动装置,从而避免了曲直转换时的噪音;弹性件3及电磁线圈4的体积小、装配简单,占用空间小,使得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的整体厚度减小,易于批量生产。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为矩形,即电视机后壳、背板、液晶显示模组和第一面壳2的外观均为矩形,则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由直面转换为曲面时,为背板的长边与液晶显示模组的长边的弯曲,背板的短边及液晶显示模组的短边并不弯曲。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金属背板5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的第二面壳6;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面壳6上设置有若干个依次连接、并用于夹持所述金属背板5与所述背光模组的第一U型夹持部61。所述第二面壳6为矩形,所述第一U型夹持部61设置在第二面壳6的两个长边上,使得第二面壳6的长边可以自由弯曲;进一步的,位于第二面壳6的两个长边上的第一U型夹持部61的开口相对设置,从而将金属背板5与背光模组夹持在一起,使得金属背板5弯曲时能够带动背光模组随之产生同方向同角度的弯曲;同时,当电磁线圈4断电,液晶显示模组在弹性件3作用下回弹时,所述第二面壳6能够防止金属背板5及背光模组过度回弹导致的外凸及液晶显示模组脱落的现象。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电视后壳1的两端、并用于放置所述电磁线圈4的金属支撑架7。所述金属支撑架7为两个,并与电视后壳1的长边平行,使得电磁线圈4沿着电视后壳1的长边方向排列,将电磁线圈4的点状应力转变为弧形的均匀应力,当电磁线圈4通电时能够与液晶显示模组吸引,使液晶显示模组的长边产生弯曲。

所述弹性件3设置在两个金属支撑架7之间,并位于电视后壳1的中部,当电磁线圈4断电弹性件3恢复弹性形变时,与液晶显示模组的中部相接触的弹性件3便于对液晶显示模组施力,使液晶显示模组回弹。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金属背板5上的照明组件8;所述照明组件8包括若干个灯条及与灯条连接的散热条;所述金属支撑架7在所述电视后壳1上沿垂直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照明组件8垂直于所述金属支撑架。即所述照明组件8设置在金属背板5的两个短边上,由于液晶显示模组的弯曲是其长边弯曲而短边不弯曲,因此,设置在金属背板5的短边上的照明组件8可以增加金属背板5的短边的强度,防止金属背板5变形过程中其短边发生弯曲。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金属背板5上的光学组件52与液晶显示面板51;如图4所示,所述光学组件52的边缘设置有若干个弧形缺口521,所述金属背板5上设置有与所述弧形缺口521相配合的凸筋;所述光学组件5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具有通孔522的凸缘523;所述金属背板5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配合的凸起部。将光学组件52与金属背板5组合安装时,光学组件52上的弧形缺口与金属背板5上的凸筋卡合连接,光学组件52上的通孔与金属背板5上的凸起部卡合连接,从而保证金属背板5与光学组件52连接的牢固性。

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光学组件52与所述金属背板5连接的中框9;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中框9上设置有若干个依次连接、并用于夹持所述光学组件52与所述金属背板5的第二U型夹持部91。所述中框9为矩形,所述第二U型夹持部91设置在中框9的两个长边上,使得中框9的长边可以自由弯曲;进一步的,位于中框9的两个长边上的第二U型夹持部91的开口相对设置,从而将金属背板5与光学组件52夹持在一起,使得金属背板5弯曲时能够带动光学组件52随之产生同方向同角度的弯曲。较佳的,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还包括一电视遥控器,及设置在电视遥控器上用于控制电源的开关按键,初始时,开关按键处于“关”挡位,液晶显示模组为平直状态,将开关按键置于“开”挡位时,电磁线圈4通电,液晶显示模组由直面转换为曲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其包括:电视后壳,设置在电视后壳上的第一面壳,设置在电视后壳上朝向远离第一面壳的一侧凹陷的弧形槽,设置在电视后壳与第一面壳之间、具有柔性的液晶显示模组,及设置在电视后壳上并位于电视后壳与液晶显示模组之间的若干个弹性件和电磁线圈;所述液晶显示模组包括金属背板及设置在金属背板上的背光模组;所述电磁线圈与电源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相接触。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主要通过设置在电视后壳上的电磁线圈的通电与否及弹性件来实现液晶电视的曲直转换,避免使用电机等驱动装置,从而避免了曲直转换时的噪音;弹性件及电磁线圈的体积小、装配简单,占用空间小,使得所述可曲直转换的液晶电视的整体厚度减小,易于批量生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